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根散的功效与作用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麻黄根散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药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物对疾病治疗上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所以在药物选择之前,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麻黄根散这种中药方剂。

【别名】麻黄根散粉(《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麻黄根6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牡蛎60克(烧,研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风虚汗出不止。M.ys630.com

【用法用量】用药末30克,和白米粉250克拌令匀。以粉撒布于汗上,汗即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处方】麻黄根半两,败蒲灰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耆(锉)半两,龙骨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不止,咽喉多干,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麻黄根1两半,雷丸1两半,牡蛎(火煅过)1两半,甘草(炙)1两,干姜(炮)半两,粱米半升。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以粉儿身体及头。甚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麻黄根1两,牡蛎粉1两,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枸杞子1两,麦门冬3分(去心),白龙骨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口干心烦,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别名】麻黄根汤

【处方】麻黄根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牡蛎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用法用量】麻黄根汤(《万氏女科》卷三)。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别名】麻黄根散粉

【处方】麻黄根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牡蛎2两(烧为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虚汗出不止。大虚汗出欲死,或自汗不止。

【用法用量】麻黄根散粉(《圣济总录》卷十三)。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麻黄根散食用方法了吧!麻黄根散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麻黄根散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ys630.coM延伸阅读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_麻黄根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麻黄根图片、麻黄根的药用价值、麻黄根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麻黄根简介麻黄根图片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麻黄根的药用价值麻黄根的药用附方麻黄根的配伍应用麻黄与麻黄根的区别麻黄根的副作用麻黄根医书记载

麻黄根简介

麻黄根,中药名,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O.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O.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麻黄根图片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平喘、利水。

1、发汗。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

2、解热。麻黄发挥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

3、解除支气管痉挛。麻黄硷和伪麻黄硷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顺而止喘,亦即所谓宣通肺气平喘。

4、利尿。伪麻黄硷有明显利尿作用。

5、升压。麻黄硷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其作用缓进而持久,可维持数小时。

6、抗病。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麻黄根的药用价值

【药名】麻黄根

【入药部位】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自汗,盗汗。

【炮制方法】蜜麻黄根先将蜜放锅内,用文火熔化,加入净麻黄根片拌炒,炒至蜜被吸透呈黄棕色,取出,放凉后不黏手。每麻黄根片100kg,用炼蜜15kg。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注意事项】有表邪者忌服。

麻黄根的药用附方

1、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局方》牡蛎散)

2、治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谈野翁试验方》)

3、治产后虚汗不止:当归一两(锉,微妙),麻黄根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麻黄根散)

4、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千金方》麻黄根粉)

麻黄根的配伍应用

1、麻黄根配牡蛎: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牡蛎的功效与作用划涩微寒,生用长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则收敛固涩力增强。麻黄根与煅牡蛎合用,相须配对,敛津液、止汗力大增。方如牡砺散。

2、麻黄根配黄芪: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甘温,除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外,尚有固表实卫止汗之功。麻黄根甘平,善走表固卫而止汗出,无论气虚自汗或阴虚盗汗,均可应用。两药合用,麻黄根既助黄芪以止汗,又引黄芪达卫分、走肌表,共奏益气固表之功,加强止汗之力。方如麻黄根散。

麻黄与麻黄根的区别

麻黄与麻黄根虽然同出一种植物,但二者功效相反,早在《本草纲目》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麻黄为辛温解表药,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尿,主要应用于:①外表风寒表实证;②肺气壅遏的咳喘证;③水肿兼有表证者。而麻黄根为收涩药,性味甘、平,归肺经,功效止汗,主要用于自汗,盗汗。所以,在用药时不可混淆。

麻黄根的副作用

只要不大量服用,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有表邪者忌服。

麻黄根医书记载

1、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2、《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3、《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以上就是一些麻黄根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麻黄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根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麻黄根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麻黄根1两,黄耆1两(锉),五味子半两,牡蛎2两(烧为粉),甘草3分(炙微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人参2钱,当归2钱,黄耆1钱半(炙),白术1钱(炒),桂枝5分,麻黄根1钱,粉草5分(炒),牡蛎(研)少许,浮麦1大撮。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麻黄根1钱半,知母1钱半,槟榔1钱半,三棱(煨)1钱半,蓬术(煨)1钱半,半夏3钱,白芷1钱,贝母5分,常山1钱,甘草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盗汗,寒热进退。

【用法用量】方中白芷用量原缺。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麻黄根(锉)、牡蛎(煅)、黄耆(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3寸,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麻黄根2两,牡蛎(烧赤)1两半,黄耆(锉)1两,人参1两,龙骨1两,枸杞根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通过小编介绍的麻黄根汤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麻黄根汤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麻黄根汤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麻黄根的副作用


麻黄根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它经常入药,但是其实它也有其不适应人群,如果这些人群服用麻黄根就会导致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心悸失眠、肺气虚弱、外感风寒等等,所以人们在选择使用麻黄根之前需要确定自身的体质以及身体状况,避免发生副作用。

一、麻黄根副作用

虽然说麻黄根的治病功效很强,但是由于麻黄的药效里面比较明显的就是发汗。所以说这时候就会导致有些人不适合服用,这种类型的人群在服用过含有麻黄的中药之后,马上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所以外感风寒和心悸失眠的人要谨慎服用。因为外感风寒的人身体是比较虚弱的。那么服用麻黄根之后就会导致身体更加的虚弱。而且如果患者出现心悸失眠的情况的话,本身就比较容易发汗,那么如果再吃麻黄的话,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加虚弱,不利于病情的发展,那么反而会导致我们健康受到影响,所以需要我们小心避免才行。

二、肺气虚弱和咳嗽的人谨慎服用

同时我们服用麻黄根虽然不错,但是对气虚的人群来说,特别是还存在一直咳嗽的情况,那么也不利于服用麻黄根。这是由于麻黄根属于一种发散的药物,有着泻火的作用。所以如果患者本身气虚的话,可能承受不住它的药力。如果一定要服用的话,一个是要配合其他类型的药物一起服用,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副作用的出现,同时在服用麻黄根的时候还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服用,效果都是比较好的。这是麻黄根的副作用里面比较明显的一种。

服用麻黄根本身不错,但是在服用的时候也会存在很多的禁忌和副作用,这对我们的健康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我们必须要小心避免的,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健康身体,帮助我们预防和缓解更大的身体不适。

麻黄根的药用价值_麻黄根的副作用


麻黄根的药用价值

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1、陶弘景 :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2、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3、敛汗固表。

麻黄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细作扑粉。

麻黄根的副作用

有表邪者忌服。

麻黄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局方》牡蛎散)

2、治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谈野翁试验方》)

3、治产后虚汗不止:㈠当归一两(锉,微妙),麻黄根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麻黄根散)㈡牡蛎粉三分,麻黄根二两。捣细罗为散,用扑身上。(《圣惠方》麻黄根散)

4、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千金方》麻黄根粉)各家论述

5、《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6、《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7、《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荄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耶?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麻黄根用量


麻黄根是一种中药材,它主要的功效是治疗由于身体寒气过重而出虚汗的一种作用。麻黄根是麻黄植物的根部,它与麻黄是两种功效相反的药材,在选择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麻黄的外形为圆柱形,表皮粗糙,呈现红棕色或灰棕色。使用麻黄根一般内服大约3-9克,外用则适量即可。

麻黄根的功效作用

【功效特点】本品止汗作用很强,可用于一切虚汗,但须根据情况之不同随证配用。如表虚自汗则配补气药,阳虚白汗则配补阳药,阴虚盗汗则配滋阴收敛药,产后虚汗则配养血围表药,标本兼顾,可获良好效果,亦可与煅龙骨煅牡蛎共研细末作粉外扑用于止汗。

【功效作用】止汗:①用于表虚自汗,可与黄芪、炒白芍、焦白术等同用。②用于阳虚自汗,可与人参、桂枝同用。③用于阴虚盗汗,可与熟地、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同用。④用于产后虚汗,可与当归、黄芪等养血固表药同用。

【鉴别应用】本品为麻黄的根,麻黄为辛温解表药,发汗之力较大,而麻黄根则为止汗药,二者同物而功异,则为根苗之不同,用时不可混淆。

【配伍应用】配浮小麦麻黄根甘平止汗,浮小麦甘凉止汗,麻黄根入肺经, “肺合皮毛”,故可实表止汗;浮小麦人心经,“汗为心液”,故能益气清热,凉心止汗,又因浮小麦体质轻虚,其性升浮,能达皮腠而出其热,故又可止盗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益气养心,清热凉气,固表止汗,用二者配伍,确有止汗之功,再与五味子、麦冬、党参配用,疗效可能更好。

【应用注意事项】本品功专止汗,有表邪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入煎剂。外用:适量,同其他药研末作粉外扑。

麻黄根的性状鉴别

1、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O.5~1_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O.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2、饮片性状: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具放射状纹,有的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麻黄根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麻黄是日常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一种中药,麻黄的根部,不仅用药价值高,而且麻黄素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主要的功效是麻黄根部入药,其干燥,形状弯曲不整,大约长20厘米左右,表面是棕红色的,这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可治疗身体的各种疑难杂症,那么麻黄根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麻黄根异名苦椿菜,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麻黄条。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之纵行纤维;横断面木质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主产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方法/步骤

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作扑粉.

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

麻黄根主升举阳气,固表止汗,饮食干净一些,另外一些阴性的如梨、西瓜等尽量少吃,油腻的肉类最好少吃。

麻黄根是一种治疗这个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很好的中药材,同时具有这个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是适合这个气血不足的患者对于治疗这个肾虚也很有帮助。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现在大多数人每天都忙碌在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小的疾病,其实服用麻黄根能够缓解男性的阴阳虚弱,阳痿早泄,同样对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气血不足有着很好的功效,麻黄属于热性药物,身体气血,增加血流量。

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


麻黄根和麻黄是同一种植物上的两个部位,麻黄是使用麻黄上茎苗,麻黄根使用的是麻黄的根部。它们虽然长在同一个植物上,但是它们的药性却是不同的。简单来说,麻黄是可以引发出汗的,而麻黄根是可以止住出汗的。这两种药物在医用功效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与其它药材搭配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麻黄根是什么

麻黄根异名苦椿菜,是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麻黄根和黄芪、炒白芍、焦白术等中药搭配起来,能治疗出虚汗的病症。而阳虚出现的大汗,则需要和人参等一同使用。另外对阴虚盗汗和产后虚汗等,又是需要和其他的中药配伍了。

麻黄是什么

麻黄是一种草本状的灌木,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生物碱,能提取麻黄碱,。麻黄能发汗,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并且还能治疗咳嗽,能消肿。对于风寒感冒而引起的咳嗽、水肿等治疗效果明显。麻黄和麻黄根有什么区别,从外形,还有药用价值上有不小的区别。

麻黄和麻黄根的不同

麻黄根是一种根,而麻黄是苗木,从这点来看,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别的。另外从功效上,麻黄根是用来止汗的,而麻黄是出汗的,所以更不一样了。

麻黄和麻黄根的功效和作用

麻黄根与麻黄,两者虽同出一物,但因药用部位不同,所以不但性味不同,而且功用正好相反。现作比较如下:

(1)麻黄根:是用根节入药。性味甘平。归心肺经。其质较重,善于重坠下降,收而不散,有止汗专功,无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但重者须随证配伍适当药物,如气虚自汗常配黄蔑、白术等;阴虚盗汗则与五味子、牡砺等配伍。

(2)麻黄:则用茎枝人药。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胧经。其质轻扬,善于发散上升,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或水肿兼有表证L或风寒外束,肺气雍闭之咳喘之证,以及取其温散寒邪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症。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呢?


麻黄根是一种很有好处的东西。麻黄根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有点粗糙,其实,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麻黄根不是很大,长约20厘米,粗约20厘米,表面是红棕色的,又明显的纵沟。一般是在立秋以后才可以采挖的,这个是需要去除根茎。主要是产于内蒙古,辽宁,陕西等地方。那么,麻黄根的功效有哪些呢?有什么禁忌呢?

方法/步骤

01

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作扑粉.

02

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

03

麻黄根主升举阳气,固表止汗,饮食干净一些,另外一些阴性的如梨、西瓜等尽量少吃,油腻的肉类最好少吃。

04

麻黄根是一种治疗这个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很好的中药材,同时具有这个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是适合这个气血不足的患者对于治疗这个肾虚也很有帮助。

05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麻黄根,我们知道麻黄根是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使用麻黄根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但是比服用麻黄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煮法以及用量。一次性千万不能多服,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其他的异常情况。

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麻黄散的方剂。

【处方】麻黄(去节.一钱) 白术(一钱) 防风(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甘草(炙.一钱) 汉防己(一钱) 当归(去芦.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羌活(去芦.一钱半) 远志(去心.一钱半) 川升麻(八分) 桂心(半钱) 茯神(去木.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虚寒颤,心惊掣悸,语声混浊,口歪冒昧,好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入竹沥半盏,再煎一二沸。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节.七钱) 附子(炮.去皮脐.七钱) 天麻(七钱) 防风(去芦.七钱) 细辛(去苗.七钱) 杏仁(炮.去皮尖.七钱) 菖蒲(七钱) 白蒺藜(七钱) 桑白皮(七钱) 白花蛇肉(酒浸.七钱) 荆芥(七钱) 麝香(另碾.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同和匀,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芦.枝.梗)、甘草,各五两;麻黄(去根.节)一十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喘,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好茶一钱,同煎八分,食后,夜卧,通口服。

【注意】忌鱼、酒、猪肉、腥臊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麻黄(去根、节)300克 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鱼、酒、炙熄、猪肉、腥臊之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麻黄(蜜酒炒)蝉蜕(焙)升麻(酒炒)牛蒡子(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疹出不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别名】防风独活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芎䓖3分,当归2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酸枣仁1两,川升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语涩。

【用法用量】防风独活汤(《普济方》卷三三九)。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当归1两(锉,微炒),川升麻1两,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天门冬1两(去心),桂心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烦躁;唾脓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黄芩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缓弱,顽痹少力,语涩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乌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白术3分,茵芋3分,防风3分(去芦头),蛜(虫祁)1分(微炒,去足),桂心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血痹,肌肤不仁,四肢缓弱。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3两(去根节),芎䓖1两,莽草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五加皮1两,白术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面如针刺,身体不仁,汗出短气,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海桐皮汤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天门冬3两(去心,焙),汉防己1两,海桐皮1两(锉),丹参1两,桂心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肌肤不仁。

【用法用量】海桐皮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柴胡半两(去苗),黄芩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时气,烦热口干,心躁头痛,四肢烦疼,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6月,伤寒头疼,壮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天麻3分,白花蛇肉3分(酥拌,炒微黄),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䓖3分,菖蒲3分,荆芥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黄1分(研细),麝香1分(研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羌活1两,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升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咽喉胸膈痰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3-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赤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独活1两,赤茯苓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体缓急,口眼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神情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3两(研),白术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2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痛,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桑根白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五味子3分,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通3分(锉),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肺壅上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皯疱。

【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麻黄1两(去根,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川升麻3分,槟榔1两,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顽痹无力,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痹,四肢懈惰,不能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射干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紫菀1两(洗去苗土),射干1两,款冬花1两,细辛3分,五味子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热客搏于肺脾经,血脉壅遏,喉间肿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射干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1两(贪微赤,锉),桂心1两,马兜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上气喘急,气奔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知母1两,石膏2两,黄芩1两,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川升麻1分,葛根1分(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猪苓半两(去黑皮),知母1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胸膈壅闷,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2两,芎䓖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脏风,心神烦,四肢拘急,筋脉抽掣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3分(锉),柴胡1两(去苗),知母3分,赤芍药1两,栀子仁3分,石膏1两半,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吐后,或壮热头痛,身体酸疼,口苦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搏,或呕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去根节),葛根(锉),知母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栀子仁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烦渴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2-3日不得汗,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有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木通(锉)半两,紫苏茎叶半两,赤茯苓半两,生干地黄半两,枳实(麸炒微黄)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烦热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1两1分(去根节),羌活1两(去芦头),黄芩3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半两,黄耆半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发汗。主历节。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持续3-4服。有汗慎风。

【摘录】《本事》卷三

【别名】秦艽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赤茯苓3分,独活3分,山茱萸3分,秦艽3分(去苗),细辛3分,芎䓖3分,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汉防己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音沉浊,舌强不能转,身重拘急,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秦艽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烧令紫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气喘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5两(去根节),桂心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痹。营卫不行,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以酒2升,慢火煎如饧。每服1茶匙,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频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桔梗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知母半两,紫苏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风冷入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茶煎5-7沸,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桔梗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去心),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五味子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四肢烦疼,痰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别名】葱豉汤、麻黄汤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干姜(炮裂,锉)、葱白3茎,豉1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1-2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无汗,脉紧。

【用法用量】葱豉汤、麻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茵陈1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4日,毒气内攻,身体疼痛,壮热头重,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2两,甘草2两半,人参2两半,知母(去心)2两半,陈皮1分,桔梗半两,阿胶(炒)半两,百部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1钱,以水半盏,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赤芍药3分,白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日,头痛,身体百节酸疼,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6里再服,厚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五味子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语声嘶不出,喘促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赤茯苓1两,桂心1两,桔梗1两半(去芦头),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解,头痛,肌肉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衣盖汗出愈。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3分(炙微赤,锉),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半(符碎)。

【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为3服。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百节酸疼,气壅烦喘。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7里再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麻黄10两(去根节),款冬花(去芦枝梗)5两,诃子皮(去核)5两,甘草(爁)5两,桂6两(去皮,不见火),杏仁3两(去皮尖,麸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好茶1钱,同煎8分,食后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药末入茶和匀,沸汤点,或干咽亦得。

【注意】忌鱼、酒、炙煿、猪肉、腥臊物。

【摘录】《局方》卷四(宝庆新增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葛根2两,桂心1两,豉2合,赤芍药1两,石膏2两(捣碎)。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得汗,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服后便吃葱粥,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半两(锉),射干1分,皂荚子2枚(煨熟),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咳嗽气息。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别名】麻黄汤

【处方】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痱。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注意】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知母1两,赤芍药1两半,葛根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3日,头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石膏1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体热,头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麻黄1钱,赤芍药半钱,柴胡半钱,甘草3分半。

【制法】上锉作2服。

【功能主治】妊娠6-7月,感时气烦热,口干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8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麻黄1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羌活3两,柴胡3分(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子芩1两,葛根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蛇蜕皮5寸(炙令黄色),石膏1两半(细研),钩藤1分,蚱蝉2-7枚(微炒黄),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日内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身体反张。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麻黄散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

麻黄羌活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麻黄羌活散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麻黄羌活散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处方】麻黄(去根)1分,羌活1分,牡丹皮(去心)1分,独活1分,山栀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去芦)1分,升麻1分,荆芥穗1分,大黄1分,知母1分,黄芩1分,半夏4铢,牵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疟,初发浑身大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逡巡便醒。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同煎至7分,临发壮热时,和滓吃。须是初发热时服,仍是食后吃,发了已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发热时吃也。

【摘录】《续易简方》卷三

由上文可知麻黄羌活散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麻黄复煎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麻黄复煎散这款方剂。

【处方】白术 人参 生地黄 柴胡 防风各1.5克 羌活 黄柏各3克 麻黄(去节,微捣,不令作末,用水750毫升,煎沸去沫,煎至300毫升,入下项药再煎)黄耆各6克 甘草9克 杏仁3个(去皮)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火郁下焦,清阳不升,致患四肢困倦无力,一身走注疼痛,脉缓而迟。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入麻黄汤,煎至150毫升,临卧服之。勿令食饱,取渐次有汗则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以上就是对麻黄复煎散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麻黄复煎散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可以放心进行。

麻黄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白术散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麻黄白术散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小便赤黄,浑身肿,其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软,不能举动,喘促,唾清水白沫如胶,吐哕痰唾,时躁热,发欲去衣,须臾而过,振寒,项额有时如冰,头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泪,鼻不闻香臭,少腹急痛,当脐有动气,按之坚硬而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如麻黄先煎令沸,去沫,再入诸药,同煎至一钟,食远稍热服。

【备注】一方有白豆蔻半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节,汤浸)白术 茯苓 桂心各30克 陈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 紫苏 乌梅各22克 干姜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疟疾,外伤风寒暑湿,寒热交作,每日一发。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当发之日,空腹时一服,临发时一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别名】白术散

【处方】麻黄(去节,汤浸)1两,白术1两,茯苓1两,桂心1两,陈皮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白芷3分,甘草3分,半夏曲3分,紫苏3分,乌梅3分,干姜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疟疾。伤风寒暑湿,不留经络,与卫气相并,病以日作,寒热交煎。亦治时疫。

【用法用量】白术散(《得效》卷二)。

【摘录】《三因》卷六

以上就是麻黄白术散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