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养生与季节

2019-10-12 │ 天人相应养生与季节 天人相应与季节养生

中医养生要“天人相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要“天人相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气转凉,注重养生的人开始忙起来,各种进补秘方也满天飞。在中医养生火热的话题中,不难发现,真正能把握的并不多,有的认为进补就是养生,其实不然。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养生呢,中医养生又有何原则和方法呢?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祚邦指出,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养生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而选择养生方法时,也一定要从顺应自然与适合自己这两个方面考虑,做到天人相应的境界。

王祚邦指出,中医认为,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外在的环境时刻都给人以影响,人必须根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寒暑往来等变化,主动地与之相适应,避免和消除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才能不生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人体与自然的这种同步变化,古人称为天人相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四气调神,顾名思义,就是说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性来适时调整人的活动和意志,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一个从字,即强调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意志活动要顺应四时之气,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保持一致和协调,使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轨道和程序中运行,从而达到保护精气、养护生命的目的。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顺时养生的主要原则,而顺应自然、天人相应具体的养生方法表现在:

◎起居

睡眠时间应随季节改变

M.Ys630.com

春季要晚睡早起,散开头发,松缓衣带,从容不迫地散步,使气机舒畅,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夏季宜晚睡早起,不要贪图凉爽而厌恶日光,使体内的阳气温煦荡漾,以适应夏长之气。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秋气萧杀,应避之以免伤害人体生气,以适应秋收之气。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冬季严寒,应保持体温,以免影响体内阳气的闭藏,以应冬藏之气。

◎饮食

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

中医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一年四季,五味各有所宜。春三月勿过食酸味,否则易伤脾胃,应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常食新韭。夏三月勿过食苦味,过则易伤肺气,应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之三月勿多食辛味,过辛则易伤肝气,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三月勿多食咸味,过则易伤心气,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精神意志

春夏宜多思秋冬宜安神

春夏季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若所爱在外,即春夏之季宜多思、多动、精神外向,意气舒展,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浓厚。秋冬二季宜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即此二季应神志安宁,多静少动,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淡漠,特忌妄思乱动。也就是一年四季精神意志要如少年、青年、中年、暮年状。

扩展阅读

中医养生你要懂得什么


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一段话说得好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意思是说 年轻人的性情,应该收敛而不应该豪放纵畅。这样就可以恪守道德

一、要放眼天下。

毛泽东有两句诗说得好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做人要眼光放得远。个人一时一地的荣辱利害不必过于斤斤计较。能放眼时就放眼,放眼之处皆风景。目力所及可见银河星汉、高山流水、云卷云舒,远比眼前风景好看得多。放眼看世界,才能看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才会拥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和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

二、要放开心胸。

陶铸有两句诗说得好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老年人养生宜保持迭观、进取的心态,不为琐事烦心。人生总是高潮低潮交错,在事业的低潮、竞争的挫折、生活的不如意面前,要学会自我调适,坦然面对现实,不争不蹂,不愠不怒,不气不馁。待人接物。淡泊名利。胸怀开阔,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惜吃亏,要经常具有一种宽厚诚信的德性。

三、要放下身价。

老年人退休了,要甘心做平常百姓。保持平常心。这样才能身无官职一身轻,逍遥自在地享受晚年。如果身退了,还念念不忘昔日前呼后拥的排场,必然会有今日人前冷落车马稀的心理失衡,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

四、要放身求乐。

快乐是人应追求的生活目标,快乐的人生是自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我们无法留住岁月的脚步,那么我们只有在生活的內容和质量上多下点工夫,以此延长自己的生命。放身求乐不是去纵情声色,而是走进高雅娱乐,在琴、棋、书、画、茶、钓、舞中游弋徜徉,把身心调整到安适的境界,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

五、要放弃贪欲。

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人要有自知之明,对一切事物都应当通情达理。知道进退。当做的、有能力做的事,则出于公心,尽力做好 不该做的、无能力做的事,则戒私心杂念,决不强求,要始终保持心安理得的心态。知足者常乐,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将是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 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清静无为,宁静而致远。

六、要放怀倾诉。

不要为心灵设置栅栏,要及时地跟知己谈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了什么烦恼,不要窝在心里,要主动找亲近的人聊聊,敞开肺腑,接受劝解。别人的劝解往往能使人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

七、要放心善忘。

俗话说 遗忘也是健身药。每个人都生活在烦恼的世界里,或多或少都被烦恼包围着,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遗忘。遗忘经历的坎坷,遗忘人生中的不如意,遗忘生活申的鸡毛蒜皮,遗忘个人的恩恩怨怨。只有遗忘这些,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才能生活得洒脱一些。日本老人的长寿经验也提出了三个忘记 忘记死亡,可摆脱恐惧死亡的困扰 忘记钱财,可从钱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忘记子孙,可卸去为子孙操劳的精神负担。这也是值得参考的。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放作为生存之态,是化繁后的睿智,是深刻后的平和。梭罗说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是啊!提得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赞叹。

痛经类型及相应药膳


什么叫痛经?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亦称经行腹痛,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四型:寒湿凝滞型、肝肾亏损型、气滞血淤型、气血虚弱型。下面分别介绍痛经类型及相应药膳,可酌情选用。一般在经前3~4天开始服用。

寒湿凝滞型:可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或绞痛,疼痛拒按且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淡而夹白块,或经色如黑豆汁,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沉紧等。

1、小茴香15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水煎饮服,每日1剂。

2、当归、生姜各25克,羊肉块500克,桂皮调料各适量。各味水煎至肉烂熟即可,吃肉喝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香附、艾叶各30克,鸡蛋3个。加水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服鸡蛋,每日一剂。连服2—3剂。

4、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50克。水煎温饮,每日1剂。

肝肾亏损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后小腹作痛,腰酸膝软,头昏耳鸣,舌淡苔簿等。

1、肉桂末2克,女贞子10克,粳米100克。女贞子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入肉桂末调匀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补肾、温经止痛,可用于肝肾亏损痛经。

2、月季花30克,山药60克,女贞子30克,公鸡1只。炖吃。每月1剂,行经时期服,连服3个月。

3、黑豆60克,鸡蛋2个,米酒(甜酒)120克。先将黑豆、鸡蛋加水文火煎煮,蛋熟去壳,再煮数分钟,冲入甜酒服。

4、核桃肉30克,降香10克,龙涎香5克,黄酒适量。前3味入黄酒内浸泡10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饮5毫升。功能补肾温经,降气止痛,可用于肝肾亏损性痛经。

气滞血淤型: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下坠或刺痛,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月经量少而淋漓不畅,胸胁胀满及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脉沉强或沉涩等。

1、川芎10克,鸡蛋2个,黄酒适量。前2味水煎煮至蛋熟,去蛋壳再煮5分钟左右,加黄酒调匀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吃蛋喝汤。

2、向日葵15克,干山楂30克,红糖60克。前两味烤焦后研末,加红糖,分2次冲服或煎服,1日服完。于经前1—2日开始服,或经来时即服,每次月经周期服2剂,连服1—2个月经周期。

3、益母草30—60克,元胡2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食蛋饮汤。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5—7天。

4、玫瑰粥:白玫瑰花5朵,糯米100克,樱桃10枚,白糖适量。 将未全开的玫瑰花采下,撕下花瓣,用清水漂洗干净。糯米煮粥,加入玫瑰花、樱桃、白糖稍煮即好。

气血虚弱型: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止痛。

归参香附鸡:当归、党参各20克,香附10克,老母鸡1只,生姜、细盐、味精、米酒、葱各适量。宰杀老母鸡,去毛肠杂,洗净,放沸水中烫2分钟,捞起;将当归、党参、香附洗净,放入鸡腹中,置砂锅内,加入配料及适量水,煮沸时改用小火慢炖,至鸡肉烂熟时,起锅。服法:每次月经前10天、前5天各吃1剂,当天吃完。功效:补血益气、理气止痛。本药膳适合于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女性患者食用,患者月经量少,颜色较淡,精神疲倦,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中医讲述肚脐是养生要穴


【导读】中医讲述肚脐是养生要穴: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养生要穴--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中医讲述肚脐是养生要穴吧。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中医讲述肚脐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 可鼓一身之阳气

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阳气不足,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中医养生指南:饭后10症状要当心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中医养生要戒除什么不良心理


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之目的,必须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中医养生春日进补要恰到好处


春暖花开已是进补的极佳时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裕起来的市民越来越注重强身保健,人们对补品的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讲究。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历来归属高档、珍贵的补品,正以平民化的面孔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但经销商也告诫广大市民,春季进补要恰到好处,要因人而异有所选择,不可乱补、滥补。

在义乌宾王商贸区三街,记者找到了一家鹿产品专营店,据店主李森介绍,该店经营的鹿系列产品包括鹿血酒、鹿茸、鹿肝胶囊等10余种,其原材料全部取自东北大兴安岭放养的梅花鹿、马鹿。李森说,春季进补不能像秋冬时节那样以大鱼大肉来补充热量,而是要通过食用有药效作用的健康滋补来进行,但滋补品以保健为主,并不能代替治疗药品,因此用了要有益却不能伤身,其中补而不燥是很重要的。

据了解,鹿产品一直来是进补佳品,以鹿茸为例,其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益精养血、强筋壮骨。服用时应注意以口服为好,先将买来的鹿茸研成极细粉末备用,服时每次用0.5~1克,每日两次,于临睡前及晨起空腹时温开水吞服,一般连用5~7天为1料。如感觉尚好,无不良反应,隔1星期后可再服1料。但切忌水煎服,不宜骤然加大剂量,因这样不仅浪费,而且效果不好。服用鹿产品不可急于求成,药效缓慢而持久,服用期间切忌吃辛辣动火的食物。另外,感冒发烧及急性病如肝炎、肾炎等患者应慎用。

中医认为,养生的方法很多,有体育锻炼、调理精神、食物疗法、药物调养等。食物疗法和药物调养中的“进补”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而养生进补要讲科学,要因人而异有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长夏防湿要淡补


“秋老虎”阻碍入秋进程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

上海市著名丁学平医生说,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又被俗称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时令 湿邪侵袭

“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饮食 祛湿健脾

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生清降浊的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者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喝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因此,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丁医生推荐“早饭有一碗粥、晚饭备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起居 谨防着凉

虽然眼下丝毫未见秋色,但稍有大意,就容易诱发感冒。尤其是邻近秋分的时候,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早上着凉之后就产生伏暑,伏暑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越是邻近秋分温差大的时候,越要小心预防着凉。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提早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以往,不少人刚过立秋,就开始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专家提醒,这些疾病并不一定全是感冒。过敏性鼻炎也是立秋后的高发疾病。无论如何,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另外,在户外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

【健康链接】

预防“秋老虎”伤人

1.阳光依旧肆虐,要注意少晒太阳,尽量在阴凉处作业。

2.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

3.每天吃1-2个梨(雪梨或沙梨)、西瓜、香蕉等凉性水果。

4.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马蹄、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及新鲜水果和、瘦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

5.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工作和生活时,空调温度保持在23℃-27℃,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起早睡。

7.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中医养生:饭后10个症状要当心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中医养生要记住八大禁忌


本文导读:养生是现在很多人都非常注重的,那么养生要注意哪些呢?如何养生才是最好的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八大禁忌。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 消化 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四、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机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五、急了才排

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 自身中毒 。

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八、胖了才减

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摇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