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方剂

2019-10-20 │ 中药养生方剂 夏季养生方剂

枳壳栀子大黄汤的中药方剂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枳壳栀子大黄汤的中药方剂”,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生活中遇到寒食复发热这类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呢?这个时候不少人会吃一些降热的药,其实在这里小编向大家推荐一款中药方剂,对于治疗这样的病症有很好的帮助,希望通过对这款中药方剂的介绍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下面就来看看吧,到底是哪种中药方剂能够治疗这种疾病?

枳壳栀子大黄汤

【处方】

枳壳1个,肥栀子3个,豉1两,大黄(如簿棋子大)5-6个。

【功能主治】

伤寒食复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枳壳栀子汤

【处方】

枳亮1个,肥栀子3个,豉1两。

【功能主治】

伤寒劳复,发热者。

【用法用量】

清浆水2盏半,空煮退8分,纳2药,煎取9分,下豉煎,去滓服。覆令汗出。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壳栀子大黄汤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它的处方也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够多多注意,合理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以此来保健身体,当然,一切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耽误治疗。

扩展阅读

半夏生姜大黄汤中药方剂


常常发生反胃情况的人要多注意,不能太马虎大意。情况严重的很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征兆。这里小编介绍半夏生姜大黄汤中药方剂给大家,半夏生姜大黄汤的功效是治疗反胃的,有兴趣的朋友来看半夏生姜大黄汤的用法吧!

处方

半夏2两,生姜1两半,大黄2两。

功能主治

反胃,邪实呕吐,便秘可下者。

用法用量

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温服。

摘录

《准绳类方》卷三。

反胃

反胃,中医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病位于胃,主要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中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

病机

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病证鉴别

噎嗝与反胃。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关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结语:有关半夏生姜大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生姜大黄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半夏生姜大黄汤能治疗反胃的症状。大家对这个病情都不陌生。上述也介绍了病因病机,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好好照顾自己的胃!

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


皂刺大黄汤是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治疗便血,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皂刺大黄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皂刺大黄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皂刺大黄汤

【处方】

皂刺 生川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脏毒便血初起,肛门肿痛者。

【用法用量】

用水、酒煎服。量小儿年岁大小,体质虚实,增减用量。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皂刺散

【处方】

皂角刺(紫黑色者)连皮栝楼各等分 北五灵脂减半。

【制法】

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

治痈疽。初起或已溃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酒400毫升,煎取240毫升,入乳香少许,温服。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皂刺大黄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皂刺大黄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


说起伤寒,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中医领域里常常用到的名词,治疗伤寒的方法也不少,这里介绍的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以后大家如果再生病,感染伤寒,可以试试茵陈蒿大黄汤。茵陈蒿大黄汤的效果很好的,来看茵陈蒿大黄汤的用法!

处方

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病因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结语:能治疗伤寒的茵陈蒿大黄汤中药方剂的处方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对茵陈蒿大黄汤已经有些认识了。以后大家再遇到伤寒的情况可以喝些茵陈蒿大黄汤来治疗。效果不错的,而且中医疗法比较安全可靠!

易黄汤中药方剂


女性的身体相对男性来说,还是偏脆弱点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很容易患上妇科疾病!今日小编介绍一个中药方剂,是可以治疗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等症状的。这个方子就是易黄汤方剂,易黄汤的处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方剂名称】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方剂歌诀】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薯蓣,能消带下稠粘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组成配方】

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枚(碎)。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去湿。

【功能主治】

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舌质红,苔黄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方剂论述

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

3.本方现代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结语:女性妇科疾病容易患,在各种办法用过之后还是没有效果的朋友可以试试中药调理。小编上述介绍的易黄汤中药方子就是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良方,即使身体很好的人,也可以开些中药滋补身体。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枳壳酒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有了风寒症状,不少人会去让医生给自己开一点降温的药物,或者打瓶点滴,那么在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治疗刺风、风寒呢?其实还是有的,在生活中要是使用枳壳酒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刺风有很好的帮助,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这款中药方剂,以及其他的功效吧。

枳壳酒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柏白皮各250克;五叶草500克。

【功能主治】

治刺风。气血为风寒所侵,蕴滞生热,寒热相搏于皮肤之间,遍身痛如针刺。

【用法用量】

上三味,细锉,生绢袋盛,以酒6升,浸七日。每次温饮适量,常令有酒力佳。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二。

枳壳桔梗汤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各15克;木香10克;当归、粉草各15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治冷热不调,邪正交争,发为腹痛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水煎,温服。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结语:以上就是生活中使用枳壳酒的简单介绍,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症状,不妨多多的使用一下,以此帮助身体避免这些疾病的折磨,希望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即使这款中药方剂经过了中医的检验,相对来说是有益的,但也不能任意而为之,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耽误病情,影响到治疗。

枳壳散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心中要是有呼吸不畅的情况,该如何治疗?相对来说,一些人会去医院呼吸氧气,当然,吃一些药物是不可少的,其实,相对来说,在中医上有一款较为安全的中药方剂,对于这样的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小编来了解,在生活中到底哪种中药方剂能够治疗这样的症状。

枳壳散

【处方】

枳壳(去瓤,锉,麸炒)、白术各15克;香附子30克(麸炒,舂去皮);槟榔9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气滞食阻,心下痞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米饮调下,一日三次,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三引庞老方。

枳壳汤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3克;大腹皮19.克(锉)、百合、牵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赤芍药、桑根白皮(锉)各9克;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阴干)15克。

【制法】

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大便不通,腹胁胀满膨闷,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通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结语:上面就是生活中枳壳散的简单描述,相信通过介绍,对于这款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生活中科学、合理的这种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有益处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够多多注意,合理的使用。当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以免出现一些意外。

枳壳饮子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有些时候,女性会感觉到手脚发汗,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应该被忽视,这往往是一种疾病,有了这样的症状,女性应该很好的进行咨询医生,有些时候,造成这个情况是因为月经不调导致的,而在生活中,女性要是这样做,使用这款中药方剂对于保健身体是有帮助的。

枳壳饮子

【别名】

枳壳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处方】

枳壳60克(去皮,麸炒);半夏30克(汤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麸炒黄);红芍药30克 柴胡(去芦);45克 黄芩45克。

【制法】

上五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博济方》卷四。

枳壳熨方

【别名】

枳壳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

枳壳120克;诃子皮60克。

【功能主治】

治肠痔肿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二味,捣碎,于铫子内炒令热,以帛裹热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壳饮子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中药方剂有了更多的了解,女性可以适当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以此来帮助身体进行保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女性可以多多的使用,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最好的,以免不必要事情的发生。

栀子饮的中药方剂


栀子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小儿腹痛,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栀子饮的中药方剂以及栀子饮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栀子饮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栀子饮

【处方】

栀子(炒黑)、白芍(炒)、黄芩(炒)、柴胡、陈皮、当归、甘草、神曲(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

治小儿腹痛因热而作,面赤作渴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二。

栀子粥

【处方】

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

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注意】

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摘录】

《养生食鉴》。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栀子饮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栀子饮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麻黄汤中药方剂


在中医中的应用中,麻黄汤中药方剂是比较广泛的。那么,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治疗病症的手段。那么,麻黄汤中药方剂处方和麻黄汤中药方剂制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赶紧来看看吧!

【方剂名】

麻黄汤。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出自】

《伤寒论》。

脉浮主病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麻黄汤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要是有脉浮的情况出现,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枳壳防风丸的中药方剂


小儿龟背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事情,那么在生活中有了小儿龟背这种症状,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呢?其实还是有的,想要治疗这种症状,不妨试试枳壳防风丸的中药方剂,这款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小儿龟背还是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些,枳壳防风丸的处方,以及功效吧。

枳壳防风丸

【别名】

枳壳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处方】

枳壳(麸炒)、防风(去芦)、独活(去芦)、大黄(煨)、前胡(去芦)、麻黄(去节)、当归各3克。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米汤下。

【摘录】

《婴童百问》卷五。

枳壳煎丸

【处方】

枳壳90克(麸炒微黄,去瓤,捣罗为末,以米醋1升,慢火熬如饧);五灵脂30克;川大黄45克(锉碎,微炒);蓬莪术30克;桂心30克;木香30克;川乌头30克(炮裂,去皮、脐);诃黎勒皮30克;当归30克。

【制法】

上药除枳壳外,捣细罗为末,入前煎中,和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妇人痃癖气,呕吐酸水,腹胁胀痛,面色萎黄,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次1.5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渐加至20~30丸。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结语:以上就是枳壳防风丸中药方剂的简单描述,如果你的身边有人有小儿龟背的症状,不妨好好的使用一下这款中药方剂,相对来说,这款中药方剂是安全的,经过中医检验的,对大家是安全的,当然,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