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奈也经常被叫做沙姜,山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山奈的根茎是可以直接入药的,而且有些人还将山奈当做是香料来供人们食用,有些人可能平时没有听说过山奈这种药物,也不知道山奈所具有的的功效以及作用,那山柰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下面介绍山柰的功效和作用。
山奈的功效与作用
1、山奈能温中消食
温中消食是山奈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对人类的胸部胀满以及腹部冷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它性质温和能调理脾胃,也能提高作业帮的消化能力,减少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
2、山奈能消肿止痛
山奈能消肿也能止痛,还能祛风除湿,它对人类的关节肿痛和风湿关节痛都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时最好能与其他祛风除湿的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这样会让治疗效果更加出色。除此以外山奈还能治疗牙痛,人们出现牙痛时可以直接把山奈研末外敷。
中药山奈(沙姜)的禁忌
中药山奈药用功效虽然出色,但是平时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存在,最重要的就是那些阴虚血亏和胃部有郁火的人群不能服用,不然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中药山奈(沙姜)的食用方法
中药山奈入药以后可以煎制服用,平时当香料时可以与鸡肉和牛肉还有猪肉等肉类食材一起炖制,能起到提味增鲜的重要作用。另外中药山奈还是制作卤汁和五香料的重要材料。
食用山奈的注意事项
秋末冬初,当地上茎叶枯黄时,挖取1~3年生根茎,洗去泥土,除去须根,横切成片,用硫磺熏一天后,晒干。使用部分为姜科植物沙姜的根茎,沙姜指的就是山奈。
山柰的根茎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酸乙酯、龙脑、莰烯。根茎尚含有山柰酚和山柰素,有散寒去湿及辟秽的作用。山柰在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为赖,故致缪误,其说甚通”,“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山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如食姜,切断暴干,则皮赤黄色,肉白色,古之所谓廉姜,恐其类也”。山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纳谷不香,肠鸣腹泻者,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食用山奈有内服和外服两种方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不过,山奈一次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由于山奈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才作为食疗应用。
黄花山柰是一种药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可以适当的食用黄花山柰,由于很多的人对于黄花山柰还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石竹花、岩白姜、土山奈、水马鞭、若竹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黄花大苞姜的全草。
【原形态】黄花大苞姜,丛生草本,高15-30cm。叶5-9片;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叶舌圆形,膜质,长不及2mm;叶片被针形,长5-14cm,宽1-2cm,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急尖,质薄,无毛,最下部的一片叶明显比上部的小。花序顶生;苞片2-3枚,被针形,长3-5cm,先端尾状渐尖,内有花l-2朵;花萼管状,长l-1.5cm;花冠黄色,管长约3cm,花冠裂片被针形,长约Icm;侧生退化雄蕊椭圆形,长约1.2cm;唇瓣黄色,宽卵形,长1.5-2cm;花丝短,花药长约3mm;药隔附属体长圆形,长约4mm。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cm,先端有宿萼。花期4-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处。
【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湿。主蛇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花山柰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黄花山柰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黄花山柰来治疗一些疾病。
山柰的药用价值
功效: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沙姜(山奈)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山柰的副作用
山奈味辛、性温,入胃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山柰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草正义》:山柰,李氏《纲目》称其辛温,谓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盖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2、《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3、《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4、《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5、《岭南采药录》:冶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6、山奈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7、山奈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8、山奈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山豆根[图],下面我们就来对山豆根[图]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英文名】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别名】广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 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 干燥根 及 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皮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炮制】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开宝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山豆根[图],我们知道山豆根[图]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山豆根[图]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 。
在现代生活中,对于各种中草药,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天冬[图]是很常见的一种,那么究竟天冬[图]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一块来看看。
【英文名】RADIX ASpARAGI
【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 天门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的干燥 块根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 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 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炮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上面对天冬[图]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大家了解了天冬[图]的各种功效,一定要牢记这些疗效哦,这样就可以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用天冬[图]的神奇功效还他们一份健康和快乐。
盐肤木[图]因为有着高价值的药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但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使食用,否则会对身体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的,我们需要在食用前对它进行了解,你准备好了吗?
【别名】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蒲连盐、老公担盐、五倍子树
【来源】漆树科植物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以 根、叶 入药。根全年可采,夏秋采叶,晒干。
【性味】酸、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根: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漆疮。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备注】(1) 滨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var. roxburghii (DC.)Rehd.亦供药用,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盐肤木[图]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土荆皮[图]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土荆皮[图]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 金钱松 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 的 干燥根皮 或 近根树皮 。夏季剥取,晒干。
【性状】本品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皱纹及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致的纵向纹理。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
【鉴别】本品粉末淡棕色或棕红色。石细胞多,类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直径30~96μm,含黄棕色块状物。筛胞大多成束,直径20~40μm,侧壁上有多数椭圆形筛域。黏液细胞类圆形,直径100~300μm 。树脂细胞纵向连接成管状,含红棕色至黄棕色树脂状物,有的埋有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壁稍厚,有的木化,并有纹孔。
【炮制】洗净,略润,切丝,晒干。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用于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可见,土荆皮[图]的药用价值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土荆皮[图]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判断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阿胶[图]的身影,那么阿胶[图]应该如何食用呢?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别名】驴皮胶
【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 驴 Equus Asinus L.的 皮 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状】为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
【炮制】 阿胶珠 :取阿胶,烘软,切成丁,照烫法(附录ⅡD)用蛤粉烫至成珠,内无溏心。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用法用量】烊化兑服,3~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综合以上的对于阿胶[图]的描述,可见阿胶[图]对于人体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针对阿胶[图]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其实人的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食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其中各种中药材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丁公藤[图]这味中药。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 丁公藤 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 光叶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 干燥藤茎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的导管呈点状。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40ml,浸渍过夜,加热回流6小时,滤过。滤液加6mol/L盐酸溶液6ml,加热回流3 小时,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东莨菪内酯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2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丁公藤[图]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丁公藤[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对于香加皮[图],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没有听说过也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香加皮[图]。
【英文名】CORTEX pERIpLOCAE
【别名】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
【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 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鉴别】(1)本品粉末淡棕色。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9~20μm。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4~70μm 。乳管含无色油滴状颗粒。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11μm;复粒由2~6分粒组成。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归肝、肾、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用法用量】3~6g。
【注意】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中药志》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香加皮[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时能按照医嘱,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说起松香[图],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那么你对松香[图]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它又该怎么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 树脂除去挥发油后,所留存的固体树脂 。
【性味】苦、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1~3钱,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滇南本草》
相信一开始对松香[图]不太清楚的朋友现在应该已经掌握了松香[图]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葵[图]是一种药材,如果我们对于它的药用价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确的利用龙葵[图]去治疗一些相关的疾病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
【来源】为茄科茄属植物 龙葵 Solanum nigrum L.,以 全草 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药性论》
龙葵[图]不仅有多种功效,而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多种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