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

2019-10-12 │ 针灸养生 养生针灸

中医针灸可治疗“功血”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针灸可治疗“功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由此可见,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患者素体脾虚,或饮食损伤脾气致统摄无权;或先天不足,绝经气肾气渐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发为功血;或素体阳盛,外感邪热伤及冲任迫血妄行;或七情所伤致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外邪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成功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相关阅读

“功血”难治 试试针灸


中医称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崩漏。经典医籍《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云: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妇科经伦崩带门》曰:血属阴,静则(扌衮)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

由此可见,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患者素体脾虚,或饮食损伤脾气致统摄无权;或先天不足,绝经气肾气渐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发为功血;或素体阳盛,外感邪热伤及冲任迫血妄行;或七情所伤致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外邪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成功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针灸治“功血” 效果佳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

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

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

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

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

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

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患了感冒针灸可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一年四季。下面专家介绍针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为其临床特点。流行性感冒则起病急,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较重,上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属于中医学伤风、时行感冒的范畴。

1.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可以选择风池穴、风门穴、列缺穴。

2.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可以选择风池穴、大椎穴、尺泽穴。

3.暑湿感冒: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中脘穴。

4.耳穴贴压:肺气管内鼻、咽喉、额。

5.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专家表示,感冒后一定要多喝水,多休息,都可以促进早日康复,若不会针灸者按摩以上穴位也可达到效果。

针灸可治疗声带麻痹,中医辩证三疗法


目前,大多数人在对声带麻痹进行治疗的时候,其都会选择针灸的方法。而除了针灸法外,人们还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予以治疗。

针灸治疗声带麻痹的方法:

(1)主穴取人迎、挟突、天突、大迎,配穴合谷、曲池、太溪、后溪、照海等,每次取主穴、配穴各两个,每天一次。

(2)穴位注射:取上述针刺主穴或阿是穴,注射药物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每次选取1~2穴,每穴注入药液1ml,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治疗7~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再作第二疗程。

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1.金创外伤,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开音。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黄芪15g,当归尾10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声带红肿者,加于层纸、蝉衣;痰多胸闷者,加法夏、桑白皮。

2.风邪入络,声户痹阻

治法:疏风宣肺,利喉开音。

方药:六味汤(《喉科旨掌》)加减。桔梗12g,生甘草10g,荆芥10g,防风10g,薄荷6g,僵蚕10g。可加白附子、蝉衣、地龙干等以加强本方解痉通络开音的作用;恶寒头痛鼻塞较甚者,可加桂枝、白芍、石菖蒲等。

3.肝血不足,声户失养

治法:养血荣筋,活络开音。

方药: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熟地黄15g,芍药15g,当归10g,川芎10g。可加首乌、杞子、桑椹子、女贞子等以加强本方养肝血的作用;选加全蝎、僵蚕、蜈蚣、蝉衣等以解痉开音。

心律失常中医可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忙碌的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人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中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中成药有归脾丸、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

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喘促难卧,胸闷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陈皮、附子、黄芪、葶苈子、红花、生姜;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等。

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烦燥少寐,头晕目眩,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盗汗,腰酸稀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朱砂安神丸合知柏地黄丸化裁: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等。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些治疗方法,当然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对身体有帮助,一定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吃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