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解毒天浆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
【别名】解毒大黄散(《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石决明(生研),僵蚕 川山甲(土炒)防风 连翘 羌活 乳香 甘草 金银花 黄连 归尾各3克 大黄9克 天花粉(新鲜未晒者)120克(石臼内捣烂,投水一碗,搅匀,绞去滓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泻火通便。治脑疽积毒日深,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六脉沉实有力,大便闭结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用花粉净汁350毫升,同药煎至280毫升,入酒适量,空腹时热服,大便三次后,方用饮食。
【注意】忌食煎、炒、发物。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别名】解毒天浆饮
【处方】天花粉2钱,防风1钱,防己1钱,皂角针1钱,白藓皮1钱,连翘1钱,川芎1钱,当归1钱,风藤1钱,木瓜1钱,金银花1钱,蝉蜕1钱,薏苡仁1钱,甘草5分,土茯苓2两。
【功能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疼者。
【用法用量】解毒天浆饮(《疡医大全》卷三十四)。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对于文章介绍的关于解毒天浆散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在丰富阅历的同时增加对医药常识的理解。
天浆壳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但实际上它的功效以及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常出现的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以及麻疹等现象,如果能够正确地利用天浆壳的话,可以快速的起到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所以说对它的这些功效大家,可以更多的去认识和了解。
【别名】:天将壳(《饮片新参》),萝藦荚(《药材学》)。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壳晒干。
【原形态】:干燥果壳,对开似舟状,基部钝圆,可见果柄或脱落的圆形疤痕;另端渐狭而长,顶端反卷;长约7~10厘米,宽约4厘米。果皮厚约1.5毫米,外表面黄绿色,具纤维状纹理及疣状突起;内表面黄白色,光滑而润泽。纤维性强,不易折断。无气味。以干燥、大而完整、青黄色,无杂质为佳。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散瘀止血。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惊痫;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软坚,化痰,清肺,治肺风痰喘,定惊癎。
2.《药材资料汇编》:治小儿麻疹。
3.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
4.《上海常用中草药》: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发热咳嗽。
通过了解了以上介绍的,天浆壳的功效和作用,那么大家就应该注重这些常识问题了。平时的时候如果身体存在类似气喘、百日咳、惊痫、麻疹不透的症状,就可以正确地利用它进行治疗和解决,因为我们都知道,利用这样的一种植物用药的话,可以有效的避免副作。
天泡子的简介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1~4厘米,有毛。
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形,绿色,膜质,5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1.5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钟形,5裂,淡黄绿色,长约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
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天泡子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应用:
1、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
2、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治疗60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疗效,始效时间隙1例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内服药达1.5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2、治疗青春痘。取灯笼草干品50g,猪小肠1斤同煎,饮服2剂。服药期间食忌辛辣。
3、治疗颈淋巴结核。取鲜灯笼草头(干品亦可)3个,冬瓜碧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4、治疗黄疸。取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为一日量,分2~3次服,有的服10~15次即退黄。
天泡子的市场信息
1、天泡子的价格
尚不明确。
2、天泡子的选购方法
以全草幼嫩、色黄白,带果宿萼多者为佳。
3、天泡子的保存方法
6~7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侧子丸。
【处方】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3分,白芷(微炒)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天麻(酒浸,切,焙)1两1分,龙骨1两1分,防风(去叉、制)1两1分,蔓荆实1两半,白蒺藜(炒)2两,白术(炒)1两,人参3分,山芋3分,生干地黄(焙)3分,当归(切,焙)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眉须堕落,身上有疮,手足胀闷,(疒帬)痹挛缩,鼻梁未坏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50丸,空心温酒送下,每日2次。唇舌微痹为效。
【注意】慎避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附子半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汉防己半两,萆薢半两(锉),踯躅花半两(酒拌,炒干),牛膝半两(去苗),芎䓖半两,乌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天麻1两,羚羊角屑半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硫黄半两(细研),干蝎半两(微炒),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研入牛黄、麝香等,以水煮槐胶3两更入少熟蜜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毒风亸曳,四肢不收,或挛急顽痹。
【用法用量】方中桂心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侧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天麻1两,独活1两,石斛1两(去根,锉),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牛膝1两(去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肉桂1两(去皱皮),威灵仙1两,五加皮1两,丹参1两,海桐皮1两(锉),安息香1两半,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肾脏,强壮骨髓,利风毒,除缓弱。主风病,脚膝软弱,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侧子丸是由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适合很多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 侧子丸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九子丸这种方剂。
【处方】鹿茸1两(去毛,炙令黄色),肉苁蓉4两(酒浸三宿,切,焙干),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捶碎,去筋丝,酒浸一宿),蛇床子1两(微炒),巴戟1两(去心),茴香子1两(舶上者,微炒),车前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鹿角脊髓5条,去血脉筋膜,以无灰酒1升,煮熬成膏;更研烂,用炼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阴血,补阳气,壮精神,倍气力,强阳补肾,益精气,壮筋骨。主男子腰肾虚冷,膝脚少力,夜多异梦,精道自出,阳事不兴;女子失血,绝阴不产;老人失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菟丝子(酒煮)1两,枸杞子1两,韭子(炒)1两,车前子1两,酸枣仁1两,覆盆子1两,益智子(去壳,盐炒)1两,鸡头子1两,柏子(去壳)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阳补肾。主男子诸虚,心气不足,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每服70丸,莲子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处方】蔓菁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青箱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楮实(麸炒黄)茺蔚子1两,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别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风毒,眼赤,日夜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下,夜食前再进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九子丸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九子丸。
槐子丸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槐子丸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白蒺藜(炒,去刺)车前子 牛蒡子 茺蔚子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肝虚风邪所致目偏视。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白滚汤送下。
【摘录】《眼科金镜》卷四
【处方】槐子(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疝肿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槐子1两,蒲黄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月数未至,而似欲产,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以痛止为度。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槐子4两,干漆4两,吴茱萸根白皮4两,秦艽2两,白芷2两,桂心2两,黄芩2两,黄耆2两,白敛2两,牡蛎2两,龙骨2两,雷丸2两,丁香2两,木香2两,蒺藜2两,附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痔。
【用法用量】饮服20丸,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蒺藜、白芷、秦艽、黄芩祛除风气,槐子,白蔹清解毒邪,二香、桂、附、吴茱萸根温散结滞,干漆、雷丸攻逐瘀血,牡蛎、龙骨、黄耆收敛津气。以其寒热间错,气血交攻,敛散并列,故牡痔、牝痔、气痔、血痔、干痔、湿痔咸可治之。
【摘录】《千金》卷二十三
【处方】槐子1两半,天麻1两半,独活1两半,地肤子1两半,沙参(去芦头)1两半,人参(去芦头)1两半,羚羊角屑1两半,决明子2两,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风邪所攻,坠睛向下,渐渐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夜临卧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槐实3两(微炒),猬皮(焦炙)2两,当归(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连翘2两,干姜(炮)2两,续断2两,黄耆(炙,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牡痔。因醉饱筋脉横解,肠澼成痔,每下鲜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下,日晚再服;稍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处方】槐子仁1两(微炒),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疾。鼠乳生肛边,烦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桑耳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槐子仁2两,覆盆子1两,酸枣仁(微炒)1两,柏子仁1两,车前子1两,蔓荆子1两,茺蔚子1两,牛蒡子(微炒)1两,蒺藜子(微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风邪所攻,致目偏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槐子仁1两(微炒),苦参1两(锉),熊胆半两,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木香1两,槟榔1两,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下部(匿虫)疮,痛痒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槐子仁丸”。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槐子2两,黄连(去须)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热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夜临卧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一
【处方】槐子仁1两(微炒),龙骨1两,槲叶3分(微炙),干姜3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茜根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3分(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乱发1两(烧灰),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猪后悬蹄甲7枚(炙令黄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槐角2两,陈橘皮1两,干地黄1两,续断1两,黄耆半两,白矾半两,当归半两,干姜半两,黄连半两,附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五痔成疮。发即焮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脱不入,肠头生肉如鼠乳,或如樱桃,时下脓血,肿处痒痛,肛边生核,久成瘘疮。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热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七
【处方】槐子1两(微炒),黄芩1两,榼藤子2枚(去壳,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痔疾,鼠乳生肛边,烦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桑耳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槐子仁2两(微炒),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秦艽半两(去苗),黄芩半两,白蔹半两,木香半两,牡蛎半两(烧为粉),龙骨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雷丸半两,白芷半两,桂心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鸡舌香半两,楝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痔。或肿痛,或鼠乳附核,或肠中痒痛,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以上就是关于槐子丸的功效与作用为大家做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槐子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众所周知,马蔺子丸是一种对很多病症都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中医很早就有关于马蔺子丸的相关描述。现代医学也证明了马蔺子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如何食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马蔺子1升(熟熬之),附子2两,干姜2两半,甘草2两半,神曲5两,麦糵5两,阿胶5两,黄连3两,蜀椒5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冷痢,下白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1日2次,以知为度。或为散,每服方寸匕,酒调下,亦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马蔺即蠡实,甘温益胃,冷人嗜食,故可以治积冷、痢下白脓,一派辛热剂中,独用黄连一味,不但为积冷之下导,并和姜、附、蜀椒之性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上文介绍了马蔺子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马蔺子丸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八子丸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热,补肝肾,疏气血。主风毒热眼,翳膜侵遮,不计久新,及一切内外障眼,暴发赤痛,干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
【注意】忌食葱、蒜、辣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八子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槟榔子丸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槟榔子丸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槟榔子丸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槟榔子6分,桔梗4分,当归4分,人参5分,桂心4分,前胡4分,橘皮3分,厚朴3分(炙),白术4分,甘草5分(炙),乌头4分(炮),干姜4分,茯神4分,鳖甲5分(炙),大黄4分,龙齿6分(炙)。
【制法】上药治下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内痃癖气满,胸背痛,不能食,日渐羸瘦,四肢无力,时时心惊。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汁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酒下亦得。
【注意】忌醋、苋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槟榔子丸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实槟榔子丸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茴香子丸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茴香子丸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茴香子(舶上者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巴戟天(去心)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2两,牛膝(酒浸1宿,焙)2两,肉苁蓉(酒浸令软,细切,焙)2两,青盐(研)2两。
【制法】上药除青盐外,为末,研拌令匀,烂煮羊肾或猪肾2-3对,去筋膜细切,烂研和药,入杵臼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肌肤瘦瘁,面色黄黑,四肢无力,脚膝疼痛,大便不调;或风虚上攻,头眩目暗,肢体沉重,昏愦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茴香子1两(微炒,捣为末),古文钱青1分(细研),硇砂1分(细研),桃仁49枚(酒浸,去皮尖双仁,生研)。
【制法】上为末,以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偏坠,或气攻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2-3岁儿每服1丸,以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茴香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附子1两(炮制,去皮脐),桂心1两,安息香1两,胡芦巴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热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茴香子1两,桂心1两,巴戟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2对,切去筋膜,以酒2升,煮令酒尽,烂研,和诸药末,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虚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渐加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茴香子(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取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木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青盐(别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阿魏(醋化,面和作饼,炙)1两,楝实(锉,炒)1两,干蝎(去土,炒)1两,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葫芦巴1两,大戟1两,肉豆蔻(去壳)3枚,硫黄(舶上者,研)2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羊肾4对,去筋膜,沙盆内研如面糊,将药一处入木臼中,更入炼蜜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元气痛,煨葱白热酒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茴香子3两(微炒,为末,以米醋2升熬如饧),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狼毒(炒)3分,当归(切,焙)3分,阿魏1两(研,以酒1升,煎取半),硇砂1两半(沸汤化,澄熬取霜,入阿魏煎中同熬如饧,入茴香煎,搅匀),自然铜(煅,醋淬,研)1两半。
【制法】上药除煎研外,为末,同入煎内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炼蜜少许。
【功能主治】肾脏久积气在膀胱,虚胀上攻,膨满(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茴香子(炒)1两,蓬莪荗(煨,锉)1两,楝实(煨,去核)1两,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丁香1分,吴茱萸(汤洗,焙于,炒)半两,桃仁3分(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制法】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银杏大。
【功能主治】肾脏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或盐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茴香子(炒)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酒1升,并猪肾1对细切,和药都1处浸1宿,取出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风气冲注,脚膝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好茶或豆淋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茴香子(炒)3分,木香3分莱菔子(炒)半两,厚朴(去粗皮,半生锉,半用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蓬莪荗(煨,锉)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3分(研膏)。
【制法】上为末,入桃仁膏研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弱中寒,攻腰腹满痛,手足微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茴香子(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当归(切,焙)3分,荜澄茄3分,木香3分,赤石脂3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小腹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茴香子(炒)、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脐)、阿魏(面和作饼子,炙熟)、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硫黄(研)、菖蒲、牛膝(酒浸,切,焙)、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元脏气冷,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上面就是本文对茴香子丸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茴香子丸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萝卜子丸。
【处方】萝卜子4两(炒令黄色),雷丸1两(炒,煮),白附子1两半(炮),槟榔半两,陈橘皮(去白)2两,蓝根2两(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蛊气胀满,四肢虚浮,上气喘急,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0-30丸,橘皮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萝卜子1两(微炒),冬瓜子仁半两(微炒),栝楼子仁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皂荚子仁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肺虚,上气咳嗽,胸膈痰滞。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萝卜子丸的做法大家都学会了吧,我们平时不仅可以自己试一试,还可以分享给朋友亲人,让他们的身体也多一份保障。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大补天丸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大补天丸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黄柏(蜜炒褐色)3两,知母(乳汁炒)3两,龟板(酥炙)3两,怀熟地黄5两,牛膝(酒洗)两半,麦门冬(去心)两半,肉苁蓉(酒洗)两半,虎胫骨(酥炙)两半,山药(炒)两半,茯神两半,黄耆(蜜炙)两半,杜仲(制)2两,甘枸杞子2两,何首乌(制)2两,人参2两,当归(酒洗)1两,天门冬1两,五味子1两,怀生地黄(酒洗,用砂锅煮烂,捣)1两,白芍药(酒炒)2两(冬月只用1两),紫河车1具(取初胎者,米泔洗净,入小砂罐内,水1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蓝中,四围纸糊密,烘干为末,入群药和匀)。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加猪脊髓3条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妇虚损劳伤,形体羸乏,腰背疼痛,遗精带浊。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下。
【摘录】《医统》卷四十八
通过上面的关于大补天丸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大补天丸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家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按照合适的量服用,这对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