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风湿的季节养生

2019-10-12 │ 中医类风湿的季节养生 养生特色服务有哪些

治疗风湿症 中医有特色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治疗风湿症 中医有特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风湿症属于痹证范畴,风湿症既有痹证的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特点。风湿症不同于风湿病,病人无器质性改变,病人主要症状是自觉关节疼痛和惧怕寒冷,由于病人的体质、发病时间长短、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伴发症状不同,证候也不同,论治的中心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因人因地因时确立治疗原则,调节阴阳气血,遣方用药。

根据风湿症的临床特点,主要应用病因、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辨明证候的标本缓急和寒热虚实;辨病程长短,正气强弱,体质状态。就诊时,患病时间在本年度内都视为急性发病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藤类等祛风除湿通络之品,并因时用药。急性发病期,多有较明显的风寒湿痹特点,以行痹、着痹和痛痹为主要证候,以祛邪治标为主;病程长者,多以脏腑气血失调为主,兼见风寒湿痹表现,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气虚血瘀证候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或扶正治本邪自除。祛邪药物忌辛温香燥太过,扶正药物注意滋腻不碍脾、温补不化燥。同时论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心理治疗 首先告知风湿症预后良好,可治愈;一方面通过中医治疗调节身体机能状态,另一方面还需要病人的身心适应过程。从此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一个治疗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康复问题,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

2.方药应用重在调节 对于慢性风湿症论治,治疗原则选方遣药着重在调节,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药物七情升降浮沉融入其中,祛邪药物忌辛温香燥太过;扶正药物注意滋腻不碍脾、温补不化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风湿症论治更要注意四时之序。

3.疗程宜短,间歇治疗 风湿症不同于风湿病,病人无器质性改变,久病患者疗程不宜长,若症状尚未完全缓解,要间歇治疗,可在下一个季节交替之时,再治疗1个疗程,每个疗程一般4-6周即可,这也是由于风湿症临床特点所决定的。早在《内经》中已告戒我们,药物功能性味在一定条件下,久而增气,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故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伤寒论》也指出:阴阳自和者,病自愈。

扩展阅读

得了风湿怎么办 中医治疗有特色


风湿症属于痹证范畴,风湿症既有痹证的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特点。风湿症不同于风湿病,病人无器质性改变,病人主要症状是自觉关节疼痛和惧怕寒冷,由于病人的体质、发病时间长短、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伴发症状不同,证候也不同,论治的中心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因人因地因时确立治疗原则,调节阴阳气血,遣方用药。

根据风湿症的临床特点,主要应用病因、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辨明证候的标本缓急和寒热虚实;辨病程长短,正气强弱,体质状态。就诊时,患病时间在本年度内都视为急性发病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藤类等祛风除湿通络之品,并因时用药。急性发病期,多有较明显的风寒湿痹特点,以行痹、着痹和痛痹为主要证候,以祛邪治标为主;病程长者,多以脏腑气血失调为主,兼见风寒湿痹表现,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气虚血瘀证候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或扶正治本邪自除。祛邪药物忌辛温香燥太过,扶正药物注意滋腻不碍脾、温补不化燥。

论治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心理治疗 首先告知风湿症预后良好,可治愈;一方面通过中医治疗调节身体机能状态,另一方面还需要病人的身心适应过程。从此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一个治疗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康复问题,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

2.方药应用重在调节 对于慢性风湿症论治,治疗原则选方遣药着重在调节,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药物七情升降浮沉融入其中,祛邪药物忌辛温香燥太过;扶正药物注意滋腻不碍脾、温补不化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风湿症论治更要注意四时之序。

3.疗程宜短,间歇治疗 风湿症不同于风湿病,病人无器质性改变,久病患者疗程不宜长,若症状尚未完全缓解,要间歇治疗,可在下一个季节交替之时,再治疗1个疗程,每个疗程一般 4-6周即可,这也是由于风湿症临床特点所决定的。早在《内经》中已告戒我们,药物功能性味在一定条件下,久而增气,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故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伤寒论》也指出:阴阳自和者,病自愈。

中医针灸治疗风湿好吗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医方面的针灸来治疗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就连这个风湿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医方面的针灸来治疗疾病的,不过这个风湿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难以治疗好的疾病,如果风湿不及时的改善的话,那么是会加重身体负担的,中医针灸治疗风湿好吗?

针灸可以治疗类风湿吗?在现代中医中,很多疾病都可以运用针灸来进行辅助治疗,而且效果十分明显,这无疑就给不少病患者带去了福音,那么,对于类风湿患者,可以不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解答的。

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类风湿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遭受困扰,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么针灸可以治疗类风湿吗?专家指出,针灸治疗类风湿效果明显,已经得到患者和业界的认可。

针灸可以治疗类风湿吗

众所周知,针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但是,就目前而言,真正懂针灸法的医生不多,所以,要想用针灸法治疗类风湿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

针灸可以治疗类风湿吗?对于患者的这个疑问,我们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运用针灸到底是如何治疗类风湿的呢?专家指出,一般采用艾灸治疗类风湿,艾灸治疗类风湿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

其实中医方面通过针灸来治疗这个风湿效果还是挺好的,当给自己治疗风湿疾病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局部保暖,避免让自己的局部会有受寒的现象,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自己的风湿疾病加重,当治疗风湿的时候中医治疗是最好的,不过要配合医生对症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艾灸治疗风湿病


中医艾灸治疗风湿病

1、中医艾灸治疗风湿病

治疗风湿的主要穴位:命门穴、腰阳关穴、肾俞穴、腰眼穴及受累关节艾灸穴位准确位置: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眼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艾灸方法:命门穴、腰阳关穴、肾俞穴、腰眼穴可用六罐艾灸罐灸,每次每 穴30分钟;受累关节采用隔姜灸,选米粒大小艾绒,每个穴位灸3~5壮。以上操作每日1次。

2、艾灸对风湿有什么作用

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2.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着。

2.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2.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2.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2.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3、风湿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3.1、肺炎。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细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3.2、系统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3.3、柯兴氏综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时间过长,常因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而并发柯兴氏综合征,常见症状主要有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等。

3.4、口腔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常出现口腔溃疡,此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疹、味觉消失等不良反应。

3.5、传染病。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时间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当社会上流行某些传染病时,比正常人更易受到传染。

3.6、肾脏。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区痛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3.7、心脏。容易引起心包摩擦、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心脏病,危害巨大。

3.8、关节。全身大小关节容易出现疼痛、肿胀、引起僵直、畸形功能丧失。

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有什么

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以缓解症状是治疗风湿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

2、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

3、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能大大提高疗效,改善疾病预后,使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对风湿病有效果的按摩疗法

1、按法:用拇指或掌根按压一定的部位,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按:而留之。按法是一种强烈刺激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拇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具有通络止痛、放松肌肉、矫正畸形的功能。

2、拍打法:用掌或拳拍打体表。具有调和气血、强筋健骨、消除疲劳等作用。对风湿酸痛、肌肉萎缩、指端紫绀、肢体麻木、肌肉痉孪等,可用本法配合治疗。

治疗瘙痒症 中医有秘方


导读:你知道瘙痒症吗?瘙痒症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却让人不得安宁。让患有瘙痒症的朋友痛苦不已,中医在治疗瘙痒症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及药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瘙痒症 中医有秘方

瘙痒症不一定是什么大病,但患有这种病的人却经常不得安宁,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瘙痒程度好像更甚,弄得你睡不安稳,甚至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药膳食疗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之一许多疾病都能通过药膳加以调理,甚至起到极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瘙痒症也不路外。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对人体刺激较重的香、酸、辣等食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瘙痒的程度。甚至还是治疗瘙痒症中必须注意的忌口条件。

下面介绍几种对瘙痒症有较好治疗效果的药膳方:

黄酒浸枣:取无虫大红枣300枚,生黄芪40g.生姜40g,绍兴黄洒-500g.:把瓷坛洗净晒干,生黄芪、白术、防风装袋,垫在坛底。生姜切丝与洗净的大枣拌匀放入坛内,倒人黄酒,使每个枣都沾上黄酒,最后将坛口密封,约1个半月,一经开封,果香漫室,即可食枣饮酒,每次4~5枚:

桑葚芝麻膏:取黑桑葚lOOg,黑芝麻lOO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先将生地、麦冬、黄精加水煎煮,每30分钟倒煎液1次,反复3次。将药液合许加入桑葚、芝麻。小火熬煎,药液稠时加入峰蜜,煮沸即停火,冷却后装罐备用。每日食1次,每次2汤匙,开水冲化即可食用。

健脾冬瓜粥:取粳米50g.冬瓜150g,羊肉末50g,山药lOOg。先将大米煮粥至八成熟,再放入羊肉末同煮,冬瓜.IlI药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粥中同煮。熟烂后加入盐、味精调味,早晚各食l碗。此粥健脾和胃,利水解毒,可以达到健脾、祛湿、润肤、止痒的作用。

牛奶大豆浆:取牛奶300g,大豆50g,核桃仁30g,粳米50g,芝麻30g。先将大豆浸泡l天,浸胀后待磨,粳米50g浸泡5小时。然后将大豆、粳米、核桃仁、芝麻拌匀,加入牛奶、清水,倒人小磨内磨成浆,过滤后煮沸,加白糖后即可饮用

双花茶:生槐花l0g,凌霄花l0g,绿茶15g、先将槐花、凌霄花用温水略泡,洗净去根蒂,同绿茶以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即可饮用。

葱豉粥:取粳米50g,葱白3根,淡豆豉20g。先将大米加水煮沸,再放入豆豉。粥将熟时放入葱白1.大火煮15分钟,再放入盐和味精,即可食用,每日晨1小碗。

当然,患上瘙瘁症首先要查清患病根源,以便对症施药,饮食调理只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但许多瘙痒症是无从查其根源的,此时,对症进食一些有利于止痒润肤的食物,能起到极好的止痒作用。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膳方

紫癜是以皮肤、粘膜、关节、内脏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常见皮下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故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西医病名,中医称血症。发斑葡萄疫等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脏腑气血亏损、肾气不足、以及外感风寒或内蕴湿热,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渗于肌肤之问而为病.本病早期多属于血热实证,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慢性常见阴虚火旺之证,治当滋阴降火止血;长期反复出血者,多见正虚不能摄血,治当补虚;临床亦有虚实夹杂者,治疗又宜虚实兼顾。实证和虚证虽各有不同,但常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

本病患者平时宜多吃清淡和营养滋补性食物,如绿豆.苡仁、扁豆、红枣、骨头汤、甲鱼、莲藕、荸荠、梨、花生、动物肝脏首乌、当归等食药,不宜吃虾、蟹、椒等刺激性食物及戒烟、洒应配合药膳辅治,安全有效,为治疗本病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下面推荐几款食疗药膳选方,供参考试用。

藕梨荸荠生地汁

原料:鲜藕lOOOg,生甘蔗500g,生梨500g,鲜生地120g生荸荠500g。

制法:荸荠洗净泥沙,去皮外毛,切碎,藕先净,切为碎丁,甘蔗去节、切碎,梨削去外皮,剖开去其核,将上5味共人榨汁机中,榨汁,收集于净瓶中,无榨机,亦可用多层干净纱布包之压榨取汁,每次20mL,每天5~6次。

功用:本品能养阴生津、凉血止血,用于冶疗阴虚血热之紫癜、血友病。

紫草枣茶

原料:紫草12g,红枣10枚,绿茶适量。

制法:取容量适宜之砂锅一个,入紫草、红枣,注入lOOOmL清水,置武火上煎开,改文火煎15分钟,取纱布2层,滤去药渣,得汁,复置火上烧开,用时泡茶叶少许,茶要淡,随饮如茶,每日1剂,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用:本品能凉血止血、补气摄血,适用于血热迫血妄行,脾虚不能统血紫癜患儿。

治疗眼袋还看中医特色针灸


针灸去眼袋除了手术药物治疗去除眼袋以外,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科学结合的针灸法对各种眼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

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对胃经施以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对眼袋的治疗是有实际意义的。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

类风湿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中医博大精深,对于治疗急病慢性非常的在行,尤其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例如头痛或者类风湿等等,其中类风湿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症,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影响较大,也是中老年人们觉得最恐怖的疾病,那么,类风湿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行痹: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治法:通络,祛风除湿。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中医治疗惊恐症


其实如今很多人心理方面都是有一些问题的,这样的话就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的,不然的话就容易出现很多心理方面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出现惊恐症,这种疾病在发作的时候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头疼眼花的,甚至是会出现全身发抖的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才应该要尽早使用中医治疗的。

(一)治疗

目的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和引起广场恐怖。

1.早期治疗:

在处理初次的惊恐发作时,应向患者说明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貌似可怕,其实是无害的,并解释患者的“担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想法是焦虑导致的认知障碍,会使焦虑进入恶性循环,从而防止惊恐障碍的进一步形成,患者应被告知回避行为的重要性,回避产生惊恐障碍的场所会导致广场恐惧。

2.药物治疗:

可选用以下药物:

(1) 三环类抗抑郁剂:一些抗抑郁药大剂量应用时有抗惊恐发作的作用,故常被作为一线药物,较多选用丙米嗪,每天剂量50~300mg:可从小剂量10mg或25mg开始,逐渐加量,大多数患者日用量至少在150mg以上才见效,氯米帕明(氯丙咪嗪)(25~200mg/d)亦可使用,对抗胆碱能副反应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地昔帕明(去甲咪嗪);易出现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选用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阿米替林对减少惊恐发作同苯二氮卓类相似,并很少引起依赖和撤药反应,但该药起效较慢,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并且阿米替林对惊恐障碍的初期效果表现为提高觉醒水平,包括焦虑不安,失眠以及交感神经兴奋,因此该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大约有2/3对苯二氮卓类或阿米替林有效的患者在停药6周后复发,并需要进一步治疗。

(2)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可作为一线药物,特别是对三环类副反应不能耐受者;合并强迫症状或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可作为首选,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20~60mg/d),氟西汀(5~20mg/d),舍曲林(50~150mg/d)和氟伏沙明(150mg/d),早晨服用,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SNRI(文拉法辛及其缓释剂),以及NaSSA(米氮平)等新型抗抑郁药同样可控制惊恐发作的症状,其效果同阿米替林相当

该药没有阿米替林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其特有的不良反应可使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而终止服药。

(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对其他抗抑郁剂不能耐受者;合并非典型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者可作为首选,常用药物有:苯乙肼(15~60~90mg/d)和反苯环丙胺(tranylcypromine,10~80mg/d),早晨服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