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口是什么服务

2019-10-11 │ 养生口是什么服务 养生病是什么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手足口病可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只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手足口病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易感人群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延伸阅读

如何调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改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常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等处出现疱疹,有时也会在膝、肘部等处出现。患儿常伴有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多数患儿会持续发热1-2天,极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诊治和隔离。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规模流行。因此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和消毒,勤晒衣被;婴幼儿用过的玩具、使用的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注意居室的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湿度适宜外,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具体的饮食调理如下:

1:饮食宜清淡

多吃绿豆、黄瓜、丝瓜、苦瓜、马蹄、茭白、莲藕、冬瓜等清热解毒的食物。

2:多喝水

白开水可加强新陈代谢的功能并使患儿发汗,帮助降低体表温度,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使机体康复。

3:发病初期多食流质食物

以牛奶、豆浆、米汤、面须须、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减少患儿进食时的嘴疼,可用吸管吸食,以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4:病期间的饮食以泥糊状食物或流质食物为主

如胡萝卜米糊、黑米南瓜豆浆、藕粉糊、豆腐脑、蛋羹、绿豆糊、山药小麦粥、胡萝卜豆腐泥、水果泥、燕麦南瓜泥、草莓土豆泥、小米芝麻糊、蔬菜豆腐泥、蔬菜牛奶羹、豆腐羹等,避免食用鱼、虾、蟹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及冰冷、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5:恢复期可进食软食

宜质软、易咀嚼、易消化,并少量多餐,每次食量不应太多,但需保证营养。如鸡蛋羹中可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

6:饮食温度不宜过高

食用过热可能会刺激破溃处引发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因此食物要既不烫也不凉。

7;食物禁忌

禁食冰冷、酸咸、腌渍、辛辣、油炸等食物。

手足口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导读手足口病是什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除了春季,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面对手足口,家长该如何预防呢?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

因此预防上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1: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3: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在手足口流行期间不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轻症患儿居家治疗需注意:

家长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和饮食调理。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患病期间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观察病情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精神状态,体温变化情况,是否有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如果有上述表现,应立即去医院就诊。饮食调理要根据发病的时期适当选择。

发病初期,患儿嘴疼、拒食,饮食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辣、不酸,用吸管吸食,可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一般发病2~3天后嘴疼减轻,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糊、米粥、烂面条等。也可给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当病情进入恢复期,饮食要少量多餐,满足患儿营养需要,适当少量在半流质食物中加入菜末、鸡蛋、碎豆腐、碎蘑菇等,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患病期间的饮食民间有“忌荤腥”的说法,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不利于患儿恢复,因而完全“忌荤腥”不妥。

小儿手足口病宝宝手足口病应注意的饮食禁忌


手足口病是夏季和夏秋换季时期的高发病,而且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受到不少家庭关注,而且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也十分关注。那么如果宝宝是在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患了手足口病怎么办呢?别担心,今天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宝宝手足口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吧!

宝宝手足口病的饮食原则:

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饮食特别需要注意,应该以豆浆、米汤、蛋花汤或者是牛奶等流质食物为主最佳,而且要少食多餐,这样可以维持身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的需要。

但是为了宝宝进食的时候防止嘴巴的疼痛感,所以食物尽量不要太烫或者太凉,味道要不咸、不酸,也可用吸管吸食以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1、饮食以牛奶香蕉糊等泥糊状食物为主:

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2、饮食需注意要少食多餐,注意营养:

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可恢复正常饮食。

秋天的时候,宝宝手足口病的病情恢复是喝饮食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的。因此,各位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宝宝手足口病的一些饮食误区,以避免宝宝吃了不该吃的食物而加重病情。

秋天宝宝手足口病的饮食误区:

急性期口味重。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所以手足口病小儿急性期家长需准备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对手足口病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刺激及损伤,促使营养较好的吸收,家长也可以给小儿准备一根吸管,缓解小儿对进食时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绪。

让手足口病患儿少食多餐,维持其基本营养需要,待患儿进入疾病恢复期时,食物就可以逐渐改为泥糊状和正常饮食,选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欲,摄入高热量、高营养素供给患儿每日活动所需。

另外一岁以内的宝宝在生病期应减少辅食量或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误区1、让小儿喝冷牛奶去暑热:

没有经过加热的鲜牛奶,是会因为蛋白质的过敏而导致牛奶中的铁元素的丢失,从而造成手足口病的宝宝营养的失衡,而且冷凉的食物也会刺激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肠胃,从而导致宝宝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误区2、鲜榨豆浆放久点没关系:

鲜榨的豆浆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会使细菌繁殖,食物变质,加重手足口病小儿胃肠道的不适。所以鲜榨的豆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四个小时,最好是两个小时内喝完,保证患儿食物的新鲜。

误区3、患病期间吃素: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患儿在患病期间饮食要“全素,不动荤腥”这是错误的。因为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的十大护理方法 手足口病的护理原则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补锌吃新稀宝牌锌硒宝片,吞噬病毒增强免疫力。那么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盛放排泄物的容器

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2:患者衣、被单

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3:蚊蝇

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4:饮用水

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5: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

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6:垃圾

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7:生活污水

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8:防止寄生虫

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

9:人畜粪便

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

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宝贝普遍易感。做好宝贝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如下: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贝洗手,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用流动的水洗手。不要让宝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

2.看护人员勤洗手

看护人接触患儿前、替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物品注意清洁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宜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宝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感染。

5.注意营养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因过度疲劳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6.及时就医

宝贝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一般不必住院,宜在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宝贝,不要接触其他宝贝,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的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怎么调理比较好


宝宝患手足口病时,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不适疼痛、咳嗽、伴有发烧、手足出现小脓疱样的皮疹。面对宝宝患手足口病后的这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表现,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鼻塞流涕

给宝宝擦鼻涕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选择质地柔软的纸币或小毛巾,否则会因反复擦拭,及流出的鼻涕对局部皮肤的浸渍而导致鼻唇部皮肤红肿疼痛,给孩子造成更多的不舒服。同时应该用清洁的温水帮助宝宝清洗鼻腔,以保护宝宝的娇嫩皮肤。对于鼻塞严重,影响正常呼吸的宝宝,除用雾化、喷生理盐水等方法外,还可以用中药蒸汽熏蒸来缓解鼻堵的症状。同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鼻涕的颜色、粘稠度——是清水鼻涕还是黄粘稠的鼻涕,以便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轻重、疾病性质及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2:发烧

宝宝发烧时,父母要注意及时测量体温,并做了一个记录。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烧时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以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精心看护,遇有孩子眼神发直或打激灵、手足握紧、发哆嗦的情况要及时服用退热药物,防止惊厥发生。如果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后无汗、热度不退,则可以用温水洗澡、酒精擦浴、贴冰贴、枕冰袋等方法,但是要注意,如果宝宝服用了退热药后已经出汗了,就不要再用冷敷的方法,因为宝宝的皮肤在服用退热药后毛孔张开,通过发汗排热可以降温。此时再用冰敷,又把皮肤毛孔闭上了,汗发不出来,热也退不下来了。

3:皮疹

患手足口病的宝宝手足部位会出现小脓疱一样的皮疹,有的还可以出在小屁股蛋上,家长不要紧张,宝宝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疼痛,可能有一点痒的感觉,您只要用紫药水在小脓疱上点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宝宝的痘疹会感染后化脓。当然宝宝也可能不会出那么多痘疹,而是只起几个小红点儿样的皮疹,那样家长只要防止宝宝抓破就行了,可以抹些炉甘石擦剂止痒。

4:饮食

患病的宝宝食欲会下降,不欲饮食、饮水,此时要注意小儿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有时家长认为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一些寒性的食品,甚至是冷饮,用饮料代替饮水,岂不知是适得其反,更不利孩子的病情恢复,甚则会加重孩子的病情。比如孩子吃寒性食品,如西瓜、冷饮会加重孩子的咽部不适及咳嗽症状。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后身体虚弱,气血亏乏,就让孩子吃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的食物,这样也会加重孩子病情,因为患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影响到脾胃功能,油腻食品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负担过重。因此宜进食藕粉、粥、牛奶等。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口是什么服务”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