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壳[图]的功效与作用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龙眼壳[图]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龙眼壳[图]是功效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材,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龙眼壳[图],龙眼壳[图]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龙眼壳[图]。

【来源】为无患于科植物 龙眼 的 果皮 。

【性味】《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再新》:"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

【附方】①治汤泡伤:圆眼壳煅存性为未,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又无瘢痕。(《行箧检秘》)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1.《滇南本草图说》。

上文我们分析了龙眼壳[图],知道龙眼壳[图]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广泛,只要我们多掌握一些中药的药性,那么遇到疾病时我们才不会慌张。

yS630.Com相关推荐

龙眼[图]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图]做为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是很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

【别名】桂圆

【来源】见"龙眼肉"。

【性味】甘、平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胃。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注意】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附方】①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备注】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摘录】《*辞典》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龙眼[图]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龙眼[图]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龙眼梳[图]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学医的都受到了西医的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中药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少。下面就来说说龙眼梳[图]这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 毛蜂窝菌 的 子实体 。

【原形态】子实体韧革质至韧木栓质,侧生无柄。菌盖半圆形、扇形至肾形,(2.5-13)cm×(4-22)cm,厚4-7mm,盖面暗褐色,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初期有不明显的深色分枝的粗毛,渐脱落;盖缘锈褐色,薄而锐。管口面褐色,渐呈青灰色;管口大,角形、蜂窠状,近基部每1cm间3-4个,近边缘处每1m间5-6个,管内常呈灰白色。菌肉锈褐色、薄,1-2mm。子实层中有明显的锥形刺状体,突出于实层110-170μm,基部褐色,粗22-26μm,上端无色或近无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17-22)μm×(7-9)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树干上。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平,肾形,长径4-22cm,短径2.5-13cm,厚4-15mm。表面暗褐色,粗糙或有分枝粗毛,有不明显的环纹及放射状皱纹,边缘薄,锈褐色。管口面棕褐色,管口大,多角形,蜂窝状,近基部处每1cm3-4个,边缘处每1cm5-6个,孔内灰白色。韧木栓质。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胃。主胃脘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龙眼梳[图]作为一种中药材,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眼肉[图]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肉[图]是中药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它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着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些中药龙眼肉[图]的作用。

【英文名】ARILLUS LONGAN

【别名】龙眼、桂圆、圆眼

【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 假种皮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性状】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

【鉴别】本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1 列,呈类方形。内表皮细胞1 列,壁稍厚,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内外表皮间为多列大型条状薄壁细胞,直径约148μm。有的细胞中含淡黄色团块及脂肪油滴。

【性味】甘,温。

【归经】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开宝本草》·《本经》原作龙眼

上面就是龙眼肉[图]的一个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龙眼肉[图]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很多病症都可以有效的缓解,但切记不要胡乱服用。

龙眼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异名桂圆、益智,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果实,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四大名果之一。

龙眼的功效:

桂圆 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古人很推崇桂圆的营养价值,有许多本草书都介绍了本品的滋养和保健作用。早在汉朝时期,桂圆就已作为药用。《名医别录》称之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桂圆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妇女产后,桂圆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桂圆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心的功效,故有果中神品之称。《神农本草经》记载:龙眼肉有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的功效,称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龙眼肉既补心脾,又益气血,甘甜平和,有较好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龙眼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龙眼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龙眼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介绍几种龙眼肉的服用方法。

龙眼的作用:

桂圆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桂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研究发现,桂圆对子宫癌细胞的抑制率超过90%,妇女更年期是妇科肿瘤好发的阶段,适当吃些龙眼有利健康。桂圆有补益作用,对病后需要调养及体质虚弱的人有辅助疗发。

丝瓜壳的功效与作用


丝瓜有很多的经络,新鲜的丝瓜这些经络是可以吃掉的,因为非常的脆,不用担心会咬不动,但是老的丝瓜在做汤的时候会发现,非常的硬,而且根本拒绝不动,这是丝瓜壳,也叫丝瓜烙,这个丝瓜络主要的作用是可以,研磨后来擦洗比较油的盘子起到过滤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主要价值

生活应用

有些柴油机使用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是用波浪式细铁丝做滤芯的,由于受高频率、高速度脉动气流的冲击,铁丝相互磨

擦而逐渐磨断成铁屑,掉落到油盘内,滤芯变薄、变松散,滤清效果下降。若不及时修补滤芯,空气滤清效果将急剧变差,导致活塞、活塞环、气缸、气门、气门座等零件迅速磨损。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将新鲜干丝瓜络去皮、去籽,剪成条块,填充于滤芯盘内,它既有弹性,又有网状缝隙,能起到与铁丝同样的滤清效果。

丝瓜络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是做鞋垫的好材料。经过专业的设计与加工丝瓜络在洗浴、足部保健、装饰、玩具、坐垫等领域都有应用。

成熟丝瓜络可以用来做厨房清洁用抹布,环保低碳。

药理作用

1.对肝脏作用:所含齐墩果时酸对大鼠肝脏由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损伤有治疗作用,能减轻肝细胞浆空心变性、疏松变性、肝细胞坏死及小叶变性反应。

2.其它作用:齐墩果叶酸有强心利尿作用以及抑制S一180瘤株的生长。[3]

3.药(毒)理学:齐墩果叶酸po120mg/kg未见明显的毒性及副的反应。动物ig临床剂量的100倍,连服10天,镜检,脑、心、肝等11种器官未见明显损害,表明毒性低,使用安全。

常用配方

1.治胸胁疼痛:炒丝瓜络、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克,青皮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克,橘络3克,丹参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橡实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是很常见的,而且中药材的种类还比较多,在功效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选择之前,需要进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橡实壳这种药材吗?

【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玉楸药解》)。

【来源】为壳斗种植物 麻栎 的 壳斗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橡实"条。

【化学成份】参见"橡实"条。

【炮制】《日华子本草》:"入药捣、炒焦用。"

【性味】《纲目》:"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治泻痢脱肛,肠风下血,崩中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仁斋直指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唐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橡实壳有了一定的了解,橡实壳对于人体健康非常的有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栗壳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栗壳我们都不陌生,栗壳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栗壳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 栗 的 外果皮 。

【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研末或入丸剂。

【附方】①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姚可成《食物本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纲目拾遗》:栗壳《纲目》载其治反胃、消渴、泻血,此外无他,不知其能解参之力,胜于莱菔。《杨春涯经验方》解人参,栗子壳煎汤服之。

以上就是对栗壳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蒲桃壳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小,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药材调理身体。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药材蒲桃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为拂金娘科植物 蒲桃 的干燥 果皮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成四片,去核,晒干。

【原形态】蒲桃(《罗浮志》),又名:檐木、香果、风鼓、水葡桃。

【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较湿润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产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果皮为不规则卷缩瓤状块片,长约2.5~4厘米,宽约1.5~2厘米。外表红棕色或棕褐色,暗淡无光泽,皱缩,并有细微皱纹;较为幼小的果实,外表具明显的圆点状皮孔。内表面浅黄棕色。果皮厚约1毫米,顶端带有宿萼,中心有细长的干枯花柱,长约0.5~1厘米。质脆易碎,遇潮稍韧。气微,味淡。以肉厚、色黄、干燥者为佳。

【化学成份】树皮含鞣质、生物碱。根皮含蒲桃碱及油树脂、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树皮及根的煎剂有收敛作用,可用于痢疾。

【性味】《本草再新》:"味甘酸,性热,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止呃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 《本草纲目拾遗》;1.《罗浮志》:蒲桃树,高二、三文。其叶如桂。四时有花,丛须无瓣,如剪出丝毯,长寸许,色兼黄绿。结实如苹果,壳厚半指,绝香甜。核与壳不相连属,摇之作响。罗浮涧中多有之。

现在知道蒲桃壳的作用了吧。以前还不知道蒲桃壳是这等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见识还不够广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养生途径,其实想要养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哦。

鳖壳的功效与作用


鳖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不光如此还可以成为很常见的食物,其实鳖就是人们常说的甲鱼,很多人都知道鳖当中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所以说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采用鳖来达到滋补的效果,而且鳖壳也是会很高的功效和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闭经和其他比较难以治愈的妇科疾病。

鳖浑身都是宝,鳖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

《名医别录》中称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据《

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 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

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 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

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 鳖胆可治痔漏。 鳖卵可治久痢。

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以下人群不宜食用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因素,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而甲鱼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病人食后不仅难以吸收,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肝细胞还会大量坏死,

血清胆红素剧增,血浆浓度升高,诱发肝昏迷。

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应慎吃。尤其是患有肠胃炎、胃溃疡、 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也不宜食用。

鳖科动物 中华鳖的肉。中华鳖又称鳖、团鱼、圆鱼、甲鱼。分布于中国东北至

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湖泊、河、溏。获得后,砍去鳖头致死,去内脏,取肉鲜用;或砍去鳖头后,将鳖身入沸水内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及肠杂后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