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

2019-10-12 │ 针灸养生 养生针灸

针灸治疗“功血”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灸治疗“功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ys630.coM延伸阅读

“功血”难治 试试针灸


中医称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崩漏。经典医籍《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云: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妇科经伦崩带门》曰:血属阴,静则(扌衮)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

由此可见,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患者素体脾虚,或饮食损伤脾气致统摄无权;或先天不足,绝经气肾气渐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发为功血;或素体阳盛,外感邪热伤及冲任迫血妄行;或七情所伤致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外邪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成功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针灸治“功血” 效果佳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

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

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

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

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

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

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功血的偏方


功血是一种功能性失调的子宫出血,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女性都会受到这个问题困扰,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月经失调,子宫不规律的出血,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们当然需要我们重视积极的治疗,它会影响到子宫和卵巢的健康,那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现象的偏方。

偏方验方一:乌贼炖鸡

【原料】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适用于血虚型。

偏方验方二:玉米须炖瘦肉

【原料】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同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其治疗“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适用于血热型。

验方偏方三:益母草炒荠菜

【原料】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

【做法】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每日2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适用于瘀血型。

功血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殖健康,而且要是这种疾病不能够及时的治疗,那么还会容易引发更多的疾病,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所以说面对功血的时候,即便是没有非常明显严重的现象,也需要积极的检查治疗,避免病情的严重。

女性“功血”食疗有方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在中医的治疗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功血有丰富的经验,而采用饮食疗法更具独到之处,并具有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
但在应用时,要辨证施治,根据各自症状对号入座。

临床上常见的功血可分为血热型、血虚型、瘀血型和脾虚型四种。

按照年龄的特点,可分青春期功血、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和更年期功血。一般来说,青春期功血多属血热型,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则瘀血型和血虚型较为多见,而更年期功血大多数属脾虚型。在选择食疗时可以参考。

玉米须炖瘦肉适用于血热型

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乌贼骨炖鸡适用于血虚型

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益母草炒荠菜适用于瘀血型

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30克。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一天两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而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故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荔枝干炖莲子适用于脾虚型

取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把莲子去芯,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即可服用。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健脾。而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健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功血。

妇女“功血”食疗有方


妇女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在中医的治疗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功血”有丰富的经验,而采用饮食疗法更具独到之处,并具有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但在应用时,要辨证施治,根据各自症状“对号入座”。

临床上常见的“功血”可分为血热型、血虚型、瘀血型和脾虚型四种。

按照年龄的特点,可分青春期“功血”、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和更年期“功血”。一般来说,青春期“功血”多属血热型,生育年龄妇女“功血”则瘀血型和血虚型较为多见,而更年期“功血”大多数属脾虚型。在选择食疗时可以参考。

玉米须炖瘦肉

适用于血热型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乌贼骨炖鸡

适用于血虚型。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益母草炒荠菜

适用于瘀血型。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30克。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一天两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而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故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荔枝干炖莲子

适用于脾虚型。取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把莲子去芯,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即可服用。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健脾。而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健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功血”。

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服咼斜。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见症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后者可因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等引起,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刺。
处方:阳白 四白 攒竹 下关 颧髎 巨髎 地仓透颊车 合谷 足三里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用小火罐吸拔5~10min,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2、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1100mg或B12100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3、穴位贴敷
将马钱子锉成粉,约1-2min,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次。
【附注】
1、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针灸治疗疟疾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体质虚弱,疟邪乘虚而入。张景岳说:疟疾本由外感,惟禀赋怯弱,劳倦过度者尤易感邪。
【辨证治疗】
主证:寒热往来,先寒后热,汗出而息,发作有时。发病之初,呵欠乏力,毛孔粟起,旋即寒战鼓颔,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饮,口苦而干,胸胁痞满,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如疟久不愈,则胁下结块而成疟母。
治法:取督脉、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在发作前二小时针之为宜。发作时寒多热少的,针灸并用;热重寒轻的只针不灸。
处方: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穴: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谵语者,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方义: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配陶道,退邪热,调阴阳,为治疟要穴;液门、足临泣和解少阳经气;后溪通督脉,为小肠经输穴,功可宣发太阳与督脉阳气,祛邪外出;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厥阴、少阳相表里,故间使可调气机,引邪外出,为治疟之要穴,诸穴合用,能通阳祛邪,表里双解,调和营卫,使疟疾止而病痊愈;曲池配大椎以增退热之效;章门为脏会,可调脏气;痞根为治痞块奇穴。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脾。
方法:在发作前1-2h针刺,强刺激,留针1h,连续针3天。
2、穴位敷药
(1)取大椎穴,要发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个捣烂,外敷3-4h。
(2)取内关穴,用烟丝两份,生姜1份,共捣烂,取如硬币大小一块敷穴位上。
(3)取内关,用鲜毛莨或野薄荷或独头蒜适量,捣烂、在发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3-4h。
【附注】
针灸治疗疟疾,以间日疟效果较好。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