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赤龙麟散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选择之前,对赤龙麟散的成分、适应症都是要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赤鲤鳞3两(烧为灰),乱发3两(烧灰),水蛭半两(微炒),虻虫半两(微炒,去翅足),桂心3分,川大黄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腹内坚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赤鲤鱼鳞2两(烧灰),虻虫半两(炒微黄,去翅足),狗胆半两(干者),蒲黄半两,乱发2两(烧灰),麝香2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冲心。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生姜童便、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赤鲤鱼鳞1两(烧灰),乱发2两(烧灰),棕榈皮2两(烧灰),当归2两(末),麝香1钱,赤芍药1两(末)。
【制法】上为散,令匀。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姜黄散”。
【摘录】《圣惠》卷八十
【处方】赤鲤鱼鳞4两(烧灰),虻虫半两(去翅足,微炒),水蛭半两(微炒令黄色),蒲黄半两,乱发4两(烧灰)。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运,心闷,下恶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酒调下,若口急,入干狗胆少许,研入,酒与药相和服之,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
看了上面对于赤龙麟散这种中医方剂的简单介绍,大家是否对它有所了解呢?其实方剂的种类还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剂也正在被创造出来,我们期待它的更好的发展。
对于赤龙鳞散,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但是有些人就是没有听说过了。没有听说过的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赤龙鳞散。
【处方】赤鲤鱼鳞2两(烧灰),黑豆2合(醋拌,烧令焦),羚羊角3两(炒令燥),乱发灰1两,藕节1两,水蛭1分(炒微黄),桂心1两,木香1两,虻虫1分(微炒黄,去翅足),当归1两(锉,微炒),白僵蚕3分(微炒),赤芍药1两,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攻脐腹疼痛,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对赤龙鳞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吗?但赤龙鳞散毕竟是中药方剂,可能有些人的体质会不太适合,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赤龙丹。
【处方】禹余粮(煅)、乌贼骨、鹿茸(酒炙)、龙骨、干姜、当归、石燕子(煅)、阿胶(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漏不止,余血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送下,艾醋汤亦得。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牛黄1钱,龙胆1钱,犀角(末)半两,腊茶半两,大黄(绵文者,切作片子,湿纸煨熟,焙干)半两,五灵脂(水飞,研细,焙干)半两,麝香1钱半,朱砂1两(细研,1半入药,1半为衣)。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磨刀水化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赵氏家传》
【处方】大宣连(巴豆炒焦香)1两,吴茱萸(炒)1两。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黄丹为衣。
【功能主治】冷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白姜汤送下,水泻痢,陈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郑愈方
由上文可知赤龙丹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赤散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赤散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牡丹5分,皂荚5分(炙之),细辛3分,干姜3分,附子3分,肉桂2分,珍珠4分,踯躅4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瘴气、疫疠、温毒。
【用法用量】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纳鼻中,吸之取吐;每服方寸匕,温酒下,复眠得汗,即愈。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鼻、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3-4次,甚佳也。
【摘录】《肘后方》卷二
【处方】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干姜18铢,细辛18铢,黄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参18铢,沙参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乌头18铢,雄黄24铢,吴茱萸30铢,麻黄2两半,代赭2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耐药者二匕。夏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摘录】《千金》卷九引华佗方
【处方】赤石脂3两,桂心1两,代赭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石脂疗腹痛、下痢赤白,代赭治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皆《本经》主治,以其味涩司收,故用桂心之辛而散其滞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干姜1两,防风1两,沙参1两,细辛1两,白术1两,人参1两,蜀椒1两,茯苓1两,麻黄1两,黄芩1两,代赭1两,桔梗1两,吴茱萸1两,附子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酒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九
【别名】藜芦散
【处方】藜芦1两,踯躅花1两,附子6铢,桂心6铢,真朱6铢,细辛18铢,干姜18铢,牡丹皮1两6铢,皂荚1两6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辟温疫气。主伤寒热病。
【用法用量】藜芦散(《伤寒总病论》卷四)。
【摘录】《千金》卷九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赤散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赤散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赤龙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荆芥2两半,草乌2两半,破故纸(炒)2两半,羌活1两,白芷1两,乌豆1两,川牛膝1两,黑牵牛(炒)半两,茴香(炒)半两,紫金皮半两,川萆薢半两,川芎7钱半,木瓜3钱,独活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土朱为衣。
【功能主治】诸般风瘫,偏正头风,风眼牙痛,气滞腰痛,腿脚肿痛,风湿脚气,走注风,鸡爪风,皮肤燥痒,风疮下疰,破伤风,瘰疬,胎前产后诸风,痈疽肿痛,气血凝滞,肾经湿痒,筋骨拘挛,肠风痔漏,风痰喘嗽,口眼㖞斜,诸痫,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诸般风瘫痪,黑豆汤送下;偏正头风,川芎茶送下;风眼牙痛,薄荷汤送下;气滞腰痛,茴香汤送下;腿脚肿痛,木瓜酒送下;风湿脚气,木瓜酒送下;走注风,防风酒送下;鸡爪风,麝香酒送下;皮肤燥痒,火麻子研酒送下;风疮下疰,赤豆酒送下;破伤风,乳香酒送下;瘰疬,荆芥茶送下;胎前、产后诸风,当归酒送下;痈疽肿痛,生姜酒送下;气血凝滞,生地黄研酒送下;肾经湿痒,飞过盐沸酒送下;筋骨拘挛,松节酒送下;肠风痔漏,槐花酒送下;风痰喘嗽,生姜半夏汤送下;口眼㖞斜,木香、前胡酒送下;诸痫,朱砂、麝香酒送下;小儿惊风,朱砂、薄荷酒送下。
【摘录】《经验秘方》引江大丞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三)
【处方】赤芍1两,地龙(去土,微炒)1两,当归1两,防风1两,五加皮1两,麝香2钱半,乳香1分,没药1分。
【制法】上为末,酒煮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为原书同卷“一粒金丹”之异名
上面介绍了赤龙丸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说到养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养生办法,毕竟天气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人体需求的物质也不同,而中药方剂也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保赤散。
【处方】六神曲(炒)250g 巴豆霜150g 天南星(制)400g 朱砂250g
【性状】为粉红色至橙红色的粉末;味淡、微辛。
【炮制】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六神曲、天南星粉碎成细粉;巴豆霜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化痰镇惊。用于小儿冷积,停乳停食,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六个月至一岁一次0.09g,二岁至四岁一次0.18g。
【注意】泄泻者忌服。
【规格】每瓶装0.09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保赤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赤麟散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真血竭15克 巴豆7粒(去壳,去油净)明白矾30克
【制法】上三味打碎,同入新砂锅,炼至矾枯为度。每30克加大梅片0.9克,蓬砂6克,共研极细,收储瓷瓶封固。
【功能主治】主一切喉痹,缠喉,喉蛾。
【用法用量】用时以冷茶漱口,挑少许吹患处,立效。
【注意】喉癣、喉疮不宜用。
【摘录】《喉证指南》卷四
【摘录】《喉证指南》卷四。为《玉钥》卷上“严氏赤麟散”之异名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赤麟散是由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适合很多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 赤麟散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许多喜欢养生的人士都知道赤茯苓散,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利用赤茯苓散吗?赤茯苓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蔓荆子半两,细辛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枇杷叶2分(拭去毛,炙微黄),芎䓖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痰,心胸不利,头目昏重,时欲呕吐,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子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汉防己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按之没指,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通利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处方】赤茯苓2两,桂心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半(锉),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细辛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大腹水肿,大便涩,气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甜瓜子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半两,桃仁1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五引《圣惠》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叶半两,黄耆2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半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壅滞,烦躁,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茯苓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川升麻1分,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贝母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桔梗(去芦头)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术3分,川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赤芍药3分,旋覆花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3两,大腹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通3分(锉),旋覆花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赤茯苓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泽泻1两,桂心1两,葛根(锉)1两,石膏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虽自时时有汗,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半,牡蛎1两(烧为粉),龙骨1两半,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脏虚热,谵语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加羊心1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药5钱,生姜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百合1两,知母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证,头不痛,但觉头眩,渐渐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赤茯苓1两,子芩3分,桑螵蛸3分(微炒),汉防己1分,羚羊角屑3分,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瞿麦1两,大青2分,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赤茯苓(去皮)、葵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肿,洒洒恶寒,动转筋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半,犀角屑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丹参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麦门冬3分(去心),蔓荆子3分,石膏3两,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2分,远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3分,桑根白皮1两半(锉),紫苏茎叶3分,百合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3分,汉防己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胃热口干,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小麦50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半两,黄芩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桑寄生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蔓荆子1两,防风3分(去芦头),刺蓟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4-5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赤茯苓半两,龙齿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钩藤半两,玄参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赤茯苓1分,木通(锉)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枳实(麸炒微黄)1分,当归(锉,微炒)1分,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胸气壅,胀满虚热,不能乳食,大小肠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半两(锉),百合1两,紫苏茎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两(锉,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紫菀3两(洗去苗土),白术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心胸壅闷,喘急气促,不能饮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苋菜、湿面、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赤茯苓3分,防风3分(去芦头),甘菊花3分,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芎䓖半两,杜若3分,前胡3分(去芦头),白术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风,目眩晕闷,起即欲倒,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葵子1两,瞿麦1两,木通1两(锉),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小便不通,心神烦躁,小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石膏1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旋覆花半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桑根白皮1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喘逆胸满,仰息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赤茯苓3分,桑根白皮3分(锉),紫苏茎叶3分,汉防己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槟榔1两,木香半两,红雪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入小腹,相引两胁,妨闷,膀胱里急,停积宿水,不得宣通,时复心昏如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3分,龙脑1钱(细研),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加龙脑,研令匀。
【功能主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赤茯苓3分,芎䓖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木香半两,当归3分,柴胡1两(去苗),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桂心3分,枳壳半两(锉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身体背膊疼痛,心膈妨闷,不欲饮食,食则腹胀,坐卧不安,口苦头痛,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3分,白术3分,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瞿麦3分,赤芍药3分,当归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及劳血等疾,面色黄瘦,四肢无力,烦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赤茯苓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鬼箭羽3分,桂心3分,生干地黄半两,川升麻3分,木香半两,芎䓖半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尸疰。发作无时,心胸痛,喘息急。尸疰,喘急,气上冲,傍攻两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牛膝1两(去苗),木香半两,防葵半两,槟榔1两,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肿满,腹内妨闷,月水不通,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防葵,《普济方》作“防己”。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丁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3分(锉),白术3分,五味子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胸膈气满,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泽泻1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汉防己1两,猪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犀角屑1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半,子芩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赤茯苓1两,猪苓1两(去黑皮),当归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大麻仁1两,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不利,气攻腹内,妨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赤茯苓2两,诃黎勒皮2两,木香半两,当归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逆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赤茯苓2两,甘草2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去苗土),白前3分,前胡1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胸满闷,咳嗽涎唾,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柴胡1两半(去苗),地骨皮3分,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桑根白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䓖半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烦热,四肢疼痛,背膊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10月,伤寒烦热,吐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茯苓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牵牛子3分(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分,腹胁鼓胀,四肢浮肿,肩背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别名】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滑石2两,石韦1两(去毛),瞿麦1两,蒲黄1两,葵子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水道中涩痛。
【用法用量】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陈橘皮(去白,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服石人水气内积,面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赤茯苓3分,细辛3分,半夏3分,藁本3分,蔓荆子1两,旋覆花1两,防风1两,芎䓖1两,枳壳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半,前胡1两半,羌活1两半,天麻2两,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虚痰饮,头痛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当归(去苗,洗,切,焙干)3分,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不见火)3分,白术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洗)半两,黄耆半两(炙),鳖甲(醋炙,去裙)3分,五味子(拣净)半两,桔梗(锉,炒)半两,芎䓖半两,橘红半两,甘草半两(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阴阳俱虚,经络凝涩,气血不和,身体疼痛,背膊劳倦,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半两,旋覆花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壅闷,时复呕吐,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一小盏,加生姜如莲子大,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大成》
【处方】赤茯苓1钱,桑白皮1钱,贝母1钱,升麻半钱,甘草半钱,桔梗(微炒)半钱,杏仁半钱,甜葶苈(炒)半钱。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6分服,小儿作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苦竹叶、淡豆豉、赤茯苓、大青、升麻、桔梗、栀子仁、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为散服。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牵牛子2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面身体卒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知母1两,犀角屑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芦头),石膏1两半,旋覆花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瘴毒脚气,胸膈气不通,乍寒乍热,头痛心烦,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姜汁半分,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六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3分,麦门冬(去心)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生干地黄3分,木通(锉)3分,黄芩3分,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头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赤茯苓1两,贝母1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
没有想到吧,赤茯苓散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华佗赤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干姜18铢,细辛18铢,黄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参18铢,沙参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乌头18铢,雄黄24铢,吴茱萸30铢,麻黄2两半,代赭2两半(细辛、姜、桂、丹妙、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用法用量】按:《伤寒总病论》有常山。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麻、乌、辛、桂、椒、姜、茱萸,一派辛温散表药中,而兼黄芩、女萎、砂、桔、防己清解麻、乌等热毒;参、苓守五脏真气;丹砂、雄黄性虽重着,得麻、乌、姜、辛鼓舞之力,当无郁遏邪气之虞;代赭镇摄逆气,《本经》有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之功;蜀漆专主寒热痰积,故可兼治疟证之寒热不绝。
【摘录】《千金》卷九
通过上文对华佗赤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药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