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丁香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气温和湿度等的变化尤其会导致身体不适,更是需要在此时加强补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养生方剂丁香茱萸汤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时候起到的效果。

【别名】丁香安胃汤(《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黄柏0.9克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各1.5克 升麻2.1克 吴茱萸 苍术 人参各3克 当归身4.5克 草豆蔻仁 黄耆各6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寒,呕吐哕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干生姜2分,黄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吴茱萸1钱,草豆蔻1钱,黄耆1钱,人参1钱,当归身1钱5分,苍术2钱。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虚呕哕吐逆,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注意】忌冷物。

【摘录】《脾胃论》卷下

如果大家之前对丁香茱萸汤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都对丁香茱萸汤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欢丁香茱萸汤,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吧!

yS630.Com相关推荐

木瓜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选择什么药物好呢?中药方剂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木瓜茱萸汤。

【处方】木瓜(切片,曝干)30克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2.5克 干姜(炮)30克 木香60克 桂(去粗皮)22.5克 白槟榔(锉)10枚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脚气攻心,闷绝呕逆,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劈),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木瓜干(大片者)槟榔各60克 吴茱萸(拣净,汤洗七次,炒)30克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8)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上文是关于木瓜茱萸汤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参考的价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药,这才是保证生命健康的标准。

加减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加减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

【处方】吴茱萸1两半,枳壳半两,干姜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半两,细辛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酒浸,焙)半两,茯苓半两,桂心半两,牡丹皮半两,半夏(汤浸7次)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肿证,脏气暴虚,外感内伤,血气留滞,或腹痛呕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食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别名】加减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汤洗7次,炒)1两半,桔梗半两,干姜(炮)半两,炙甘草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防风半两,细辛半两,当归(酒浸炒)半两,茯苓半两,牡丹皮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胸膈满痛,腹胁绞刺,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及因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等。

【用法用量】加减吴茱萸汤(《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摘录】《三因》卷十七

虽然说加减茱萸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著作中,吴茱萸汤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处方】桔梗(去苗)、防风(去苗.叉)、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去苗.微炒)、细辛(去苗),各半两;熟干地黄三分,吴茱萸(汤洗七遍.微炒)二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泠,胸膈满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细滤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吴茱萸6克(汤洗七遍)人参4克 生姜8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吐涎沫。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备注】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为臣,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补降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温经散寒。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9克 甘草 人参 桂心各3克 大枣20枚 生姜24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酒500毫升,水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吴茱萸(汤淘,炒)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阳运脾,理气消胀。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半夏(姜制)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

【功能主治】益气固胎。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吴茱萸汤结合了几种中药材的功效,将治病和调理身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吴茱萸汤也是药,所以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哦。

丁香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丁香半夏汤。

【处方】丁香(炒)半两,木香(炮)半两,半夏(生姜汁拌炒)半两,人参2两,白术(锉)2两,桔梗(炒)2两,白豆蔻(去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2两,槟榔(锉)2两,前胡(去苗,锉,炒)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痰逆,和胃气。主妊娠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半夏曲(炒黄)2两,白术2两,人参(去芦头)2两,甘草(微炙)1两,白檀香1两,生姜(去皮,切片,焙干)1两,姜黄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平胃益气,宽胸化痰。主呕逆恶心,全不美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丁香(不见火)半两,半夏(汤泡7次)半两,干姜(泡洗)半两,香附子1两(去毛)。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气上攻,恶心呕逆,不思饮食,寒痰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总得来说丁香半夏汤就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 广泛的,因为采用的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丁香养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养气汤的作用是比较强大的,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治疗效果,也要知道丁香养气汤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处方】高良姜4两(炒),丁香2两,丁香皮2两,干姜(炮)2两,益智仁2两,缩砂仁2两,赤茯苓(去皮)2两,肉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半,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红豆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益胃进食。主一切气,心腹诸痛,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入盐1捻,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丁香养气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丁香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茯苓汤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丁香茯苓汤的相关知识。

【处方】木香4两,丁香4两,干姜(炮)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夏(洗7次)1两,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缩砂半两(一方有茯苓,无肉桂)。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以致呕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引《圣惠》

以上就是关于丁香茯苓汤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虽然说丁香茯苓汤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长期吃药还是不好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日常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危害,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丁香温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丁香温中汤。

【处方】丁香半两,半夏1两,橘红2两,人参2两,干姜2两,白术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呕逆恶心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

【摘录】《易简方》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锉)、青皮(炒)、陈皮(洗,去皮)、半夏各等分,丁香减半。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7分,空心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引《经验方》

上文主要介绍了丁香温中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丁香柿蒂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丁香柿蒂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主胃虚有寒,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则甚者。

【备注】方中丁香、柿蒂温胃散寒,降气止呃,人参补气益胃,生姜温胃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之功。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丁香10粒,柿蒂15个。

【功能主治】咳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热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丁香、柿蒂、良姜、官桂、半夏(姜汁炒)、陈皮、木香(另磨)、沉香(另磨)、茴香、藿香、厚朴(姜汁炒)、砂仁各等分,甘草减半,乳香(为末)。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虚寒呃逆,手足冷,脉沉细者。

【用法用量】方中乳香用量原缺。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人参2钱,白茯苓2钱,陈皮2钱,良姜2钱,丁香2钱,柿蒂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吐利、大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文章介绍的丁香柿蒂汤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丁香柿蒂汤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加减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环境的恶劣变化让我们的身体来不及调整,所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 疾病的产生。要想能够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袭,我们就应该在平时调理身体,让身体做好准备。中药方剂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加减吴茱萸汤这种方剂。

【处方】防风(去芦、叉)干姜(炮)当归(去芦,酒浸,炒)牡丹皮 桂心(不见火)茯苓(去皮)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半夏(汤洗七次)桔梗(炒)细辛(去苗)各30克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9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岚冷,胸膈满痛,腹胁疠刺,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赢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寒邪内胜,宿疾转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吴茱萸15克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9克 甘草10.5克 当归15克 北细辛4.5克 防风 官桂各0.3克 半夏21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姜1片、枣1枚,水煎,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处方】吴茱萸半两,麦门冬3钱,干姜3钱,白茯苓3钱,牡丹皮3钱,南木香3钱,苦梗3钱,甘草3钱半,当归半两,北细辛1钱半,防风1分,官桂1分,半夏7钱。

【功能主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一引张氏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加减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了吧?加减吴茱萸汤的药用价值极高,对调理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丁香温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丁香温气汤。

【处方】丁香1两,吴茱萸(汤浸,微炒)1两,桂心(去粗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黄耆(去芦)2两,白茯苓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半夏(沸汤泡7次)1两半,良姜1两半,白术1两半,甘草7钱(炙),诃子(面煨,去核)3分,沉香少许。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二

上文主要介绍了丁香温气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尤其是饮食不规律就同意导致出现肠胃疾病等,很多疾病虽然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但是药物难免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果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中药材的功效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下面一起了解下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虽然很多中药材在生活中经常食用能对身体进行更好的改善,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食物的功效才能更好的改善身体,上面就是对吴茱萸功效与作用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吴茱萸能起到很好的驱寒健胃以及止疼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改善。

丁香透膈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丁香透膈汤。

【处方】丁香5钱,沉香5钱,木香5钱(不见火),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1两,神曲1两,茯苓(去皮)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姜汁制)2两,草果仁2两,藿香叶(去上)2两,半夏(泡7次)2两,缩砂仁(去壳)2两,白豆蔻(去壳)1两,白术(去芦,炒)1两,麦糵(炒)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气满不快,饮食不入,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红枣1个同煎,去滓热服。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丁香2分半,木香2分半,麦芽2分半,青皮2分半,肉豆蔻2分半,白豆蔻2分半,沉香3分,藿香3分,陈皮3分,厚朴3分,甘草7分半,草果1分半,神曲1分半,半夏1分半,人参5分,茯苓5分,砂仁5分,香附5分,白术1钱。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痞塞不通。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陈皮6分,半夏(制)6分,厚朴(制)6分,甘草(炙)6分,藿香3分,砂仁(炒,研)3分,肉豆蔻(面包煨)3分,白豆蔻3分,丁香3分,木香3分,香附子(炒)3分,沉香3分,草果3粒,神曲(炒)5分,青皮5分,麦芽5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和,恶心痰逆或呕吐,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温服。

【注意】忌生冷。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看完了上文关于丁香透膈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丁香透膈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丁香透膈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丁香透膈汤的药效 。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