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方剂

2019-10-20 │ 中药养生方剂 四季中药养生汤

白虎桂枝柴胡汤的中药方剂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白虎桂枝柴胡汤的中药方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白虎桂枝柴胡汤是一种比较常用到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虎桂枝柴胡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桂枝柴胡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虎桂枝柴胡汤

【处方】

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半杯,桂枝3钱,柴胡3钱。

【功能主治】

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用法用量】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各家论述】

《医学金针》柴、桂散肝胆之邪;膏、知泄肺胃之热;甘草、粳米生津利水。洵属良方。

【摘录】

《四圣心源》卷七。

白果汤

【处方】

半夏3钱,麻黄3钱,款冬花3钱,桑皮3钱,甘草3钱,白果21个,黄芩1钱5分,杏仁1钱5分,苏子2钱,御米壳1钱。

【功能主治】

哮喘痰盛。

【用法用量】

水煎,分2服。

【摘录】

《证治汇补》卷五。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虎桂枝柴胡汤的治疗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独到的了解了吧!这白虎桂枝柴胡汤中药方剂虽然效果不错,但还是请到医院就收正规的治疗哦!

扩展阅读

白虎汤中药方剂


白虎汤大家一听可能认为是用白虎骨头蒸的汤,仔细想想也会觉得不可能,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白虎汤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白虎汤的功效有哪些吧。白虎汤的用法。

方剂名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

本方证是由于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病邪传气分所致,即阳明气分热盛证。里热炽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见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热灼津伤,则烦渴引饮;脉洪大为里热炽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热,除烦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实热,质润能滋阴润燥以救阴,为臣药。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为佐使药。四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津液得复,诸证自愈。白虎为西方金神,用以名汤,比喻其清热之力浩大。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临床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等属气分热盛者。

使用注意

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血虚发热,脉洪而重按无力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白虎汤中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阳明胃经热盛,粳米为谷物,具有甘缓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凉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连于胃中,以保证药力留驻中焦,以最大限度发挥本方的清中的作用。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药液质地黏稠,浓度增大,有利于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细颗粒尽可能悬浮于药液中,从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药物的溶解度,以增强本方的退热效应。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白虎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也应该知道了白虎汤并不是用白虎的骨头做的汤,至于为什么叫白虎汤,大概是因为组成成分中的石膏是白的吧。

白虎葛根汤的中药方剂


这种中药方剂是非常重要的,白虎葛根汤有着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虎葛根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葛根汤的处方和制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虎葛根汤

【处方】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功能主治】

阳明里热头痛,有汗发热,脉洪而数,烦渴引水。

【用法用量】

若带太阳表邪,加羌活、防风、川芎;症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小便黄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症者,加酒煮大黄。

【摘录】

《伤寒大白》卷一。

白膏

【处方】

天雄3两,乌头(炮)3两,莽草3两,羊踯躅3两。

【制法】

上药各切,以苦酒3升,渍1宿,作东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湿土各1升许成,煎猪脂3斤,着铜器中,加灶上炊,以苇薪为火,令膏释内所渍药,炊令沸,下着土聚上,沸定顷,上火煎,如此十二过,令土聚尽遍,药成,绞去滓。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咽痛;并疗恶疮、小儿头疮、牛领马鞍。

【用法用量】

伤寒头痛,每服如杏核大1枚,酒下,温覆取汗;咽痛,含如枣核大1枚,咽之,1日3次。疗伤寒,以膏摩体中,手当千遍,药力方行;并疗恶疮,小儿头疮、牛领马鞍皆疗之、先以盐汤洗恶疮,布拭之,着膏疮肿上摩,向火千遍,日再摩,自消。

【注意】

不可近目。

【摘录】

《外台》卷一引《范汪方》。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几种能够治疗病症的中药方剂,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白虎葛根汤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关的认识。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的话!还是请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哦!

白虎加味汤的中药方剂


白虎加味汤是一种非常常见于中医治疗中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白虎加味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加味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虎加味汤

【处方】

生石膏2钱,知母1钱,麦冬3钱,半夏1钱,生甘草1钱,防风5分,荆芥2钱,薄荷1钱,桑白皮2钱,葛根1钱,竹叶30片。

【功能主治】

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白虎汤以泻胃热,加防风、荆芥、薄荷、桑白皮、葛根以散其风,引其从皮毛而外散也。然大肠亦热,何故不散大肠之火?不知胃之火甚于大肠,胃火散而大肠火亦散,不必又治之也。

【摘录】

《集成良方三百种》。

白豆蔻汤

【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甘草(炙)3分,干姜(炮)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虚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同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虎加味汤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鬼火丹不见好转,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白虎解毒汤的中药方剂


这白虎解毒汤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虎解毒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解毒汤的处方和制法,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虎解毒汤

【处方】

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甘草。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谵语烦躁,作渴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八。

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诃黎勒皮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虎解毒汤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疗,还是请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哦!

桂枝葛根汤中药方剂


桂枝葛根汤中药方剂,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寒气,针对孩子的一些痘痘还有皮肤的疱疹问题也是可以医治的。具体的桂枝葛根汤处方还有桂枝葛根汤的功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大家有兴趣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哟!

桂枝葛根汤(《准绳幼科》卷四)

【组成配方】

桂枝1钱,葛根1钱,赤芍药1钱,升麻1钱,防风1钱,甘草1钱。

【方剂制法】

上锉细。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淡豆豉1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主治】

小儿癍疹初发,如时大寒,则腠理闭密,气血凝涩,防其发泄得迟,有毒气壅遏之变。

【方剂摘录】

《准绳幼科》卷四。

桂枝葛根汤(《片玉痘疹》卷五)

【组成配方】

桂枝、芍药、干葛、甘草、防风。

【用法用量】

水1盏,加生姜1小片、大枣1枚,煎7分,热服。

【功能主治】

痘疹,如暴风连日而有伤风之症者。

【方剂摘录】

《片玉痘疹》卷五。

结语:桂枝葛根汤这个方子针对的病症大家似乎不太熟悉,都是一些比较少见的病症。但是少见不代表就是小毛病,不管任何问题我们都该认真对待,不想去医院看,不妨试试中医的方法去诊治一下。希望小编介绍的桂枝葛根汤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枝汤中药方剂


身体不舒服,有时候需要开些中药方子调理调理。例如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中药方剂就可以治疗。那么桂枝汤的用法是什么呢?除了治疗此症,桂枝汤的功效还有其他的吗?当然有了,一起来看看吧!

方剂名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3g)。

用法

上五味,畋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

本方证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风寒束表,卫气与邪抗争而浮盛于外卫强,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营弱,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即所谓营卫不和,又称表虚证;邪气郁滞,肺气不利,胃失和降,则鼻鸣干呕。治宜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祛邪与扶正兼顾。方中桂枝为君,辛甘散寒以调卫,用治卫强。白芍为臣,酸寒敛阴以和营,用治营弱。君臣相配,一则邪正兼顾,调和营卫;二则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制相成。生姜辛温,既助桂枝发汗解表,又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助白芍益阴和营以助汗源。姜枣相配,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药对,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甘草与桂枝相合能辛甘化阳以实卫,与白芍相合能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柯琴称本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原因不明的低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冻疮、妊娠呕吐、产后及病后低热等属营卫不和者。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表实证及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均不宜用。

功用鉴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均可用治风寒表证。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无汗而喘,脉浮紧;而桂枝汤中桂、芍同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力弱,但能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结语:有关桂枝汤中药方剂的介绍,这里就说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个方子已经了解一些了。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很多人对泄泻不太了解。上述也作了详细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柴胡汤中药方剂


小柴胡大家应该都听过,知道它是治疗感冒的,那么大家对于小柴胡汤的理解应该就是小柴胡冲剂冲的汤吧,其实小柴胡汤中药方剂是治伤寒的,那么小柴胡汤的功效有哪些?小柴胡汤的用法,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柴胡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甘草三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

本方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人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3.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寒热用之良。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小柴胡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小柴胡汤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葛根柴胡汤中药方剂


伤寒的病症,我们都听说过。这是一种因为感染了伤寒杆菌而引发的发高烧症状,治疗伤寒病,这里推荐大家喝葛根柴胡汤中药方剂。葛根柴胡汤的处方比较简单,只有几味中药。制法也比较简单,一起来看葛根柴胡汤的用法吧!

处方

葛根1两半,柴胡1两,芍药2分,桔梗3分,甘草3分(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两手脉浮数而紧,若关前脉力小,关后脉力大,恶风不自汗,病在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者。

用法用量

《准绳伤寒》有厚朴半两。如寸脉依前力小,加葱白3寸。

摘录

《伤寒微旨论》卷上。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病因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结语:有关葛根柴胡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葛根柴胡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多喝葛根柴胡汤能帮助我们治疗伤寒的症状,伤寒杆菌引发的伤寒病病情一般都是挺严重的,但是治疗及时到位,多注意护理很快就会康复!

大柴胡汤中药方剂


大柴胡汤听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大柴胡汤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这种病相信大家都见过,那么,大柴胡汤中药方剂真的能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的功效有哪些?大柴胡的用法多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柴胡汤有哪些的功效与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内容大家感兴趣。

方剂名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半斤(15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五两,切(15g) 大枣十二枚,擘(5枚) 枳实四枚,炙(9g) 大黄二两(6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功效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分析

本方证为少阳邪热未解,初入阳明所致。但仍以少阳为主,故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说明病位仍未离少阳;但较小柴胡汤为重,则见郁郁微烦,呕不止;邪热初入阳明,虽有热结,但里实不甚,则见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本方系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方中重用柴胡,疏散少阳半表之邪,为君药。配伍黄芩清泄胆胃之热,与柴胡合用,和解少阳;大黄通腑泻热,祛瘀利胆;枳实破气消积,二药合用,内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以解心下急痛,半夏配伍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皆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诸药,共使药。综观全方,和解之中兼泻阳明,表里同治,使少阳得解,热结得下,内外诸证自除。方名大柴胡汤,是与小柴胡汤相对而言,小柴胡汤仅治少阳病,本方则治少阳阳明合病,其力量较小柴胡汤大,故名大柴胡汤。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常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使用注意

本方为少阳阳明合病而设,单纯少阳证或阳明证及少阳阳明合病而阳明尚未热结成实者均非本方所宜。

功用鉴别

大、小柴胡汤均有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均有和解少阳之功,用治少阳病。但大柴胡汤兼能内泻热结,用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为主证;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又能扶正,用治少阳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为主证。

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芩枳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结语:有关大柴胡汤的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大柴胡汤也有所了解了吧。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白虎散的中药方剂


白虎散是一种非常好用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虎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虎散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虎散

【处方】

砒霜1分,铅丹1分。

【制法】

上2味,先取砒研细,入青葱梢内,轻轻扎定,次人秆草内,如缚粽子样,以草火烧透,取砒如金色一铤子,次取铅丹,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

一切风蚛牙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用时以灯心点药1米许,入于耳内,左则左用,右则有用。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〇。

白虎汤

【处方】

石膏30g 、知母9g、甘草3g、粳米6g。

【功能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用法用量】

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摘录】

《伤寒论》。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几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虎散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风蚛牙痛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