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散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黄白散,因为黄白散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榆树根白皮(为细末)1两,黄丹2钱。
【制法】上药搅匀。
【功能主治】汤火伤。
【用法用量】牲畜火伤,照患处涂之;须臾流水出可治;不流水,是烧得太重,不可治也。然人被烧亦同此断。
【摘录】《回春》卷八
【处方】黄柏1两,轻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臁疮湿毒及遍身热疮。
【用法用量】用猪胆汁调涂,湿则干掺。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处方】大黄1两,白芷1两。
【功能主治】杖疮。
【用法用量】水煎浓汁,揉洗伤处,以痒至痛、痛至痒、瘀散见红为度,拭干贴药。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黄柏、孩儿茶、枯白矾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疮及口中疳疮。
【用法用量】凡患人先用陈仓小米熬汤,候冷漱口洁净,次将药末掺患处。不拘3-5年诸治不愈者,此药敷3-5次即愈。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黄柏皮、黄连(去须)、白矾(煅过)、白蛇皮(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腊茶末各少许和匀。
【功能主治】去风干水。主风毒流行,近谷道四畔时复生泡,痒而生痛。
【用法用量】津唾调涂;过痒抓破,水出即涂;如水多,即干搽。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白矾2钱(飞),黄丹3钱(炒紫色)。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解驴涎马汗中毒物。主
【用法用量】涂患处;如干,油调。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雄黄、白矾、细辛、瓜丁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齆,息肉,鼻痔。
【用法用量】搐于鼻中。
【摘录】《医方大成》卷八引《简易》
【处方】黄柏(蜜炙)1分,白垩1分,芜荑(并为末)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研膏)7枚,腻粉(研)2钱匕。
【制法】上药再同研匀。
【功能主治】下注生疮。
【用法用量】先以盐浆水洗,候干,以药散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芒消(研)1两半,硫黄(研)1两。
【制法】先将芒消于铫子内熬令沸,澄清,下硫黄末于铫子内,搅令焰出绝,倾在新碗内,放冷,为细末。
【功能主治】狗咽。喉中忽觉结塞不通,如喉痹状。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大黄半分,白术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虚热,大小便出黄沫如蟹吐沫者,良久即青。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半钟,煎3分,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轻粉1钱,杏仁(去皮尖)1钱,白矾1钱,雄黄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药用乳钵先研杏仁如泥,后入雄、矾、麝香为极细末,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厚味拥湿热蒸于肺门,致患鼻痔,生鼻孔内,如肉赘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气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摇。
【用法用量】患者于卧时用筋头蘸米粒许,点息肉上,每日1次。半月效。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黄白散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麻黄散的方剂。
【处方】麻黄(去节.一钱) 白术(一钱) 防风(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甘草(炙.一钱) 汉防己(一钱) 当归(去芦.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羌活(去芦.一钱半) 远志(去心.一钱半) 川升麻(八分) 桂心(半钱) 茯神(去木.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虚寒颤,心惊掣悸,语声混浊,口歪冒昧,好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入竹沥半盏,再煎一二沸。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节.七钱) 附子(炮.去皮脐.七钱) 天麻(七钱) 防风(去芦.七钱) 细辛(去苗.七钱) 杏仁(炮.去皮尖.七钱) 菖蒲(七钱) 白蒺藜(七钱) 桑白皮(七钱) 白花蛇肉(酒浸.七钱) 荆芥(七钱) 麝香(另碾.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同和匀,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芦.枝.梗)、甘草,各五两;麻黄(去根.节)一十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喘,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好茶一钱,同煎八分,食后,夜卧,通口服。
【注意】忌鱼、酒、猪肉、腥臊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麻黄(去根、节)300克 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鱼、酒、炙熄、猪肉、腥臊之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麻黄(蜜酒炒)蝉蜕(焙)升麻(酒炒)牛蒡子(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疹出不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别名】防风独活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芎䓖3分,当归2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酸枣仁1两,川升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语涩。
【用法用量】防风独活汤(《普济方》卷三三九)。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当归1两(锉,微炒),川升麻1两,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天门冬1两(去心),桂心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烦躁;唾脓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黄芩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缓弱,顽痹少力,语涩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乌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白术3分,茵芋3分,防风3分(去芦头),蛜(虫祁)1分(微炒,去足),桂心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血痹,肌肤不仁,四肢缓弱。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3两(去根节),芎䓖1两,莽草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五加皮1两,白术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面如针刺,身体不仁,汗出短气,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海桐皮汤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天门冬3两(去心,焙),汉防己1两,海桐皮1两(锉),丹参1两,桂心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肌肤不仁。
【用法用量】海桐皮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柴胡半两(去苗),黄芩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时气,烦热口干,心躁头痛,四肢烦疼,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6月,伤寒头疼,壮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天麻3分,白花蛇肉3分(酥拌,炒微黄),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䓖3分,菖蒲3分,荆芥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黄1分(研细),麝香1分(研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羌活1两,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升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咽喉胸膈痰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3-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赤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独活1两,赤茯苓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体缓急,口眼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神情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3两(研),白术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2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痛,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桑根白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五味子3分,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通3分(锉),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肺壅上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皯疱。
【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麻黄1两(去根,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川升麻3分,槟榔1两,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顽痹无力,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痹,四肢懈惰,不能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射干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紫菀1两(洗去苗土),射干1两,款冬花1两,细辛3分,五味子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热客搏于肺脾经,血脉壅遏,喉间肿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射干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1两(贪微赤,锉),桂心1两,马兜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上气喘急,气奔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知母1两,石膏2两,黄芩1两,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川升麻1分,葛根1分(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猪苓半两(去黑皮),知母1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胸膈壅闷,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2两,芎䓖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脏风,心神烦,四肢拘急,筋脉抽掣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3分(锉),柴胡1两(去苗),知母3分,赤芍药1两,栀子仁3分,石膏1两半,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吐后,或壮热头痛,身体酸疼,口苦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搏,或呕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去根节),葛根(锉),知母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栀子仁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烦渴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2-3日不得汗,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有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木通(锉)半两,紫苏茎叶半两,赤茯苓半两,生干地黄半两,枳实(麸炒微黄)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烦热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1两1分(去根节),羌活1两(去芦头),黄芩3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半两,黄耆半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发汗。主历节。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持续3-4服。有汗慎风。
【摘录】《本事》卷三
【别名】秦艽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赤茯苓3分,独活3分,山茱萸3分,秦艽3分(去苗),细辛3分,芎䓖3分,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汉防己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音沉浊,舌强不能转,身重拘急,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秦艽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烧令紫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气喘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5两(去根节),桂心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痹。营卫不行,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以酒2升,慢火煎如饧。每服1茶匙,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频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桔梗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知母半两,紫苏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风冷入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茶煎5-7沸,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桔梗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去心),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五味子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四肢烦疼,痰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别名】葱豉汤、麻黄汤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干姜(炮裂,锉)、葱白3茎,豉1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1-2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无汗,脉紧。
【用法用量】葱豉汤、麻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茵陈1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4日,毒气内攻,身体疼痛,壮热头重,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2两,甘草2两半,人参2两半,知母(去心)2两半,陈皮1分,桔梗半两,阿胶(炒)半两,百部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1钱,以水半盏,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赤芍药3分,白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日,头痛,身体百节酸疼,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6里再服,厚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五味子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语声嘶不出,喘促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赤茯苓1两,桂心1两,桔梗1两半(去芦头),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解,头痛,肌肉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衣盖汗出愈。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3分(炙微赤,锉),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半(符碎)。
【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为3服。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百节酸疼,气壅烦喘。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7里再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麻黄10两(去根节),款冬花(去芦枝梗)5两,诃子皮(去核)5两,甘草(爁)5两,桂6两(去皮,不见火),杏仁3两(去皮尖,麸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好茶1钱,同煎8分,食后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药末入茶和匀,沸汤点,或干咽亦得。
【注意】忌鱼、酒、炙煿、猪肉、腥臊物。
【摘录】《局方》卷四(宝庆新增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葛根2两,桂心1两,豉2合,赤芍药1两,石膏2两(捣碎)。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得汗,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服后便吃葱粥,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半两(锉),射干1分,皂荚子2枚(煨熟),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咳嗽气息。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别名】麻黄汤
【处方】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痱。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注意】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知母1两,赤芍药1两半,葛根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3日,头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石膏1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体热,头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麻黄1钱,赤芍药半钱,柴胡半钱,甘草3分半。
【制法】上锉作2服。
【功能主治】妊娠6-7月,感时气烦热,口干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8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麻黄1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羌活3两,柴胡3分(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子芩1两,葛根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蛇蜕皮5寸(炙令黄色),石膏1两半(细研),钩藤1分,蚱蝉2-7枚(微炒黄),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日内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身体反张。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麻黄散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白术散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白术散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两。白术四两,干姜(炮)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木瓜干一片,紫苏三叶,煎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牡蛎(烧粉)二两,白术、川芎,各四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汁)三分。
【炮制】上杵为散。
【功能主治】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白术 芎藭各30克 蜀椒22克(去汗)牡蛎15克
【制法】上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健脾养胎,温中祛寒。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酒调服,日三服,夜一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处方】白术60克 茯苓60克 吴茱萸30克 橘皮45克 荜茇30克 厚朴60克(炙)槟榔75克 人参45克 大黄75克
【制法】上九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酸水,胸闷心悸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煮生姜、大枣汤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6克。觉热,服少量饮食压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山药 桔梗 茯苓(去皮)甘草 白芷 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90克 白术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风湿外侵,憎寒发热,骨节疼痛;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萎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
【用法用量】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木瓜干1片,紫苏3叶,煎取1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别名】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人参7.5克 白茯苓15克 白术15克(炒)藿香叶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全生》白术散(《证治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橘皮(洗)大腹皮 茯苓 生姜各15克 白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妊娠子肿,面目肿如水状。
【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备注】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生姜温散水气,橘皮理气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白术 黄芩各等分(新瓦上炒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妇伤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温服。但觉头痛发热,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别名】白术汤、四味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人参半两,丁香2钱半,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吐清水,甚则10余日粥浆不入,恶阻,脉虚弦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四味白术汤(《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妊娠胃气暴虚,寒伏中脘,故呕吐清涎。是恶阻,因于胃虚挟寒焉。人参扶元以补胃之虚,白术健脾以壮胃之弱,丁香温中散寒滞,甘草缓中和胃气,稍佐生姜以止呕也。为末姜煎,使虚回寒散,则胃气调和而恶阻无不退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七引《十便良方》
【处方】白术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益智子半两(去皮),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逆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济阴纲目》:此真虚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芍药1两,当归1两,官桂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粟米(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中益胃,散风湿。主小儿肠鸣泄泻,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呕逆,胁胀满,气痞不散,体热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6分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王氏手集》
【处方】白术3分,桂心3分,赤芍药1两,当归3分(锉,微炒),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3分(炮裂,锉),木香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冷气结在心腹,痞满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芎藭3分,羌活1分,羚羊角屑1分,桂心1分,麻黄1两(不去根节),知母2分,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体虚汗出,心烦,头痛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1两,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霍乱,胃气不和,心烦吐利,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白术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3分,桂心1两,五味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明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胸中短气,咳嗽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白术3分,诃黎勒1两(用皮),高良姜半两(锉),丁香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虚逆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术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壮热头痛,腹胀憎寒,四肢酸痛,口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5分,去姜、枣,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炮裂,细碎),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心胸满闷,喘促,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别名】八物白术散、八物白术汤
【处方】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五味子半两,桂心3分,高良姜1分(锉),羌活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三日不愈,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恐阳气内伤。
【用法用量】八物白术散(《活人书》卷十七)、八物白术汤(《永类钤方》卷八)。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白术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旋覆花半两,五味子半两,大腹皮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头目昏重,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葛根3分(锉),桑根白皮3分(锉),川升麻半两,赤芍药1两,石膏1两半,荆芥半两,子芩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腹胁胀满,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恶寒,喘急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豆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白术3分,石斛3分(去根,锉),黄耆1两(锉),桂心半两,熟干地黄1两,续断3分,人参1两(去芦头),牛膝1两(去苗),天门冬3分(去心),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失血后,虚损羸瘦,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白术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干木瓜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冷热气相乘,霍乱吐利,转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木香、广皮、香附、乌药、前胡、紫苏、竹茹、延胡索。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乃风寒痰饮客于心之经络,邪气与正气相搏而作也。若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指甲唇口俱青。乍安乍甚者,乃伤心之别络而痛也。或暴怒气上,或食积停滞,痛而不已,损伤于脏则胎动不安。久而不愈,必致堕胎。
【各家论述】是方芎、归、芍、苓、甘、术以补气血,而固胎元;附、香、陈、乌以行滞气,更可消食;前、茹以消痰饮;延胡以行血中滞气、气中滞血;紫苏散外邪,宽胸祛胀。凡因风寒、痰饮、食积、滞气,瘀血致心痛而胎不安者,并能治之,但乌药太燥,延胡太峻,恐伤胎气,酌而用之。雷公云:心痛欲死,急觅玄胡。如血虚心痛,以手按之而痛稍止者,不可服前方。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白术半两,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肿觉胀下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白术丸”(见《洁古家珍》)。
【注意】忌房室、鱼、酒等物。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吴白术1两,厚朴2两半,橘皮2两,甘草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别名】白术茯苓泽泻汤
【处方】泽泻、白术、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气不足,水湿内停,食后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泻,则液内竭而色干;疮湿则液外走而便结,如泄泻疮湿并见者,此脾胃多湿而不健运也。
【用法用量】白术茯苓泽泻汤(《医方考》卷六)。
【各家论述】1.《医方考》:痘疹中有实热,膈有停水、湿热外行,初则痘色晶亮,顷则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润下,灶底燃薪,釜中发泡之义。是方也,白术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决防;泽泻咸而润,能润下而利水。水利湿消,泡自愈矣。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白术、木香、附子、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自后至暑月稍伤,则发暴下,数日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6分,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附子气味咸辛大热,入手足少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姜、枣和营卫。此方因温下之后,病去元虚,尤恐未尽之积复聚,治以辛香疏滞,中焦不致留邪;咸辛暖下,下焦亦不致留邪;则甘温之补,引受其益,焉有不能复元者乎!
【摘录】《本事》卷四
【别名】白术舒脾散
【处方】白术(炒)1两,干紫苏1两,白芷(微炒)3分,人参3分(去芦),川芎(洗)半两,诃子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孕妇脾虚难化,脉浮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舒脾散(《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医略六书》本方用法:每服三钱,熟砂仁汤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阳;干苏叶气味辛温,入足太阳;白芷气味辛温,入足太阳;人参气味甘温,人足阳明;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诃子气味温涩,入手阳明、足太阳;青皮气味辛酸微温,入足少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生姜辛温入卫,凡妇人妊娠气不调和,饮食不节,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动脾阳,使其健运,亦必以扶持胎气为要耳。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伤食,难得妥药,唯此方最稳捷。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白术2钱,人参2钱,半夏曲2钱,茯苓1钱,干姜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养中宫,通调营卫。主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3个(擘,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3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干姜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姜、枣之辛温甘,和营卫。小儿挟寒呕吐,脉迟细者,恐延成慢惊,故必温养中宫,通调营卫,则正气旺而呕吐除,病何由入乎!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旋覆花1两,熟地黄1两,当归1两,阿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养胎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2盏,酒3分,同于银器中熬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1次,至6个月觉胎气荣安即罢服。若觉腰中痛,即是药养胎气,未胜邪气,每服加吴茱萸4-7粒同煎。
【摘录】《鸡峰》卷十六
【处方】白术1两,牵牛子1两(微炒),木通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大小便难,腹胁胀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别名】桂心白术汤
【处方】白术3分,桂心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防风(去芦头)3分,芎藭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桂心白术汤(《活人书》卷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白术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神曲1两(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间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处方】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白茯苓3分,远志半两(去心),熟干地黄1两,黄芩半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虚损,志意不定,腰脊腹胁相引痛,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饴糖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白术8分,茯苓8分,吴茱萸4分,橘皮6分,荜茇4分,厚朴8分(炙),槟榔10分,人参6分,大黄10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腹煮姜、枣汤下,1日2次。渐加至2匕半,觉热即少饮食2-3口压之。
【注意】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茯苓8两,泽泻4两,白术3两,生姜3两,桂心3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消渴,阴脉绝,胃反而吐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小麦3升,取3升,去麦下药,煮取2升半,服8合,日2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
【处方】白术14枚,附子3分,秦艽3分,人参3分,牡蛎3分,蜀椒3分,细辛3分,黄芩3分,芎藭3分,牛膝3分,干姜5分,桂心5分,防风5分,茯苓4分,桔梗4分,当归4分,独活4分,柴胡4分,乌头2分,甘草2分,麻黄2分,石南2分,莽草2分,栝楼根2分,天雄2分,杜仲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风入脏腑闷绝,常自躁痛,或风疰入身,冷疰、鬼疰、飞尸,恶气肿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内或外,针灸流移,无有常处,惊悸,腹胀气满,叉心,头痛,或恍惚悲惧,不能饮食,或进或退,阴下湿痒,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黄,房中劳极。
【用法用量】每服5分匕,平旦酒下。讫,如人行7里久,势欲解,更饮酒5合为佳。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白术3两,厚朴3两,人参3两,吴茱萸3两,茯苓3两,麦糵曲3两,芎藭3两(一方加大腹、橘皮)。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冷,腹胀,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五
【别名】芎藭散、芎椒白术散、安胎白术散
【处方】白术,芎藭,蜀椒3分(去汗),牡蛎。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胎,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壮气益血,保护胎脏。主妊娠脾虚,寒湿中阻,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胎动不安,胎萎不长;室女带下,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干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妊娠脾虚寒湿中阻,每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甚至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芎藭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五)、芎椒白术散(《鸡峰》卷十六)、安胎白术散(《卫生宝鉴》卷十八)。方中白术、芎藭、牡蛎用量原缺。《外台》引《古今录验》本方用白术、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蛎二分。
【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白术主安胎为君,川芎主养胎为臣,蜀椒主温胎为佐,牡蛎主固胎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当归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术散,不可混施也。芍药能缓中,故若痛者加之。川芎能温中,故毒痛者倍之。痰饮在胸膈,故令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浆水以调中。若呕者,复用浆水服药以止呕,呕不止,再易小麦汁以和胃。呕止而胃无津液作渴者,食大麦粥以生津液。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药可常服也。
【摘录】《金匮》卷下
【处方】白术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神曲1两(炒令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冷下痢后,脾胃尚虚,不能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煮枣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芦头),缩砂2两(去皮),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吃食减少,大肠泄痢,腹痛,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白术3分,木香半两,诃黎勒皮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丁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两(去皮)。
【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白术散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麻黄羌活散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麻黄羌活散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麻黄(去根)1分,羌活1分,牡丹皮(去心)1分,独活1分,山栀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去芦)1分,升麻1分,荆芥穗1分,大黄1分,知母1分,黄芩1分,半夏4铢,牵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疟,初发浑身大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逡巡便醒。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同煎至7分,临发壮热时,和滓吃。须是初发热时服,仍是食后吃,发了已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发热时吃也。
【摘录】《续易简方》卷三
由上文可知麻黄羌活散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安胎白术散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安胎白术散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方】白术1钱,橘红1钱,人参1钱,前胡7分,川芎7分,麦冬7分,赤茯7分,甘草5分,半夏5分。
【功能主治】妊娠烦热头疼,烦闷,胎气不安,吐逆不食。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竹茹1团,水煎,食前服。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白术1两,川芎1两,吴茱萸(汤泡)半两,甘草(炙)1两半。
【功能主治】补荣卫,养胎气。主妊娠宿有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伤胎多堕。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
【注意】忌生冷果实之物。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淇笺注:天地以大气春生夏长,人身以心肝应之,若有宿冷者,春气不温也,以吴茱萸温之;胎痿不长者,夏气不大也,以川芎大之;白术、甘草乃培土以补其母也。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看完了上文对于安胎白术散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加减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香薷、陈皮、厚朴、苍术、乌药、砂仁、藿香、干葛、竹茹、木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阴阳清浊相干,甚则伤胎。
【用法用量】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壳1钱,柴胡1钱,藿香1钱,干葛1钱,五味1钱,木香1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消中,消谷善肌。
【摘录】《蒿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葛根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木香5分,知母5分,黄柏5分,甘草5分,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中消,饮食多,不甚渴,小便数,肌肉瘦;或消谷善饥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加减白术散的一些介绍,不过要注意,虽然加减白术散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决定。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和气白术散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芷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少阴病,服槟榔散下后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术散”。
【摘录】《圣惠》卷九
像和气白术散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你知道白术茯苓散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白术茯苓散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白术2两,白茯苓2两,防己3两,木瓜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7-8月后,两脚肿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沸汤调下,日3次。肿消止药。
【摘录】《广嗣纪要》卷九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腿肿,及有黄水,小便或涩。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煎陈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六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白术茯苓散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白术茯苓散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白术茯苓散来治疗一些疾病。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木香白术散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诃黎勒(炮.去核)、龙骨、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当归(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白术,各一分。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饭食减少,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诃黎勒(炮,去核)龙骨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当归(微炒)各15克 木香 干姜(炮)白术各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饮食减少,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大枣2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看完了上文对木香白术散的介绍,是不是对木香白术散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