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芪苦酒方对于人的身体确实有着极大的作用,黄芪苦酒方不仅仅能够治疗身体的疾病,而且对于身体的滋养也很有好处。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黄芪苦酒方——(汗证)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不利而引起汗液处泄的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等。
治疗汗证的药酒较少,这里选录的黄芪苦酒方是治疗黄汗的药酒方。
(《普济方》)
【配方】黄芪五两,芍药(醋炒),桂(去皮)各三两。
【制法】上如麻豆,每服五钱匕,苦酒一盏半,煎至七分。一方用苦酒之合,水一盏半,同煎。
【主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水沾衣色黄如药汁,脉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从外而得之。
【用法】去滓温服,服之当心烦,苦酒阻故也。
说明:《普济方》注出《备急千金要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于黄芪苦酒方的一些相关问题都应该是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其实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哦。
经研究证实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可以使疗效更好的发挥,这也是药酒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大家听说过苦酒汤方这种药酒吗?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苦酒汤方——(咽疮)
以下介绍宋代《宋济总录》的苦酒汤方,本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汤汤主之”。“咽中伤,生疮”:即咽部溃烂,是痰热相结之故。“苦酒”:据后人考证系“醋”。关于本方制法,《伤寒论》:“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此与《圣济总录》所载略有不同。“刀环”即古钱,形狭长如刀,柄端有环。古人为了煮药方便,取刀环中空,便于架蛋壳,放火上。《圣济总录》作剪刀环,因宋时已难以找到这种古钱,故以剪刀环代替。本方以苦酒为主,半夏、蛋清为辅。苦酒苦酸,能消肿敛疮;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结,蛋清甘寒入肺,能润燥利窍,故本方有祛痰散结、消肿利窍之功效。本方严格说不属今之药酒范畴,录此以供借鉴。
(《圣济总录》)
【配方】半夏(汤洗七遍切)十四枚,鸡子(去黄留白入苦酒在内)。
【制法】上二味,内半夏于苦酒内,以鸡子壳,置剪刀环中,安火上,煮二沸去滓。
【主治】治伤寒少阴病,咽中生疮,语声不出。
【用法】少少含咽。
上文简单介绍了苦酒汤方这种药酒的一些相关信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药酒必须因人而异,除了病因外,生活习惯和性别年龄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现在大家的养生生活中,药酒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了,而且在当下使用药酒养生也是非常流行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黃 酒方(一)这种药酒。
黃 酒方(一)——(產後中風)
(《聖濟總錄》)
【配方】黃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白術、牛膝(去苗�v)、葛根各三兩,防風(去叉)四兩,芎、甘草(炙�v)、細辛(去苗葉)、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秦艽(去苗土)、干姜(炮)、當歸(切焙)、烏頭(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二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三分。
【制法】上一十八味,�v如麻豆,用生絹袋盛,于四斗醇酒內浸三日。
【主治】產後中風偏枯,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用法】每溫服一盞,不拘時。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黃 酒方(一)的一些用法和制作,其次就是朋友们要注意药酒的性质,不同的药酒饮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你知道药酒都是怎么泡制的吗?通常想要泡制药酒的话一般采用的酒是白酒,选择一些中药材添加在白酒中,经过大约几天时间,或者是半个月的炮制,酒里面就会参入了中药的成分,这种酒确实比其他酒更具有药理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黃連酒方这种药酒。
黃連酒方——(瘧疾)
(《聖濟總錄》)
【配方】黃連(去須 )一兩,常山(細)一兩。
【制法】上二味,以酒一升半浸之經宿。
【主治】治久瘧。
【用法】發前煎取一盞,分二服,臨發更一服,有熱當吐,有冷當下。
說明︰《普濟方》注出《肘後方》,內容同上。
通过上文对黃連酒方的介绍我们知道药酒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保健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当然这些药酒也不能够随便的食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制作,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身体。
中医养生是博大精深,我们有很多养生的手段,而药酒就是其中之一。自制药酒配方有很多种,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今天就通过地黃酒方(七)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泡制药酒。
地黃酒方(七)——(胎死腹中)
(《聖濟總錄》)
【配方】生地黃(淨洗切)二斤。
【制法】上一味,搗取自然汁,每服用七分盞,酒三分盞②,同煎才沸。
【主治】治妊娠因漏血傷胎,子死未久①。
【用法】稍熱便服三二服,未下再服。
說明︰《普濟方》①“子死未久”作“子死未下”;②“每服用七盞,酒三分盞”,作“每服用七分酒,三分水同煎”。余同上。
以上就是关于地黃酒方(七)这种药酒的相关介绍,地黃酒方(七)不仅能发挥几种中药材的药效,而且,酒本身能促进人体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细胞活力作用。
随着我们对于养生的深入了解,现在越来越多养生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药酒由于制作简单,而且结合了酒的一些优点,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不知道大家对地黃酒方(八)这种药酒有所了解吗?如果不清楚的话,就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文章吧。
地黃酒方(八)——(跌打損傷)
(《聖濟總錄》)
【配方】生地黃汁半升,酒一升,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牡丹(去心),桂(去粗皮)各一兩。
【制法】上五味,以後三味,搗羅為細末,與前二味一處煎熟,去滓。
【主治】治傷損瘀血在腹。
【用法】溫飲一盞,不拘時。
說明︰《普濟方》同上。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地黃酒方(八)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药酒,对人体有着非常多的益处。但同时我们在饮用时也要注意不能过量,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不适。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了中药来泡成的酒。那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药酒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因为药酒的种类多样,所以功效作用也不相同,下面就来看一看地黃酒方(二)这种药酒的功效和制作方法吧。
地黃酒方(二)——(補益增白)
(《太平聖惠方》)
【配方】肥地黃一杵(搗碎),糯米(熟飲)五斗,面曲(搗碎)五斤。
【制法】上二味相和,于盆中熟搗,納于不津甕中,密封,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日滿啟之,當中有一盞綠汁,是其精也,宜先酌飲之。余以生布絞汁,置器中。
【主治】補益變白。
【用法】任性飲之,續釀使之相接,不過三劑,發黑,若以新牛膝搗絞,取汁三升,用拌,即變白更急矣。
說明︰①《普濟方》同上。②《本草綱目》卷二十五諸藥酒條載“地黃酒”,用生肥地黃汁,同曲、米封密器中,春夏三七日,秋冬五七日啟之,中有綠汁,真精英也,宜先飲之,乃濾汁藏貯。加牛膝汁效更速,亦有加群藥者。補虛弱,壯筋骨,通血脈,治腹痛,變白發。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地黃酒方(二)这种药酒的用法和制作等,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地黃酒方(二)完全是由中药材泡制而成,所以对人体无任何的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众所周知,偏方属于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好多年,经过长久的积累和实践,拥有了许多宝贵的配方。今天就来看一下黃 粥这种应用广泛的偏方吧。
黃 粥
【來源】《岳美中醫案集》
【原料】生黃 30克 生苡仁30克 赤小豆15克雞內金末9克 金橘餅2枚 糯米30克
【制法】先將黃 放入小鍋內,加水600克,煮20分鐘撈出渣;再加入生苡仁、赤小豆煮30分鐘,最後加入雞內金末和糯米,煮熟成粥。
【用法】以上為1日量,分2次溫熱服用,每次服後嚼食金橘餅1枚。
【功效】補氣,健脾。適用于小兒慢性腎炎。
【宜忌】小兒急性腎炎不宜選用。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黃 粥具体的制作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制,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和家人体会养生的好处。
大家知道药酒是什么吗?由酒到药酒,药酒从饮食文化上升成为了一种医疗方法。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伟大 结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濕熱黃疸酒方这种药酒。
治濕熱黃疸酒方——(黃疸)
黃疸是以面、目、身膚燻黃,小便黃為特征的疾患。常因感受濕熱邪氣;飲食無節,損傷脾胃;肝膽瘀熱;熱毒熾盛以及瘀血等造成。臨床又常分為陽黃、陰黃、急黃等。
治療本病的藥酒,有以清熱利濕為主者,如治濕熱黃疸酒;有以散表濕,調榮衛為主者,如麻黃醇酒湯;總之,這里所選錄的藥酒,以治陽黃者為多。對于因酒毒所致的黃疸,應用藥酒治療時宜慎重。
(《本草綱目》)
【配方】燈草根四兩。
【制法】酒、水各半,入瓶內煮半日,露一夜。
【主治】濕熱黃疸。
【用法】溫服。
說明︰《本草綱目》卷十五燈心草條注“引集玄方”,本方名系筆者所加。
看了本篇文章关于治濕熱黃疸酒方的简单描述,大家是否对药酒有所了解呢?虽然说药酒的养生效果比较好,但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以免给身体造成不适。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对人体非常有好处的偏方雞蛋黃。雞蛋黃是由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食材制作而成的,那么到底是哪几种食材呢,它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雞蛋黃
【來源】外治方
【原料】雞蛋6個
【制法】煮熟,將蛋黃放入鐵鍋(勺)內,用文火熬至油出,備用。用時,先按常規消毒,然後將蛋黃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溫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連用4∼6癥狀減輕,7∼16天痊愈。本方具有清熱消腫之功,適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用法】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慢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愈26例,好轉5例,無效4例。
不知道大家对雞蛋黃了解吗?其实像雞蛋黃之类的这些偏方里面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正是帮助我们身体强健,延年益寿的根本。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