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杏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杏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杏叶防风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材,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对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杏叶防风不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杏叶防风。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当归(《分类草药性》),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贵州民间方药集》),九月白花草、天蓬草、土当归、满身串、三足蝉,白花箭(《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蛇倒退(《贵阳民间药草》),白花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马蹄防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四川中药志》),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杏叶防风 的 根 或 全草 。夏、秋采收,除去泥杂,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肉质,细长圆锥形,单生,有效条侧根,棕黄色。茎圆柱形,具多数白色细直槽,中空,幼嫩部分具短柔毛。基生叶心脏形或卵状心形,长2.5~4厘米,宽2~3.5厘米,边缘有小锯齿;叶柄长3~7厘米;茎生叶呈3出复叶状,小叶片卵状心脏形,愈上愈小,呈3~5深裂,裂片狭长,具不规则的尖齿牙;最上部者只有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梗10~16个,皆具疏生短柔毛;总苞片无或有1~2片,细小;小苞片2~3片,线状。萼片不显;花冠白色,5瓣,顶部骤窄,内折;雄蕊5,早落;子房下位,花柱2枚。双悬果扁圆锥形,长1.5毫米,宽2毫米,表面密生瘤状突起。花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或稀疏的灌丛、栎林、松林中。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锥形,长约5~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稍弯曲,偶有分歧。外表棕黄色,有横形皮孔及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中心木质部黄白色。皮部稍宽,粉白色,具棕红色油点。气微香;味略苦涩。叶灰绿色,皱缩。气微;味涩。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茴芹所含之茴芹油可作芳香性驱风剂,并有抗真菌作用;茴芹油还对胃肠运动、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又可用于支气管炎作保护剂。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阴寒发痧腹痛:骚羊古一钱。开水或酒吞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上面介绍了杏叶防风的一些基本常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杏叶防风的了解会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其它药材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yS630.Com相关推荐

松叶防风叶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对于各种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药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的,其中松叶防风叶就是一种比较常出现的中药材,鉴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松叶防风叶不怎么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

【英文名】Seseli yunnanensis Franch.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松叶西风芹的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光滑无毛。根圆柱形,不分枝或1-2分枝,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味略甜,根颈粗短,残留众多短小叶鞘纤维。茎单一,中部以上有少数分枝,圆柱形,粗2-4mm,光滑无毛。基生叶2至多数;叶柄长至18cm,叶片稍革质,略带粉绿色,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羽片分裂处呈关节关,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12cm,宽2-12mm,偶至4cm,全缘,边缘反曲,近平行脉3-10条,表面叶脉稍突起,背面叶脉显着突起;茎中部叶与基生叶相似,裂片稍狭,上部叶线形,常不分裂;序托叶短小,线形。伞辐5-7,长1.5-3.5cm;小总苞片6-10,基部联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2-18;花瓣黄色或淡黄色,近方形、长圆形或肾形,有3条棕红色脉纹,以中间一条最显着;萼齿细尖;花柱基圆锥形,较厚,有缺裂。分生果卵状长圆形,略带紫色,横剖面略呈五角形,背棱细,稍突起;每棱槽,内有油管1-2,合生面有油管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风热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松叶防风叶的详细介绍,鉴于它是一种中药材,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松叶防风叶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是一种可以治风止痛的药物,这种药物不仅是可以祛风止汗,还可以治疗各种咽喉疾病的。一般而言,防风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不止上述我们介绍的这些,希望看了下面的介绍之后,能够对大家在防风的使用上有所帮助。

功效作用

1、我们说起防风一药可能对其功效与作用不是特别了解,其实顾名思义,防风的意思在中医功效上就是属于治风止痛的药物类型。可以祛寒解表,又能祛湿止痛。

2、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3、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可配合使用的药物

1、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

2、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食用方法

1、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其实是很多的,一般来说,防风解表主要是祛风为长,这样不仅可以散风寒,又可以发散风热,和荆芥的作用是一致的,所以,这两种药可以互相的进行配合应用。效果是很不错的。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而且对这样的药物在使用上,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风对治疗疾病也是有着很好效果,而且它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是比较多,因此在生活中,对这样的药物也都是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药物在使用上,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


那防风的作用与功效具体都有什么呢?也是有着很多方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不过对这样药物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正确的进行使用,对一些不良的使用方法,也是要避免出现。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

1、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2、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 (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3、能止血,又能通经 “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4、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通过以上介绍,对防风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一些了解,它对止血上效果非常不错,同时对一些体质虚弱,爱出汗的人,也是最佳之选,对这些人群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他都是不错之选,利于疾病得到改善。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草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防风草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别名】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生草药性备要》),稀莶草、土防风(《岭南采药录》),四方茎、臭草(《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苏头、鸭儿蔑(《陆川本草》),秽草(《南宁市药物志》),大篾草、大羊古骚(《广西中药志》),排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臭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防风草 的 全草 。夏、秋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茎4棱。单叶对生,阔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叶柄长1.5~3厘米。花轮生,在下部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密生或间断,直径2.5厘米;萼浅绿色,管状,长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状,长1.5厘米,粉红色,2唇,5裂齿,上唇直立,全缘,下唇阔,扩展,内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药连贴,其较长的一对为1室,较短的一对为2室,纵裂;雌蕊1,柱头2裂。小坚果4个,圆形,黑褐色,平滑。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旷野、村边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长1~1.5米。茎草质,四棱形,粗可达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被毛,尤以棱角处为多;质硬,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多皱缩,边缘具锯齿,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毛,质脆,易破碎。有时可见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脱落,仅留灰绿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坚果。气微,味淡微苦。以叶多、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还原糖、鞣质。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①治百节筋骨疼痛:豨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

了解了防风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识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石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石防风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石防风 的 根 。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缺刻状牙齿;茎上部叶简单,鞘狭倒卵形,不膨大。复伞形花序,有小伞形花序10~15个。小伞形花序柄长1~2.5厘米,含花20~30朵;总苞1~2片或缺如,小总苞片数片,丝状线形;较花梗稍短或同长;花瓣5,白色,先端弯向内方。双悬果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无毛,背棱中棱肋状,侧棱稍广。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和果实中分离到前胡甙元。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以上为各位介绍的就是石防风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石防风的话,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