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煮散的功效与作用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茯苓煮散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茯苓煮散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茯苓煮散,因为茯苓煮散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去核,炮)1两,桔梗(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半两,枇杷叶(去毛,姜汁炙)2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四肢乏力,骨节烦疼,口苦舌干,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麦糵(炒)1两,芎藭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气少,水谷不化,泄利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通过小编介绍的茯苓煮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茯苓煮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茯苓煮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ys630.coM延伸阅读

大圣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大圣茯苓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大圣茯苓散的药效有哪些吧。

【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耆(去芦,蜜炙)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条参1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安养胎气。主妊娠气闷,或为喧呼,心忪悸乱,睡里多惊,两胁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安,气急逼迫胎惊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常服至分娩亦无恙。

【摘录】《得效》卷十四

【处方】茯苓、麦冬、香附、陈皮、厚朴、黄耆、紫苏、茯神、黄芩、黄连、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人参、白术、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安心神,保胎定痛。主妊娠无外感症,血虚内热乘心,忽然心悸如怔忡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加以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

【各家论述】妊娠患此,由受孕则血聚养胎,血已虚而又有邪热乘之,血虚则生内热。是方麦、神安神清心;四君、黄耆补气生血;芩、连清上、中二焦之热;四物养血益荣;陈、朴消胀除满;木、附通利三焦之气。本病则心悸,标病则胀满迫痛。此方标本两治而胎自安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上文主要介绍了大圣茯苓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赤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许多喜欢养生的人士都知道赤茯苓散,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利用赤茯苓散吗?赤茯苓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蔓荆子半两,细辛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枇杷叶2分(拭去毛,炙微黄),芎䓖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痰,心胸不利,头目昏重,时欲呕吐,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子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汉防己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按之没指,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通利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处方】赤茯苓2两,桂心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半(锉),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细辛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大腹水肿,大便涩,气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甜瓜子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半两,桃仁1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五引《圣惠》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叶半两,黄耆2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半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壅滞,烦躁,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茯苓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川升麻1分,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贝母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桔梗(去芦头)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术3分,川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赤芍药3分,旋覆花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3两,大腹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通3分(锉),旋覆花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赤茯苓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泽泻1两,桂心1两,葛根(锉)1两,石膏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虽自时时有汗,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半,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1两半,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脏虚热,谵语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加羊心1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药5钱,生姜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百合1两,知母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证,头不痛,但觉头眩,渐渐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子芩3分,桑螵蛸3分(微炒),汉防己1分,羚羊角屑3分,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瞿麦1两,大青2分,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赤茯苓(去皮)、葵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肿,洒洒恶寒,动转筋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半,犀角屑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丹参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麦门冬3分(去心),蔓荆子3分,石膏3两,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2分,远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3分,桑根白皮1两半(锉),紫苏茎叶3分,百合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3分,汉防己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胃热口干,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小麦50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半两,黄芩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桑寄生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蔓荆子1两,防风3分(去芦头),刺蓟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5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赤茯苓半两,龙齿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钩藤半两,玄参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赤茯苓1分,木通(锉)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枳实(麸炒微黄)1分,当归(锉,微炒)1分,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胸气壅,胀满虚热,不能乳食,大小肠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半两(锉),百合1两,紫苏茎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两(锉,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紫菀3两(洗去苗土),白术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心胸壅闷,喘急气促,不能饮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苋菜、湿面、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赤茯苓3分,防风3分(去芦头),甘菊花3分,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芎䓖半两,杜若3分,前胡3分(去芦头),白术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风,目眩晕闷,起即欲倒,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葵子1两,瞿麦1两,木通1两(锉),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小便不通,心神烦躁,小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石膏1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旋覆花半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桑根白皮1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喘逆胸满,仰息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赤茯苓3分,桑根白皮3分(锉),紫苏茎叶3分,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槟榔1两,木香半两,红雪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入小腹,相引两胁,妨闷,膀胱里急,停积宿水,不得宣通,时复心昏如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3分,龙脑1钱(细研),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加龙脑,研令匀。

【功能主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赤茯苓3分,芎䓖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木香半两,当归3分,柴胡1两(去苗),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桂心3分,枳壳半两(锉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身体背膊疼痛,心膈妨闷,不欲饮食,食则腹胀,坐卧不安,口苦头痛,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3分,白术3分,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瞿麦3分,赤芍药3分,当归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及劳血等疾,面色黄瘦,四肢无力,烦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赤茯苓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鬼箭羽3分,桂心3分,生干地黄半两,川升麻3分,木香半两,芎䓖半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尸疰。发作无时,心胸痛,喘息急。尸疰,喘急,气上冲,傍攻两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牛膝1两(去苗),木香半两,防葵半两,槟榔1两,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肿满,腹内妨闷,月水不通,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防葵,《普济方》作“防己”。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丁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3分(锉),白术3分,五味子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胸膈气满,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泽泻1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汉防己1两,猪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犀角屑1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半,子芩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猪苓1两(去黑皮),当归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大麻仁1两,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不利,气攻腹内,妨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赤茯苓2两,诃黎勒皮2两,木香半两,当归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逆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赤茯苓2两,甘草2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去苗土),白前3分,前胡1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胸满闷,咳嗽涎唾,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柴胡1两半(去苗),地骨皮3分,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桑根白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烦热,四肢疼痛,背膊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10月,伤寒烦热,吐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茯苓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牵牛子3分(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分,腹胁鼓胀,四肢浮肿,肩背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别名】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滑石2两,石韦1两(去毛),瞿麦1两,蒲黄1两,葵子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水道中涩痛。

【用法用量】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陈橘皮(去白,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服石人水气内积,面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赤茯苓3分,细辛3分,半夏3分,藁本3分,蔓荆子1两,旋覆花1两,防风1两,芎䓖1两,枳壳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半,前胡1两半,羌活1两半,天麻2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虚痰饮,头痛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当归(去苗,洗,切,焙干)3分,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不见火)3分,白术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洗)半两,黄耆半两(炙),鳖甲(醋炙,去裙)3分,五味子(拣净)半两,桔梗(锉,炒)半两,芎䓖半两,橘红半两,甘草半两(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阴阳俱虚,经络凝涩,气血不和,身体疼痛,背膊劳倦,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半两,旋覆花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壅闷,时复呕吐,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一小盏,加生姜如莲子大,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大成》

【处方】赤茯苓1钱,桑白皮1钱,贝母1钱,升麻半钱,甘草半钱,桔梗(微炒)半钱,杏仁半钱,甜葶苈(炒)半钱。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6分服,小儿作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苦竹叶、淡豆豉、赤茯苓、大青、升麻、桔梗、栀子仁、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为散服。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牵牛子2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面身体卒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知母1两,犀角屑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芦头),石膏1两半,旋覆花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瘴毒脚气,胸膈气不通,乍寒乍热,头痛心烦,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姜汁半分,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六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3分,麦门冬(去心)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生干地黄3分,木通(锉)3分,黄芩3分,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头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赤茯苓1两,贝母1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

没有想到吧,赤茯苓散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葵子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著地疗效。葵子茯苓散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处方】葵子500克 茯苓90克

【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通窍利水。治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用法用量】用米饮调服3克,一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备注】方中冬葵子滑利窍道,配以茯苓健脾利水,而且以米饮调服,既可养胃抉正,亦可防冬葵子之过于滑利。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别名】茯苓散、茯苓汤、葵子散、葵苓散、葵茯汤

【处方】葵子1斤,茯苓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通窍利水。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

【用法用量】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茯苓汤(《鸡峰》卷十六)、葵子散(《宣明论》卷十五)、葵苓散(《女科指掌》卷三)、葵茯汤(《产科心法》上集)。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葵子、茯苓滑窍行水,水气既行,不淫肌肤,身体不重矣;不侵卫阳,不恶寒矣;不犯清道,不头眩矣。

【摘录】《金匮》卷下

以上就是利用葵子茯苓散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葵子茯苓散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茯苓人参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茯苓人参散,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于茯苓人参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处方】茯苓2斤(去黑皮,擘破如枣大,清水渍,经1日1夜再易水,出于日中,晒干,为末),人参7两(捣),甘草1两(炙,切),牛乳7升,白沙蜜1升5合。

【功能主治】益心力,除谬忘,能饮食,延年益寿。主上气,胸胁满闷,霍乱,积痢。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5升,纳甘草,煮取2升,除甘草,澄滤;纳茯苓,缓火煎,令汁欲尽;次纳白蜜、牛乳;次纳人参,缓火煎,令汁尽,仍搅药令调,勿许焦成,日中晒干,捣筛为散,以纸盛之。温乳及蜜汤和吃并得,亦不限多少。夏月水和当麨。

【注意】忌海藻、菘菜、大醋。

【临床应用】有人年40时,因患积痢,羸惫不能起止,形状如70老人,服此药2剂,平复如旧。

【摘录】《外台》卷十引《救急方》

以上介绍的茯苓人参散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白术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白术茯苓散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白术茯苓散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白术2两,白茯苓2两,防己3两,木瓜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两脚肿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沸汤调下,日3次。肿消止药。

【摘录】《广嗣纪要》卷九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腿肿,及有黄水,小便或涩。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煎陈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六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白术茯苓散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白术茯苓散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白术茯苓散来治疗一些疾病。

茯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茯苓白术散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关于茯苓白术散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处方】茯苓3钱,白术1钱,人参1钱,木通1钱,肉豆蔻(炮)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诃肉2钱(煨),枳壳(炒)1钱,甘草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痢或白或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灯心煎服,或加陈米1撮煎。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滑石1两,寒水石5钱,石膏5钱,泽泻5钱,甘草5钱,白术2钱半,茯苓2钱半,人参2钱半,桂枝2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既多,津液暴亡,烦渴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姜汤亦可。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茯苓白术散的做法了呢?养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对你有一些帮助!

大豆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大豆茯苓散。

【处方】大豆3升,桑白皮5升(以水2斗,煮取1斗,去滓,纳后药),茯苓5两,白术5两,防风4两,橘皮4两,半夏4两,生姜4两,当归3两,防己3两,麻黄3两,猪苓3两,大戟1两,葵子1升,鳖甲3两。

【功能主治】风水肿。

【用法用量】纳前汁中,煮取5升,1服8合,日3次。每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二

相信大家看了大豆茯苓散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大豆茯苓散很神奇,大豆茯苓散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白茯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白茯苓散吗?

【别名】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白茯苓 龙骨 甘草(炙,锉细)干姜 桂心 续断 附子各30克 熟干地黄 桑螺蛸(微炒)各45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处方】白茯苓2两,人参3两半(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1两,远志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里虚,心下悸,腹中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去芦头),白术3分,五味子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胸中满闷,气促,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白茯苓1两,黄耆1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白芍药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不足,小腹里急,四肢少力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白茯苓1两,远志3分(去心),甘草2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防风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铁粉2两,黄耆3分(锉),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安定神志。主心脏风虚,惊悸好忘,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白茯苓1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黄芩1两,萆薢(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酸枣仁(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柴胡(去苗)1两,白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秫米10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远志半两(去心),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诃黎勒3分(煨,用皮),白术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虚寒,心膈胀满,悲思忧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别名】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黄芩1两(锉),白术1两,沉香1两,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生干地黄3分,五味子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气不足,筋脉不遂,心膈壅滞,左肋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白茯苓1两,乌梅肉1分(微炒),干木瓜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令温,时时与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别名】白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1两,当归(锉,微炒)半两,白芍药半两,芎藭半两,桂心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熟干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盖缘生产日浅,久坐多语,运动用力,遂致头目四肢疼痛,寒热如疟状。

【用法用量】白茯苓汤(《女科指掌》卷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白茯苓1两,远志3分(去心),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石膏1两,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虚惊悸,或时妄语,四肢烦热,肢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下饴糖1分,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别名】熟干地黄汤

【处方】白茯苓1两半,熟干地黄1两,半远志1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黄耆1两(锉),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1两半(去芦头),菖蒲1分,桑寄生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心神惊悸不定,言语失常,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熟干地黄汤(《普济方》卷三五三)。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白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半两(去苗),草豆蔻1分(去皮),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令微黄),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虚,冷痰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白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锉),人参3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熟干地黄1两,当归3分,白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心烦体痛,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3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白茯苓1两,大枣10枚(去核),麦门冬半两(去心)。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霍乱心烦渴。

【用法用量】分为5服,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温频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

【处方】白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草豆蔻(去皮)半两,藿香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高良姜(锉)半两,芎藭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泻,心神烦闷,腹内(疒丂)痛,四肢不和,或时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3分,白芍药3分,麻黄根1两,五味子半两,牡蛎1两(烧为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焙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脉微细,汗出不止,渐觉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诃黎勒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紫菀(去苗土)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白茯苓散这种方剂的介绍了,现代人在物质水平提高了之后就开始关注养生了,这对于我们大家的身体还是非常好的。关于养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