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褐云玛瑙螺的功效与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褐云玛瑙螺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药材是很常见的,而且中药材的种类还比较多,在功效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选择之前,需要进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褐云玛瑙螺这种药材吗?

【英文名】African Snail

【别名】东风螺、花螺、东风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玛瑙螺科动物褐云玛瑙螺的肉。

【原形态】褐云玛瑙螺,为我国最大的一种陆生贝类,壳高130mm,宽54mm。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有61/2-8个螺层,各螺层增长缓慢,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为壳高的3/4。壳顶尖,缝合线涤,壳面呈黄或深黄色底,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胚壳一般为玉白色。其他各螺层有断续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薄,易碎。内唇贴覆于体螺层上,形成S形的蓝白色的胼胝部,轴缘内折,无脐孔。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欢于夜间活动和摄食,白昼就躲藏起来,通常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芭蕉树根下缝隙、芭蕉树腋或草丛里、瓦砾石下、潮湿的墙壁、阴沟、草丛、泥洞以及垃圾堆等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尤其雨后晴天,不论昼夜,可从各隐蔽的场所爬出,到处觅食。摄食凶猛,食量较大,为杂食性。幼螺以腐植性食物为主,成螺以绿色植物为主。

【化学成份】清蛋白腺含兰乳聚糖(galactan)。肌肉含褐云玛瑙螺肽(fulicin)。

【药理作用】1.白蛋白腺及卵中半乳聚糖(galactan)可利用为不同来源的嗜异沉淀素(heterophileprecipitin),如与蓖麻的外源凝集素(lectin)。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主高血压;冠心病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作食品。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滋补强壮,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人的辅助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褐云玛瑙螺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褐云玛瑙螺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褐丸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褐丸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乌头(炮,去皮)、桂、香附子(微炒)、干姜(炮)、陈橘皮(微炒)。

【制法】先用川巴豆取肉,麻油内慢火煎,自旦及午,候巴豆如皂子色,即止,净拭,冷水中浸2日,日再换水,又拭干,研如油极细,须研1日方可用,以钱匙刮出,薄摊新瓦上,如一重纸厚,候一复时,以铁匙刮下,再研极细,每巴豆霜1两,诸药各5两(为细末),与巴豆更研令匀,陈米1升半,为细末,水调成膏,直候微酸臭,即煮为硬糊,细研令无块硬处,乃与众药一处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和脾胃,消食化气,进食,止泻去积。主腹中诸冷积,食物壅隘。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随汤使下。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褐丸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褐丸的认识会更加清晰。褐丸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褐丸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褐丸子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褐丸子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萝卜子2两(微炒),陈皮(去白)1两,青皮(去白)1两,京三棱(炮)1两,黑牵牛1两半(半炒半生,煿尤佳),蓬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阴阳不和,脏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呕逆气急;或肠鸣泄泻频并,腹中冷痛,食症乳癖,痃气痞结,积聚肠胃,或秘或利,头面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煎萝卜汤送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七

【处方】走石、金线重楼、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猪胆1个,倾出一半,留一半,盛药在胆内,煮令熟,放冷,于乳钵内细研,入牛黄、麝香各少许,用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

【用法用量】每服3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处方】萝卜子(炒)1两,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萝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十九

【处方】萝卜子1两半(炒),黑牵牛1两(炒),胡椒1分半,木香1两,蓬莪术(湿纸裹,煨)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气,腹胀如鼓,及奶癖、食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仙人骨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涣方

【处方】萝卜子(炒)1两,陈皮半两,青皮半两,好槟榔半两,黑牵牛(取仁,半生半炒)半两,北五灵脂半两,赤茯苓半两,蓬莪术(煨)半两。

【制法】上为末,飞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虚中有积,疳积肿胀,腹肚紧胀,头面虚浮。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紫苏、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上面就是本文对褐丸子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褐丸子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云实的功效与作用


云实的简介

云实,中药名。藤本;树皮暗红色;枝、叶轴和花序均被柔毛和钩刺。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羽片3-10对,对生,具柄,基部有刺1对,种子长圆形,长约1cm,宽约6mm。外皮棕黑色,有纵向灰黄色纹理及横向裂缝状环圈。种皮坚硬,剥开后,内有棕黄色子叶2枚。云实产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省区。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分布。

云实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作用

解毒除湿,止咳化痰,杀虫。主痢疾,疟疾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虫积。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2、临床应用

2.1、《本经》:主泄痢肠澼,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

2.2、《别录》:主消渴。

2.3、《本草图经》:治疟药中多用之。

2.4、《纲目》:主下NI脓血。

2.5、《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杀虫,除湿热。治小儿疳积,麻疹不透:妇女乳痈。

2.6、治疟疾:云实三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7、治痢疾:阎王刺种子三钱炒焦,红糖五钱。水煎服。(《贵州草药》)。

2.8、治匿下不止者:鸟头二两,女荽、云实各一两,桂三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补缺肘后力》)。

2.9、治疟疾:云实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10、治慢性气管炎:云实子30g,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研成粗粉,水煎3汁,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适量赋形剂,制成冲剂,连服10-20天。(《浙江药用植物志》)。

2.11、治小儿过食水果面食,腹胀身瘦,善食,遍身水肿,泄泻脓血:锅焦二分,马豆一分,为末。久服全愈。(《慎斋遗书》)。

云实的市场信息

1、云实的价格

云实的价格约为2元/50克。

2、云实的选购方法

种子长圆形,长约1cm,宽约6mm。外皮棕黑色,有纵向灰黄色纹理及横向裂缝状环圈。种皮坚硬,剥开后,内有棕黄色子叶2枚。气微,味苦。

3、云实的保存方法

云实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


云芝的简介

云芝,中药名。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盖菌、多色牛肝菌、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 (L.exFr.)Quel的干燥子实体。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常见大型真菌,主要是野生,生于多种阔叶树木桩、倒木和枝上。世界各地森林中均有分布。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彩绒革盖菌培养物的菌丝中分得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000-300000。

2、功效作用

2.1、性味:甘;淡;微寒。归经:肝;脾;肺经。

2.2、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

2.3、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

2.4、用于湿热黄疸,胁痛,纳差,倦怠乏力。9~27g。

2.5、内服:煎汤,15-30g。宜煎24小时以上。或制成片剂、冲剂、注射剂使用。

3、临床应用

云芝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

4、科学研究

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水浴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水浴上加热5分钟,生成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

云芝的市场信息

1、云芝的价格

云芝的价格约为暂时未知。

2、云芝的选购方法

本品菌盖单个呈扇形、半圆形或贝壳形,常数个叠生成覆瓦状或莲座状;直径l~l0cm,厚1~4mm。表面密生灰、褐、蓝、紫黑等颜色的绒毛,构成多色的狭窄同心性环带,边缘薄;腹面灰褐色、黄棕色或淡黄色,无菌管处呈白色,菌管密集,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部分管口开裂成齿。革质,不易折断,断面菌肉类白色,厚约1mm;菌管单层,长0.5~2mm,多为浅棕色,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每1mm有3~5个。云芝气微,味淡。

3、云芝的保存方法

云芝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云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中药云牛膝的功效与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别名】土牛膝(《滇南本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 红褐粗毛牛膝 的 根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芦头,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外表土黄色。茎直立,四棱形,只纵沟,被疏柔毛,茎及叶呈红色,干后呈棕褐色。单叶对生,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2~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密被柔毛;叶柄长0.5~2厘米。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和总花梗密生绒毛;花小;苞片1,膜质,卵形;小苞2,弯翘坚刺状,基部两侧具卵圆形裂片,边缘具缘毛;花被3脉;雄蕊5,退化雄蕊呈睫毛状;子房上位.胞果长椭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云南、湖南、福建等地。产于云南。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略弯曲,多分枝,长达75厘米,径约0.4~1.5厘米。外表灰棕色,有显着的皱纹和横纹,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棕黄色。无臭,味微甘。以肥大,油润,外表棕灰色者为佳。

【性味】《滇南本草》:"味酸。"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云牛膝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云牛膝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

云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云三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近几年来云三七的作用被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很多人也坚信云三七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好处。其实从古时候开始三七就已经入药,只不过那时只是作为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金疮药来使用,到了现代,云三七才被逐渐用来作为补品入药。云三七神奇的功效究竟是什么呢?

1、云三七的活血作用

云三七的活血作用与其含有的皂苷成分有关,包括三七总皂苷,人参三醇皂苷,单体成分R1、Rd、Rg1等。凝血是个复杂的生化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参与,影响其中的某些物质或过程可以达到抗凝的目的。

云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Rg1及人参三醇型皂苷,通过提高血小板cAMp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2、云三七的止血作用

云三七止血是通过多方面使用实现的。三七根的温浸液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增加而有止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促进凝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数目。三七配伍乌贼骨和白芨散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云三七的补血作用

云三七的功效与作用除了活血止血外,还有补血的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明显升高白细胞的作用,pNS对X线照射所致大鼠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有保护效应。三七总皂苷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白细胞指数。Rb1、Rg1可以提高人红细胞膜蛋白α螺旋的比例,即增加膜蛋白的有序性,从而改善红细胞功能。

4、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云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特别,在于其功效而言,中药有很多意想不到作用,对于西药简单的药丸下,一碗碗黑色的液体,泛着神秘的信息。中药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的沉淀,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中药有着浓厚的历史轨迹,所以中药总是带着神秘的光环,吸引着人们。

云茯苓至古就被人们称为“四时神药”,云茯苓的功效很多,一年四季都会起到作用,中国的茯苓当属云南的最好了,也由此称为云茯苓了。下面就来看看云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云茯苓是茯苓中药材中的一种,又名云苓。产于云南的白茯苓,品质最优。云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该药材有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等疗效。

茯苓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云茯苓的功能作用很多,需要我们花点儿心思来琢磨研究,然而,这只是中药的小小缩影,而还有许许多多的药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每一种中药的发现,都是人们潜心研究的结果,都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更远的未来。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