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椒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椒汤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蜀椒6升(未经蒸者,用生绸作袋子2个,每个长8-9寸,纳椒入袋中,实筑之,仍缝袋口)。

【功能主治】脚气挛肿,腰胯不随。

【用法用量】将椒袋纳釜中,以酸浆水4斗5升,入盐2升,煮5-7沸。用净瓦瓮子1口,可容5斗者,将所煮椒汁,乘热入瓮中,候其汤冷暖通脚,即以脚入瓮中,踏椒袋上蘸,仍以汤频频从骭面淋之。若瓮中椒袋觉冷,即换釜中热者,其汤或冷,亦换釜中热汤,其使了汤并椒袋,却纳釜中,以微火温之,常令热,亦须于密室中,勿令风吹。若两脚觉痹牵风如虫行,头项肢体,皆有汗出,腹中鸣,此是气下,即止。若汗后觉心气闷,可取冷饭吃3-5口,以鹿脯下之。若觉微利,此是病状通泄也。若未愈,即隔日或3日,取旧汤袋等,依前法踏蘸,还以得汗及腹鸣为度。其蘸脚汤,只可离脚面3-4寸,不可过踝。

【注意】宜食酥蜜姜汤并鹿肉。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蜀椒1两,矾石半两,桂心1两。

【功能主治】虫齿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含之,漱齿勿咽汁。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椒汤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ys630.coM延伸阅读

椒附汤的功效与作用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椒附汤。

【处方】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骤然腹痛注下,或滑肠频并,多有冷沫。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椒附丸”(见《魏氏家藏方》)。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驰缓,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粳米半盏,干姜(炮)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锉)1两。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闷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看完了上文关于椒附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椒附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椒附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椒附汤的药效 。

姜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姜椒汤。

【处方】生姜1两,椒(去目、汗)1两。

【功能主治】咳嗽,及短气胁痛。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3升,每服1合。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姜汁7合,蜀椒3合,半夏3两,桂心1两,附子1两,甘草1两,橘皮2两,桔梗2两,茯苓2两(1方不用甘草)。

【功能主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姜汁煮取2升,分3服。服3剂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川椒、桂、附入于二陈汤中,但加桔梗舟楫之剂,载诸药以破胸中冷积寒痰也。

【摘录】《千金》卷十八

关于姜椒汤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

椒桂汤的功效与作用


椒桂汤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椒桂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川椒18克(炒黑)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广皮9克 吴茱萸9克(泡淡)青皮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

【用法用量】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温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别名】木瓜散

【处方】鸡粪1合(微炒),肉豆蔻1钱(去壳),胡椒1钱,桂心半两,木瓜3钱。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虚转筋入腹,胸闷绝,体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十四

其实用椒桂汤治疗一些疾病时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

椒梅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椒梅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椒梅汤的功效和作用呢?椒梅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乌梅 花椒 槟榔 枳实 木香(另研)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肉桂 厚朴 干姜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痛。治虫痛,时痛时止,面白唇红,舌有白点。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驱蛔,祛暑。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花椒1钱,乌梅3枚,葱脑3个,槟榔1钱。

【功能主治】虫症。腹痛口渴,饮水不已,兼呕清水。

【摘录】《一盘珠》卷二

【处方】乌梅、花椒、槟榔、枳实、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虫痛。心腹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以上就是本文对椒梅汤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椒附白通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选择什么药物好呢?中药方剂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椒附白通汤。

【处方】生附子(炒黑)3钱,川椒(炒黑)2钱,淡干姜2钱,葱白3茎,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

【功能主治】齐通三焦之阳,急驱浊阴。主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

【用法用量】上水5杯,煮成2杯,分2次凉服。

【各家论述】此苦辛热法复方也。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非热不足以胜重寒而回阳。附子益太阳之标阳,补命门之真火,助少阳之火热。盖人之命门,与太阳之阳少阳之阳旺,行水自速。三焦通利,湿不得停,焉能聚而为痛,故用附子以为君,火旺则土强。干姜温中逐湿痹,太阴经之本药,川椒燥湿除胀消食,治心腹冷痛,故以二物为臣。葱白由内而达外,中空通阳最速,亦主腹痛,故以之为使。浊阴凝聚不散,有格阳之势,故反佐以猪胆汁,猪水畜,属肾,以阴求阴也;胆乃甲木,从少阳,少阳主开泄,生发之机最速。此用仲景白通汤,与许学士椒附汤,合而裁制者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以上就是对椒附白通汤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解急蜀椒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解急蜀椒汤的作用。

【别名】蜀椒汤

【处方】蜀椒200枚(炒出汗),附子1枚(炮),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12枚(洗),大枣20枚,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解结逐寒。主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用法用量】蜀椒汤(《普济方》卷二四八)。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解急蜀椒汤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椒蒿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椒蒿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椒蒿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别名】灰蒿、蛇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

【原形态】龙蒿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常生有地下茎。茎直立,丛生,下部木质,分枝开展。叶无柄;中部以上叶密集,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3-7cm,宽2-3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部叶与区片叶略短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cm,宽1-2mm。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于茎顶或枝端排列成稍密集的复总状花序;总苞球形,直径2.5-3mm,总苞片3层,外层卵形形,背面绿色,中、内层卵圆表或长圆形,边缘宽膜质;花外层雌性能育,约6-10朵;内层峡谷性花不育,约8-14朵。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也坡、草原、林缘、路旁、田边及干河岸和亚高山草甸。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我们知道了椒蒿的功效与作用,椒蒿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

椒囊的功效与作用


椒囊,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川椒2-3斤(1方加破开槟榔、熟艾各1/3)。

【功能主治】辟去寒湿气。主脚气。一切瘴疾,时气,风寒邪气。

【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法:以绛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旁近里衣处。

【各家论述】大抵足膝之病居下属阴,又加寒湿,阴益甚矣,血气微冷凝结,非至热不可除。今用川椒,椒性热,复加以火蒸之,自然寒湿去矣。

【临床应用】脚气:仆丁酉岁在临安,约婺女亲戚吴宽夫泛湖,是时剧暑,见其用火踏,上置一布囊烘足,叩其所以,答云:某旧有脚气之疾。近用椒囊月余,亦渐见效。庚子岁在淳安,宽夫经过,因问其疾,云:愈之已久,乃椒囊之功,不特某用之效,传之数亲,知皆无恙矣。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椒囊功效和用法等。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椒囊的好处很多,但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