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红田乌草的功效与作用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红田乌草的功效与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在环境恶化严重,各种疾病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杜绝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人都选择从饮食上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药材作为一种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各个机能的食材,受到广泛关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红田乌草这种药材。

【别名】红节节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 红莲子草 的 全草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柔弱草本。茎红色,基部常匍匐,多分枝。叶具柄,对生,叶片矩圆状倒卵形至匙形,长2~4.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绿色带红紫色。头状花序腋生,无柄,单生,卵状或近球形:微有毛。

【生境分布】生于湿地或栽培。

【性味】甘微酸,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积逐瘀。

【附方】①治吐血、咯血、下血及内伤出血:鲜红田乌草一两至一两半,捣烂绞汁调童便服。

【摘录】《*辞典》

通过上面的介绍才发现,原来红田乌草的药理作用这么多,而且对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错的效果。其实我们的生活周围可能有很多的“宝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Ys630.com相关知识

乌饭草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乌饭草不是特别的了解,乌饭草也叫做青精草,或者叫黑饭草,也叫做饭团子,它的汁液和糯米在一起烧着吃,非常的美味具有,浓郁香味的特点,看着也是色泽非常的鲜艳,它还有一定的保健身体的作用,里面含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氨基酸,富含多种矿物质,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乌饭草的功效与作用

乌饭树花含有乌索酸、对香豆酸、莽草酸、山楂酸、荭草素、异荭草素、无羁萜、水晶苷、乌饭树苷、beta-谷甾醇-beta-D-葡萄糖苷。树叶色素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

此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嫩叶色素的为3,老叶为4,还含有酚类、鞣质、还原糖、多糖、蛋白质等。有机酸主要是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糖主要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等。色素含有钡、硼、铁、锰等19种微量元素树叶中色素含量约为18.7%,浸膏呈黑色膏状.

具有龙眼香气,无异味,吸湿性较好,金属离子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锡、铝、铜离子在300ppm以上有影响。乌饭树果色素呈深红色至蓝色,主要成分是翠雀定-3-葡萄糖苷(氰定-3-葡萄糖苷)。用途:果实可鲜食。树叶和果实可用于提制色互,用于各种食品的着色。叶和果实入药,治心肾虚弱、支气管炎,根能散淤、消肿、止痛,治跌打红肿,牙痛等。采收加工:树叶切碎后用水浸提,浓缩精制可得色素。

做法

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是宣城、南京溧水、常州溧阳、无锡宜兴(宜溧山地)、庆元黄田、竹口一带的民间习俗。乌饭的做法是,用一种叫“乌饭草”的灌木叶子放在锅中煮烂,然后取其乌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再加上瘦肉搅拌,经文火炊透便成乌饭,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欲顿增。

草藤乌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草藤乌,下面我们就来对草藤乌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筒冠花的全草。

【原形态】筒冠花,多年生草本。根茎纤细,铺匐;茎直立,常基部伏地面上升,高250-70cm,中部以下无叶,钝四棱形,单一或有时分枝。叶对生;叶柄长0.5-3cm,靠近叶近于无柄;叶片近膜质,卵圆状披针形,长3-10c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疏生具胼胝尖的粗锯瞪,上面绿色,极疏生具节平伏小刚毛,下面较淡,脉上被微柔毛,侧脉4-6对。总状花序顶生,单一或有时具花序组成;小苞片对生,宿存,具缘毛,披针形,长4-10mm;花萼花时极细小,长仅约4mm,果时极增大,长达1.2cm,阔钟形,外面被微柔毛,萼齿5,多少呈二唇形花冠粉红、紫至淡紫蓝色,长达2.5cm,筒状,喉部稍扩大,冠檐短5浅裂,2唇形,上唇4裂,裂片卵圆表,下唇稍长,近圆形,稍内凹;雄蕊4,内藏下对较长;柱头2裂,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圆形,黄褐色,具点,基部有一小白痕,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常绿林或混交林中。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草藤乌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红车轴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红车轴草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红车轴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别名】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

【来源】豆科 红车轴草 Trifolium pratense L.,以 花序 及 带花枝叶 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化学成份】 叶 含有车轴花素(pratol,C 16 H 12 O 4 )及葡萄糖甙。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喘,镇痉。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药红车轴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红母鸡草的功效与作用


红母鸡草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材,我们需要重视起来。红母鸡草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药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服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药红母鸡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来源】为豆科植物 大叶山蚂蝗 的 茎叶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叶山蚂蝗,又名:恒河山绿豆。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液体生物碱约0.05%,从中分离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碱、大麦芽碱、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又含γ-羟基棕榈酸内酯0.03%,醚溶性树脂2.1%、有机酸、还元糖、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无效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肿。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红母鸡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中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更好的帮助身体解除烦恼。

红马蹄草的功效与作用


红马蹄草是中草药里面的一种,我们可以采用红马蹄草来治疗很多疾病,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红马蹄草的不同药效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小问题。

【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

【来源】为伞形科石胡荽属植物 红石胡荽 Hy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H. javanica Thunb. var. chinensis Dunn]的 全草 。四季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感冒,咳嗽,吐血,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痔疮。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新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四川中药志》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红马蹄草,我们知道红马蹄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红梗草的功效与作用


红梗草是一种中药材,在古代就有用红梗草治病的先例,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接下来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梗草的功效等。

【别名】泽兰、红秆草、红升麻、黄力花、接骨草、大泽兰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

【原形态】异叶泽兰 多年生草本,高1-2m。茎直立,圆柱形,被长毛,上部有散生的细红色斑纹,基部淡褐色或紫色。叶对生,有时上部叶互生;叶片3全裂,少有浅裂或半裂,但花序下的叶不裂,裂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两面被柔毛及腺点,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绿色,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边缘有粗锯齿,具短柄;中裂片较大,长4-9cm,宽1.5-3.5cm,侧生裂片较短上,叶柄较短,长约1cm;花序下的叶更小,不裂,卵形或披针形,无柄或有短柄。头状花序在茎顶或分枝顶端排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片先端圆钝。瘦果有腺点;冠毛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地灌木林缘或林下,以及山坡草丛中。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2-7mm,下部木千周,灰棕色,上部嫩茎灰淡绿色,被白色短毛;质脆,易断。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展平后呈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圆锯齿,暗绿色或灰绿色,两面有黄色腺点有短白毛。微臭,味稍苦。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湿行水。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腹痛;产后恶露不行;小便淋漓;水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材红梗草的介绍。对于我们不懂的药材,更应该去了解它,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无策。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