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芥子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英文名】SEMEN SINApIS
【别名】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 白芥 Sinapis alba L. 或 芥 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 种子 。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
【鉴别】本品横切面:白芥子 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 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 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炮制】 芥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别录》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药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紫花芥子是中药的一种,在某些疾病上对人体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且这类药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较广泛,对紫花芥子选择的时候,需要对紫花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涩荠的种子。
【原形态】涩荠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10-40cm。密被单毛或二至三分叉硬毛。茎从基部分枝,直立或呈铺散状。叶互生;叶柄长5-10mm或近无柄;叶片长圆形、倒披针形或近椭圆形,长2-10cm,宽5-15m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4对波状牙齿或全缘。总状花序有花10-30朵,果期果序轴可延长至20cm;萼片4,直立,狭长圆形,长8-10mm,绿色或带紫色,具白色边缘,背面被柔毛,外侧2枚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紫色或粉红色,瓣片长圆形,长10-12mm,宽1.5-2mm,先端钝圆,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6-7mm,短雄蕊长5-6mm,花丝线形,花药近椭圆形;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花柱不明显。长角果细圆柱形,略具4棱,长2-4cm,宽1-2mm,质坚硬,密被长单毛及分叉毛,少数几无毛,先端具钻状短喙,基部具短梗。种子每室1行,浅褐色,长圆形而稍压扁,长约1mm。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800m处的路边、荒地、田间、山坡及渠岸。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而呈稍压扁状,长约1mm,表面浅褐色,一端可见种脐。去掉种皮可见肥厚的子叶2片,油质,相互折叠,子叶背倚胚根。气微,味苦辛。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酸,芥子碱(sinapine)。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祛痰定喘;泻肺行水。主咳逆痰多;胸腹积水;胸胁胀满;肺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对于紫花芥子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
白芥子是中医医药的一种,对于许多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就对白芥子简单的介绍一下。
【别名】辣菜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 白芥 的 种子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性状】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化学成份】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炮制】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附方】①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唐本草》。
经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关于白芥子的相关知识。不管是从食物保健还是中医的角度,白芥子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
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芥子酒是什么吗?关于芥子酒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
【炮制】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本草纲目》
【处方】白芥子5合(研碎)。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上药同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熨项颈周遭,冷则易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看完了本文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芥子酒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觉得关于芥子酒的学问非常的多?那么喜欢养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芥子膏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白芥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令疮痘不入眼。主痘疮。
【用法用量】水调,敷足心。热毒归下。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芥菜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卒不得语;风毒走注疼痛,及白虎历节风。
【用法用量】鸡子白调敷。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二
【处方】白芥子1两,芸薹子1两,蓖麻子1两,木鳖子(去壳)1两,白胶香1两,胡桃5个(去壳)。
【制法】上药一处捣成膏。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
【用法用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芥子膏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