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作用

2019-10-12 │ 养生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作用

白檀的药用价值_白檀的副作用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白檀的药用价值_白檀的副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白檀的药用价值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膜质或薄纸质,阔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长3-11cm,宽2-4cm,朱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无毛或有乘毛,叶背通常有柔毛或仅脉上有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每边4-8条。圆锥花序长5-8cm,通常有柔毛;苞片通常条形,有褐色腺点,早落;花萼长2-3mm,萼筒褐色,无毛或有疏柔毛,裂片半圆形或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脉纹,边缘有毛;花冠白色,长4-5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40-60;子房2室,花盘具5个凸起的腺点。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形,稍扁斜,长5-8mm,先端宿萼裂片直立。花期5月,果熟期7月。

【性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气散结;祛风止痒。主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痈;疮疖;疝气;荨麻疹;皮肤瘙痒。性温味辛,服用后对于脾经以及肾经都有很不错的保健作用,同时行气止痛的功效也很好,对于寒凝气滞所导致的毛病都有很不错的疗效。

白檀的副作用

白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其中《名医别录》、《本草拾遗》、《本草纲目》以及《本草图经》中都对这种药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虽然说科学的使用檀香对于身体有着很不错的保健作用,但是建议大家需要慎重使用这种中药材,避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体质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白檀的,中医名着《本草汇言》中表示,阴虚火盛导致体内气血翻涌而导致咳嗽的患者不适合服用檀香,建议阴虚火旺的患者平时生活中也是最好不要接触。

白檀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单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能主治】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

【用法用量】3~8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散风解毒,并治腹内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辞典》

扩展阅读

白檀的功效与作用


白檀的简介

白檀,学名: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Miq.,又名山葫芦,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等,为山矾科山矾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嫩枝被毛。叶互生,椭圆形,长4-9.5 厘米,宽2-5.5厘米,边缘细锐锯齿。圆锥花序生枝顶,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药。主产印度、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白檀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及黄河以南地区,尤以长江流域以南诸省区更为普遍。为中国原产树种,分布范围广,北自辽宁、南至四川、云南、福建、台湾。华北地区山地多见野生白檀。几乎遍及中国乃至朝鲜、日本,路边野生到处可见。

白檀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白檀种子含油在30%左右。由于种皮较难除去,所以油内多含有杂质,呈不透明状。白檀叶片中,每100g含有Vc22.36mg和丰富的矿物质。含有粗蛋白12.78%~13.85%,粗纤维16.25%,还有17种氨基酸,且含量不低,最高的谷氨酸达到3.43mg/100g。

2、功效作用

白檀清热解毒;调气散结;祛风止痒。主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痈;疮疖;疝气;荨麻疹;皮肤瘙痒。内服:煎汤,9-24g,单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白檀的市场信息

1、白檀的价格

白檀的价格约为200元/千克。

2、白檀的选购方法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干皮灰褐色,条裂或小片状剥落。冬芽叠生。小枝灰绿色,幼时密被绒毛,间叶互生,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3-9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中脉在表面凹下。花白色,芳香,圆锥花序生于新枝顶端或叶腋,花萼外无苞片,雄蕊约30枚,长短不一,花丝基部合生,呈五体雄蕊;子房无毛。白檀核果成熟时蓝黑色,斜卵状球形,萼宿存。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3、白檀的保存方法

白檀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白檀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檀根因为有着高价值的药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但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使食用,否则会对身体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的,我们需要在食用前对它进行了解,你准备好了吗?

【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来源】为山矾科植物 白檀 的 根 。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边缘具内曲尖锐锯齿;叶柄长约4~5毫米。花白色,稍有芳香,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萼外无苞;萼片5,有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约5毫米;雄蕊约25枚,长短不一,有较花瓣稍短或梢长的;花柱约与雄蕊等长,柱头不分裂。核果斜卵状球形,蓝黑色,长约6毫米,顶端5萼齿宿存。花期5月。果热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

【功能主治】《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散风解毒,并治腹内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辞典》

以上就是对白檀根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白檀根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可以放心进行。

竹芋的药用价值_竹芋的副作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症

竹芋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内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竹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1.1、别名:竹芋又称为结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药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2、药材来源: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

1.3、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竹芋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强光曝晒。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荫环境下生长,在强光下曝晒叶片容易灼伤。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

1.4、性味归经:竹芋味甘;淡;性凉,肺;膀胱经。

1.5、采收和储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6、化学成分:根茎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内服:9-15g。竹芋粉几乎全是淀粉,不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仅0.2%。可用做汤、调味汁、布丁和尾食点心的增稠剂。加水煮沸成透明、无臭的可口糊状物。竹芋粉质细与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条件下烹调,又易消化,特别适合做不能煮过头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适宜制作淡味、低盐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华本草纲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_石决明的副作用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2、用于什么病症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石决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饮食禁忌

3.1、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别录》。

1.1、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1.2、药材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1.4、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肝、肾经。

1.5、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1.6、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2、《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4、《纲目》:通五淋。

5、《本草从新》:愈疡疽。

6、《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7、《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9、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苜蓿的药用价值_苜蓿的副作用


苜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清解胃热,利尿除湿。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用于胃热烦闷,不欲饮食;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湿热发黄。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

2.3、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着,更胜於西洋菜。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因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饲以一种南苜蓿的变种后,可产生对光的过敏性皮炎,亦须注意。

苜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孟诜: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

2、《日华子本草》: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3、《本草衍义》:利大小肠。

4、《现代实用中药》: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5、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芦根的药用价值_芦根的副作用


芦根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2.2、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

芦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虚寒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霍乱阼胀,因寒呕吐勿服。

芦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2、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3、治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4、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方》芦根饮子)。

5、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两,生姜十两(合皮切),橘皮、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传尸方》)。

6、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冬菇的药用价值_冬菇的副作用


冬菇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冬菇(拼音名Dōnɡ Gū)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长期食用香菇,还可以预防肝硬化,抑制胆固醇,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2、用于什么病症

冬菇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之功效。常用于补肝,益肠胃,抗癌。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3、用法用量

冬菇内服:煎汤,30-50g。

冬菇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冬菇的毒性极小。

2、人群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阳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3、饮食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冬菇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

【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

【药材来源】:冬菇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子实体。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冬菇生于阔叶树枯干、倒木和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冬菇甘;咸;性寒。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肉质,半球形或扁平状,中央下凹,直径2-4cm,黄褐色或栗壳色,有光泽。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白色或象牙色。菌柄圆柱形,稍弯曲,长5-8cm,直径5-8mm,上部黄褐色,下部密生黑褐色绒毛,脆骨质,内部松软。气微,味淡。

【采收和储藏】:冬菇当菌柄长度达13-15cm、菌盖直径0.5-1.5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晒干备用。

【功能主治】:冬菇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用法用量】:冬菇内服:煎汤,30-50g。

2、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利肝脏,益肠胃,抗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及肠胃道溃疡、学龄儿童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体重。”。

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肝炎,慢性胃炎。”。

木莲的药用价值_木莲的副作用


木莲的药用价值

功效:止咳,通便。

主治:木莲为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又名黄心树。 木莲茎枝可作药材治,主治实火便闭、治老人干咳。木材供板料、细工用材;果及树皮入药,治便秘和干咳。

用法用量:树皮、根皮或果实0.5-1两。

木莲学名乔木,叶革质、狭倒卵形、狭椭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8-17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急尖,通常尖头钝,基部楔形,沿叶柄稍下延,边缘稍内卷,下面疏生红褐色短毛;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1-3厘米,基部稍膨大;托叶痕半椭圆形,长3-4毫米。高达20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木莲的副作用

无毒。

木莲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木莲治老人干咳:木莲果四至五钱。煎汁代茶饮。(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2、木莲治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3、血淋。用木莲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每日小煎服。

4、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5、木莲治乳汁不通。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 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6、脱肛。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销阳丹”。亦治梦遗。

7、木莲治白癜风、疥癣等。用木莲藤汁涂搽。

8、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又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9、木莲治实火便闭:木莲果(或根皮、树皮)一两左右。煎汁,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10、痈疸初起。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作用与忍冬草相当。

11、治实火便闭:木莲果(或根皮、树皮)一两左右。煎汁,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12、治老人干咳:木莲果四至五钱。煎汁代茶饮。(《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赤芍的药用价值_赤芍的副作用


赤芍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着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2、用法用量

2.1、药材类别:根茎类。

2.2、性味:苦,微寒。

2.3、归经:归肝经。

2.4、入药部分: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2.5、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赤芍的副作用

1、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2、《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3、《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4、《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4、《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5、《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6、《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7、《药品化义》:泻肝火。

8、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

9、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