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方剂

2019-10-20 │ 中药养生方剂 夏季养生方剂

面神经神炎中药方剂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面神经神炎中药方剂”,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药处方

【辨证】风湿痰阻,瘀停经脉。

【治法】祛风散寒,去瘀化痰,通经活络。

【方名】蜈蚣矫正饮。

【组成】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马瑞宣方

面神经麻痹

1961年6月国际医学协会称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病因

⒈ 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唾液分泌障碍

这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对诊断面神经非常有帮助。因此大家对其要引起重视。唾液分泌障碍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泪腺分泌障碍

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后遗症

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病程超过半年,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者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 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 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病情过重而形成的不可逆的损伤。具体表现: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

一般情况下由于治疗不及时(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半日内)或治疗期间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使神经细胞的损害(例如:神经干的脱髓鞘)得不到及时修复,面神经就会出现传导神经冲动泛化情况,出现鳄泪症和口眼联动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继发患侧面肌痉挛,进一步可发展成失神经性肌萎缩。

ys630.coM延伸阅读

面神经麻痹中药方剂


人们如果出现面部神经麻痹的情况,就会导致人们没有办法在面部做表情,而且脸上也感觉不到任何知觉。神经麻痹的同时也会导致肌肉没有办法活动,时间久了,肌肉会慢慢变得松弛,人们的脸上也会逐渐老化。其实这种病症可以用中药来治疗。下面带大家看看面部神经麻痹的中药方剂。

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

1.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2.治疗: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酌予浅刺、平刺透穴或斜刺。

3.处方: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合俗、太冲。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颜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

面神经麻痹病因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常见病因为

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⑧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方剂


面神经麻痹这类疾病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患者,这类症状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中医对这种病症的治疗很有研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方剂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病因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常见病因为

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方剂

生黄芪30克,赤芍12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在服上方的基础上,取适量马前子,用水浸泡后,切成薄片,放置胶布上(胶布长度视口角至取门的距离而定),然后贴于患侧面部,3-7天更换1次。

蓖麻仁10克,松香30克。分别研成细粉,取净水1000毫升煮沸后放入蓖麻仁,煎煮5分钟后再入松香,小火煎3-4分钟,倒入冷水中,捻收成膏,切块备用,每块约3克左右。用时将药膏先用热火烫软,捻摊于小圆布上,然后贴于患侧下关穴(右歪贴左,左歪贴右),用胶布固定,7-10天换药1次。

先用艾条灸患侧耳门、听宫、下关、烦车4穴,然后将胶布一端紧贴于患侧口角,用手将口及面部肌肉向耳根方向推,边推边贴胶布,最后将胶布的另外一端贴于耳后乳突上。每隔1-2日更换胶布1次。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面神经麻痹的相关治疗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面神经麻痹的症状表现很明显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希望以上介绍的方剂能给大家带来相应的帮助

五神汤中药方剂


五神汤中药方剂的疗效,大家一定会感兴趣。因为它适合风寒感冒的人使用,能够帮助缓解病症,虽然在不同的方子中有不同的疗效,但是配方只要正确就会有相应的效果呈现。五神汤处方下面就介绍,还有要说的是五神汤的功效具体是什么?

五神汤(《辨证录》卷十三)

【组成配方】

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15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能主治】

利湿清热。多骨痈,委中毒,足癣。

【方剂摘录】

《辨证录》卷十三。

【方解】

此方由茯苓、车前以利水,紫花地丁以清热,又用金银花、牛膝补中散毒。

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

【组成配方】

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

【方剂制法】

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

【用法用量】

随量服。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剂摘录】

《惠直堂经验方》。

结语:相信很多人看了那么多的中药方子之后,很少见到是治疗风寒感冒,而在古代医学中,很多都是风寒感冒引起的病症,怎么会那么少呢?这不,这味五神汤中药方剂就是治疗风寒感冒了的。不想去医院看感冒的朋友可以试试!

四神汤中药方剂


四神汤中药方剂,能够帮助我们生精补气,还能在生命体征比较紧急的时候起到重要作用,大家一定是对它非常敬畏了。中药中本就是有很多药性非常强的,有重要地位的一味药。下面就好好看看四神汤处方,还有四神汤的功效吧!

四神汤(《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组成配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炮)1两,白茯苓半两(去黑皮),人参半两。

【方剂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葱白2寸,同煎至7分,去滓,早、晚各1服。

【功能主治】

调顺经络,生精补气,强力益志。主治一切冷气。

【方剂别名】

四柱散(《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四柱饮(《张氏医通》卷十四)、补虚四柱饮(《医钞类编》卷七引戴氏方)。

【方剂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四神汤(《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卫生家宝》)

【组成配方】

附子1两(去皮尖,生用),木香1两,五灵脂2钱半,真麝香1钱(别研,后入)。

【方剂制法】

上锉。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水2盏,加生姜20片,煎至7分,去滓,放温,斡开口灌。1服定省,未知再服,才开口略能言,即不须服,徐徐与粟粥。

【功能主治】

卒中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方剂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卫生家宝》。

结语:从四神汤方剂的功能主治上面我们能够看得出这味药的重要性,所谓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的时候,那真的是生命非常危急的时刻了。这味药如果能够救急在那一刻,那真的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人们在服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谨慎!

神经衰弱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阴两虚,虚热内扰,心神失养。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安神。

【方名】百麦安神饮。

【组成】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分次数,欲饮水时好取此药液饮之。

【出处】路志正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热忧心神。

【治法】清肝解郁,养心安神。

【方剂】清肝宁心汤。

【组成】钩藤15-30克,丹参30克,合欢皮12克,生珍珠母20克,夏枯草15克,酸枣仁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鼓述宪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

【治法】引阳入阴,交通阴阳。

【方名】加味半夏汤。

【组成】法半夏12克,秫米(高梁米)30克,夏枯草10克,干百合30克,紫苏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名】交泰饮。

【组成】黄连6克,肉桂6克,玄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彭宪彰方

杨氏神栢散中药方剂


中风的症状,很多人都遇到过。治疗中风,这里小编介绍一种中医疗法给大家,就是喝杨氏神栢散中药方剂。杨氏神栢散的功效很好的,尤其是治疗中风不省人事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杨氏神栢散的处方和用量等问题!

处方

栢叶(一握去枝)、葱白(一握同根)。

炮制

上研如泥,用无灰酒一升,同煎一二十沸。

功能主治

治中风不省人事,涎潮口噤,言语不出,手足亸曳。

用法用量

去滓温服,不拘时。如不饮酒,分作四五服,服尽方进他药。

备注

得病之日,便进此药,可使风退气和,不成废人;卒有此证,无药去处,用之得力。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中风的预防保健

1.及时治疗诱发病,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结语:杨氏神栢散中药方剂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说这么多。现在大家应该都认识了杨氏神栢散了,杨氏神栢散在治疗中风方面功效是很不错的,希望想用中医疗法来治疗中风的朋友多向医生咨询此药方。而且杨氏神栢散的处方也不复杂!

白神散的中药方剂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中药方剂的重要性吧,中药方剂在中医中有着非常多的功用。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神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神散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神散

【处方】

白梅末。

【功能主治】

治中风或吐泻,牙关紧噤,不能下药。

【用法用量】

用白梅末,不以多少,将揩牙立开,盖酸能收敛,自然齿骨易开也。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白芍药散

【处方】

白芍药1两,牡蛎1两(烧为粉),熟干地黄1两半,白芷3分,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1两,乌贼鱼骨1两(炙黄),黄耆3分(锉),五色龙骨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漏下五色不止,淋沥连年,黄瘦萎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这个治疗中风或吐泻的中药方剂--白神散。这种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疗的话!还是请到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二神散的中药方剂


对于年轻人来说,脸上长痘痘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人新陈代谢太过旺盛,痘印已经严重影响美观了。这个时候不妨考虑试试中药方剂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二神散中药方剂就是主治痘疮初起的时候,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二神散的处方!

二神散《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组成配方】

丁香9粒,干姜3克(炒)。

【功能主治】

主痘疮初起,脾胃伤冷,体寒不温,甚或肢冷,腹痛吐泻,口气亦冷,痘疮难发难牡者。

【方剂制法】

上药为末。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温开水送下。服后盖被片时,令脾胃温暖,阴返阳回,则痘疮起发便顺。用量随儿大小轻重用之。

【方剂别名】

二仙散(《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方剂摘录】

《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二神散《仁斋直指》卷十六

【组成配方】

黄色海金沙22.5克,滑石15克。

【功能主治】

主诸淋急痛。

【方剂制法】

上药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7.5克,用灯心草、木通、麦门冬煎汤去滓,入蜜调下。

【方剂摘录】

《仁斋直指》卷十六》。

结语:脸上长痘痘是让很多人困扰的事情,尤其严重影响美观的时候。想要尽快去除痘痘,而且痘印都不能有。如果平常的方法没有效果,不妨试试小编推荐的二神散中药方剂,它主治痘疮刚刚长出的时候,及早治疗能够尽快治愈。

白神丸的中药方剂


白神丸在中药方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中药方剂的治疗病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神丸的中药方剂以及白神丸的处方和制法,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神丸

【处方】

白酒药8两(愈陈愈佳),南苍术(水泡,炒)1两,厚朴(姜炒)1两,生甘草1两,陈皮1两,木香5钱,砂仁5钱。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饱胀,气不顺,停食积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

【摘录】

年氏《集验良方》卷三。

白芍药散

【处方】

白芍药2两,干姜半两。

【制法】

上锉细,炒令黄色,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带下赤白,年月深久不愈,腹脐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下。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卫生宝鉴》卷十八。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神丸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腹饱胀不见好转,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胆囊炎中药方剂


胆囊炎的发病几率在医学上仅小于阑尾炎这一种外科肠道疾病,所以在胆囊炎发做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腹痛难忍,这一般都是急性胆囊炎,而慢性胆囊炎则会慢慢侵蚀患者的身体。如果胆囊炎发展到严重地步的话则有可能会引起胆囊结石,这时候就必须要进行碎石手术。治疗胆囊炎的过程中,既可以选择西药治疗,也可以选择中药治疗,那么治疗胆囊炎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白术白芍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敛阴止痛,理气健脾。主治慢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土炒白术12克,酒白芍、陈皮各10克,防风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8例,痊愈3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

党参合欢皮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补脾运中,疏泄肝胆。主治慢性胆囊炎。证见右胁疼痛,痛连右肩胛及右背,食荤及脂肪过多则疼痛加剧,经年累月不愈,体质偏虚,属脾虚肝郁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除皮6克,甘草、广木香山5克,广郁金10克,参三七末2克(分冲)。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亦可以此方数倍量,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每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6例,其者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金钱草柴胡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偏方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症加减。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9例,其者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1例。痊愈18例中慢性胆囊炎11例,胆石症7例,追访2年,未见复发。

柴胡百合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疏肝、清胃、活血。主治慢性胆囊炎。适用于肝郁气滞,中焦湿热之患者。

【偏方组成】柴胡、百合、郁金、丹克各15克,川楝子、黄岑各10克,金钱草30克,乌药1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胸背痛甚者,加瓜蒌壳、薤白各15克;嗳气频愈,加陈皮、广木香各10克;泛酸者,加乌贼骨10克;若有黄疸者,加茵陈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1例,其中痊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

毛囊炎中药方剂


毛囊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毛囊炎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中药处方一

方名

毛囊炎方剂。

组成

连6克 黄芩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银花10克 蚤休10克 连翘10克 三棵针15克 生甘草6克。

用法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治法

清热解毒。

主治

坐板疮,发际疮。

加减

发际疮加荆芥10克,桔梗5克;坐板疮加牛膝、蒌芍各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10克)。

出处

中药方剂大全。

预防护理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认识了毛囊炎的相关知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若患有毛囊炎这类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

宫颈炎中药方剂


宫颈炎属于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包括子宫颈阴道部分炎症和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在临床上宫颈炎多出现急性的。很多人疑问宫颈炎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宫颈炎中医治疗方法和宫颈炎吃什么药好。

中药熏洗方剂

方1: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枯矾10克、黄柏15克。

方2:鹤虱15克、苦参30克、威灵仙30克、当归15克、蛇床子30克、狼毒10克。

方3:蛇床子30克、川椒10克、明矾10克、苦参15克、百部15克。

方4: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狼毒10克。雄黄10克,龙胆草15克。

宫颈炎中医方剂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15克,紫花地丁、白术、天葵子、茯苓、泽泻、栀子、紫草、椿根皮各8克,败酱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毒内侵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伴腥臭气,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糙,脉滑数。检查见宫颈重度糜烂或伴息肉。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可加黄芪以扶正托毒。

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利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宫颈轻中度糜烂。

处方:白术15克,菟丝子、山药、苍术、茯苓各 12克,炙甘草5克,车前子(包煎)9克,党参、补骨脂、柴胡、黑芥穗、巴戟天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温肾,除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或月经不调,不孕,精神倦怠,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苔白滑,脉沉弱而缓。检查有宫颈糜烂或呈乳突型。

结语:上文我们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宫颈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当患上疾病时候首先要积极治疗,而非听信偏方。不然容易贻误病情。作为女性应当注意对自己的保护,定期做妇科检查是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