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2-03-15 │ 芒种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肺结核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芒种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芒种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芒种节气人们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起居方面

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二 饮食调养方面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宜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三 多发病调养方面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其常见症状为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四 常见病调养方面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医认为,在冬季常发的病,在夏天就必须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各类关节痛及肢体麻木等疾病的患者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短衣裤,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忌过度食用冷饮,最好不食冷饮。

扩展阅读

春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古人认为大自然中的阴阳是交互变化的,要想健康,就要顺应这种阴阳变化。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到了秋天,白天开始越来越短,天气变得寒冷,阳气收藏。这是一年里面的阴阳变化,立春以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春天到了,人们对气候感觉最明显的应该是在南方,真正意义上进入春季的应该是华南,但是,全国都会有所感觉。晚上六点天还没黑,这是我在北京的感觉。

所以,养生就不能一刀切,不能华南华北都一样,那就会出问题,所以我谈谈总的原则。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所以,这个时候应注意这方面问题。此时,阴虚的人开始出现一些病症,比如很多人出现口腔溃疡,这是阴虚虚火上炎,或者是虚阳浮越,这种阴虚的人,阴液不足,所以在春天比较难过,此即叶天士所谓能冬不能夏。古代医生诊病很重视这个,他们会根据节气判断一个人的病情转归。此时肝气要生发,如同树木要生长,但是阴液不足,就没有水了,树木生长就会出问题。

尤其是老年人需要事先预防,有此类征兆的要服用些滋阴的方子。

除了药物,我介绍一个食疗方:生地9克,制何首乌9克,猪脊骨一节,在一起熬汤,喝汤吃肉,尽量少放花椒等调料,只放一点盐即可,一周可以用两次。适应于阴虚者,一般以舌红,苔薄,脉细数为标准,这是阴虚的舌脉,如果同时有口干,口渴,心烦,手脚心热(有的夏天热,冬天凉)更可以判断。

这个食疗汤大冷的天不要用,等天气温暖了,觉得自己的汗开始多了,就可以用。但不用长期吃,和做菜一样,想起来吃一两次就行了。生地滋养肾阴,制首乌滋养肝阴,两者肝肾同养,我在开方时,每遇到阴虚者,或者担心药物会伤阴的,都会加入这两味药。

有人问,不是春天阳气生发吗?为什么会用滋阴的药物呢?这就是阴阳互生的理论了,阳气生发要用阴气做后盾。如果阴不足,阳气就会出问题。

春天时,天气虽然变化多端,但是主要是开始转暖,人体的腠理变得疏松,此时要注意防护。最近,感冒又开始流行,主要就是天气暖,阳气开始发泄,汗出得多了,如果不注意,出门时汗没有干,结果就易患感冒。最近,我也感冒了,我用了丹栀射郁汤加减,用了两天,把邪气解掉。我体会到,一旦有了感觉,就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由着邪气深入。

所以,春天时要注意,因为皮肤腠理疏松,邪气易侵入人体,稍有不适,邪气就会入里化热。大家要加强防范。

《黄帝内经》里面说,春三月,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古人的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春天万物生发,此时人也应该顺应,要保护生发之性,不能戗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养心的方法,按照这种思路去做事儿了,我们的心境一定是舒畅的:赏赐别人,不罚;保护生命,不杀。这种愉悦的状态,可令肝气舒畅,也是养生的最佳状态。所以,古人虽没有直接说养心,但用了一些行为方式来说明。

饭后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食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人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慢慢走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采不利。

食后赏音乐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须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春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也必然相应地发出本能或人为的反映去适应自然界,不然人体就会受到侵害,这就是为什么要谈春季养生。那怎么养生?春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寒热。春季乍寒乍热,如不注意随时增减衣着,就易得病或旧病复发。出汗后及时洗温水澡,换上干燥衣服。

调饮食。春天,许多微生物易滋生暗长,人们以为天凉饭菜不易变质而食之,则易得消化道疾病。天热时千万别贪一时之痛快而狂饮冰镇饮料,也不宜过多食用辛辣食品。饮食应以素为主,荤素搭配,春天里多食野菜粗粮对养生很有好处。

避疠气。所谓疠气,即不正之气或传染病之类。春季里某些疾病易流行,如感冒、流感、流脑、哮喘等等,故人们尽量不去或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老人及抵抗力差的人宜戴口罩外出,勤晒衣被,宠物宜常洗澡,家中常打扫,开窗多透气。

踏春泥。可邀亲朋好友,携小孩、老人常常沐阳光,时时踏春泥,踏青既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又陶冶情操。

戒患怒。春季里人们意气风发,情绪激昂,但情绪也易冲动。故人们宜邀友品茗谈心,摆平心态,多谈好事,莫论伤感之言。

适当进补。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给人体施基肥之机,已时过境迁,倘若追肥,为时不迟。借助春季人体精气生发,阳气升腾之机,可用药膳如黄芪炖鸡、杞子炖鸭、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进补,最好请有经验的中医生根据各人体质之强弱、阴阳之盛衰的情况施药为妥。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季天气比较寒冷,非常容易使我们遭受各种流感的侵袭,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养生方法来帮助我们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养生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运动的方法,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些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养生方法,对于冬季养生注意事项也要引起特别关注。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年老体弱的人应该早睡晚起,等到日光比较充足再开始进行体育锻炼。老年人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冬季室内的温度要恒定、适当。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如果室温过低,老人的手脚就很容易冻伤,而如果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随时注意保暖防病。衣服尽量穿的宽暖,贴身要有一件皮毛背心,棉鞋要稍稍大一点,在鞋底的毡垫上均匀地撒一层生附子未,然后用棉布缝好,放在鞋里,这样可预防冻疮,使四肢气血流通。

初冬时节常常出现气候由冷转暖的现象,老百姓称做小阳春。冬季已寒而骤然转暖,就像春季已暖而骤然转寒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气候。这时,一些传染病就流行。其中对老年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经常摆放几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间,这样可祛除病毒。民间验方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减少发病

我们只有对于冬季养生注意事项引起特别的注意才能够帮助我们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养生效果,冬季千万不要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因为我们自身的骨骼非常脆弱,剧烈的运动非常容易使我们自身出现关节炎等很多种骨科疾病。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立秋之后天气就开始逐渐的转凉,气候也会变得越来越干燥,然而我们如果不注意对身体进行保养就容易出现咳嗽以及感冒等疾病,这样对身体的健康是特别不利的,如果我们多注意对身体进行保养能够很好地避免一些疾病,但是立秋之后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在对身体的保养时也要特别的注意,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立秋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起居调养

      所谓“早立秋冷飕飕”、“秋前秋后一场雨”。立秋首先带来天气变化,天气将由热转凉,日夜湿差逐渐加大。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精神调养

      立秋是秋天的天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冬瓜、蕃茄、沙葛、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蜜瓜等。

药膳

      百合莲子莲藕汤:粉莲藕250克,鲜莲子50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将莲藕洗净,切小粒,鲜莲子洗净(不去莲子心),鲜百合洗净,三者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莲藕、莲子酥软即成,调入冰糖,即可食用。具有健脾益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是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 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 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 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 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要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 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 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上面就是对立秋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立秋之后我们平时要注意身体上的保暖,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可以多吃一些羊肉等对身体进行滋补,另外平时也要多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身体免疫力。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