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清暑痢疾丸的功效与作用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清暑痢疾丸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清暑痢疾丸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清暑痢疾丸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黄连30克 归身75克 白芍75克(炒)黄芩75克(炒)槟榔75克 枳壳75克 半夏60克 地榆60克(炒)焦楂150克 川朴60克(炒)木香30克 熟军60克 二丑60克(炒)扁豆150克(炒)滑石60克 青皮60克 干姜9克 生姜60克

【制法】共为细末,以荷叶煎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治一切暑痢,不论红白,腹痛泄泻,头痛,小便黄而短少,口干不欲饮,内有积滞湿热者。

【用法用量】大人海服9克,小儿3~6克,用糖开水送下。

【摘录】《揣摩有得集》

在通过上文对清暑痢疾丸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养生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不过在养生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选择,对一些不太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是不要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也是会有影响的。

相关阅读

痢疾芩连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痢疾芩连丸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痢疾芩连丸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葛根2两,苦参3两,黄芩2两,黄连1两,赤芍1两,白芍1两,滑石15两。

【制法】以上研末,纳滑石(水飞极细)和匀;另用葛根2两,苦参3两,黄芩2两,青蒿4两,枳壳2两,乌药1两煎汤;再用鲜荷叶8两(捣),生萝卜子2两(研),鲜藿香3两(捣),鲜薄荷3两(捣),以上石臼捣融,加上药汤挤汁两次,再加净萝卜汁8两,泛成小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水泻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1日3次。

【摘录】《医学碎金录》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痢疾芩连丸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痢疾万应丸的功效与作用


痢疾万应丸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痢疾万应丸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茅苍术(米泔水浸,陈土炒焦)3两,杏仁霜(去油净)2两,生大黄(炒)1两,炒大黄1两,羌活(炒)2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1两5钱,生甘草(炒)1两5钱,一方有乌药,无川乌。

【制法】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4分,赤痢用灯心3尺煎汤送下;白痢用生姜3片煎汤送下;赤白痢、噤口痢用灯心生姜同煎汤送下;水泻用米汤送下。服丸后,含好乌梅。

【摘录】《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相信大家看了痢疾万应丸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痢疾万应丸很神奇,痢疾万应丸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清暑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清暑益气汤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功能主治】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益气固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麦冬、五味子泻火生津,陈皮、青皮、泽泻理气渗湿;当归养血和阴;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

【摘录】《脾胃论》卷中

【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处方】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故适用于暑热耗伤气津证。

【摘录】《温热经纬》卷四

上文介绍了清暑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清暑益气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鸡清丸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鸡清丸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鸡清丸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圆白半夏(生)。

【制法】上为末,用鸡子清为丸,如梧桐子大。稍干,以木猪苓末夹和,慢火同炒,丸子裂为度,留木猪苓末养药,瓷器密收。

【功能主治】便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白茯苓煎汤送下;或用盐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

【处方】川独活、谷精草、续断、茵陈。

【制法】上为细末,鸡清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精滑,下元虚冷,及疝气证,妇人经脉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干物压之。

【摘录】《瑞竹堂方》卷一

【处方】广木香2两,黄连2两5钱,肉豆蔻7个。

【制法】上为极细末,面糊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脾厚肠,和胃止泻。主湿热凝滞,红白痢疾,滞下不爽,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忌食鱼、肉、凉、粘、梗、辣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鸡清丸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清宁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清宁丸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清宁丸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大黄600g 绿豆25g 车前草25g 白术(炒)25g 黑豆25g 半夏(制)25g 香附(醋制)25g 桑叶25g 桃枝5g 牛乳50g 厚朴(姜制)25g 麦芽25g 陈皮25g 侧柏叶25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四味,除牛乳外,将大黄碎为小块,另取黄酒600g,与大黄拌于罐中,加盖封闭,隔水加热炖至酒尽,取出,低温干燥。其余绿豆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分次水煎至味尽,去渣,合并煎液,滤过,适当浓缩后加入牛乳,浸拌上述制成的大黄,再入罐中,加盖封闭,按上法炖至液尽,取出,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虽然说清宁丸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薷苓清暑汤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薷苓清暑汤。

【处方】藿香 香薷 云苓 广皮 厚朴 麦冬 人参 白术 扁豆 泽泻 甘草 草蔻 竹茹 砂仁 生姜 乌梅

【功能主治】治妊娠盛夏中暑,暑热与阴寒相搏,忽然烦闷,身热多汗,或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藿香4.5克,香薷4.5克,茯苓6克,陈皮3克,厚朴3克,麦冬2.4克,人参2.4克,白术9克,泽泻4.5克,甘草3克,草豆蔻2.1克,竹茹1.5克,砂仁1.5克,生姜3片,乌梅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利湿安胎。主外感暑邪。(妊娠外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对于薷苓清暑汤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清咽丸(清音丸)的功效与作用


清咽丸(清音丸)大家吃过吗?清咽丸(清音丸)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清咽丸(清音丸)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桔梗100g 寒水石100g 薄荷100g 诃子(去核)100g 甘草100g 乌梅(去核)100g 青黛20g 硼砂(煅)20g 冰片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清凉,味甜、酸、微苦。

【炮制】上九味,青黛、冰片研细,其余桔梗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法用量】口服或含化,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忌食烟、酒、辛辣之物。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清咽丸(清音丸)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