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药子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黄药子酒(一)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药酒是我们养生食疗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慢性疾病我们都可以用药酒来治疗好,那么你知道黄药子酒(一)吗?如果不清楚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药子酒(一)——(瘿瘤)

(《普济方》)

【配方】万州黄药子(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其力即慢)三斤。

【制法】上须用焙,取无灰酒一斗投药中,泥封固瓶口,以糠火烧一顿饭时,停住,令酒冷。旁边糠火不可多堆,烧酒气香出,瓶头有津,即止火,不待经宿。

【主治】治忽生瘿病一二年者。

【用法】令患者时时饮一盏,不令绝酒气,经三日后,常把镜自照,觉销即停饮,不尔,便人颈细也。已验如神,忌食毒物。

说明:原书无方名,据药味和制法命名。

上文我们介绍了黄药子酒(一)的制作方法等,可见喝药酒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酒类型。

Ys630.com相关知识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_黄药子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黄药子图片、黄药子的药用价值、黄药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黄药子简介黄药子图片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黄药子的药用价值黄药子的药用附方黄药子的临床应用黄药子的副作用

黄药子简介

黄药子,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黄药子图片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1、《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2、《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3、《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黄药子的药用价值

【名称】黄药子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块茎。冬前采挖块茎,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小毒。

【功效】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炮制】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数;或磨汁涂。

【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黄药子的药用附方

1、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2、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3、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4、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5、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6、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7、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8、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9、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10、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11、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

12、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黄药子的临床应用

1、治疗甲状腺肿

黄药子250g,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1g,分服或顿服,10天为1疗程,停药3~5日后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围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

2、治疗甲状腺腺瘤

黄药子(生药)15g,炖服。连服5-8周,除补充一般维生素外不加用任何药物。治疗25例,结果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着缩小,5例无效。以黄药子300g研细末,与白酒1500ml和匀,60~70℃水中温4小时,每服6m1,每日3次,1月为疗程。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40例痊愈,5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

3、治疗宫颈炎

黄药子500g,洗净晾干,浸泡于2000mL黄酒中,纳入罐中密封,加微火蒸2小时后取出,保持密封并置阴凉避光处7天后待用。治疗时用棉签拭净宫颈分泌物,将带尾线消毒棉球浸本药后贴于宫颈表面,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出。治疗53例,痊愈17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100%.

4、治疗百日咳

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9~15g(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9g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

5、治疗食道癌、胃癌

取黄药子300g,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ml。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痛及其他消化系统瘤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幕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黄药子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黄药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黄药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黄药子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于黄药子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处方】黄连5钱,玄参5钱,赤芍药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奶癣疮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随多少入轻粉少许,嚼芝麻取汁调,先煎韭菜汤温洗令净,以药敷之。

【摘录】《袖珍》卷三引《经验方》

【处方】黄药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米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下。吐出顽痰即愈。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黄药子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知母1两,石膏1两,川芎1分,桔梗1分,甘草1两,紫菀1分半,槐花子1分半,柴胡1分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滤汁温服,食前但1服。

【摘录】《宜明论》卷十一

黄药子散的做法大家都学会了吧,我们平时不仅可以自己试一试,还可以分享给朋友亲人,让他们的身体也多一份保障。

治疗瘿病的黄药子酒


现在很多人因为情绪管理不好,而容易发生情绪病。其实这一症状在中医学中也有相应的疾病,就是瘿病。瘿病的症状,下面会有所提及。先给大家介绍治疗瘿病的黄药子酒,那么黄药子酒的功效如何呢?黄药子酒的用法又是什么?

来源

《斗门方》。

配方

黄药子500克,白酒10升。

制法

将黄药子洗净切片,装入绢袋,浸入酒中,容器封固,冷浸7天后即成。

主治

痰热互结所致的瘿病。

用法

早、晚各1次,每次1-2小盅,应控制饮用量。

说明

脾胃虚寒及肝功能不正常者,不宜饮用此酒。

瘿病

瘿病,中医病证名。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四种,以上四种证型之间常发生转化。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证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病因

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

1.情志内伤

忿郁恼怒或忧愁思虑日久,使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则津液不得正常输布,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

2.饮食及水土失宜

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宜,一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二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则发为瘿病。

3.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滞之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常使病机复杂,病程缠绵。

结语:有关能治疗瘿病的黄药子酒,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黄药子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黄药子酒,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同的配方有不同的效果,此方能治疗瘿病,对于此症,上述也提到了。建议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绪!

丹参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在现在大家的养生生活中,药酒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了,而且在当下使用药酒养生也是非常流行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丹参酒(一)这种药酒。

丹参酒(一)——(崩漏)

崩漏又称“经崩”,是指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沥不断的病症。若出血量多而来势猛者,称“血崩”或“崩中”;若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者,称为“漏下”。崩和漏二者可相互转化。引起崩漏的主要原因有气虚、血热、血瘀、冲任不固等。以下介绍五种治疗崩漏的药酒,仅供选用。

(《千金翼方》)

【配方】丹参、地黄、忍冬、地榆、艾各五斤。

【制法】上五味,先燥熟舂之,以水渍三宿,去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酿如酒法。

【主治】治妇人崩中去血及产后余病。

【用法】初服四合,稍增之。

说明:①《备急千金要方》同上。②《外台秘要》以上五味合捣之,以水渍三宿,去滓煮取汁,以糯米一石酿酒,饮服之,余同上。

通过上文对丹参酒(一)的介绍我们知道药酒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保健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当然这些药酒也不能够随便的食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制作,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身体。

松叶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酒与养生文化,在中国已经源远流长,药酒就是酒和养生的重要结合。如何选用药酒,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松叶酒(一)这种药酒。

松叶酒(一)——(痹证)

痹者闭也,阻闭不通之意。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古代对痹证的论述,除最常见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外,还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脏痹、血痹、历节、痛风、周痹、肠痹及八风十二痹等,名目繁多,但其基本病理则一。痹证的治疗以宣通为主,并根据具体病瘀互结,阻痹经络关节者,助以化痰祛瘀;日久肾虚精亏,真元不足者,必以益肾填精,培补正气。由于痹证常缠绵日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而酒有辛温宣通之性,又可助蠲痹诸药之力,酒力引药可直达血脉诸节,故药酒治痹疗效卓著,且寓治于膳,可长期饮用,备受病家欢迎。因此,药酒已成为痹证治疗的重要手段。古今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出了许多疗效很高的药酒配方,这里介绍的配方,基本上反应了药酒治痹之大概。值得注意的是,治痹药酒中一些重要的药物,如大辛大热的附子、川草乌、马钱子等,由于毒性较大,过量服用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使用时切切不可过量,以免发生意外。

(《备急千金要方》)

【配方】松叶六十斤。

【制法】上件口父咀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喷饭,泥酿封头,七日发。

【主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数剂,及众治不得力,服此一剂便能远行,不过两剂。

【用法】澄饮之取醉。

说明:《普济方》同上。

关于上文所介绍的松叶酒(一)的一些小常识,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相信会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苦参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苦参酒(一)这种药酒吗?药酒是选配适当中药,经过必要的加工,用度数适宜的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在传统中,也有在酿酒过程里加入适宜的中药酿制而成的。一起来看一下。

苦参酒(一)——(疥癣病)

(《证治准绳》)

【配方】苦参150克,露蜂房15克,刺猬皮(酥炙)1具,曲150克,黍米1.5公斤。

【制法】将上药共研粗末,用水2.5公斤,煎汤至500克,去渣,浸曲、米相拌,如常法酿酒,酒熟压去糟,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周身搔痒,阴痒带下,身白癞疮。

【用法】每于食前温饮1小杯(约10毫升)。

注:遍身白点,搔之屑落,或痒或痛,色白渐展,称为白癞。

以上就是有关苦参酒(一)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药酒的种类有很多,而且不一样的种类起到的保健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养生保健作用,更好的为我们的身体服务。

鸡肝酒(一)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都是怎么泡制的吗?通常想要泡制药酒的话一般采用的酒是白酒,选择一些中药材添加在白酒中,经过大约几天时间,或者是半个月的炮制,酒里面就会参入了中药的成分,这种酒确实比其他酒更具有药理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鸡肝酒(一)这种药酒。

鸡肝酒(一)——(产后血晕)

(《普济方》)

【配方】生鸡肝。

【制法】用细断生鸡肝内一斤热酒中讫,漉出滓,停酒冷服。

【主治】治产后血晕绝。

【用法】如人饮一服,不能饮者,可数口进。

说明:《普济方》注出“肘后方”。方名系笔者所加。

通过上文的一些简单描述,大家现在对鸡肝酒(一)这种药酒是否有了一些了解呢?其实我们做任何事之前心中都应该对其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手足无措。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