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养生

2019-10-12 │ 六月养生 六月养生信息

扬州六月六的八大习俗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怎么才能作好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扬州六月六的八大习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导读:扬州六月六的习俗多样,晒红绿、接姑姑、系五色缕、吃饺子这些六月六习俗,你听过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扬州六月六的习俗,这8大习俗很有趣哦!

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农历六月六,民间又称天贶节,扬州人对这一天情有独钟,给这一天赋予许多有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1、晒红绿

扬州旧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谚语。梅雨过后,扬州人家无不抓紧机会,利用强烈的日照,曝晒全家老小的棉衣、被褥和换季衣服,俗称为晒伏,又称为晒福。不仅是古代的皇宫在这天要晒銮驾,是凡士庶人家也要曝晒衣冠带履之类,同时还将容易被虫蛀咬的书籍、字画等都摊开来曝晒,以杀灭蠹虫,以防止霉烂。

民间又有家家晒龙袍的说法。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过去还有说法,就是晒的衣裳要在太阳落山前收回来,把热气散尽后收回折叠整齐了放好,还要塞进樟脑丸防霉防蛀,否则还会干霉。

2、翻经

梅雨季节里,经书也易发霉生蠹,寺院里就在每年的六月六日把经书翻开,摊在烈日下曝晒,僧众便把这天叫做翻经节。

旧时,有些信佛的妇女在这天主动地到寺庙里参与翻经念佛,她们翻经是另有所图的:据说女子一生到寺庙里参加十次翻经,来世就可以转为男身。顾禄《清嘉录》卷六即云:诸丛林各以藏经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身。

3、接姑娘回娘家歇夏

旧日,扬州地区有六月六接姑娘回娘家歇夏的风俗习惯。如属新婚,要在娘家歇一个月之久。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回婆家时,娘家还要为姑娘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现在多已改为买现成的,更为适意。不过,又为姑娘置一把扇子和一条毛巾,以便姑娘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六月六,带乖乖肉(扬州话中古音,肉音同六)。上人疼子女,把子女称为乖乖肉。这时候农村大忙结束,在人家做媳妇的都回到娘家来了,妈妈心疼姑娘,于是包饺子款待姑娘。在邗江洲上5个乡镇,也保留着这样一个风俗:六月六这天,出门的姑娘带上丈夫孩子回娘家吃饺子。

4、帮狗洗澡

跟六月六有关的习俗还有:有的人家在这一天给猫狗洗澡,俗语叫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据说,猫狗在六月六这天洗了澡,就不生虼蚤了。

扬州民间素有六月六,狗瓷浴的说法。一般地说,狗是终年不下水的。但六月六这天让狗下水洗个澡,将身上的寄生虫冲洗干净,则可以享受一下过节的乐趣。对一些喜爱以狗为宠物的人来说,就更加能体味到乐趣了。

5、系五色缕

端午节这天,许多人家都为小孩子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缕,俗称百索子。但随着天气的转热,加之小孩子好动、易出汗,百索子自然就会惹脏了。不过扬州人有一句谚语,叫作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这句谚语便十分简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到了六月六这天,按习俗要撂到屋顶上。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扔上屋顶的百索子会被喜鹊衔去,等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搭成鹊桥,牛郎织女能够鹊桥相会。

6、凤仙花染指甲

六月六这一天,年轻女子用凤仙花加上明矾染指甲。具体做法是:七分花加三分叶子,加明矾和水烟丝,捣碎,用布包上,麻丝扎紧,一夜过来,指甲就红彤彤的。如果嫌颜色不够红,则包起来再染。

为什么这时候染指甲呢?过去在农村,一趟栽秧季节过后,妇女们的指甲苦得要秃掉一层。因为凤仙花有较强的养护指甲的功能,还能治疗灰指甲,所以,年轻妇女便趁闲染指甲;另外,过去的农村孩子夏天都是光着脚的,为了让光脚更漂亮,大人也会给女孩子手指甲和脚指甲用凤仙花染上。

7、吃饺子

旧时,扬州还有六月六吃饺子的习俗。六月初六,农村新麦子已经收好,夏收夏种基本结束。老扬州就利用这个闲暇,把新麦磨成面,包饺子吃,也算尝个新。

据说在这天吃了饺子,可以避免疰夏,不被蚊子叮咬。这天的饺子讲究多包点,不仅是六月六吃,还要晾起来吃上几天。但也有说法是,五月为毒月,为庆祝顺利度过毒月,要包饺子吃。

另外,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六月六,种红绿。扬州民间流传的这一谚语,旨在提醒农人每到农历六月六,开始种下红豆和绿豆。

精选阅读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各地习俗大盘点


导读: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六月六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叫法不一,有洗晒节、天贶节、晒谱节、洗澡节等名称。到底六月六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六月六是我国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各地区节日内容和起源不同,又有多种名称,有洗晒节、尝新节、晾经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叫法,甚至有称为小年的,可见其隆重程度。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六月六的叫法及习俗。

1、晒秋节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天贶节

北宋真宗时,诏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即赐),谓此日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并于岱庙修天贶殿。六月六为天贶节,寺院藏经阁在这一天要进行翻检暴晒,后来沿用到民间。百姓们认为六月六晒衣服、晒书籍、给家畜洗澡,能使衣服晒后不蛀,书籍晒后不霉,家畜洗后不生虱子。

3、晒谱节

农历六月初六,农村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习俗,同时是中国传统的晒谱节,我国民间流传着六月六,晒家谱的习俗。当天,有家谱人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晒谱祭祖活动,一是为了团结宗亲,二是教育后人勿忘先祖,更深地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4、洗澡节

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是水族的洗澡节,只有独山县温泉乡的居民有条件过。水族同胞从五六十里地外赶到温泉乡的温泉洗澡,多则上万,少则数千,热闹非凡。

5、晒红节

西向客家人仍保留着过六月六的习俗,并称之为晒红节。每年当天,凡嫁出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团聚;各家各户拿出衣物、棉被、书籍曝晒,从此不再发霉;人们开展祭祀活动,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6、禾苗节

桂东是种中稻地区,农历六月,正上禾苗生长的旺季,预防虫灾十分关键。所以,桂东的先人把六月六这一天当作禾苗节,世代相传,利用舞稻草龙、抓虫王、祭田神等形式来祈求消灾辟邪,五谷丰登。

7、姑姑节

中原一带称陆月陆为姑姑节。麦稍黄,妞看娘。每年收麦前,青黄不接的时候,闺女都会去看望母亲,麦收后老母亲则会带上新麦面食物到闺女家问问收成如何,倘若收成不好,老岳母就要为难女婿了。因此时为麦收后农闲期,故有六月六,走麦罢的说法。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六月六,不同地区的习俗不一样,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六月六的传统习俗。

8、嫘祖节

在新郑始祖山上有座嫘祖庙,是供俸黄帝元妃嫘祖娘娘的。相传,嫘祖是蚕桑丝绸的发明人,他被后人尊称为蚕神、祖神、和人文女祖。当地还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黄帝和嫘祖成亲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当地民众都要举办隆重的庆典活动,以纪念这位人文女祖的大功大德。如今,新郑每年都要在六月六日举办嫘祖文化节,以示对先祖的敬祀。

9、花儿会

花儿会是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于五峰山举行。每逢节日,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的民间歌手和正在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花儿会上,尽情地赛歌。

10、晒衣节

农历六月六,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金坑瑶寨的传统节日晒衣节。当地红瑶(瑶族支系)妇女在屋外挂出鲜艳的民族服装晾晒,企盼去除晦气。同时,当地红瑶群众穿上节日盛装,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表演红瑶迎亲、瑶族姑娘绣女红等具传统民族特色的节目。

11、洗象节

农历六月初六,在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这个日子是洗象节。每年的这一天,看大象洗浴曾是北京人的一大乐事。象来啦!象来啦!,还是北京象来街这一地名的由来。自古以来,大象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古人以象寓意太平有象与万象更新。

12、尝新节

尝新节又称半年节,这时地里稻谷虽然还未成熟,但已丰收在望,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此尝新节就成为农家除春节外最重要的热闹节日,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神灵,祈求庇佑五谷丰登。六月六尝新节庄严而隆重,家家备办香烛钱纸,将鸡鸭鱼肉和新采的稻穗瓜果蔬菜,恭恭敬敬地祭供在供桌上,焚香祭祀,祭拜天地祖宗,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3、赶歌节

苗族六月六苗语叫奏月奏,又叫赶歌节,苗语叫够傻或情人节,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苗族男女老幼,特别是年轻人,身穿节日盛装,三五成群,从各个苗寨来到歌场,结伴对歌,互诉衷肠,会亲访友,叙谈家常,是苗族人快乐而美好的日子。

六月六,每个地区对此节日的叫法、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庆祝方式都离不开 晒衣物、蒸面食等内容。在六月六这天,你不妨来试试这些有趣的习俗!

六月六晒红绿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衣服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晒衣服?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红绿指的是五颜六色的衣服。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晒衣服,你了解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由来。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衣服?

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衣服。在三明,到了六月六这天,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特别要将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类统统拿到太阳底下曝晒,又称晒伏,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之内不生蛆,不返潮。

农历六月初六,汉族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有趣的是,不同的人晒不同的物品,佛教信徒晒经书,读书人晒书,家庭主妇晒衣服、被子、席子,当官的要晒官服,另外,老祖宗的画像、祖传的字画也要拿出来晒晒。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

此俗见于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着的《野获编》,文云:六月六,内府皇史晟曝列圣实录及御制文集,为每年故事。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于此日晒裘衣杂物,以防虫蛀。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衣服?这晒衣物的习俗,据说跟两个民间传说有关。

一说是唐僧从西天取经归来,途中经书掉进河里,于是赶紧捞起来晒干。因这天正是六月六,寺庙里就把六月六作为晒经书的日子,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潮湿、虫蛀鼠咬。

另一说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到扬州时,一个人微服到南郊去游玩。不料遭遇到一场暴雨,虽然他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因为处于荒郊野外,也没法寻找到一处躲雨之地。无奈之下,他只好脱下湿淋淋的外衣,晾在一棵树上晒干了,再勉强穿上。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六。事后,地方官为了拍皇上的马屁,特地在他晒衣服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龙衣庵。此事传开以后,扬州又有了一句民谚,叫作:六月六,晒龙袍。据说,每年的六月六这天,清朝内府銮驾库都要曝晒銮舆仪仗以及历朝御制诗文和书集经史,称之为晒銮驾。

另外,土家族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垕[2]蒙难之日。相传,覃垕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垕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垕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垕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

民间有农历六月初六全年温度最高的说法,甚至流传着六月六,晒蛋熟的俗语。虽然这天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比如有些地方说这天要晒被子,有些地方说要在白天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在冷却后用来洗澡,能防止得各类皮肤病。其实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高温杀灭细菌。

其实,六月六晒衣物是有科学依据的。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炎热多雨,此时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可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除了晒衣服外,农历六月初六还有许多习俗、谚语,例如六月六看谷秀、请姑姑、天贶节、翻经节等等。其中,按照习俗,六月六还是猫狗洗浴的好日子。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在江苏,六月六有吃炒面的习俗,而这炒面不是用面条做的,是用新麦面炒熟调食的,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呢?小编为你揭秘答案。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

节日往往离不开吃,六月六也有吃的节目,江苏淮安、海州一带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即把新麦面炒熟,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

邹平、淄川等地吃炒面,据说把炒面炒老一些,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潍坊高密等地说吃炒面治痢疾,其实是在这个日子天气炎热,吃炒面既凉快又省事,直到现在人们沿用此习俗,意在去暑降温。

这里的炒面并非炒面条,而是现在市面上已很少见的一种传统食物。制作时将面粉中掺入白糖用油一起炒熟,吃的时候,倒一些在碗中,用开水和匀即可。虽然看起来卖相不佳,俨然一团棕色的面糊糊,但是吃起来却是香甜可口。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关于民间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有好多种说法。但总的有三种,一是说吃炒面可以治疗腹泻腹痛,祛除湿热、不枯夏等;一是说六月六是天贶节,相传于北宋,吃炒面是为了祁雨,以求风调雨顺;一是说六月六吃炒面为了让四海龙王忘记在这天比赛下雨的事情。

还有人说是古时战事频繁,炒面加工简单方便。吃时烧点水,一冲就可。即便没有水,抓一把也能充饥。炒面就是古人的方便面;也有人说,连云港地处沂水淮水入海囗,气候潮湿。六月份又是雨季,食物不宜保存。将面粉做成炒面,就方便存放了。

在河南汝南、上蔡一带,六月六要吃炒面,据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因为当年岳武穆收复蔡州(今汝南)时,当地老百姓曾拿炒面慰问抗金将士。

农历六月初六,按照淮安的传统习俗应当吃炒面。古时候,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是黄河的入海口,如今尚有遗迹,即从市区穿城而过的废黄河。那时黄河年年泛滥成灾,人们以为是海龙王作怪,就修龙王庙,敬龙王神。结果,庙修了又冲了,冲了再修,白白花费了许多钱物,还是没能感动海龙王。后来,人们终于学会了对付洪水的办法修筑堤坝。

修坝是个辛苦的工程,男人们发现由于长期在河边干活,湿气大,带去充饥的馍馍饼子,放不了几天就馊了。后来,有个叫善姑的姑娘想出个办法,把面粉炒干,让筑堤的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果然就算放了很长时间也不变质。从此,人们都学着善姑的作法,每逢六月六家家户户制作炒面,傍晚时分,炒面的香味飘满全城。

农历六月是雨水季节,也是防汛高峰时期,后来人们把六月六定为节日,一方面提醒人们要团结奋斗,夺取防洪的胜利,一方面为了对善姑表示感谢和怀念。所以,在旧时的淮安过这个节日时,每家每户虽有丰盛的饭菜,也必定要吃点炒面。

六月六民间习俗多多

农历六月初六当天,民间还有许多习俗。首先是晒书节。民间有个典故,康熙年间学者朱彝尊满腹经纶,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被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系成晒书节。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此外,民间还有六月六,请姑姑的说法。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农历六月六又称回娘家节、姑姑节,是妇女回娘家的节日。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你了解由来吗?民间有很多传说,我们来看看。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按民间风俗,六月六这天,妇女要回娘家消夏,所以也有把六月六这天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呢?

传说一:与晋国卿狐偃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传说二:与翠花有关

相说:唐朝时候,关中泾阳县银王村,村里住着一个穷人王老五,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婚后,王老五老俩口就死了,家里留下一个女儿名翠花,和哥哥一起生活。翠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候,提亲的人也不少。可翠花和离家五里路陈刘村一个羊娃从小相好,只是没有订下婚期。王老五在世时,因穷困潦倒,曾借下当地财主王银匠一笔帐债,共计20两银子,王银匠下了狠心,不给银子,就得许人,一心想娶翠花当他的小老婆,抵销一笔旧债。

翠花的哥哥是个爱钱如命的赌徒,认钱不认人,他逼翠花要嫁给王银匠,断了羊娃家这门亲。当时风俗是:娶妙姑,六月六,事长久,三六九。所以把续娶翠花的事定在六月六日。翠花姑娘暗地收拾衣物,又等了羊娃半夜,后半夜时辰,就背上衣物,手里拿着一个拐线拐子,把纺成的线一头拴在前门拴上,用拐子边走边绽,朝东南方向逃跑。

一两天功夫,翠花就跑到长安以南一个山上,等她到了山顶,遇到一位老道长,老道长在她头顶上摩压点化了一下说:苦命的娃娃,你先在上台洞口歇息一会。翠花刚一坐下,跟线追踪寻找她的王银匠家丁,翠花哥哥,羊娃家人都纷纷赶到山上。刚巧,他们碰上老道人,询问翠花姑娘去向,老道人顺手一指:那就是你们要找的翠花姑娘!这时,恰好日出,这一伙人赶到山顶,只见一只手,不见人身,翠花姑娘已经坐化了,只有一只手未化,伸向空中,手里还有一条白线。

此后,每年六月六日,翠花的哥哥和羊娃都要到山上来朝祭一回。说是接翠花的灵回娘家。去时,骑的毛驴,带的祭品,毛驴撒欢,回来时,毛驴空背,虽不见翠花人影,但毛驴周身冒汗,显得负重累累。人们都说:翠花姑娘回娘家来了!久而久之,泾河两岸,渭河两岸,都学着效这种做法,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总要把自己女儿接回娘家团聚,免得像苦命的翠花姑娘那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来历:农闲时,是探亲的时期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

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

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

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闰六月算几月


闰六月算几月

1、闰六月算几月

农历为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解决。闰六月是一个农历年份出现的第二个六月,虽说是第二个六月,闰六月依然算是六月。

2、什么是闰六月

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公历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如果闰月在六月后面,就是闰六月。

3、闰年与闰月的不同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比实际的一年少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并不叫闰二月。说“闰月”,则为阴阳历(汉历、藏历等)所特有。

什么是农历闰月

1、闰月的来历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已不适用,随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

2、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罕见的闰年闰月

1、闰正月:1651 2262 2357 2520 2539 2634

2、闰九月:1737 1756 1832 2014 2109 2204 2223 2576 2720 2739 2815 2834 2853 2929 3111 3187 3206 3225 3301 3320

3、闰十月:1775 1870 1984 2166 2318 2386 2481 2500 2595 2872 2891 2967 2986 3081 3244 3263

4、闰冬月:2033 2128 2147 2242 2614 2728 2910 3062 3339

5、闰腊月:3358

6、公历闰二月巧逢农历闰二月:1928 2004 2376 2748 3120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