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水杨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水杨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杨木白皮是一种中药,水杨木白皮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药物都是用水杨木白皮作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水杨木白皮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 红皮柳 的 树干的内皮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

【药理作用】水杨甙口服后15~30分钟,在尿中即可出现水杨甙元、水杨酸等,因此它也有抗风湿作用;其作用基于在体内分解出水杨酸,但此种转变又不是恒定的,因而其治疗价值低于水杨酸。它尚有苦味健胃作用。水杨甙元4~10%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能主治】《千金方》:"治金疮苦痛,杨木白皮熬令燥,末之,服方寸匕,日三。又末敷疮中。"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纲目》。

以上就是对水杨木白皮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扩展阅读

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水黄杨木,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材,水黄杨木在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也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 尾叶远志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约1米。叶互生,有短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5~9.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状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黄绿色。总状花序常数枚呈束状;萼片5,外轮3枚卵圆形,边缘带紫红色,内轮2枚较大,花瓣状,黄色;花瓣3,中间1枚龙骨状,顶端有缨;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种子2颗。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分布西南和华南。

【化学成份】根茎(连皮)含有黄酮甙、皂甙、酚性物质(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树脂类。其中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①《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采用乌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别做成片剂同时服用。乌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别制成,简称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当于生药0.33两;醇浸片每片O.2克,相当于生药0.4两。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每片0.5克,相当于生药大血藤O.13两,淫羊藿0.06两。按不同剂型分为2组:第1组乌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组乌棒子醇浸片、大血藤及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或连服20~30天。据二个疗程的疗效观察,第1组67例,近期控制19例,显效12例;第2组49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10例。临床发现,乌棒子水煮片组疗效优于醇浸片组。上述乌棒子复方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较差。少数患者服用上方浓煎液(1:1)后,有胃区不适,恶心,腹痛,饱胀,口麻涩,皮肤瘙痒等反应,偶有头昏、心悸,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片剂特别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较少。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水黄杨木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水黄杨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


黄杨木的简介

黄杨(学名:Buxus sinica (Rehder 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花序腋生,头状,花密集,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毫米,无毛,雄蕊连花药长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雌花萼片长3毫米,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蒴果近球形。花期3月,果期5-6月。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产中国多省区,有部分属于栽培。

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茎枝。木质部主要含环常绿黄杨碱 (cycloviro-buxine) D、C,环原黄杨碱(cycloprotobuxamine)A、C.叶含黄杨胺醇碱(buxaminol)E,环朝鲜黄杨碱(cycokorea-nine)B,黄杨酮碱(buxtauine),环常绿黄杨碱D,黄杨胺碱(buxamine)E,环小叶黄杨碱(buxpiine)。茎叶含坏原黄杨酰胺(cycloprotobuxinamine),小叶黄杨碱(buxmicrophylline)A,黄杨酮碱(buxtauine)M,异东在菪素(isoscopoletin),表羽扇豆醇(epi-lupeol)。

2、功效作用

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3、临床应用

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用法用量 15-20克,作煎剂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4、科学研究

治跌打损伤:㈠黄杨木泡酒服。(《四川中药志》)㈡黄杨木干枝叶一两,青石蚕(水龙骨)四至五钱,嫩竹叶、厚朴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黄杨木的市场信息

1、黄杨木的价格

黄杨木的价格0.25-0.35元/克。

2、黄杨木的选购方法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纵棱,小棱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叶片长1-3cm,宽0.8-2cm.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侧脉明显,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中脉上常密被短线状钟乳体。革质。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气微,味苦,无毒。

3、黄杨木的保存方法

黄杨木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梓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梓白皮是一种中医中经常用到的药材,常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梓白皮的相关。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 梓 的 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 。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

【原形态】梓(《本经》),又名:木王(《埤雅》),花楸、河楸、水桐、雷电木、木角豆、臭梧桐。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河谷,湿润土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梓根白皮呈块片状,大小不等。长约20~30厘米,宽2~3厘米,厚3~5毫米,皮片多呈卷曲状。外表栓皮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脱落的痕迹,但不具明显的皮孔,栓皮易脱落;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有细小的网状纹理;断面不平整,有纤维(即皮层及韧皮部纤维),撕之不易成薄片。以皮块大、厚实、内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皮含异阿魏酸、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树皮含对-香豆酸、阿魏酸。

【性味】苦,寒。

【归经】《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附方】①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梓皮,能利太阳、阳明经湿热,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其治温病复伤寒饮,变为胃啘者,煮汁饮之,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也。"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虽然梓白皮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食用的。我们要针对用者的自身情况来酌情用药。希望大家不要胡乱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槐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槐白皮。

【别名】槐皮(《肘后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 槐 的 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

【性味】①《药性论》:"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邪外中,身体强直,肌肤不仁,热病口疮,牙疳,喉痹,肠风下血,疽,痔,烂疮。阴部痒痛,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含漱,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槐皮(黄白者),切之,以酒共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稍稍服之。(《肘后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药性论》

上文我们介绍了槐白皮以及槐白皮的特点,可以知道槐白皮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榆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榆白皮,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疗疾病效果的。不过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榆白皮的功效具体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榆白皮的功效。

【来源】为榆科植物 榆树 的 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取内皮晒干。

【原形态】榆树(陶弘景),又名:粉(《诗经》),白榆(《毛诗传》),白枌(《尔雅》),零榆(《本经》),枌榆(《尔雅》郭璞注),榆钱树(《救荒本草》),钻天榆,钱榆、家榆。

【生境分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份】含β-谷甾醇、植物甾醇、豆甾醇等多种甾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

【性味】甘,平。

【归经】①《纲目》:"手足太阳、手阳明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胃气虚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榆白皮(锉)三两,冬葵子一合,滑石二两,石韦(去毛)、瞿麦(用穗)、生干地黄各-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入笔头灰半钱匕,搅匀,食前温服。(《圣济总录》榆白皮汤)

【各家论述】《纲目》:"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着有形之物尔。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渗利,恐泄真气。"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药性论》;本经;1.陶弘景:(榆白皮) 即今榆树剥取皮,刮去上赤皮,亦可临时用之。

上面介绍了榆白皮的一些基本常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榆白皮的了解会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其它药材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