春季养生穴

2019-10-11 │ 春季养生穴 春季养生保健穴

三阴交穴常揉三阴交穴有助容颜不老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养生常识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阴交穴常揉三阴交穴有助容颜不老”,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我国传统的中医告诉了我们许多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诀窍,其中,穴位有着神奇功效,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再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会陆续介绍几个重要穴位,帮助女生延缓衰老,男生强身健体。

三阴交因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交会穴而得名。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三阴交对女性来说是很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女性身体有极大的好处。

按摩三阴交穴位的好处

1、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经常在家开part,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经常伤害脾,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2、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三阴交穴位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只要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不过,要坚持才有效果哦,坚持每天按揉三阴交穴位,按揉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两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梦了。

延伸阅读

肾经的三大养生要穴


肾经的三大养生要穴

肾经的三大要穴是涌泉穴、太溪穴、复溜穴,都是以水流命名的,这是因为肾主水,其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是生殖发育的源泉。

我国古人把经气的运行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变化来形容,把十二经脉的穴位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 末 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即经气所出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出为井”;荥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溜为荥”;输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注为输”;经穴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盛行经过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的“所入为合”。

少阴肾经的五穴是指的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复溜穴、阴谷穴,其中以涌泉穴、太溪穴、复溜穴最为重要。

涌泉穴在足底,即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本穴又名地冲穴,意思是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它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联通肾经体内体表经脉,其功能为开窍、泻热、降逆,主治肺系病证如头昏目眩、咯血便秘、小便不利、癫狂中暑等。足心热,奔豚气,临床主要症状常伴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抽搐厥逆、乍寒乍热等。涌泉穴为安神要穴,善治失眠,另外对肾功能有问题的人如阳痿患者,按摩刺激涌泉穴可以补肾。

太溪穴也就是输穴,位于脚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它在人体的作用可以比作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从字面意义上看,太即大,太溪的意思就是大的溪水,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有很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时久病重病后欲知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如果在太溪穴上还能摸到动脉跳动,说明患者肾气未竭、尚可救治,如果摸不到动脉跳动,则说明患者比较危险了。十二经脉的原穴都对应脏腑之病,太溪穴善于治疗肾病。人要健康长寿,阴阳必须相对平衡,阴阳失调则病症群起,太溪能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清热益气,治疗男女生殖方面的遗精阳痿、盗汗耳鸣,手脚无力以及乳腺炎症。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于骨中滋养骨骼,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所以刺激太溪穴具有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尤其手脚冰冷的人应经常按摩,最好的方法是每天临睡前,每次15分钟左右。

复溜穴别名昌阳、伏白,在足内踝上二寸凹陷中。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气血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从字面意思讲,复溜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有淤血、尿液、汗液、痰湿这些脏东西时,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益阴、利水消肿,还可治疗自汗盗汗、降低血压、治疗眼疾。方法是每天揉按复溜穴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养生系列之穴位篇41: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之说


我们有时心情不舒畅时,感觉胸闷心脏不舒服。就会长舒一口气,来缓解这种不舒服的症状。那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这4个穴位基本都能够让心脏得到很好的疏解,如果再有胸闷不舒服等症状时,不妨按摩按摩。

极泉穴

定位: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注意:

极泉穴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艾灸。

按摩:

捏法,点按法,揉法。

功效: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日常生活保健指导:

按摩极泉穴可以很好的缓解夏季燥热引起的心情烦躁,情绪不稳。

具体方法: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青灵穴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

目黄,胁痛,腋下肿痛,肩臂疼痛,头痛振寒等。

艾灸:

艾柱灸1~3壮,或者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点按法,揉法,指推法。

功效:

散风止痛,宽胸宁心。

日常生活保健指导:

正坐,抬起右臂和肩平,肘弯屈,小臂向上,左手五指并拢,把小指放置在手臂内侧肘横纹处,拇指按压所在之处有酸痛感:除拇指以外,其余四指放于臂下,轻托手臂,用拇指的指腹轻轻揉按穴位;每日早晨和晚上左右穴位各按搡一回,每回大约按揉1~3分钟。

少海穴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艾灸:

艾柱灸3~5壮,或者艾条灸10~15分钟。

按摩:

点按法,指推法,揉法。

功效:

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

日常生活保健指导:

我们在日常生活保健过程中可以用少海穴提高保健养生的综合性。对于在心火较旺的时候每天可以按摩3~4次每次1~2分钟就可以了。这个穴还可以治疗出汗、心痛心烦等病症。

灵道穴

定位:

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艾灸:

艾柱灸1~3壮,或者艾条灸10~15分钟。

按摩:

点按法,指推法,揉法。

功效:

宁心,安神,通络。

日常生活保健指导: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出,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搡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经观察,揉按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亦有改善。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极泉穴可以很好的缓解心情烦躁,情绪不稳,青灵穴可以起到很好止痛效果,少海穴是保健养生的不二之选穴位之一,灵道穴对于缓解心绞痛有一定效果。希望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常揉腹部的好处有助睡眠有利排便


很多人认为揉腹部会让肚子变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常揉腹部不仅肚子不会变大,而且好处多多。那么常揉腹部的好处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常揉腹部的好处

1、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进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2、排毒

在肚脐两边脂肪最丰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结块的地方,用双手手掌连续稍用力拍打10分钟,大多数人都能拍出红、紫、青、黑等不同颜色的痧。

这就是内在寒湿火毒的瘀滞,拍完以后马上喝一杯温水,加速排毒,每周拍打一次,连续拍打几次以后会发现出现的痧斑逐渐减少,到最后基本上不会再出,这样便是起到祛病养生效果了。

3、促进肠蠕动,有利排便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用品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4、有利于瘦身

由于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一样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疏通,推进脂肪耗费,收到满足的瘦身作用。

5、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小腹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养生很关键。经常以手心的劳宫穴去按摩小腹至发热,可以养元补气,滋阴培阳,所以要养成揉小腹习惯,每天的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最低以36圈起,或36的倍数,揉的力度要适中。

6、防治溃疡病

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1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7、调理脾胃,食欲不振

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常揉腹部的好处,希望大家看了,对揉腹部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也可以抽点时间揉揉腹部,是一个很不错的保健养生方法。

吃茄子有什么好处 常吃它能让你拥有不老容颜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茄子是常见的蔬菜,不少人喜欢吃茄子,或者炒、蒸、凉拌都可以,无论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因此吃茄子有不少的好处,但是,如果您这样吃茄子,不仅会对身体有伤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中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吃茄子有什么好处

一、保护心血管、抗坏血酸: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二、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三、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治疗冻疮:取冬天地里的茄子秧(连根)两三棵用水煎,水开之后再煮20分钟,用此水泡洗冻疮患处,同时用茄子秧擦洗患处,二至三次可治愈。

五、降低高血脂,高血压功效:选用深色长条型,切成段或者丝,用麻酱以酱油调拌而成,在晚餐时分,服用可有效降低和自愈。

吃茄子中毒

1、大量生吃茄子易中毒

茄子中有一种叫茄碱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但它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人体摄入量高时会发生中毒。

茄碱基本不溶于水,因此用焯烫、水煮等方法都不能去掉茄碱。在烹调时加点醋,倒是有助于破坏和分解茄碱。

夏季解暑,很多家庭都是必备绿豆汤,但是喝绿豆汤也有很多讲究,如果不正确的喝绿豆汤,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在夏天,绿豆汤千万不能这样喝,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哪些喝绿豆汤的错误习惯,以及如何正确做绿豆汤?

夏天绿豆汤千万不能这么喝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绿豆性较为寒凉,空腹饮用容易对脾胃造成伤害。体质寒凉的人本来就有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症状,吃了绿豆会加重症状。绿豆汤不宜喝冰镇的,否则会影响脾胃,造成脾胃失衡、腹泻。

1、属寒凉体质的人不宜多喝绿豆汤

寒凉体质的人,表现为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诸如腹泻(严重的话引起脱水),气血停滞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喝绿豆汤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对热肿、热渴、热痢、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寒冷体质、虚弱或正服药者,不适合喝。

2、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喝绿豆汤

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3、空腹时不能喝绿豆汤

空腹的时候不要喝,绿豆汤性寒,空腹喝对胃不好。

4、绿豆汤不可天天喝

适当喝没问题。一般成人一周喝2至3次,每次一碗即可。幼儿则要具体依照体质而定,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一般来说,小孩2至3岁开始吃粥时,可适量加点绿豆。6岁过后,才可饮用成人量。

5、过量喝绿豆汤或致肠胃疾病

一般人过量喝绿豆汤,可出现胃寒腹泻等肠胃疾病。女性过量喝绿豆汤可出现白带、腹胀、痛经等妇科症状。

6、绿豆与中药不能同服

常听人说:“吃中药不能吃绿豆,以免解药。”《本草纲目》中称:“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民间煮绿豆汤也常作为药物中毒的急救手段之一。因此,绿豆和中药不能同服的说法就流传下来。

预防茄碱中毒的最好方法,自然是控制摄入量。不过,正常情况下,一餐吃250克左右的茄子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因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惊慌。

2、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

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因为茄子皮里面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一对好搭档,维生素C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的支持,带皮吃茄子有助于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茄子切忌生吃,以免中毒。

3、拌茄泥是最健康的吃法

尽管茄子的吃法很多,但多数吃法烹调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不仅油腻,营养损失也很大。煎炸茄子维生素损失量可达50%以上。在茄子的所有吃法中,拌茄泥是最健康的。

4、怀孕期间选食新鲜茄子

孕期朋友在选择茄子的时候,也应选择新鲜茄子。最好不要选择老茄子,尤其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茄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茄子+墨鱼:一起吃容易引起霍乱;

茄子+鱿鱼:会危害健康;

茄子+螃蟹:会郁积腹中、损伤肠胃;严重时会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忌食;

茄子+乌鳢:同食有损肠胃;

茄子+河蟹:一起吃会中毒,可以用藕节治疗。

总结:茄子无论怎么样吃都会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唯独不能大量生吃茄子,因此,主妇在做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茄子煮熟了吃,不要生吃茄子,更不要大量吃茄子,在吃茄子的时候可以加入醋来减少茄碱对身体的伤害,希望上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养生系列之穴位篇: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之说,你了解几个?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养生常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养生系列之穴位篇: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之说,你了解几个?”,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臂臑穴: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处。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目疾,瘰疬等。

艾灸:

艾柱灸3~7壮,或者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

功效:

清热明目,通经通络,理气消痰。

日常养生保健指导:

在闲暇时间,经常用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此穴位,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臂肌肉的弹性,使上臂变得紧致。喜欢健身想保持美好身体的朋友,也可以经常按摩此穴位。长期坚持会有好的效果。

肩髃穴: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在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艾灸:

艾柱灸5~7壮,或者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搓法、掐法。

功效:

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日常养生保健指导:

按揉肩髃穴能改善动脉的弹性,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使血管流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小。平日里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揉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以预防关节炎,有此症状的人,可以长久用来保健养生。

巨骨穴:

定位:在肩上部,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艾灸:

艾柱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

功效:

通经理气、化痰散结。

日常养生保健指导:

肩臂拘挛时可用对侧手的中指指腹按揉患侧巨骨,直至患侧感到热或者局部有酸麻感,能够缓解肩臂拘挛带来的不适。此外,经常用中指指腹按摩巨骨,每次1~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非常有好处,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小编每天都会持续分享几个穴位养生保健知识,需要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

足三里 按揉方向讲究多


说起足三里穴,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穴位。尤其对于老年人,常按足三里穴,能达到养生或者自我疗疾的目的。但您知道吗,

单就按揉来说,按的方向不一样,足三里穴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在门诊时,经常有患者问我,“如何找足三里穴”?其实,只要从纵向、横向这两个方位着手,就不会错了。纵向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髌骨下面有两个凹陷,外侧的凹陷即外膝眼)下3寸。这里的3寸指的是手指同身寸,不是用尺子量的3寸,即以自己的四个手指(除外大拇指)并拢的横向长度。横向定位:在胫骨前缘一横指,即一个中指的横向长度,纵横交叉处就是足三里的准确位置了。平时我们在家也可以用简便的取穴方法:用手掌心按准膝盖一侧顶部,五指自然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三里”指理上、理中、理下

明确了足三里穴的位置,我们再来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足三里穴有下陵、胃管、鬼邪、下三里等别称,而“足三里”穴名最早见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的记载:“补三里以温之”“皆调于三里”。后世到了宋代《圣济总录》,正式有了“足三里”的名称,区别于“手三里”穴。足三里的“里”,在古代为通假字,通“理”,即调理的意思。“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怎么理解呢,这可从我给社区居民的讲座中得到答案。

有一次我受邀给社区居民做养生讲座,说到按揉足三里穴可缓解腹部疼痛,听众中有一位痛经的女士当场就提出了疑问:我小腹痛,而且正按着足三里穴呢,为什么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请她上台演示一下她是怎么操作的,见她一直紧紧按着足三里穴的位置不放。我告诉她,我来给你试试。不到一会,她告诉我果然好多了,很惊讶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她:我给你按的时候是按着足三里穴往下用力的,这就是诀窍所在。看着听众疑惑的表情,我进一步解释道:

三里,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在肚腹的上部,胃部的不适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穴的时候要同时向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用力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疼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穴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

这位女士痛经就属于需要“理下”的那种,所以仅仅往里按就起不到较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的功效知多少

那么足三里穴在生活中具体怎么用呢?又有哪些作用呢?要想了解,这就不得不先从它的穴位属性说起。

足三里穴属于十二正经的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四总穴”歌里还指出“肚腹三里留”。首先,合穴属于五腧穴(井、荥、输、经、合),即十二正经之气由四肢的

穴末端到达合穴的时候最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所以胃经的“胃气”在足三里穴这个位置也是最大的。而胃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刺激足三里穴能发挥激发胃气、调节气血的作用。

下合穴是六腑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足三里穴属于“胃”这个腑的下合与下肢的腧穴。因此,从其归类来看,足三里穴与胃肠道功能的调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可以治疗很多胃肠病证。临床实践也证明,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疗很多胃肠和腹部病证,如: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便秘、痢疾等。它也可与很多穴位配伍使用。

最近门诊见到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就诊的前天晚上因贪凉饮冷后出现呃逆不止,甚至影响睡眠。第二天一早就到我门诊,寻求针灸治疗。我给他上取内关穴,下取足三里穴,呃逆很快就止住了。该患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足三里穴为胃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又是下合穴治六腑,又有“治气上壅足三里”之说。内关穴位于腕横纹正中上2寸的位置。四总穴歌指出:“内关胃心胸”,即胃、心、胸部的疾病常常可取内关穴。该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经上、中、下三焦,与三焦经互为表里。呃逆乃膈间气机升降不利所致,属中焦之病,针内关穴有宽胸、理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因此,这两穴配伍使用,功补兼施,调畅气机、和中降逆。平时在生活中如果出现呃逆不止的情况,也可以自我按揉这两个穴。

经常听到老年朋友说,平时多按按足三里穴,可以养生保健。这与胃经和胃本身的功能有关。足阳明胃经被认为是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在该条经脉比较充足旺盛,而足三里穴作为其合穴,又是该条经脉气血最旺盛的位置。因此,刺激足三里穴能最大功效地促进气血的调节和运行,气血旺盛、调畅,人自然健康长寿。

虚证更适宜

古代医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强大,气血化生也就有了保障,“胃气”充足,病痛自然好得快。平时多刺激也就能身体强健,延年益寿。治疗上尤其对于“虚证”者更为适合,如心悸、气短、虚劳、小便不利、遗尿、下肢萎软、瘫痪、头晕、耳鸣、眼花、脏器下垂、失眠等。用于养生保健时,常与百会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等配合。

补虚时常用灸法。“药王”孙思邈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不干”就是艾灸的结果。艾灸有很多种方法,操作最简单方便的是点燃艾条对着足三里穴进行悬起灸,可以保持艾条不动,称为温和灸;也可以像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抖动,称为雀啄灸;也可以在足三里穴周围来回转动,称为回旋灸。灸的时候要控制好距离,以皮肤灼热而不受伤为度,一般每次灸20分钟即可。也可采用隔物灸的方法,将生姜等垫在足三里穴上,上面放置艾绒点燃,每次2壮~3壮。因为生姜具有温中、祛寒、止呕的作用,所以对于虚寒疾病或者体质虚寒者,更为适宜。我们平时自行操作的除了灸法,还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压压它,每次压10分钟左右,以穴位处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艾灸足三里穴,对虚寒疾病或体质虚寒者适宜。

穴位,推拿,艾灸,中医,健康,养生,痛经,胃肠道疾病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三阴交穴常揉三阴交穴有助容颜不老》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春季养生穴”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