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橘皮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橘皮枳壳汤。

【处方】枳壳(麸炒,去瓤)2两,半夏(不制)2两,陈皮(不去白)3两,人参1两。

【制法】上各锉碎。

【功能主治】胸膈气痞,气短噎闷,不得升降。

【用法用量】每药1两,用泉水1升,生姜片子十余片,同煎至8分1盏,去滓,稍温服。如大便涩,入白蜜少许,食后大剂;如上喘,用东流河水更妙。此是半夏汤古方,上4味用泉水5大升,入白沙蜜4两调匀,用木勺扬药水240遍,煮取1大升,去滓,分作3服,日常服尽,食后服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上文介绍了橘皮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橘皮枳壳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扩展阅读

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橘皮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橘皮6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行滞,止呕。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橘皮45克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竹茹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半夏(制)150克 茯苓 陈皮各90克 细辛 青皮 桔梗 枳壳 甘草(炒)各60克 人参 旋复花(去叶)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甘草(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4两,白术4两,草豆蔻(去皮)2两。

【制法】将葱1握细切,拌药罨1宿,炒令黄色,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加味香苏散

【处方】橘皮半两,枳壳(炒)半两,川芎半两,槐花(炒)半两,槟榔2钱半,木香2钱半,桃仁(浸,去皮2钱半,炒)2钱半,紫苏茎叶2钱半,香附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痔。因忧思恐怒,适临放前,痔疮发作,肿痛,大便难,强努则肛出。

【用法用量】加味香苏散(《医部全录》卷二○九)。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橘皮1两,甘草(炙)1两,葛根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夏4两(切,焙),竹茹1两,小麦3合。

【功能主治】阳明病,呕吐痰水青黄,胸中烦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先煮葛根,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加生姜3两,煮取3升,去滓,再煮取2升,温服7合。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麸炒)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分,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橘皮3两,生姜4两,茯苓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5-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服尽。

【注意】忌大酢、蒜、面。

【摘录】《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打碎)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食,渴多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青竹茹3两,生地黄(切,焙)3两,黄芩(去黑心)3两,山栀子仁3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3两,芒消(研,汤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马喉痹。势如奔马,肿痛烦满,数数吐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广陈皮、杭青皮、陈枳壳、南木香、生甘草、山楂肉、白云苓、麦芽1撮为引。

【功能主治】痘疹不能饮食,由伤食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五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橘皮2两,甘草(炙)2两,生姜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呕吐反逆,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取3升,每服1升,食前服,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麻黄(去节根)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气虚乏,胸喉中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小麦半匙,煎至小麦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橘皮18铢,竹茹18铢,人参18铢,白术18铢,生姜1两,厚朴12铢。

【功能主治】妊娠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愈,重作。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其安谷云尔。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陈橘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1两,紫苏叶1两。

【功能主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8钱,水1中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

【别名】生姜橘皮汤、小橘皮汤、小陈皮汤

【处方】橘皮4两,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行滞消痰,止呕吐。主干呕哕,若手足厥者。

【用法用量】生姜橘皮汤(《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伤寒总病论》卷三)、小陈皮汤(《普济方》卷一八四)。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陈皮汤”。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橘皮汤主呕哕厥冷良,由浊痰阻遏清阳,不得旁达四末。但须橘皮、生姜涤除痰垢,不得妄议温经也。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裂)1分,大黄(锉,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膈上有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分3次温服,1日令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前胡(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香附米(炒)2两,半夏2两,橘皮2两,甘草7钱半。

【功能主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盏,通口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八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鹤虱(微炒)半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疒丂)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临卧各1服,未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阿胶(炙燥)1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虚冷,胎萎燥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分(切),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陈皮干姜汤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呕哕。

【用法用量】陈皮干姜汤(《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橘皮2两,干姜2两,人参1两半。

【功能主治】止呕。主

【用法用量】水6升,煮得2升,服7合,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医门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瓜(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草豆蔻(去皮)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恶,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栀子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后,烦满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豉半合,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7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䓖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辛(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药其嗽愈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槟榔2两,麦糵1两(炒令微黄),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草豆蔻1两(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胸膈气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卷八九引作“橘皮散”。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生姜(切,焙)6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逆,心腹膨胀,干呕不止,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口干加牛乳少许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楮白皮(炙,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半,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黄色)半两,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枇杷叶(去毛,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去沫)1两,羌活(去苗头)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桔梗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热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咳,服冷药其咳愈加,清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八引《护命》

【处方】橘皮1斤,生姜8两,甘草2两(炙),枇杷叶4两(拭毛,蜜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里。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人参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烦躁,卧不安。小儿痘疹,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橘皮1两(去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化食去醋。主胸中伏热。

【用法用量】如茶法薄煎,啜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食医心鉴》

【处方】陈橘皮(去白,焙)1两,芎䓖1分半,甘草(炙,锉)1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昼夜不得眠,短气,食饮不下,或大病后虚热痰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东流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生竹茹少许,煎至8分,去滓温服,夜卧再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别名】橘参散、橘参饮

【处方】橘皮(去白)2两,人参1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暑,胃虚膈热,痰逆呕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橘参散(《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如宜方》)、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半,芒消1两半,紫苏叶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石膏(莹净者,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咳,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葱白4寸(拍碎),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陈皮1两,藿香3钱,白术2钱,葛根2钱,厚朴1两(姜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病人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汤”。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姜1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分为4服。

【功能主治】太阴病不解,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自止。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圣惠》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半夏(制)5两,茯苓3两,陈皮3两,细辛2两,青皮2两,桔梗2两,枳壳2两,甘草(炒)2两,人参1两,旋覆花(去叶)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青竹茹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锉,分作3贴。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冷,气逆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用1贴,以水3盏,加薤白5茎(细切),黍米1合,同煮稀粥熟,去药,分2次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陈皮、木香、青皮、枳壳(炒)、甘草、白茯苓、山楂肉。

【功能主治】痘疮伤食者。

【用法用量】水1盏,大麦蘖1撮(炒)为引,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半夏(洗)5钱,茯苓3钱,陈皮3钱,细辛1钱,人参1钱,旋覆花1钱,青皮2钱,桔梗2钱,枳壳2钱,炙甘草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痰甚,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橘皮3两,麻黄3两,干紫苏2两,柴胡2两,宿姜4两,杏仁4两,石膏8两。

【功能主治】肺热气上,咳息奔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黄2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不愈,与2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满上气喘咳,当用麻黄、越婢、麻杏甘石等方,虑其甘草、大枣助满,故易橘皮、紫苏以散上奔之气。胆欲大而心欲小之作用略见一斑。

【摘录】《千金》卷十七

方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为某一种或几种病症专门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对其有所了解。

厚朴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厚朴枳壳汤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讲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但是很多人对于厚朴枳壳汤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那么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这个问题。

【处方】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甘草(炙,锉)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石膏(碎)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大戟(去苗,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喘息气绝,痰水盛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生姜3钱,大枣2个(擘破),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以上就是对厚朴枳壳汤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当归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学认为,当归枳壳汤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方剂。把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然后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当归枳壳汤。

【别名】匏三、三十五号家人方

【处方】归尾1钱,枳壳1钱,赤芍1钱,山楂2钱,卜子2钱,紫朴8分。

【功能主治】消食顺气和血。主痧胀。

【用法用量】匏三(《痧症全书》卷下)、三十五号家人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

【别名】土八、四十八号同人方

【处方】归身1钱,山楂1钱,枳壳1钱,红花1钱,赤芍1钱,青皮1钱,茜草1钱,连翘1钱,丹参1钱,续断1钱。

【功能主治】养血和中。主痧胀,吐衄便红。

【用法用量】土八(《痧症全书》卷下)、四十八号同人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

以上就是本文对当归枳壳汤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黄连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黄连枳壳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川黄连3克 枳壳2.4克 当归2.4克 白芍药3克 茯苓 泽泻 青皮 槟榔各2.1克 木香1.5克(磨汁入)甘草1.2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行滞。治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

【处方】川黄连 枳壳 陈皮 甘草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湿火伤于气分,腹痛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黄连、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右脉数大。

【用法用量】煎8分,冲调六一散3钱。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川黄连1钱,枳壳8分,当归8分,白芍药1钱,茯苓7分,泽泻7分,青皮7分,槟榔7分,木香5分(磨汁入),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痢疾初作,多由湿热,但下之后,即服此汤1-2剂,并无再作。

【用法用量】《证治宝鉴》有厚朴,无木香。

【摘录】《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黄连枳壳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柴胡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只要一提到柴胡枳壳汤,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柴胡7分,枳壳7分,赤芍7分,大黄1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儿出疹,腹胀气促。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

【处方】柴胡1钱半,枳壳1钱,黄芩1钱,山栀1钱,知母1钱,麦门冬1钱,干葛1钱,大青2钱,生地2钱,石膏2钱,升麻8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孕妇伤寒,邪传于里,口渴烦热,腹满便闭,谵语,或发斑,昼夜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柴胡(去苗)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升麻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令黄)3分,甘草(炙,锉)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疟久不愈,翕翕发热,骨节痛,不下食,小便赤,渐加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栀子仁半两,茵陈蒿半两,龙胆半两,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黄,壮热,骨节烦疼,两胸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柴胡枳壳汤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这种药物没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帮助我们治好身体上的顽疾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