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下面为大家讲一下温肝汤的做法。
【处方】当归 枸杞子各6克 茯苓 肉桂 乌药各4.5克 木香1.5克 小茴1.8克(炒)吴茱萸4.5克(开水泡一次用)生姜2.1克
【功能主治】治肝肾阴寒,阴缩。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四
【处方】黄芪30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党参12克,紫河车12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茵陈15克。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柔肝。主脾肾阳虚,气虚血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关幼波方
温肝汤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温肝汤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温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温胃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肉桂3克(夏月减半)厚朴3克 陈皮3克 香附3克 当归4.5克 川芎3克 车前子3克 枳壳4.5克 黑姜1.5克 桃仁3克 半夏3克 砂仁1.5克 生芝麻3克 炒米50粒
【功能主治】治孕妇临产,忽然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处方】厚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耆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山药(炒)9克 扁豆(炒,研)9克 甘草(炙)4.5克 茯苓4.5克 白术6克 干姜(炒)3~6克 吴茱萸2.4克(开水泡用)补骨脂(炒)4.5克 肉豆蔻(去油)3.9克
【功能主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及下利清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四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温胃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温肺汤。
【处方】白芍药六两,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陈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两;细辛(去芦.洗)二两。
【炮制】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虚,久客寒饮,发则喘咳,不能坐卧,呕吐痰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以绢洌汁,食后服,两服滓再煎一服。
【备注】一方去白芍药、细辛二味,可加减用。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白芍药180克 五味子(去梗,炒)炮干姜 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陈皮(去白)杏仁 甘草(炒)各90克 细辛(去芦,洗)60克
【制法】上药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虚久客寒饮,发则喘咳,不能坐卧,呕吐痰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以绢滤过,食后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别名】温肺散(《景岳全书》卷六十)。
【处方】丁香0.6克 防风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3克 升麻 黄耆各6克 麻黄(不去节)12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鼻不闻香臭,眼多眵泪。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葱白3根,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人参 钟乳粉 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 干姜(炮)各30克 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胸胁逆满,气从胸达背痛,饮食即吐,虚乏不足;虚寒哮嗽,呕逆便溏,脉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温肺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温经汤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阿胶(蛤粉碎炒)、当归(去芦)、川芎、人参、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药、牡丹皮,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炒)三两,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千金调经散(《万病回春》卷六)。
【制法】吴茱萸9克 当归9克 芍药6克 川芎6克 人参6克 桂枝6克 阿胶9克 牡丹皮(去心)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半夏6克 麦门冬(去心)9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
【别名】小温经汤(《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当归 川芎 芍药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参 甘草 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通过小编介绍的温经汤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温经汤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温脾汤,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那么,你对温脾汤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干姜45克 当归 黄柏 地榆各60克 阿胶(麸炒焦)茴香(炒)石榴皮 黄连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阴虚,湿热未清,脾阳不振,下痢赤白相杂,腹中疠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虚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九
【处方】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厚朴9克
【功能主治】温脾截疟。治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温脾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温胆汤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枣仁90克(炒)炙甘草 桂心 远志(去心,姜汁炒)黄芩 萆薢 人参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养心安神。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药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60克 陈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空腹时服。来效,加远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枣仁30克(蚌粉炒入)。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远志 枣仁 茯神 当归 川芎 钩勾 半夏 广皮 甘草 香附 茯苓
【功能主治】治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相信大家看了温胆汤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温胆汤很神奇,温胆汤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春泽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泽泻(三钱) 猪苓(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桂心(一钱) 人参(一钱半) 柴胡(一钱) 麦门冬(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兼治伤寒阴阳不分,疑二之间,最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七钱,水一钟半,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五苓散加人参
【功能主治】主伤暑泄泻,泻定仍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二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炙)。
【功能主治】肠虚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处方】泽泻3钱,猪苓3钱,赤茯苓2钱,白术2钱,官桂1钱,人参2钱,柴胡2钱,麦门冬2钱。
【制法】上(口父)咀,依证如法修制。
【功能主治】伤寒表里不解,发渴饮水,小便赤涩,阴阳不分,疑贰之间。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灯草20根,同煎8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三引《御药院方》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功能主治】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烦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证治要诀类方》春泽汤,为五苓散加人参。
【临床应用】水逆证:马某某,女性,回族。患儿于半年前某日中午外出拾柴,劳累汗出,口渴难忍,回家后暴饮生冷水二瓢,自觉胃脘胀满,夜寐不安,半夜后吐出清稀痰涎半碗许始得安睡。第二天晨起即觉口干,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半年来未见好转,亦未延医诊治。就诊时心下胀满,活动时,胃脘有振水声,呕吐清水后腹中肠鸣,漉漉有声,脘腹微痛,喜热恶冷,大便微溏,小便不利,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腻水滑,脉弦滑稍缓,诊为水逆之证。治以温化,春泽汤增损治之。处方:桂技9g,茯苓9g,炒白术9g,猪苓9g,泽泻10g,党参6g,生姜6g,代赭石12g(先煎)。每日一剂,水煎温服,连服五剂,药后呕吐止,诸症减轻,继进前方去代赭石十剂,后以六君子汤加味而竟全功。
【摘录】《得效》卷二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春泽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春泽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丁香温气汤。
【处方】丁香1两,吴茱萸(汤浸,微炒)1两,桂心(去粗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黄耆(去芦)2两,白茯苓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半夏(沸汤泡7次)1两半,良姜1两半,白术1两半,甘草7钱(炙),诃子(面煨,去核)3分,沉香少许。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二
上文主要介绍了丁香温气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加减温胆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茯神(去皮木)1钱,半夏(姜汁制)1钱,陈皮1钱,枳实(麸炒)1钱,当归8分,酸枣仁(炒)8分,山栀(炒)1钱,竹茹8分,人参6分,白术(去芦)1钱,麦门冬,辰砂5分(为末,临服调入),黄连(姜汁炒)1钱,竹沥半盏(临服加入),甘草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痰躁(痰火作热烦躁)、痰话(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惊惕失志、神不守舍。
【用法用量】方中麦冬用量原缺。
【摘录】《回春》卷二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加减温胆汤,我们知道加减温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加减温胆汤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沉香温脾汤,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附子(炮,去皮、脐)官桂 人参 缩砂 川姜(炮)白豆蔻 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十一味,为末。
【功能主治】主胂胃虚冷,心腹疼痛,呕吐恶心,腹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或泄泻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怎么样,现在了解沉香温脾汤了吗?是不是觉得它很神奇,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秘而强大,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加味温胆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枳实(麸炒)、半夏(汤泡)、白茯苓(去皮)、橘红、人参,各一钱半。竹茹、香柎、麦门冬、柴胡、桔梗,各一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胆虚怯,处事易惊,梦寐不安,气[]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困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半夏(泡七次)10.5克 竹茹 枳实(麸炒)各4.5克 陈皮6.6克 茯苓 甘草各3.2克 酸枣仁(炒)远志(去心)五味子 人参 熟地黄各3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治病后虚烦,不得卧,及心胆虚怯,触事易惊,短气悸乏。
【用法用量】姜、枣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陈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实 竹茹 黄芩各3克 黄连2.4克 麦冬6克 芦根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胃生津,降逆止呕。治妊娠恶阻,胃中有热,呕吐,心中烦热愦闷,喜饮凉浆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香附7.2克 橘红3.6克 半夏 竹茹 枳实各2.4克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养心。治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姜竹茹9克,姜半夏9克,陈皮9克,云苓9克,炙甘草9克,枳实4.5克,葛根25克,丹参25克,钩藤15克,生磁石15克。
【功能主治】平肝泻火,化痰降气。主肝阳上亢,痰火内扰。(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2剂。
【摘录】张笑平方
【处方】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竹茹、人参、黄连、川芎、生地、山栀、软柴胡、当归身、白芍药、酸枣仁、远志。
【功能主治】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调辰砂末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人参1钱,甘草(炙)1钱,茯苓1钱,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炒,研)1钱,熟地1钱,枳实(麸炒)1钱,陈皮1钱,半夏(姜汁炒)1钱,五味子5分,生姜1钱。
【功能主治】汗下后不解,呕而痞闷,或虚烦不眠,肉瞤筋惕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寒温条辨》卷五
【处方】半夏、竹茹、陈皮、枳实、甘草、枣仁、人参、茯神。
【功能主治】伤寒阴挟阳,惊悸昏沉。太阳病后,胆寒,虚烦不得眠。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半夏(泡7次)3钱半,竹茹1钱半,枳实(麸炒)1钱半,陈皮2钱2分,茯苓1钱1分,甘草1钱1分,酸枣仁(炒)1钱,远志(去心)1钱,五味子1钱,人参1钱,熟地黄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病后虚烦不得卧,及心胆虚怯,触事易惊,短气悸乏。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人参2钱半,橘红1钱,茯苓1钱,黄连(酒炒)1钱,软苗柴胡1钱,当归身1钱,川芎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酸枣仁1钱,半夏7分,甘草5分,竹茹1团,生姜3片。
【功能主治】虚烦身振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摘录】《准绳·伤寒》卷五
【处方】陈皮1钱,半夏(制)1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枳实1钱,竹茹1钱,黄芩1钱,黄连8分,麦冬2钱,芦根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因于胃热者,呕吐,心中热烦愦闷,喜饮凉浆。体瘦恶阻多火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别名】参胡温胆汤
【处方】枳实(麸炒)8两4钱,半夏(汤泡7次)8两4钱,竹茹8两4钱,橘红11两3钱,白茯苓6两3钱,甘草(炙)4两1钱,香附1斤半,人参6两3钱,柴胡6两3钱,麦门冬6两3钱,桔梗6两3钱。
【功能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参胡温胆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摘录】《袖珍》卷一
【处方】陈皮、半夏(姜制)、茯苓、麦冬(去心)、枳实(麸炒)、生甘草、竹茹、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小儿热积胃中,食入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二
通过上面对加味温胆汤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加味温胆汤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加味温胆汤对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