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体内其实都有毒素,很多身体问题就是毒素引发的。面对排毒的风潮和疑问,中医方剂挺身而出,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人身体非常有好处的方剂点眼黄连膏。
【处方】黄连(去须,椎碎)半两,马牙消(研)1钱。
【制法】将黄连用水浸,于日内晒令色浓,以绵滤过,后下消末于黄连汁中,依前日内晒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积年风热毒气不散,目眦赤烂碜痛。
【用法用量】每以1豆许,水调,点注目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蜜炙)1两,升麻1两,蕤仁(去皮)1两,细辛(去苗叶)3分,石胆末半钱(研极细),龙脑(研细)1两,蜜1两。
【制法】上除龙脑、石胆外,为粗末,以水2升,煎至1升,滤去滓,两遍澄清,次下白蜜1两,煎令稀稠得所,后入石胆、龙脑搅匀,纳瓷盒中蜜封。
【功能主治】风赤眼胬肉痒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黄连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在了解了点眼黄连膏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点眼杏仁膏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别名】杏仁膏
【处方】杏仁1分(去皮尖),腻粉半钱。
【制法】上合研如膏。
【功能主治】丹石毒冲目赤痒,及生浮膜。目生胬肉,或痒或痛,息肉渐长,侵覆瞳仁。
【用法用量】杏仁膏(《普济方》卷八十四)。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杏仁油半鸡子壳许,食盐(末)1钱。
【制法】用银石器着盐末并杏仁油相和,以柳枝1握,紧束缚一头,研3日色黑,又取熟艾如鸡子大,掘地作坑子,置瓦于坑,上安艾,烧令通气,火尽即成,更和令匀,常盖头。
【功能主治】眼胎赤。
【用法用量】每以绵缠杖头,点少许在两眦头,夜卧时点。频用甚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半两,黄连(去须)1两,轻粉半钱。
【功能主治】肝热,飞血赤脉。
【用法用量】上药以新绵裹,水1盏,浸1复时。每日3-5次点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半两,黄连(去须,锉)半两,青盐半两,腻粉1钱匕。
【制法】先以水1盏半,煎杏仁、黄连至半盏,滤去滓,入盐及腻粉,更煎5-7沸,入盒中盛候冷。
【功能主治】目生胬肉,风翳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杏仁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看了上面关于点眼杏仁膏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试试看。
有人想知道点眼丹砂膏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点眼丹砂膏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处方】丹砂(研)1分,干姜(炮,捣)1分,越燕屎(研)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目珠子卒脱出,并有青翳。
【用法用量】以人乳调,点眼中,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丹砂(研)半两,蕤仁(去皮)3分,胡粉两棋子大(火上炒)半钱,龙脑(研)半钱。
【制法】上合研,以真酥调如膏,再研匀,瓷合盛,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风毒冲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点黍米许,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看了上面对于点眼丹砂膏这种中医方剂的简单介绍,大家是否对它有所了解呢?其实方剂的种类还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剂也正在被创造出来,我们期待它的更好的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点眼龙脑膏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山栀子(去皮)3钱,甘草6钱(生),生干地黄2两,熟干地黄1两,黄连(去须)8钱,青葙子8钱,当归4钱,决明子1合(以上为粗末),马牙消6钱,青盐4钱,密陀僧半两,朴消1两1钱,石决明1枚(米泔浸3日,刮洗),乳香1钱,硇砂1字,蓬砂2钱,蕤仁2钱(以上为细末),灯心半束(切碎),铅丹1两3分(罗过),大枣30个(去核,切),白蜜3斤(以上同拌匀,入瓷瓶子内,用箬叶叶油纸封定,勿令透气,坐在锅内,重汤煮1日,取出,绢滤去滓),丹砂(研)2钱,龙脑(研)1钱,麝香(成颗者,研)1字,腻粉1字(研)。
【制法】上除前膏外,将后4味同研令匀,入前膏内,搅令相得,以干瓷器收之。
【功能主治】肝热冲发于目,赤肿碜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龙脑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看完了上文对于点眼龙脑膏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点眼蕤仁膏的制作方法。
【处方】蕤仁半两(汤浸,去皮),腻粉2钱,驴脂1分。
【制法】上先将蕤仁为细末,又下腻粉,以驴脂匀调如膏,盛于瓷盒内,勿令风土入。
【功能主治】风赤眼。
【用法用量】每夜卧时以铜箸取少许点目中。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蕤仁(去皮,细研)半两,好酥1粟子大。
【制法】将蕤仁与酥相和为末,摊碗内,后取艾1小团,烧令烟出,即将碗子覆烟上熏之,待艾烟尽即止,重为末。
【功能主治】风热,眼飞血赤脉,仍痒痛无定。
【用法用量】每以麻子大点两眦头,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蕤仁(去皮,研如膏)半两,青盐(末)1钱,龙脑少许。
【制法】上为末,用乳汁少许调和如膏。
【功能主治】风热,目赤生疮。
【用法用量】每以麻子大点眼,每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总得来说点眼蕤仁膏就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 广泛的,因为采用的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点眼熊胆膏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点眼熊胆膏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点眼熊胆膏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古铜钱21文(完用),甘菊花4两,黄连(去须)2两,郁金2两,黄柏(去粗皮,蜜炙)2两,铅丹半两,太阴玄精石半两,井泉石半两,龙骨半两,不灰木半两,芜荑(去皮)半两,代赭半两,滑石1两,乌贼鱼骨(去坚处)1两,蕤仁(去壳)半两,硼砂半两,麒麟竭半两,没药半两,青盐半两,铜青半两,马牙消1分,乳香1分,硇砂1钱半,麝香1钱,龙脑1钱,熊胆1分,雄雀粪7粒,腻粉2钱。
【制法】前5味,菊花揉碎,黄连以下三物细锉,用水2升,入铜钱,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至1升,新布滤去滓;铅丹以下10味,细研成粉,入蜜6两,并前药汁和匀,银器内重汤煮6时辰,再以新绵绞滤去滓;硼砂以下13味,并细研罗过,再研如面,入前膏内,再用重汤煮如稀饧。如要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瘀肉,睑烂诸疾,及暴赤目风痒。
【用法用量】每用1丸,水化,以铜箸点两眦。久患瘀睑烂诸疾,点此无不愈者。暴赤目风痒,只点2-3次即愈;有人瘀肉满眼,用此亦消尽,明如未病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看了上文对点眼熊胆膏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金丝膏。
【处方】松脂(通明者)4两,良姜1两(取末8钱),乳香3钱(另研),木鳖4枚(大者,去壳,为末),川乌头3枚(锉如麻豆大),小油半斤,杏仁100枚(锉如豆大)。
【制法】将小油煎热,下乌头、杏仁熬焦黄色为度,取出,以绵滤去滓极净,再用银石器内慢火熔,松脂化开,然后下良姜、乳香、木鳖子末,不住手搅匀,旋入乌头、杏仁油,看硬软得所,再用绵滤在瓷盒内贮放。
【功能主治】筋骨伤损,时发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如用,摊纸上贴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清油3两(夏2两),松香5两,蜡3钱半,丹2钱半,乳香半两。
【制法】上药以油煎转色,去滓,下松香、蜡、乳香,用槐条搅,一顺手五百遍,入丹熬,滴水成珠,水盆内拔千遍,瓷器收之。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用油纸摊贴脐下,加草乌、木鳖子大妙。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白胶香5钱,沥青、黄蜡3钱,小油3钱,没药2钱(另研),乳香2钱半(另研)。
【制法】上将油、蜡、白胶、沥青用柳枝搅化尽,后用乳、没入药内,再搅匀,绵滤过,倾水内,持拔三二十遍。
【功能主治】诸般恶疮疼痛。
【用法用量】任意摊用。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
【处方】黄丹1钱,生蜜1两。
【制法】和匀,深瓯盛,甑内蒸黑为度。
【功能主治】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刷口内。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处方】金丝荷叶(捣汁1酒杯,仍将汁入滓内,用绢包着)、雄猪肝1副(斜切棋子格,勿断。少欹,则切缝俱开)。
【制法】将绢包捣过,叶汁滴入各缝中,以盘盛,饭上蒸熟,令病人尽量食下(不可使知有药)。如一次不能服尽,用新瓦炙干为末,老米糊丸。
【功能主治】痨虫。
【用法用量】服完1料,虫杂粪中出。
【摘录】《卫生鸿宝》卷一
【处方】白芷1两,木鳖10枚,蓖麻10枚(去壳,每个作2-3块),竹茹1两,柳条10茎(长1寸),没药、乳香(夏1两,秋半两,冬2两)、白胶香6两。
【制法】上药入桐油煎令黄色,去滓,绢子重滤净,下白胶香再煎匀,下乳、没搅匀,用新汲井水1盆,将药倾入水中,扯拔千余遍,如银丝为度。
【功能主治】闪肭,并寒湿疼痛,一切肿毒。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苍术1两,香白芷1两,赤芍药1两,木鳖子1两,大黄1两,草乌头1两,香油半斤,沥青1斤,松香1斤,乳香5钱(另研),没药5钱(另研)。
【制法】前8味同香油熬,去滓,沥青、松香熬,看软硬,冬软些,夏硬些,乳香、没药摊膏药时用之。
【功能主治】打扑伤闪肭,疼痛湿气。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宣黄连半两,川黄连(并用竹刀刮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青盐2钱,明乳香(研)1分,黄丹(罗过)2钱(秤重3钱),没药半钱,硇砂半钱,新丁香49粒(重1钱),灯心(长白者)300根,青州大枣24个,真白蜜4两(炼过)。
【制法】上锉碎,温汤急浴过,控干,仍不得犯铜铁器,纳井华水1升,银石器或砂铫子内慢火熬,勿可紧,候熬至1盏,以生绢滤去滓,放冷入蜜,再入银石器或铫子内,熬至7分,再滤去滓,入于干净瓷器中,密封,勿令泄气,于檐下滴漏处掘深1尺埋之,用水1桶,照滴漏檐于埋处坑子上猛倾下,次日取出,随入生龙脑、好麝香各半钱,南硼砂、马牙消各1皂子大,同研极细,入膏中。
【功能主治】内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涩多泪。
【用法用量】每用1粟米大,点眼。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
【处方】宣黄连半两(锉碎,水1盏,浸1宿,取汁,再添水半盏浸滓,经半日取汁与前汁合放,别用水半盏),蜜1两,白矾1分,井盐1分(如无,以青盐代之),山栀子2钱(好者。捶碎,黄连汁同煮50余沸,取尽沫,滤去滓,与前黄连汁1处和入余药)。
【制法】上用银瓷器内,熬十余沸,用生绢上细纸数重滤过。
【功能主治】一切目疾昏暗,如纱罗所遮,或疼或痛。
【用法用量】用时常点。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一引《直指》
【处方】木鳖子5枚,乳香3钱,没药4钱,当归5钱,雄黄4钱,白胶半两,黄蜡3钱。
【制法】上先用小油半斤,和蜡一处,看硬软,次入余药末。
【功能主治】诸般疮。
【用法用量】摊贴。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
【处方】松脂(嫩者)4两。
【制法】将松脂先溶2两,倾入水中,候冷取出,将已入水者再溶成汁,谓之两熟,却以2两生者,一处溶成汁,入麻油半两,冬月多些,用油纸摊。
【功能主治】止痛散血。主打扑伤。
【用法用量】随所用大小贴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黄连4两(水2升,熬膏),硇砂2钱,硼砂3钱,牙消2钱,轻粉1钱半,白丁香(直者)2钱,蕤仁霜3钱,朱砂2钱(水飞),龙脑2字,麝香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入黄连膏内搅匀。
【功能主治】翳膜昏涩,睛痛,发赤生疮,浮晕遮障,多见黑花,冷泪羞明。
【用法用量】每日点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二引《经验普济加减方》
【处方】白胶香7斤半,大黄4钱,黄芩4钱,黄丹5钱,全蝎3钱,半夏3钱,虎骨3钱,防风3钱,当归须6钱,独活5钱,穿山甲5钱,乳香2两(别末),川芎4钱,木香5钱,明矾5钱,白蔹3钱,姜黄3钱,木鳖3钱,龙骨3钱,白及5钱,血竭5钱(别末),没药2两(别末),白芷4钱,黄柏5钱,五灵脂5钱,芍药3钱,蓖麻子3钱,山栀3钱,黄连6钱,羌活5钱,香油2斤8两。
【制法】先将诸品药放于瓷器内浸,春5,夏3,秋7,冬10日,然后用柴火煎,候诸药焦黑为度,然后将白胶香煎至溶成清汁,滤过,次入前药油,熬至三五沸,入乳香、没药、血竭等,再熬一二沸,滴膏药于水中,冬天用嫩些,夏天用老些,拔成金丝为度。
【功能主治】诸般寒湿疼痛,及上高上坠,挫其骨节,及挫气疼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贴患处,贴时须用热手熨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三引《修月鲁般经》
【别名】立应金丝膏
【处方】当归尾3钱,川白芷3钱,杏仁(去皮尖)3钱,玄参3钱,猪牙皂角(去皮弦)3钱,草乌(生,锉用)3钱,连须叶葱(肥者)10根,滴青(明者)半斤,白胶香(明者)8两,乳香半两,没药(别研为末)半两,黄蜡(明者)1两,男子乱发(洗净,挼)如鸡子大。
【制法】上用清油半斤,将8味依法煎熬,滤却入胶香、滴青,搅匀,下黄蜡,又搅无烟,方下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伤筋动骨,损痛闪肭,风毒恶疮,风湿筋寒诸病。
【用法用量】立应金丝膏(《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
【摘录】《得效》卷十九
【处方】黄丹半两,代赭石半两,玄精石半两,炉甘石1两(烧),脑子半钱,黄连3钱,蕤仁(去皮油)3钱,白丁香1钱,南硼砂1钱。
【制法】上除硼砂、脑子外,同为细末,以河水1升,白砂蜜3两,同熬三五沸,然后入药末,再熬至半茶盏,用绵子滤过,去滓,次入硼砂、脑末,搅匀定,瓷器内放。
【功能主治】目翳。
【用法用量】徐徐点眼。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生姜4两(取汁),白沙蜜1斤(炼,去滓),豮猪胆汁3钱,黄连4两(捶,用水1斗浸,煎取5升)。
【制法】先煎黄连水,后入姜汁,次入蜜同煎,去沫净,次入下项药末:脑子4钱,麝香3钱,硇砂4两,硼砂3钱,轻粉5钱,熊胆4钱,青盐3钱,为极细末,搅匀,熬令稀膏。
【功能主治】眼目病。
【用法用量】点眼用。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川黄连半两,宣连半两,青盐2钱,虢丹2钱(研细),黄柏皮半两(去粗皮),乳香2钱,大枣24个,白丁香20个,蜜4两(炼蜜同药入),灯心300茎。
【制法】上除蜜外,并捣碎,汤浴洗净,不须铁器,用井花水1升,砂石器中熬,切勿令火紧,候至十数沸,用生绢袋滤过放冷,至5-7分,再熬令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年深日近,风毒眼目,内外翳障攀睛,瘀血贯瞳人,或痒或疼。
【用法用量】每日以绵缠箸头,点眦上。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脑子1字,牛黄1字,硼砂1字,青盐半字,麝香半字(并研如粉细)。
【制法】上为细末,用孩儿乳汁并乳香少许,沙糖少许,3味先研匀细,次入余药,调和。
【功能主治】眼目热痒。
【用法用量】当以金银竹柱点。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黄连2两,当归(净洗)2两。
【制法】上为末,以水蜜2盏,用文武火煎至半盏,去滓再研,入飞过朴消2钱,乳香1钱,和匀,以水瓶顿,再用水煮半日,后入脑子半钱,研匀,油纸封固,候5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眼赤肿痛,及一切翳障。
【用法用量】点用。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通过上面对金丝膏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点眼香连膏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点眼香连膏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白沙蜜5两(绢滤去滓),硇砂5钱(通明者,研),乳香(研)1钱,青盐1钱(研),铅丹1钱,黄连3两(去须,为细末。以上6味除蜜外,并用新汲水3大盏于银石器内,同煎至1大盏后入蜜,更用慢火熬成膏,不住手搅,候引之如丝线,以重绵绞去滓,入瓷瓶内盛),水银半钱,轻粉1钱,龙脑1钱,麝香(研)1钱。
【制法】上除前膏外,将后4味为细末,入在药膏内,用油单封三五重系定。如春、夏、秋合时,即以麻绳子坠在井底7日取出;若冬月合时,即于背阴处封闭14日出之。除打损眼外,并可治。
【功能主治】目生翳膜。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点眼香连膏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点眼还睛膏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点眼还睛膏。
【处方】黄连(去须)1两,铅丹(水飞过)1两,黄柏(去粗皮)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7粒,杏仁(去皮尖双仁)7粒,龙脑(研)半钱,白沙蜜4两。
【制法】上除龙脑、铅丹、蜜外,各为末,用井水2盏,及蜜、铅丹搅匀,浸3日后,入银石器内,文武火熬及一半,绵滤去滓,入龙脑成膏,瓷盒子内密封,掘地埋1宿,出火毒。
【功能主治】翳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还睛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看了上面对于点眼还睛膏这种中医方剂的简单介绍,大家是否对它有所了解呢?其实方剂的种类还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剂也正在被创造出来,我们期待它的更好的发展。
众所周知琥珀金丝膏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琥珀金丝膏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黄连(去须)2两,草龙胆1两,黄柏(去粗皮)1两,山栀子1两(以上3味1处捣碎),青竹叶300叶(大者,剪碎),乳香1分(别研),硼砂1分(别研),白沙蜜半斤。
【制法】上用水3升,同浸一伏时,于银石器内慢火熬至1升,退火放冷,用夹绢袋作5-7次绞取药汁,滓脚不用,于不透风处放一伏时,澄下脚滓,又去之,次日再倾取清药汁,更于银器内再以慢火熬去一半,次入白沙蜜同搅,不得住手,候有蜜香,用杖子挑出药试之,放冷再挑起,有丝为度,用夹绢袋子又滤去滓,以瓷盒盛之,方入研细生脑子1字,用膏子搅令匀。
【功能主治】退翳除昏。主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铜箸点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琥珀金丝膏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琥珀金丝膏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金丝万应膏,大家估计不会陌生吧,都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但是你真的了解金丝万应膏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不妨浏览一下本篇文章哦。
【处方】大黄1两,生地1两,玄参1两,归尾1两,赤芍1两,白芷1两,官桂1两,川乌1两,草乌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南星1两,半夏1两,麻黄1两,杏仁1两,川芎1两,荆芥1两,防风1两,连翘1两,细辛1两,苦参1两,苍术1两,山栀1两,乌药1两,青皮1两,藿香1两,黄芩1两,枳壳1两,藁本1两,灵仙1两,牛膝1两,续断1两,贝母1两,忍冬藤1两,甘节1两,苏木1两,红花1两,桃仁1两,木香1两,丁香1两,艾叶1两,五加皮1两,青风藤1两,秦艽1两,白鲜皮1两,白及1两,白蔹1两,牙皂1两,僵蚕1两,蝉蜕1两,蛇蝉1两,全蝎1两,蜈蚣1两,蜂房1两,鳖甲1两,木鳖仁1两,蓖麻仁1两,五倍子1两,黄柏1两,降香1两,骨碎补1两,良姜1两,炮山甲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苍耳草4两,槐4两,柳4两,榆4两,桃4两,桑4两,楝4两,楮4两。
【制法】麻油熬,黄丹收,松香1斤,搅匀,加姜、葱、韭、蒜尤良。
【功能主治】风寒湿热,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胸膈饱闷,泄痢疟疾,痞积血瘕,心腹诸痛。
【摘录】《理瀹》
【处方】木香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生地黄1两,细辛1两,白芷1两,秦艽1两,当归尾1两,枳壳1两,独活1两,防风1两,大风子1两,羌活1两,黄芩1两,南星1两,蓖麻子1两,半夏1两,苍术1两,贝母1两,赤芍药1两,杏仁1两,白蔹1两,两头尖1两,艾叶1两,连翘1两,川乌1两,甘草节1两,肉桂1两,良姜1两,续断1两,威灵仙1两,荆芥1两,藁本1两,丁香1两,金银花1两,丁皮1两,藿香1两,红花1两,青风藤1两,乌药1两,苏木1两,玄参1两,白鲜皮1两,僵蚕1两,草乌1两,桃仁1两,五加皮1两,山栀1两,牙皂1两,苦参1两,川山甲1两,茅香1两,五倍子1两,降香节1两,骨碎补1两,苍耳头1两,蝉蜕1两,蜂房1两,鳖甲1两,全蝎1两,麻黄1两,白及1两,大黄2两,蜈蚣21条,蛇蜕3条,桃树枝3寸,柳树枝3寸,榆树枝3寸,槐树枝3寸,桑树枝3寸,楝树枝3寸,楮树枝3寸。
【制法】上切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药在内,夏浸3宿,春5宿,秋7宿。冬10宿方煎,以药枯油黑为度,用麻布1片,滤去滓,贮瓷器内。另用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净锅熔化后,方加药油,量香2斤,用油4两,拭水软硬,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黄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计膏70斤,约用银8-9钱,量摊中大膏约一万有余,可济人五千之数。
【功能主治】一切风气寒湿,手足拘挛,骨节酸痛,男子痞积,女人血瘕及腰疼胁痛,诸般疼痛,结核转筋,顽癣顽疮,积年不愈,肿毒初发,杨梅肿块未破者。肚腹疼痛,泻痢疟疾,痢白而寒,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胸膈胀闷,面色痿黄,脾胃等症,心疼,负重伤力,浑身拘疼,诸疝小肠气。
【用法用量】方中丁皮,《验方新编》作“青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一
【处方】黑虎膏、松香8斤。
【制法】如法煎熬,倾于水盆内,浸1宿,净器盛之,不用黄丹。
【功能主治】攧扑伤损。
【用法用量】凡治攧扑伤损,外贴膏药毕,内服小乌沉汤加乳香,热酒调,随病上下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沥青2斤半,威灵仙2两,蓖麻子100枚(去皮脐,研烂),黄蜡2两,木鳖子28枚(去壳,切片,研烂),没药1两(别研),乳香1两(另研),小油夏1两、春秋3两、冬4两。
【制法】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内熬化开,以槐、柳枝搅,候焦黑色为度。重帛滤过,以沥青入水盆内,侯冷成块,取出称2斤净,下锅熔开,下小油、黄蜡、蓖麻、木鳖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搅匀,须慢火;滴数点入水中,拭金丝状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许;软,加沥青,试得如法,却下乳、没末,起锅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条搅数百次,又以粗帛滤膏在水盆内,扯拔如金丝;频换水,浸2日,却用小铫盛顿。
【功能主治】行瘀消滞。主攧扑伤损手足腹背,寒湿脚气,疼痛不可忍;小儿脾疳,泻痢咳嗽,不肯服药者。
【用法用量】如落马坠车,于被伤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内为验,连换热水,数次落之,则热血聚处,自然消散;小儿脾疳,贴患处;泻痢,腹肚上贴;咳嗽,背心上贴。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松香1斤,香油4两,五积散2两。
【制法】上用油煎药黄去滓,入松香、槐、柳枝搅数沸,候冷滤过。水中持拔百遍,就水养之,日换凉水。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恶疮。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四
【处方】大黄1斤,贝母半斤,草乌2两,地骨皮4两,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1两,天花粉1两,小蓟5分,大蓟5分,赤蔹5分,白蔹5分,马鞭草5分,威灵仙5分,白及5分,赤芍药5分,肉桂5分,玄参3钱,细辛3钱,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刘寄奴1两,牡丹皮1两,苏木1两,红花1两,蜂房1两,血余1两,马屁勃1两,良姜1两,续断1两,桑寄生1两,木鳖1两,无名异1两,桃仁1两,连翘1两,金银花1两,乌梢蛇1两,金毛狗脊1两,象皮1两,羌活1两,独活1两,仙灵皮1两,青皮1两,五加皮1两,地龙30条,蛇蜕10条,蜈蚣20条,白芷1两,防风1两,黄耆1两,姜黄1两,穿山甲1两,虾蟆1两,血见愁1两,僵蚕1两,半夏1两,龟版1两,乌药1两,皂角刺1两,天麻子1两,地榆1两,艾1两,苦参1两,南星1两,牙皂1两,甘松1两,三柰1两,藁本1两,骨碎补1两,全蝎1两,麻黄1两,蝉蜕1两,五倍子1两,青风藤1两,何首乌1两,白鲜皮1两,木通1两,百合1两。
【制法】以上用真麻油20斤,春浸10日,夏浸5日,秋浸15日,冬浸1月,文武火煎熬,旋加桑、柳、槐枝各2斤,凤仙梗、稀签草、芊芊活、见肿消等草各少许(新鲜者),有水气缓缓下之,若骤下则油泛上发浮,慎之慎之;待药煎黑,滤净滓,入油瓷瓶中。此药必用丝绵衬麻布滤方精制。再入锅内慢火煎油滴水不散为度;春夏明净松香1斤,下油2两。柳枝搅匀;俟略温,旋下乳香、血竭、没药各1两,麝香1钱;春初天气尚寒,每斤再加油半两,秋初亦如之,冬月严寒,松香1斤,下油4两,细药同前,搅至不拈手为度,倾入水中,多令人蘸水,炼如黄金色,再入水中浸3日,出火毒,任用。
【功能主治】定痛追脓,生肌长肉,收敛疮口。主痈疽,发背,诸肿毒;闪腰扑损,坠高落马,筋疼骨痛,皮肉青肿。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金丝万应膏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