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养生

2019-10-15 │ 中医如何养生 如何中医养生

中医如何养生呢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如何养生呢”,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对身体进行调理,但是对身体进行调理并不是吃些营养品和药物就能达到的,其中中医养生就是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下面一起了解下中医如何养生呢。

中医如何养生呢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上面就是对中医如何养生呢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中医养生平时只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好饮食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平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一日三餐的质量,但是一定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扩展阅读

中医如何去火呢


中医去火相比于吃一些降火的药物更加的安全健康,因为中医去火的根本原理在于,调理你的身体,从内而外的去火,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副作用问题的发生,所以经常上火的朋友们,自然就需要了解一下中医去火的方法,当你掌握和了解这些中医去火方法之后,那么在遇到上火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轻松解决。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裹),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二、喝绿豆粥去胃火:

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

三、喝梨水去肺火:

取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中医如何去火了吧!当了解了这些中医去火方法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医去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疗成分,也就是说通过食疗的方式去调理和降火是更加安全健康的,这样去火的方法绝对更加的安全健康。

中医如何补肝肾呢


   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亏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几天之内解决肾亏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补肾不能急功近利。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冬季尤为要注意保养,那么中医是怎么补肝肾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大蒜 大蒜可明显降低脂质的内生,减少肝中脂质的合成。大蒜降肝脂的机制,一般认为是大蒜增加了粪酮醇和酸哇酮醇排泄,减少了胆固醇、脂肪酸的合成。

   枸杞子 可减轻肝细胞脂质的沉积。

   姜 具有明显抑制其血清、肝中胆固醇含量水平,增加粪便中胆固醇排泄作用。

   人参 人参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还能显著升高肝中磷脂含量,可促进肝内甘油三酯降解。

   燕麦 燕麦粉可降肝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燕麦降低肝中脂质而对肝重无明显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不饱和甘油酸有关。燕麦精及其冲剂,对肝甘油三脂、胆固醇的含量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而燕麦粉则无抑制效果。

   丹参 丹参制剂可降低肝脂,特别是降低甘油三酯作用。其机制是促进脂肪在肝中的氧化作用,从而降低肝脂的含量。

   柴胡 有抗脂肪肝和抗肝损伤作用。与茵陈配伍用药,有促进胆固醇排泄作用。

   姜黄 具有降脂活性的姜黄素,可明显抑制肝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可显著增加胆汁排泄量。

   泽泻 具有抗脂肪肝作用,泽泻成分,除对低蛋白质、高胆固醇食物所引起的脂肪肝有对抗作用外,还可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中医补肝肾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会帮助人体排毒,所以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肝脏,其实,保护好肝脏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双脚哦,还要多吃些补肾的食物呢,这样一定能好好改善肾脏呢。

中医养生秋季如何养呢


秋季是一个适合养生和进补的季节,但秋季又是一个疾病易复发的季节,因为秋季气候干燥,丰收过后草木也开始枯竭,让人容易触景生情,产生忧郁的情绪,容易失眠而引起秋乏。那么秋季饮食生活就得特别注意了,中医养生秋季如何养呢?估计大家都很好奇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认为养生的秋季吧。

  1、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立秋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适当午睡,这样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2、避免饮食油腻。秋季适合多吃些清淡可口的饭菜,可让人心情愉悦,忘却疲劳,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使人更加困倦。另外,吃得过饱也会造成胃部负担,导致困乏。

3、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蔬菜水果是有利于提神醒脑的。这是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4、积极健身。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可以让机体在运动中兴奋起来,振作精神,对克服秋乏也有一定好处,在运动前,要做足准备活动,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运动量应适宜,否则,运动过量会让身体更加疲劳。

  皮肤瘙痒用沙参玉竹炖汤: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皮毛的干燥与肺燥有关系。沙参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而玉竹可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所以这款汤非常适合秋冬季食用。加猪皮或猪肉一起煲,滋补而不留湿,有虚可补,又热可清,有燥可润,口感也更好一些。

  眼睛干涩,泡杯石斛茶喝:咱们日常做为护眼保健方使用,可以简单点,用它泡点茶喝就行。需要注意的是石斛性寒,对于脾胃虚寒,常伴有腹胀腹痛人来说,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虚寒,故不能单独用,可少量石斛加枸杞子泡茶喝。还可吃些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上面所讲的就是中医养生秋季如何养呢?秋季养生进补要适量,多吃蔬菜水果及滋润补阴的的食物,坚持适宜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不仅可以调心养肺,而且可以增强各个器官的免疫力。因为秋季气候干燥又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大家一定要防受凉感冒及过重的体力活。祝您健康。

如何培养中医养生习惯


现在的人们都很重视养生,有一个良好的养生习惯能够促进身体保健,同时也能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能够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什么样的养生习惯才是好的呢,如何来培养好的中医养生习惯呢,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重视一下培养方式,下面就跟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培养方法。

1.起居有常

起居包括起床、睡觉和日常的活动。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四季,自然界有六气,所以顺应自然之气是养生调摄的基本原则。

春夏季节,晚睡早起,到庭院里缓缓散步,尽量接受阳光的沐浴;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

2.饮食有节

即饮食有规律、有节制。饮食要做到膳食平衡,以素淡为主,少吃甜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食量,不要过饱(www.4a7.cn 中医)。

3.不妄劳作

即劳动、运动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每个人都可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但要持之以恒。

4.形与神俱

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对于躯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情绪稳定、精神调和,才能形体健康、阴阳平和、气血调畅,太极拳是形与神的最好结合,宜常练。

5.正气为根

正气包括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故保养正气是养生之根本。

6.重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养生必当重视脾胃。

如果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证自己的身体不生病,就需要重视中医养生,目前来说中医养生方法还是不错的,而且非常的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培养自己养成一个好的养生习惯,对于身体的保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尝试做上面的一些方法,对于身体的养生有很大的好处。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导读:天热时我们都希望能有阵阵凉风拂面,可是生活中风真的能这么听话吗?风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避免风邪入侵呢?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养生名言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对于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

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使人致病的六种淫邪,而风为六淫之首,其性善行而数变,四季皆能伤人。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人们常患的伤风感冒,就是被风所伤而致一人体受了风寒之邪,会使气管炎、胃痛等病发作或加重;如果风邪与寒邪一同阻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会形成痹症,使人患上腰腿痛,歪嘴风(面神经麻痹症)的发生也与风邪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对老年人米说,危害更大。因为老年人身衰休弱,极易受到侵袭。特别是老人入睡后,腠理疏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显著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因风致病。

吹风致病还可能引发不少严重的后果?即使是普通的伤风感冒,也常会诱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系统的疾病。一场由感冒引起的肺炎,可能会夺去一位平素健康的老人的生命,因而切不可等闲视之。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避风的重要性。早在金末元初,山东登州道士兼养生家丘处机,在其著作《摄生消息生论》中,就告诫人们不要贪凉吹风,并提出避风如避箭的养生经验。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提出不要当风而立的观点。多年来,很多长寿老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都把避风防凉作为重要的的养生方法之一。如我国现代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享年92岁。他生前常告诫家人和朋友,不仅避开飞沙走石的大风,还要当心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穿堂风、门隙风、顶门风、脚底风、脑后风等,并提醒人们,不要汗出当风,即:要在出汗后立即脱衣吹风。

为了保护身体的健康,少生疾病,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虚避风祛害,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中医养生 视卧坐立行也能养生

自古中医就有五劳所伤的说法: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但只要合理安排五劳,并养成良好习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毛发光泽、皮肤润泽、睡眠良好等。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卧养气

冬季睡眠讲究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使人体阴平阳秘,以防外感并发他病,或引发宿疾咳喘。冬季睡眠还要做到暮卧不覆首,以利呼吸通畅。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使全身舒适。

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行养筋

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此时在阳光下散步,也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老年人如果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古人主张从哪些方面进行养生

体育锻炼

导引、按跷和吐纳术等在古代养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包括近代医疗体育中的气功、按摩、大气疗法,以及拳术和日光浴等。汉初道家淮南子的吐故纳新,嵇康养生论的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的调息法,以及后世的静息疗法等,可以说都是现代气功疗法的前身。三国名医华佗谓: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因创五禽戏以锻炼身体。

古人亦很重视煦照阳光的益处,甚至在夏季亦劝导人们要无厌于日,认为空气可疗百病,强调室内要空气流通,经常去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来疏通气血,增强健康。关于按摩导引术,有的主张,发宜常洗,面宜常搓齿宜数叩浊气宜常呵,清气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肢节宜常摇,手心足心腰 眼宜常搓,皮肤宜常淋浴。

笔者认为,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骼老化变脆。

近年来,国家体委编制的意拳站桩功疗法,又新编了胃下垂操,呼吸操和关节操等,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疗体育系统,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