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生推拿按摩

2019-10-12 │ 女性养生推拿按摩 女性中医推拿养生按摩

小儿保健 推拿按摩有奇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儿保健 推拿按摩有奇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预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

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阳,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施毕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嘱小儿仰卧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3分钟,摩腹3分钟;然后改为坐位,施搓摩胁肋2分钟;最后取俯卧位,在小儿背腰部捏脊3~5遍,重点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1分钟。本法能健脾益胃,增进食欲,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一般在空腹时施术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相关阅读

小儿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3、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处方: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操作方法】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中医推拿按摩有助小儿益智


本文导读: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优于其他的孩子,下面了解下中医推拿按摩对孩子智力的帮助。


【按摩方法】

1、推五经:小儿坐势或仰卧势,用左手托儿左手使手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合儿掌上,从其掌根始,沿手掌顺指根向指尖推去,反复操作100次。

2、捏十王:捏小儿右手拇、食、中、无名、小指各20次。

3、揉二人上马:用拇指端揉小儿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5分钟。

4、摇四肢关节:摇四肢腕、髋、踝关节各20~30次。

5、捻十指及十趾:用拇、食指指面捻小儿十指、趾各3~5遍。

6、捏脊:小儿俯卧势或横卧在家长双腿上使其背朝上,用双手拇、食指面捏脊3~5遍,重提肾俞、脾俞、心俞各3~5次,按揉肾俞、脾俞、心俞穴5~10次,然后将中指置督脉大椎穴上,食、无名指分别置足太阳膀胱经风门穴上,自上而下反复推10遍。

【注意事项】

1、本法适宜于3周岁以下的幼儿,可每日1次,连续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再做第2疗程。


2、本法亦适应于五迟、五软、解颅或脑病后遗症,要长期坚持,每隔两个月休息1周后再继续进行。

3、对五软的患儿可适当选用补心养血或补肾养肝的方剂。

4、对智力差的儿童要同时进行行为指导,开发智力,树立其对治病的信心。

按摩6大保健区 养生有奇效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保健中,有相当多的人痴迷于穴位按摩。但认准穴位是个技术活,按准了,保健长寿;按不准,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能掌握以下6个保健区,就算只是随便揉揉,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

捏脚底促进血循环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如将当归、红花、三七,川穹、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放入热水浸泡,约半小时后即可泡出药效,而后还可加点白酒或醋。常失眠的人,特别推荐一试。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患病。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按摩手法


二、小儿什么情况不宜推拿三、小儿咳嗽怎么护理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方法

1、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按摩手法

1.1、运内八卦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1.2、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

位置:掌小横纹在小指指根下,掌面尺侧纹头。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

主治:口舌生疮、唇肿、腹胀、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1.3、按揉中脘1分钟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主治: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1.4、分推腹阴阳300次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2、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效果好吗

中医的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如果不是危急重症,家长们完全可以放心让感冒、咳嗽的孩子多试试小儿推拿的疗效。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等方式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因为有一些穴位如七节骨、天柱骨、胁肋等,只有12岁以下的孩子才有感应,所以推拿在小儿感冒、咳嗽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比较显着。

3、小儿推拿治疗咳嗽要注意什么

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初生儿太娇嫩了,不适宜推拿,一般建议半周岁以上的婴儿才尝试推拿。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不要盲目尝试。

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

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要不然孩子不舒服,会拒绝。用力要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

给小儿推拿时,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取穴要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小儿什么情况不宜推拿

1、发烧不宜捏积

除了小儿推拿外,近些年捏积也备受家长们的欢迎。不过很多家长对于小儿捏积的适应证可能并不清楚。

捏积的手法其实也是由中医的推拿手法发展而来。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时,会选择为孩子捏积来治疗。对此,发烧时,千万不能用捏积的方法来治疗,因为捏积应属于补法”,多是针对孩子脾胃不好、厌食、积滞等情况,有实火的小儿不能使用此法。

2、皮肤易过敏的小儿不宜穴位贴敷

目前处于冬季,穴位贴敷疗法可能是更符合时令特点的儿童中医疗法。一般来说,孩子贴敷要在半小时以上才会起效,建议以两小时为上限。如果孩子皮肤特别敏感,出现烧灼感、疼痛等不适反应则须提前取下。值得提醒的是,贴敷当日如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腹泻等症状,也不宜贴敷。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将贴敷时间推后一次,同样有疗效。

小儿咳嗽怎么护理

1、水蒸气止咳法

咳嗽不止的宝宝在室温为20度左右,湿度为60-65%左右的环境下症状会有所缓解。如果宝宝咳嗽严重,可让宝宝吸入蒸气;或者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气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帮助宝宝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2、热水袋敷背止咳法

热水袋中灌满40度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宝宝背部靠近肺部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能很快止咳。这种方法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尤为灵验。给宝宝穿上几件内衣再敷,千万不要烫伤宝宝。

3、热饮止咳法

多喝温热的饮料可使宝宝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最好让宝宝喝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给宝宝喝鲜果汁,果汁应选用刺激性小的苹果汁和梨汁等,不宜喝橙汁,西柚汁等柑橘类的果汁。

推拿按摩 教你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手法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型。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以调中理气,并加强其他手法;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调中止泻。

1、伤食泻

证见泄泻前有伤食病史,大便量多,气味酸臭,常夹不消化食物残渣,伴口臭、腹胀,多为伤食泻。治则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

小儿推拿禁忌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2、寒湿泻

证见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苔薄白或白腻,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多为寒湿泻。治则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推三关,揉外劳宫。

3、湿热泻

证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泻下急迫,大便臭秽,量多次频,或夹黏液,伴发热、烦躁口渴等症,多为湿热泻。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虚泻。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加揉二马,补肾经。

小儿推拿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

简介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穴位与手法

脾经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胃经

【位置】 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 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面白、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遗尿、脱肛、大便秘结等,配伍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揣释】无名指属于肺与三焦经。那么手背是三焦经,掌面是肺经。

【文献】《针灸大成》: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清江笔花:肺气之旺衰,关乎寿命之长短。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作用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对新生的 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起源于山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当今山东省小儿推拿三大学派之一。其医疗特点是取穴少,用独穴,推时长,手法简,疗效高,在国内颇有影响。

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本书作者赵镒秋,1964年起与李德修先生同在儿科工作,拜其为师,得到李老的真传亲授,每日在李老的指导下临床操作为患儿治病,对其推拿手法及其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发扬,其医德、医术享誉社会。李老谢世后,赵镒秋将李老宝贵经验和个人临床体会整理著成《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一书,于1992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该书特点:经验之谈,实用性强;继承创新,防治并重;医生参考,家长能用。尤其对缺医少药的边疆、农村地区更为适用,为推广小儿推拿疗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本书再版之际,为更准确地表达该书的特点,利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疗法的普及,征得作者同意后,将书名改为《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作者简介

赵鉴秋,女,1939年生,当代著名小儿推拿专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之一。1960年师从山东省儿科名医鹿瑞芝,1964年又师从小儿推拿名医李德修,专攻小儿推拿。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幼科条辨》、《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手法精炼,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