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羌活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耆羌活丸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黄耆羌活丸!

【处方】黄耆1两(略炙),羌活1两(去芦头,锉,米泔浸1宿,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1两(炒去角),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沙苑蒺藜1两(生用),牛膝1两(酒浸,焙1宿),木鳖子1两(去壳),防风1两(去叉,净洗,锉),萆薢(净洗,切)1两,狗脊(去毛,生用)1两半。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气。主肾脏虚风。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黄耆羌活丸,我们知道黄耆羌活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黄耆羌活丸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扩展阅读

黄耆丸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黄耆丸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黄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乌(炮,去皮、脐)赤小豆 地龙(去土,炒)防风(去芦、叉)各30克 乌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祛风舒筋。治男子肾亏,虚风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鸣,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痛,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风痹瘫痪,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阳起石1两(酒煮半日,细研,水飞过),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钟乳粉1两,白茯苓1两,狗脊1两,赤石脂1两(细研),山茱萸1两,薯蓣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萆薢1两(锉),巴戟1两,白术1两,续断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入阳起石,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令人五脏内实,肌肤外充,面色红光,反老为少。主男子五劳七伤,风虚羸瘦,腰疼膝冷,阴盛阳虚,身力衰残,夜梦遗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渐加至5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2两(锉),覆盆子1两,牛膝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石斛2两(去根,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桂2两(去皱皮),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沉香1两,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充肌调中助力。主脾劳羸瘦,脚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黄耆1两(锉),白芍药2分,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柏子仁3分,续断2分,芎䓖2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牛膝3分(去苗),白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肉苁蓉3分(酒洗,去皱皮,炙干),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沉香3分。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痛目眩,百节酸疼,气力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黄耆1两半(锉),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桑寄生1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地榆1两(锉),干姜3分(炮裂,锉),木香1两,代赭1两,白石脂1两,赤石脂1两,人参1两(去芦头),艾叶1两(微炒),芎䓖1两,卷柏1两半(微炙),诃黎勒皮1两,熟干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腑脏冷热相攻,心腹绞 (疒丂)痛,腰间时疼,赤白带下,面色萎黄,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3分,枸杞子3分,茯神1两,百合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秦艽半两(去苗),酸枣仁3分(微炒),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益精,养血安神,清肺热,解劳热,宽胸膈。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清粥饮送下。

【注意】郁李仁、杏仁虽能润燥,然大便滑者不宜。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黄耆1两(锉),木香1两,漏芦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犀角屑1两,桔梗1两(去芦头),牛蒡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结肿生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黄耆2两(锉),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茵芋2两,石南1两,秦艽1两(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疥瘙痒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黄耆2两,干姜2两,当归2两,羌活(一作白术)2两,芎䓖2两,甘草2两,茯苓2两,细辛2两,桂心2两,乌头2两,附子2两,防风2两,人参2两,芍药2两,石斛2两,干地黄2两,苁蓉2两,羊肾1具,枣膏5合。

【制法】上为末,以枣膏与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肾气虚损,目视(目巟)(目巟),耳无所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酒送下,每日2次。渐加至30丸。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黄耆1两,杜蒺藜1两(炒,去刺),川楝子1两,茴香1两(炒),川乌1两(炮,去皮脐),赤小豆1两,地龙1两(去土,炒),防风(去芦叉)1两,乌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肾脏风虚,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声,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脚下隐疼,不能踏地,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疼,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瘫缓风痹,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刺风,气血内虚,风寒蕴滞,寒热相搏,遍身如针刺;肾脏风攻注腰脚生疮,或虚肿热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以温酒送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

【处方】黄耆1两(锉),葛根1两(锉),乌梅肉1两(微炒),麦门冬1两(去心,焙),栝楼根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酸枣仁3分(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覆盆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烦热,口舌干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绵裹含咽津,尽即更含咽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耆6分,人参6分,茯苓6分,甘草6分,白术6分,五味子6分,芎䓖6分,当归6分,泽兰叶6分,陈皮6分,麦门冬20分,诃子20分,桂心12分,熟干地黄12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喘乏气羸,腹内绞痛,自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日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黄耆2两(锉),防风2两(去叉),麦门冬2两(去心,焙),羌活(去芦头)2两,五加皮1两半,甘草1两(炙,锉),升麻1两,苦参1两,白鲜皮1两,菊花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黄连1两(去须,炒),车前子1两,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上攻,头旋目眩,耳聋心烦,手足(疒帬)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黄耆半两(锉),赤芍药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胡黄连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羸瘦体热,面色萎黄,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不拘时候,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当归1两,赤石脂1两(细研),茯神1两,龙骨1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远志1两(去心),桔梗3分(去芦头),柏子仁3分,五味子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薯蓣1两,枳实1分(麸炒)。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惊悸不安,心膈烦满,不能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3分,白芍药3分,茯神3分,牡蛎1两(烧过),鬼箭羽半两,木香3分,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3分,地骨皮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沉香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黄半两(细研),麝香半分(细研),鳖甲半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入牛黄、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虚劳四肢无力,或时寒热盗汗,心中虚悸,不能饮食,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如不饮酒,用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黄耆1两半(锉),栝楼根2两,苦参2两半(锉),羚羊角屑1两半,黄连1两(去须),茯神2两,鸡膍胵黄皮5枚(炙黄),甘草1两半(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口干烦渴,腰疼胯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耆2两(锉),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白矾2两(烧灰),硫黄1两(细研,水飞),榼藤子2枚(去壳,以酥蜜涂,炙黄),猬皮1两(炙黄焦),虎眼皮1两(炙令黄熟),栝楼1两,皂荚2挺(去黑皮,涂酥,蒸1遍)。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积年不愈,转加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黄耆1两(锉),牡蛎2两(烧为粉),栝楼根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半两,知母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薯蓣半两,熟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中。渴不止,小便赤黄,脚膝少力,纵食不生肌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猬皮1两(炙令焦黄),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槐子仁2两(微炒),白矾1两(烧灰),麝香1分(细研入),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花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疼痛,壅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柏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人参3分,鹿茸(酒浸,去毛)1两,黄耆3分(锉),栝楼根1两,桑螵蛸1两,杜仲(去粗皮,炙)3分(锉),鸡膍胵4枚(炙),山茱萸3分,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末)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肾虚,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枣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

【处方】黄耆5分,青葙子5分,漏芦5分,鳖甲5分(炙),狼牙5分,黄柏4分,猪悬蹄甲7枚(炙),猬皮4分(炙),白矾10分(烧,去汁),(虫元)青10条(去足翅),斑蝥10条(去足翅,炒),地胆10条(去足翅,炒),蜈蚣10条(炒),犀角屑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腹以米饮送下,日2次。增之以知为度。

【注意】忌一切油腻、苋菜。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处方】黄耆(炒)、川椒(炒)、茴香(炒)、川乌头(去皮脐)、狼毒、防风、川楝子肉、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蒺藜(炒)、地龙(去土,炒)、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肾脏中风,腰疼不得俯仰,或麻痹肿痛,少气,肢体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酒送下,日2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处方】黄耆3两(锉),芍药3两,赤石脂4两,当归2两(切,焙),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焙)2两(一方有干姜无地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黄耆1两半(锉),升麻1两半,栀子仁1两半,犀角1两半(镑),玄参1两半,木香1两半,黄芩1两半(去黑心),芒消1两半,干姜1两(炮),芍药1两,人参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耳聋出脓。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良久煎枸杞根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3分,五味子3分,白术3分,防风3分(去芦头),巴戟1两,薯蓣3分,山茱萸3分,远志3分(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枸杞子2-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肾气,强骨髓,治风气,补虚乏。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3两,人参3分(去芦头),枸杞子3分,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地骨皮半两,泽泻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巴戟3分,禹余粮3分(烧赤,醋淬3遍,细研),桂心3分,牡丹3分,五味子3分,龙骨3分,磁石1两半(烧赤,醋淬7遍,捣碎细研),赤石脂3分,麦门冬2两(去心,焙),牡蛎3分(烧为粉)。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渐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1两,苦参半两(锉),玄参半两,栝楼根1两,龙骨1两,菝葜1两,地骨皮1两,牡蛎1两(烧为粉),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1两(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频数,小便量多而汤食渐加,至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黄耆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黄耆3分(锉),牡丹皮3分,犀角1两(镑),甘草(炙,锉)1两,玄参1两半,恶实1两半(炒),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瘘疮。连年不愈,出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黄耆2两(锉),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山茱萸2两,五加皮2两,槟榔3两,白蒺藜5两(微炒,去刺),海藻2两半(洗去咸味),玄参2两半,五味子4两半,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牛膝1两半(去苗),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半(去芦头),赤茯苓1两半,桂心1两半,远志1两半(去心),石南1两,续断1两半,龙骨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疒颓),核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黄耆3分(锉),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鸡螕胵1两(微炙),山茱萸3分,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地骨皮半两,白茯苓半两,玄参半两,牛膝1两(去苗),补骨脂1两(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心神虚烦,小便无度,四肢羸瘦,不思饮食,唇口干燥,脚膝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白茯苓3分,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3分,熟干地黄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玄参3分,地骨皮3分,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3分,栝楼半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3分(微炒),五味子3分,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白浊,四肢羸瘦,渐至困乏。

【用法用量】方中栝楼,《普济方》引作“菝葜”。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黄耆1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酸枣仁3分(微炒),熟干地黄1两,羌活3分,白茯苓1两,薏苡仁1两,羚羊角屑3分,当归3分,桂心3分,山茱萸1两,枸杞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四肢羸瘦,心神虚烦,筋脉拘挛疼痛,少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黄耆3两(锉),犀角(镑)3两,黄连5分(去须),茯神5分(去木),当归5分(切,焙),防风5分(去叉),芍药5分,升麻5分,黄芩(去黑心)5分,木通8分,甘草(生,锉)3分,麝香(别研)半分。

【制法】上为末,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醉汗出,风入经络,久成风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生姜汤送下;食后再服,即煎麦门冬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涂酥,炙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皂荚刺1两(炙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痔。风热壅滞大肠,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九八

【处方】黄耆半两(薄切,用蜜炒黄色),人参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洗净),薯蓣半两,赤茯苓半两,黄芩1分(小紧者),生犀末1分。

【制法】上细锉,焙燥,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大樱桃大。

【功能主治】壮气补虚。主小儿因患体虚,时复发热,不思饮食,或多惊悸。

【用法用量】以麦门冬熟水磨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庄氏家传》

【处方】黄耆2两(锉),熟干地黄2两,覆盆子1两,牛膝1两(去苗),石斛1两(去根,锉),泽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沉香1两,肉苁蓉(酒浸3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乏,长肌肉,调中助力,美颜色,益精志,利腰膝。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锉)1两半,栝楼2两,苦参2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黄连(去须)2两,茯神(去木)1两半,泽泻1两半,桑螵蛸10枚(炙),牡蛎粉1两半,鸡膍胵里黄皮5枚(炙),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有热,虚烦口干,腰胯疼痛,小便白浊如米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黄耆、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孙用和方,名见《鸡峰》卷十七

【处方】黄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熟地1两,薏苡仁1两,羌活7钱5分,远志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虚血弱,羸瘦拘挛。

【用法用量】温酒送下。

【摘录】《医钞类编》卷四

【处方】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龙齿1两,茯神3分,铁粉1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防风半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散,入铁粉,金银箔,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去瓤),威灵仙(米泔浸洗,焙干,木石臼中捣)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肿满;肠风,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榼藤子(煨,用肉)半两,川续断1两(酒浸),黄耆1两(去芦),贯众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枯矾1两(别研),刺猬皮1两(烧灰),当归1两(去芦,酒浸),阿胶(蛤粉炒)1两,麝香(别研)1字。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出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米饮汤送下。

【注意】气壮多热之人不宜服。

【摘录】《济生》卷八

【处方】黄耆1两,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北柴胡1两,甘草1两,生干地黄1两,酸枣仁3分(炒),郁李仁3分,杏仁3分(去皮尖、双仁,麸炒黄),枸杞子3分,人参3分(去芦),黄芩3分,百合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鳖甲2两(制)。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清粥吞下,不拘时候。

【摘录】《妇人良方》卷五

【别名】内固黄耆丸

【处方】绵黄耆(蜜炙)、人参(去芦)。

【制法】上为细末,入真生龙脑1钱(研细),用生藕汁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心内固,调元益气。主疮疡溃脓之后,本虚心热。

【用法用量】内固黄耆丸(《准绳·疡医》卷一)。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又佐以生真龙脑之辛凉入手太阴;生藕汁之甘平而润,入足太阴。此疡疾溃脓之后,本虚心热,非峻补不能固内清心,乃调元益气之方也。

【摘录】《本事》卷六

【处方】黄耆1两(独茎者,去芦,蜜炙),白蒺藜半两(炒,瓦擦,扬去细碎刺),羌活(去芦)半两,黑附子1个(大者,炮,去皮脐),羯羊肾1对(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耳鸣,夜间睡着如打战鼓,觉耳内风吹,更四肢抽掣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晚食前以煨葱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1.《医略六书》:肾虚风动,真阳之气不振,故听户不静,耳痒耳鸣焉。黄耆补气以下通于肾,附子补火以上通于耳,羌活散肾脏之风,蒺藜祛肝脏之风,羊肾以补肾脏也。再用盐汤以润下,温酒以通行,使肾脏阳气内充,则虚风自释,而听户肃清,耳痒耳鸣无不并退矣。此补肾祛风之剂,为虚风耳痒耳鸣之专方。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黄耆1两半(炙,锉),熟干地黄1两半(焙),龙骨(去土,碎)1两半,枳壳1两1分(去瓤,麸炒),肉苁蓉1两1分(酒浸,切焙),泽泻1两1分,菟丝子2两(酒浸1宿,别捣),鹿茸2两(去毛,酥炙),麦门冬(去心,焙)2两,牡丹皮1两,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炒)1两,桑螵蛸21枚(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风虚冷,小便多,腿细脚弱,渐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黄耆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黄耆1两,肉苁蓉1两,鹿茸1两,人参3分,枸杞子2分,熟干地黄2两,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地骨皮半两,泽泻3分,附子3分,巴戟3分,禹余粮3分,桂3分,牡丹皮3分,五味子3分,龙骨3分,磁石1两,赤石脂3分,麦门冬半两,牡蛎3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微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黄耆1两半(锉),防风1两半(去叉),丹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去黑皮),芎䓖1两半,山栀子1两半,赤芍药1两半,枳壳1两半(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1两半,大腹(锉)1两3分,升麻2两,秦艽(去苗土)2两,蒺藜子3两(炒,去角),独活3两(去芦头),苦参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枳壳汤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熟地5两,黄耆3钱(蜜炙),鳖甲3两(醋炙),川芎1两,当归3两,白芍1两半(醋炒),五味1两半,柏仁3两(炒),桂心1两半,续断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蓐劳,脉数弦软微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产后血气两虚,肝阴不足而阴不维阳,故潮热憎寒,自汗不止,势必将成蓐劳。熟地补阴滋血,柏仁养心宁神,黄耆补气益卫阳,当归养益营阴,鳖甲滋肝阴以散结,白芍敛脾阴以和营,川芎引入血海,五味收敛津液,续断续完筋脉,桂心温暖营血,蜜丸饮下,使血气内充,则肝阴自复而营卫调和,何虑寒热自汗不止,蓐劳将成不痊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黄耆1两半(炙,锉),犀角屑1两半,黄连半两(去须),茯神半两(去木),当归半两(切,焙),防风半两(去叉),芍药半两,升麻半两,赤茯苓半两(去黑皮),

黄耆当归丸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当归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材,是药食同源的纯天然配方,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处方】人参3两,黄耆5两(蜜炙),白术3两(制),当归3两,白芍1两半(炒),陈皮1两半,炙草1两半,猪脬1具。

【制法】上为末,煮猪脬捣烂为丸。

【功能主治】遗溺,脉软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淡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产后脾肺气亏,清阳不振,无以统摄津液,故小便遗失不知焉。人参扶元气以补肺,黄耆补中气以壮脾;白术健脾土,力能统摄津液;陈皮和中气,更能调和脾胃;当归养血荣经脉,白芍敛阴固经脉;炙草缓中益胃气也。煮猪脬捣为丸,盐汤下,使脾肺气充,则脬气亦厚,而水府蓄泄有权,岂有小便遗失不知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黄耆当归丸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

补益黄耆丸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补益黄耆丸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黄耆3分(锉),白茯苓3分,桂心半两,山茱萸3分,白术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当归半两(锉,微炒),五味子半两,石斛3分(去根,锉),人参3分,附子2分(炮裂,去皮脐),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熟干地黄3分,牛膝3分(去苗),薯蓣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肌体羸瘦,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中黄耆丸”。

【注意】忌生冷、油腻、牛、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看完了本文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补益黄耆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觉得关于补益黄耆丸的学问非常的多?那么喜欢养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黄耆十四味丸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选择什么药物好呢?中药方剂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黄耆十四味丸。

【处方】黄耆5两,黄连5两,土瓜根5两,苦参3两,玄参6两,栝楼4两,地骨皮4两,龙骨4两,菝葜4两,鹿茸(炙)4两,牡蛎3两(熬),人参3两,桑螵蛸(炙)3两,五味子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数,多而渴,饮食渐加,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

【用法用量】初服15丸,稍加至30丸,用后竹根饮下之,每日2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

看完了上文对黄耆十四味丸的介绍,是不是对黄耆十四味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补脾黄耆丸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黄耆丸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补脾黄耆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补脾黄耆丸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别名】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石斛1两(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两半(去粗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以酒浸,去瓤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益智子1两(去皮),白术1两,当归3分(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两,沉香3分,高良姜3分(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肌肉消瘦,面色黄萎,心腹胀满,水谷不化,饮食无味,四肢少力,或时自利。

【用法用量】黄耆丸(《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补脾黄耆丸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补脾黄耆丸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黄耆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中医中药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为中药的历史悠久且副作用小。黄耆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那么黄耆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 黄耆 或 内蒙黄耆 等的干燥 根 。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或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

【原形态】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

【生境分布】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长20~70厘米,粗1~3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全体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皮孔横向,细长,略突起。质硬略韧,坚实有粉性,折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根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及顶端空心大者质次。

【化学成份】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毒性】黄芪与梭果黄耆给小鼠灌胃100克生药/公斤均无不良反应。小鼠1次腹腔注射梭果黄耆半数致死量为38.25±6.7克生药/公斤,黄耆为39.82±4.3或40±5。两种黄耆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每天0.5克/公斤共30天,观察其体重、饮食及内脏外观,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内蒙黄耆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25~50克/公斤,48小时内未见异常。

【炮制】黄耆: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者,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晒干。蜜炙黄耆:取黄耆片,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黄耆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入丸、散,或熬膏。

【注意】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附方】①治自汗:防风、黄耆各一两,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各家论述】①李杲:"《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卫气,耆则益气也。又黄耆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小儿外物惊,宜用黄连安神丸镇心药。若脾胃寒湿,吐、腹痛泻痢青白,宜用益黄散药,如脾胃伏火,劳役不足之证,及服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者,用益黄理中之药,必伤人命,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以甘寒泻火,酸凉补金,使金旺火衰,风木自平矣。今立黄耆汤,泻火补金益土,为神治之法,用炙黄耆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白芍药五分,水一大盏,煎半盏温服。""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备注】此外,尚有多种黄耆属植物在各产地亦同供药用。如春黄耆(又名藏黄耆)(西藏)、云南黄耆(西藏、云南)、弯齿黄耆(云南)、阿克苏黄耆(新疆)等。

【摘录】《*辞典》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黄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黄耆的作用是很大的,对于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黄耆,但是还是要在医生的嘱咐下进行。

黄耆膏子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黄耆膏子煎丸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黄耆膏子煎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柴胡1两,黄芩1两,白芷半两,知母半两,甘草(炙)半两,鳖甲1个(半手指大,酥炙)。

【制法】上为细末,黄耆膏子(上用黄耆半斤,为粗末,水2斗,熬1斗,去滓,再熬,令不住搅成膏,至半斤,入白蜜1两,饧1两,再熬令蜜、饧熟,得膏10两,放冷)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去肺热。主上焦热,咳衄,心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泣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气虚,呼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睛光,面色(白光)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以百沸汤送下。

【摘录】《元戎》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黄耆膏子煎丸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黄耆膏子煎丸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黄耆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黄耆地黄丸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黄耆地黄丸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黄耆地黄丸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黄耆地黄丸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黄耆1两(蜜炙),当归(去芦,酒浸洗)3两,川芎、熟干地黄(酒浸)2两,鹅卵矾朱2两(火煅通赤,盆覆地上,出火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驻颜,滋润皮肤。主妇人血虚,肌瘦面黄,腹胀饮食不进,或崩漏,腰脚酸疼,脐腹 (疒丂)痛,荣卫不足,浑身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黄耆2两(锉),生干地黄2两(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干姜1两(炮),当归(焙)1两,大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及风秘疼痛等,积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黄耆地黄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耆粥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人们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耆粥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在食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黄耆2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生姜半两(切),白粱米3合。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益气力,除肠风。主虚损羸瘦,肠风。

【用法用量】每用药2两,以水3大盏,加大枣5枚,煎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黄耆1两(细切),粳米2合。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黄耆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使用黄耆粥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黄耆酒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牛膝3两,苁蓉3两,细辛3两,甘草3两,葛根1两半,当归1两半,菖蒲1两半,山茱萸2两,桂心2两,钟乳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大黄1两,石南1两。

【制法】上(口父)咀,无所熬炼,清酒3斗渍之。

【功能主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专主风虚,而所见诸病靡不由风虚所致。故用乌、附,用姜、桂,用防、独,用葛根,用芎、归,用大黄,靡不由风虚变证。然酒醴之制,非专一人,虽五脏受邪,靡不由风虚内贼,所以汇次诸药渍之以酒,随宜而用,非比汤液之随证施治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黄耆1两半,防风1两半,细辛1两半,独活1两半,川芎1两半,牛膝1两半,附子1两,川椒1两,炙草1两,川乌7钱,山萸7钱,秦艽7钱,葛根7钱。

【功能主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浸酒,日、午、夜服3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处方】黄耆1两(去芦),防风1两(去芦),官桂1两(不见火),石斛1两(去根),虎骨1两(酥炙),当归1两(去芦),白芍药1两,木香1两(不见火),云母粉1两,茵陈叶1两,仙灵脾1两,天麻1两,萆薢1两,甘草1两,川续断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以生绢袋盛,以好酒1斗浸之,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

【功能主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燥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有白术。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黄耆3两,桂3两(去粗皮),巴戟天3两(去心),石斛3两(去根),泽泻3两,白茯苓3两(去黑皮),柏子仁3两,干姜3两(炮),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两,防风2两(去叉),独活2两(去芦头),人参2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茵芋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细辛1两(去苗叶),白术1两,黄芩1两(去黑心),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制法】上(口父)咀,绢袋盛,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

【功能主治】脾痹。肉极虚寒,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动,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3合,日2次。渐加之,以微麻木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黄耆3两,蜀椒3两(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白术3两,牛膝3两(去苗,锉),葛根3两,防风(去叉)4两,芎䓖2两,甘草2两(炙,锉),细辛2两(去苗叶),山茱萸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秦艽2两(去苗土),干姜2两(炮),当归2两(切,焙),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人参2两,独活(去芦头),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用生绢袋盛,于4斗醇酒内浸3日。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偏枯,半身不随,言语不利,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黄耆酒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黄耆酒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