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败毒散加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败毒散加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中药方剂败毒散加黄芩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败毒散加黄芩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败毒散、败毒加黄芩汤

【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黄芩、桔梗、枳壳、人参、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瘟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疟疾。

【用法用量】败毒散(《医林绳墨大全》卷一)、败毒加黄芩汤(《成方切用》卷三)。《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黄芩、枳壳、桔梗、茯苓、人参(不可即用)各七分,甘草三分,生姜三片,水一钟半煎服。

【各家论述】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皆轻清开发之剂也,故用之以解壮热;用黄芩、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

【摘录】《医方考》卷一

以上就是对于败毒散加黄芩汤的一些介绍,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等的不尽相同,同一种方剂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不要盲目跟风。ys630.COM

扩展阅读

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败毒散。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来源】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并为臣药,助羌活、独活祛外邪,止疼痛。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并为佐药,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薄荷,发散风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参补气,使正气足则鼓邪外出,一汗而风寒湿皆去,亦是佐药之意。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注意】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备注】(1)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

【处方】人参、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独活、桔梗、枳壳、陈皮。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疮邪盛,红点未见之前热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痘麻绀珠》卷十六

【处方】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川芎、枳壳(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蚕(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喘息,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七

【处方】黄柏1两,黄连1两,川乌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疔疮走动者。

【用法用量】用冷水调成膏,摊在肿处,频以水润之,其肿自消。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当归尾5钱,白芷1两,防风1两(去芦),大黄5钱,羌活1两,甘草1两,蜂房1两,连翘1两,金银花1两,川山甲2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甚用4钱,以好酒调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槐花(炒)、白矾(烧及8分许,存性)各等分(是生时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厕,后重里结。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乌梅1个,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芩、川芎、甘草、山栀子。

【功能主治】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轻者。

【用法用量】上肿,加葱3茎;下肿;加灯心1握、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白芍药1分,甘草(炙)1分,雄黄(醋煮,水飞)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热盛,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八

【处方】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处方】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功能主治】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痘科辨要》卷十

【处方】防风1钱,前胡1钱,元参2钱,公英5钱,生地3钱,银花2钱,甲珠1片,赤芍1钱5分,连翘1钱,甘草7分。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野菊根5钱为引。无菊根,用乌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无,宜用菊花2钱代之。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处方】麻黄、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天麻、枳壳、川芎、骨皮、葱白。

【功能主治】疹不起。

【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处方】桔梗3钱,生甘草1钱5分,白僵蚕3钱(炒),羌活1钱5分,牛蒡子3钱(研),薄荷8分,片姜黄2钱,蝉蜕2钱,焦楂3钱,枳壳1钱5分(炒),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

【功能主治】热毒积于阳明,风寒客于肌表,虾蟆瘟初起,两腮肿硬,恶寒,耳底抽痛。

【用法用量】加煨姜2片,连须葱头3个,水煎服。小儿半服。初病1服,盖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人参、桔梗、甘草、柴胡、荆芥、防风、陈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痘疮壮热,已出未快,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4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

【处方】麻黄1两1分(去节),白术1两,苍术1两,荆芥1两,甘草3分(炙),大黄半两,薄荷(生花者)1分,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去毒浊。主痈疽已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葱白3寸,煎至8分,不拘时候。

【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处方】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壳5分,牛蒡8分,蝉蜕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功能主治】痘初发,壮热毒盛。

【用法用量】葱、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别名】败毒散瘰汤

【处方】人参、当归、厚朴(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风、黄耆、粉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四种瘰疬。

【用法用量】败毒散瘰汤(《洞天奥旨》卷十五)。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羌活1钱(去芦),独活1钱(去芦),柴胡1钱(去毛),前胡1钱(去芦),枳壳(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芦)。

【功能主治】脏毒协寒便血,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风痰及时疫,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

【用法用量】《医方集解》有薄荷少许;《疫疹一得》以葱为引。

【摘录】《明医指掌》卷六

【处方】琉璃(陈年破损者)1个,楝树子4两,旧发网巾1顶,凤凰衣49个,三七1钱,败龟版(炙)5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新久肿毒,痈疽,发背,疔疮。

【用法用量】每服5分,槐树子汤送下。

【摘录】《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

【处方】防风、荆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功能主治】天行时疫,头面肿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壮热,四时瘟疫。

【用法用量】加生姜、葱,水煎,热服。出汗。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石膏(煅)1两,寒水石(煅)1两,花粉5钱,白芷5钱,紫河车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喉以上肿痛,头大如斗,面合眼缝。

【用法用量】每服7钱,老酒服至醉为妙。

【摘录】《仙拈集》卷二引《全生》

【处方】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药、独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升麻4分,干葛4分,紫苏4分,川芎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壳6分,牛蒡2钱,连翘2钱,虫退3分,山楂1钱,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功能主治】解毒定痛。主痘疮毒气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缓,有作有止,频频叫痛,在脐以下痛,或连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人参、枳壳、前胡、甘草、陈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麻黄、葛根、连翘、防风。

【功能主治】瘄疹大行时,发热,咳嗽,气急,在疑似之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蝉蜕、牛蒡、荆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苏、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壳、山楂、青皮、甘草。

【功能主治】心脏热毒所发之夹肤疹,痘疹初出时,肤如汤沸,疱点鲜红成片,现没无定者。

【摘录】《仁端录》卷十四

【处方】人参、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陈皮、桔梗。

【功能主治】辛温散表。主风寒湿痢,身痛,发热,脉浮紧。

【用法用量】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荆芥、防风、前胡、柴胡、桔梗、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发表。主暑湿腹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寒热脉伏,或寒热脉浮大。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木鳖子1钱,山栀1钱,连翘1钱,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甘草1钱,熟地黄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荆芥1钱,陈皮1钱,枳壳1钱,全蝎1钱,穿山甲1钱,僵蚕1钱,蝉蜕1钱,皂角子1钱,朴消、蜈蚣1条(去头脚),大黄3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少刻下泻粪则效。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五

【处方】生地黄1钱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连翘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黄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黄芩7分(酒炒),黑参8分,赤芍5分,金银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功能主治】清胃利咽。主疹后口臭、口疮、唇烂,兼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麻科活人》有射干,赤芍,无白芍。

【摘录】《痘疹定论》卷四

【处方】大黄、荆芥、牛蒡子、蔓荆子、甘草。

【功能主治】积血年久,脾胃壅热,睑生风粟外障。胞睑风粟,如麻如米,甚如杨梅之状,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渐昏,流泪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忌食动风、动血之物。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感冒声哑,咳嗽。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

败毒散虽然能够很好的缓解我们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着方剂的功效来缓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应该改善饮食习惯,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黄芩散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黄芩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片,小麦100粒,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黄芩1两,知母1两,葛根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朝暮发寒热,或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以衣覆之。汗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前胡2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5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豉少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焙)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5日,心腹壅闷,骨节疼痛,背膊烦热,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黄芩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8-9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黄芩3分,麻黄1两(去根节),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葛根半两(锉),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朴消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葱豉汤调下,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取。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气盛,昏昏如醉,热躁烦渴,口苦舌干。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1分,决明子1分,防风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川大黄1分(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眼生翳膜,体热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1两,地榆(锉)1两,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青竹茹半鸡子大,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黄芩半两,猬皮半两,当归半两,芍药1两,牡蛎2两半,竹皮2两半,狐茎1具。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妇人阴脱。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饮送下,每日3次。

【注意】禁举重、房劳,勿冷食。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阴脱与子门不闭不同,劳则泄而不收,脱则虚热下坠,故以黄芩、竹皮清理湿热;当归、芍药调和血气;猬皮治阴肿下血;牡蛎治赤白带下;狐茎取其善缩入腹。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黄芩半两(去黑心),黄柏半两(去粗皮,锉),黄连半两(去须),郁金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瘤血出。

【用法用量】入寒食面5钱匕,水调。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丘松年方

【处方】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决明子1两,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气攻眼,翳膜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犀角屑半两,石膏3分,羚羊角屑半两,蓝叶3分,川朴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上焦壅热。心神烦躁,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淡豆豉3两(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眼生障晕,不能视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熟猪肝裹药同吃,温汤送下,不拘时候,1日2-3次。

【注意】忌酒、面。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引《卫生家宝》

【别名】漏芦汤

【处方】黄芩2两,白及2两,麻黄2两(去节),漏芦2两(真者),白薇2两,枳壳2两(麸炒,去瓤),升麻2两,白芍药2两,川当归2两,川牛膝2两,甘草2两,大黄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行热毒而致痈疽发背,丹疹赤肿,恶肉变作赤色;及眼赤肿生障翳。

【用法用量】一云:痈疽发背等疾服此获安之后,宜常服四物汤交和黄耆建中汤,空心煎服,以御未来,恐后再作。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三

【处方】黄芩、当归、川芎、白矾、黄连。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阴门生疮。

【用法用量】煮水熏洗即安。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六

【处方】黄芩半两,瞿麦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滑石1两,水通1两(锉),车前子1两,葵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小肠结热淋涩,心神烦躁,口舌干焦,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薇1两,栀子仁1两,大青1两,知母1两,栝楼1两,川消石1两,白鲜皮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在内,心烦发狂。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斑痘疮入眼,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铁粉半两(细研),川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毒热不解,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温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3分,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细辛3分,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心神烦热,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山栀子、黄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斑疮入眼。

【用法用量】用牛蒡子叶杵汁调,涂在顶门。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八引丁时发方

【处方】黄芩1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锉),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胸烦热,头疼目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豉2-7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茵陈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0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麦门冬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木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2两,秦皮半两(真者),莽草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川芎半两,黄连半两,羌活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恶血脓汁,活血,调荣卫。主疮肿,癌。

【用法用量】每用1两半,以猪蹄煮熟,去蹄,入前药煎数沸,通手以绵惹洗癌疮,直至药冷为度,洗后使麝香膏贴。春、冬1日1洗,夏、秋1日2洗。

【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处方】黄芩3分,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潮热烦闷,体痛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1分(去黑心),人参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热,惊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黄芩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大黄半两,大腹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5-6日,大便不通,热燥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半盏,煎至4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别名】萎蕤犀角散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犀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蟹目,黑睛疼痛。

【用法用量】萎蕤犀角散(《圣济总录》卷一○六)。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刺蓟1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黄芩半两(新瓦焙干),麦门冬(去心)半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黄芩1两半,地榆1两半(锉),玄参2两,茜根2两(锉),寒水石1两,麦门冬2两半(去心,焙),川升麻2两,犀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黄芩1两,木通(锉)1两,黄连(去须)1两,羚羊角屑1两,犀角屑半两,地肤子3分,葳蕤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花翳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黄芩1两,防风(去芦头)1两,石膏(细研,水飞过)1两,知母1两,石决明(捣细研,水飞过)1两,地骨皮1两,栀子仁1两,细辛1两,赤芍药1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碜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及临卧时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川芒消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鲜皮3分,秦艽3分(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满闷,身体生疮。先有癖食不消,或饮酒食肉所致乳石发,腹胀头痛,时苦心急痛者。

【用法用量】黄芩汤(《普济方》卷二六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黄芩半两,大黄半两,山栀子仁3钱,玄参6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余毒。主疮毒出尽后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升,煎至8合,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黄芩1两,川升麻1两,黄连3分(去须),石膏1两,栀子仁1分,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后,余热不解,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川芎、白芷、防风、蒺藜、木贼、蝉蜕、僵蚕、蔓荆、香附、甘草、夏枯草。

【功能主治】风热泪淋。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嗽。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九

【处方】黄芩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樗株皮半两,瓜蒌根3分,黄连3分(去须),当归(锉,微炒)3分,乌梅肉1分(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黄芩1分(去黑心),升麻1分,黄连1分(去须),大青1分,虾蟆1分(烧灰),角蒿(灰)1分,黄柏(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口齿疳。唇口痒痛,齿龈肿黑,宣露摇动;及干湿癣。

【用法用量】每用1字匕,贴齿龈上,有涎即吐。如患干湿癣,以口脂和,涂疮上;或腊月猪脂和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壅实,心神烦热,睡卧不安。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桂心八铢。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黄芩3分,川升麻1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半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疮生于身体。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

【别名】黄芩饮

【处方】黄芩半两,栝楼根3分,黄连3分(去须),乌梅肉1分(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樗树皮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

【用法用量】黄芩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黄耆5两,白术5两,前胡5两,枳壳5两,柴胡3两,杏仁3两,人参3两,白茯苓3两,甘草3两,当归3两,半夏3两,黄芩3两,白芍药3两,麦门冬3两,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劳。人不甚虚,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忪悸,口苦咽干,痰嗽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鸡峰》卷九

【处方】黄芩2两(去黑心),玄参2两,大黄1两(锉,炒),甘草1两(炙,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半(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大热烦燥。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熟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黄芩1两,人参(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8日,汗后余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半两(锉,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曾伤二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黄芩1两,黄连半两(去须),生干地黄半两,川升麻半两,知母半两,葛根半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除劳热。主热病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3分,知母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酸枣仁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芩1两,川芒消1两,麦门冬3两(去心,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3-7枚,甘草1两(生用)。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热发,烦闷心躁,身体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

【处方】黄芩1两,鸡苏1两,滑石1两,小蓟根1两,生干地黄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小便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黄芩3分,赤茯苓1两,川升麻半两,吴蓝半两,阿胶2分(捣碎,炒令黄燥),黄连半两(去须,微炒),鬼臼半两(去须),黄柏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痢,心神烦闷,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黄芩1两,地榆1两(锉),犀角屑1两,茜根1两,柏叶2两(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当归1两(锉,微炒),牛角(角思)灰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蛊注痢。下血,心神烦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黄芩1两,乌梅肉10枚(微炒),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患疟,寒热头痛,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黄芩1两(去黑心),甘遂1两(麸炒黄),龙胆(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疗积热。主伤寒。烦热不解,谵语言妄语,欲发狂走。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冷水调下,更令病人饮水2-3盏,腹满则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别名】黄芩饮

【处方】黄芩1两(去心中黑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脏积热,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盛夏时有大热症,头大如斗,身热如火者。

【用法用量】黄芩饮(《经验广集》卷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怎么样,现在了解黄芩散了吗?是不是觉得它很神奇,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秘而强大,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连翘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者食用过中药的某些方剂,方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功效也五花八门,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连翘败毒散这款方剂。

【处方】柴胡 羌活 桔梗 金银花 连翘 防风 荆芥 薄荷叶 川芎 独活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枳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憎寒壮热,头痛拘急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加生姜煎。如疮在上,饭后服;在下,饭前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处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疮毒。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连翘、山栀、羌活、元参、薄荷、防风、柴胡、桔梗、升麻、川芎、当归、黄芩、芍药、牛蒡子。

【功能主治】发颐。

【用法用量】加红花,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连翘、防风、牛蒡子、荆芥、木通、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麻症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处方】当归、连翘、黄芩、甘草、麦冬、木通、柴胡、前胡、黄连、生地。

【功能主治】内丹,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大枣1个,水2钟,煎服。外用救急丹醋磨敷患处。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处方】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甘草、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发颐。

【用法用量】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摘录】《医效秘传》卷三

【处方】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连翘、赤芍、牛蒡、桔梗、土贝、蒺藜、薄荷、银花、甘草。

【功能主治】伤寒瘥后颐毒。

【用法用量】

【摘录】《伤寒指掌》卷二

【处方】羌活、独活、连翘、荆芥、防风、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用)、当归尾(酒洗)、红花(酒洗)、苏木、天花粉。

【功能主治】发颐初肿。

【用法用量】用水1钟,好酒1钟,同煎至1钟,去滓,徐徐温服。

【摘录】《准绳·伤寒》卷七

上面就是关于连翘败毒散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连翘败毒散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败毒流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败毒流气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败毒流气散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败毒流气散的相关知识吧。

【别名】败毒流气饮

【处方】紫苏、桔梗、枳壳、甘草、芍药、乌药、厚朴、青皮、茯苓、陈皮、柴胡、玄胡。

【功能主治】肝经寒热不调,风湿伏于肠胃,结成痈毒,发出皮肤,而生上下肋痈;及肾经虚寒,湿毒结聚成风,发为臀疽。

【用法用量】败毒流气饮(原书卷三)。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处方】人参、桔梗、枳壳、甘草、防风、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白芷、芍药、紫苏各等分。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钟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附遗》卷二十二

看完了上文关于败毒流气散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败毒流气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败毒流气散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败毒流气散的药效 。

大青龙加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今天为大家介绍大青龙加黄芩汤这种方剂。

【处方】麻黄2两,桂枝6钱2字半,甘草6钱2字半,杏仁40个,生姜1两,大枣12枚,石膏2鸡子大,黄芩6钱2字半。

【功能主治】太阳无汗,恶风烦躁。寒疫头痛,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

【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本方用法: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取汗。

【各家论述】《医方考》: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抑遏阳气,不得泄越,有上件诸证者,皆为时行寒疫。表有风寒,故见太阳证,头痛身热,无汗恶风;里有温热,故见烦躁。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辛甘物也,辛以解风寒,甘以调营卫。石膏、黄芩,寒苦物也,寒以清温热,苦以治烦躁。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上文是关于大青龙加黄芩汤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参考的价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药,这才是保证生命健康的标准。

人参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人参败毒散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人参败毒散治疗呢?人参败毒散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柴胡(去芦.二钱),川芎(一钱半),前胡(去芦)、甘草(炙)、人参(去芦)、桔梗(去芦)、羌活(去苗)、独活(去苗)、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各一钱。薄荷少许。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重重,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右十味,各三十两。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 人参(去芦)芎藭 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900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散风祛湿。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备注】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日败毒"。综合全方,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之功。对正气不足,感冒风寒湿邪,或疮疡、痢疾初起,见有上述症状者,皆可应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看完上面的对于人参败毒散的相关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觉到了我们传统医学的伟大和神秘?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地榆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地榆败毒散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西党参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 柴胡9克 前胡9克 甘草9克 茯苓9克 枳壳6克(炒用)抚芎6克 桔梗6克 生地榆30克 紫竹根1把 生姜3片

【功能主治】主中狂犬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医镜》

【处方】西党参3钱,羌活3钱,独活3钱,柴胡3钱,前胡3钱,甘草3钱,茯苓3钱,枳壳2钱(炒用),抚芎2钱,桔梗2钱,生地榆1两,紫竹根1把,生姜3片。

【功能主治】中狂犬毒,症见卒病心腹痛,神志不清,痛极无聊,自咬肌肉,甚者嚼瓷器衣服,闻声及风则战栗惊惕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狂犬病:道光丙午路经湘潭,见米船伙卒病心腹剜痛,烦躁欲死,医不识何疾。同舟醴陵客大呼曰:殆哉,此癫犬略发,乃死证也。速用地榆败毒散大剂浓煎,一剂神识清。再剂其病若失。

【摘录】《外科医镜》引沈雨苍方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地榆败毒散食用方法了吧!地榆败毒散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地榆败毒散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