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温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温脾散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温脾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温脾散的知识吧!

【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附子 干姜 甘草(炮,锉)各15克 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 木香15克 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 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看完了上文对于温脾散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Ys630.com相关知识

大温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大温脾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大温脾丸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别名】温脾丸

【处方】法曲5合,大麦糵5合,吴茱萸5合,枳实3枚(炙),干姜3两,细辛3两,桂心5两,桔梗3两,附子(炮,去皮)2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益胃,消谷进食。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脾胃虚弱,冷气攻冲,饮食不化,心腹胀痛,呕吐吞酸,痞噎不通,肠鸣泄利,水谷不分,面黄肌瘦,食减嗜卧。

【用法用量】温脾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中法曲、大麦糵、吴茱萸,《局方》均用五两。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大温脾丸由于是纯天然中药材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药材的精华,把一些对人体无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进入人体内时吸收快、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沉香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沉香温脾汤,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附子(炮,去皮、脐)官桂 人参 缩砂 川姜(炮)白豆蔻 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十一味,为末。

【功能主治】主胂胃虚冷,心腹疼痛,呕吐恶心,腹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或泄泻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怎么样,现在了解沉香温脾汤了吗?是不是觉得它很神奇,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秘而强大,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大温脾圆的功效与作用


大温脾圆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大温脾圆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大温脾圆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吴茱萸(汤七次.焙)、大麦蘖(炒)、肉桂(去粗皮),各五两;甘草(炙)、桔梗、人参、干姜(炮),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细辛(去苗),各二两;神僸(碎炒)三两一钱,枳实(麸炒)一分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冷气攻冲,饮食不化,心腹胀痛呕吐吞酸,痞噎不通,肠鸣泄利,水谷不分,面黄肌瘦,食减嗜卧,并皆治之。常服温脾益胃,消谷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下,米饮亦得,日三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温脾圆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材和制而成的。对于人们的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具备不错的治疗效果。

建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建脾散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白茯苓(去皮)人参各30克 厚朴90克(用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120克 陈橘皮(去白)150克 甘草60克(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60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虚弱,湿滞中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厚朴1斤,大枣1斤,生姜1斤,半夏(汤洗,以上4味同捣匀,炒黄干)4两,甘草4两,黄橘皮2两,白术2两,肉豆蔻1两,神曲2两,人参2两,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良姜2两,丁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久积冷气,心腹胀闷,里急刺痛,痰逆恶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肠鸣滑泄,肢体羸瘦,及大病之后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厚朴3两(姜汁炙),苍术(米泔浸宿)4两,陈橘皮(去白)5两,甘草2两(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同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诃黎勒皮1两,白术1两,麦糵(炒令微黄)1两,人参1两,神曲(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半两,大腹皮半两,干姜2分(炮)。

【功能主治】伤寒,脾胃虚弱,不欲饮食,纵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

【处方】陈橘皮(去白)7两,高良姜5两(炒),干姜3两(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8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建脾散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建脾散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建脾散来治疗一些疾病。

烧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著作中,烧脾散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处方】赤芍药、干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赤芍药 干姜(炮)各20克 良姜(油炒)60克 甘草(炙)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脘腹疼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妇人血寒气滞,腹胁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干姜(炮)厚朴(姜制,锉,炒)草果仁 缩砂仁 神曲(炒)麦蘖橘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盐汤调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上面介绍了烧脾散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烧脾散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慢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慢脾散。

【处方】白术5分,半夏5分,白附5分,全蝎5分,甘草5分,人参7分,南星7分,茯苓7分,木香2分,姜1片。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不止,作慢脾风,睡困昏沉,默默不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白术1两,老米1合。

【制法】拌山间净色黄土浸1宿,次早去石泥不用,新瓦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慢惊。

【用法用量】每服5分,粥或滚水下。

【摘录】《采艾编翼》卷二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慢脾散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