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养生疗法

2019-10-12 │ 生姜养生疗法 自然养生疗法

“捏脊”疗法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捏脊”疗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捏法作用于背部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Ys630.COM

扩展阅读

捏脊疗法 治小儿腹泻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腹泻的小儿在腹泻时,特别强调要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在平时应注意不要伤及脾胃,应尽力避免食用冰凉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味道过重的食物,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要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


小儿遗尿这种病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小儿患有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以后的影响很不好。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小儿遗尿的几种针灸疗法,赶紧跟着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疗法

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为主穴,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阴陵泉为配穴。每日选配穴各1~2个。易汗加肺俞、尺泽。

捏脊疗法

患儿裸露脊背,腑卧床上,医者先用手掌按摩背部,然后沿小儿脊柱自长強穴开始,用两手食指及拇指将皮肤提起,沿督脉上升,边推边捏至颈部风府穴,反复五遍。

每遍捏推三下时,将两手之间的皮肤向上提一下(走三提一),当推至风府穴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椎棘突处按摩三下,尤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重点按揉。每日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按摩疗法

1.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即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于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1个疗程。

2.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于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1个疗程。

足浴疗法

配方1

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将上药浸泡30分钟,适量加大水量,煎葯取汁,待药温适宜,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2日1剂。功效补肾止遗,适用于肾虚所致的小儿遗尿。

配方2

车前子、淡竹叶、灯心草、通草各10克,将上药浸泡10分钟,适量加大水量,煎葯取汁,待药温适宜,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适用于心经热盛所致的遗尿。

针灸疗法

辨证

1.肾阳不足

睡中遗尿,醒后方觉。面色咣白,小便清长而频数,手足发凉,腰膝酸软,舌淡,脉沉迟无力。

2.肺脾气虚

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尿频而量不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声怯,大便溏薄,舌淡,脉缓或沉细。

治则

健脾宜肺,温肾固摄。

针灸

取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阴陵泉。毫针刺、用补。

结语:看完了以上推荐的几种能够治疗小儿遗尿的中医针灸疗法的相关文章,相信你对治疗小儿遗尿的的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但是如果宝宝身体太过虚弱还会不太建议用这样的方法哦!

捏脊治病的穴位,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捏脊治病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小儿不好带,总是爱哭闹,吃饭不香,其实都是身体抵抗力不好,免疫力地下引起的,而通过捏脊的方式,则能改变这些现状,让小儿变得越来越强壮,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捏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到底应该怎样捏脊,捏脊治病的穴位是哪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些问题。

捏脊治病的穴位

捏脊治病主要需要掌握穴位,如果能够把指法和穴位掌握到位,就能够达到治病的目的,捏脊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式,尤其是小儿肠胃不好,可以采取捏脊的方式来改善。那么,捏脊治病的穴位到底是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部位。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1.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2.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在家给宝宝捏脊的步骤

1.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5.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给宝宝捏脊要注意事项

1.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2.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3.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5.手法: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②要捏捻,不可拧转。 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6.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

上面已经详细给大家介绍了有关捏脊治病,希望大家详细掌握捏脊治病的穴位,如果家中有不喜欢吃饭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好的孩子,试过很多药物或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那么可以尝试用捏脊治病的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也许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必学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本文导读:小儿捏脊方法可以治疗小儿腹泻、食欲不振和精神不振现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我们都知道 是药三分毒 ,小宝宝生病了,父母往往不怎么敢孩子吃太多药,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中医捏脊的方法,像婴儿腹泻、不爱吃饭都可以通过捏脊的方法来缓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用捏脊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在古代中医有关文献中早有记载。由于此种疗法操作简单,易学易会,又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药物,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中医师、推拿师多数会用此法来治疗一些儿科病症。只要病症适宜,手法应用适当,还真的有神奇疗效,堪称中医儿科一绝。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小儿捏脊疗法是按摩手法中的捏、推、捻、揉、提等多种手法的巧妙组合,并作用于小儿腰背脊柱两侧肌肉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捏边向枕部推动;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捻边向枕部推动。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一般从骶椎两侧捏向枕部为一遍,连作5遍为一次,可以视其小儿的病情以及耐受能力作1~2次,每日早晨或晚上睡前进行。

小儿捏脊体位很重要


在给小儿作捏脊治疗时,应首先选择好小儿的体位。体位应舒适自然,安静不动或动作不很大又便于操作,最好是伏在大人的身上或大腿上,年龄稍大一些的可趴在床上。治疗前操作者应洗净双手,将小儿的上衣松开或脱去,暴露整个背部。但要注意室内的温度,避免小儿受凉。捏脊完后不要马上进食更不要喝冷饮。在捏脊时手法一定要做到轻柔和缓、灵活、自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前进的速度和手法的频率不应太快。捏起的皮肤要多,如果捏起的皮肤太少,小儿会有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哭啼,不愿接受治疗。在给小儿运用捏脊疗法之前,操作者最好能在自己的腿上或其它大人的身上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自己手法是否正确,轻重是否适宜,待熟练后再给小儿捏脊。如果小儿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或皮肤病等,就不可施用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不用药物而且比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它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能力等作用。特别在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医学工作者通过实验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提高小儿免疫功能和加强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它对小儿疳积、食滞、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尿频、咳喘、夜啼等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当小宝宝患有以上病症时,家长不妨试一试捏脊疗法,它将会使小宝宝早日康复。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家有宝贝的父母可以跟中医学一学捏脊的方法,然后自己在家为宝贝捏脊。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本文导读: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可以防治小儿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方法及腹泻的捏脊方法。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适合半岁到7岁的宝宝,它可以帮助宝宝房子防治多种疾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小儿捏脊治疗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 疳积 之类病症,所以又称 捏积疗法 ,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卒腹痛方》 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 泄泻 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捏脊的方法及腹泻的捏脊方法,捏脊对宝宝很有好处,爸爸妈妈们可以学一学,睡前给宝宝捏一捏,宝宝会很舒服的。

腰肌劳损怎么办 中医捏脊可治疗


在中医儿科,有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捏脊,通过提捏小儿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主任赵焰说,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背部疾病。其中,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肌劳损,功效更为显著。因为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来治疗腰肌劳损,着重刺激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等背俞穴。

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捏脊,疗效较好。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体放平,尽量让肌肉放松。然后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肤、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紧,慢慢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每次从下往上捏6遍,每日两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赵主任强调,小儿皮肤娇嫩,捏脊时应轻柔,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成人背肌较厚,肌肉紧绷,不易提起,故力度应稍大。总之,应视患者背肌松软程度而选用适当力度。

此外,捏脊还可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等症状。对成年人脏腑虚弱、功能失调也有很好的疗效。如有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对于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

孩子脸上长白斑脾胃虚弱 捏脊来治疗


本文导读:孩子脸上长白斑,可能是身体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脾胃虚弱,治疗的话可以试试捏脊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有时会发现有些孩子的脸上会有白斑,很多妈妈都以为孩子脸上白斑是长癣了,其实很多时候是以往内孩子体内缺乏微量元素或是肠道有蛔虫,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捏脊的方法。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闹闹今年3岁,脸上起了很多大小不等的白斑。当时家人以为孩子脸上长癣了,就到药店买了外用药,但是擦了近一个月也不见效果。

后来,家人带着闹闹到一家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找主任看病。医生诊断宝宝是由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或者肠道有寄生虫造成的。他说,孩子面部出现淡白色的粗糙斑块,许多家长或医生会误认为是一种 癣 ,其实多是因脾胃虚弱所致,这时候,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进行捏脊。

捏脊方法很简单,让孩子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家长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每天早晚三分钟即可。

对于这种症状,现代医学多认为患儿是由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所致,因此家长也可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看看孩子缺什么,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为宝宝补充锌制剂、铁制剂、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如果患儿除了面部白斑外,还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应考虑肠道蛔虫等寄生虫作怪,要尽快对患儿进行驱虫治疗。


除了面部白斑外,还有些儿童面部表现为白光白色。一般来讲,儿童面部以红润有光泽为主,可是有些儿童却面色整体发白无光泽。此类患儿多有出汗、虚胖、大便稀等症状,这主要是肺脾气虚所致,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这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吃一些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健脾补肺的中成药。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孩子脸上有白斑不一定是长癣,有可能是体内缺乏微量元素,要注意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同时可以结合捏脊的方法来治疗。

常捏脊 打不通任督二脉也益寿


导读:前阵时间,打通任督二脉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抱着看笑话的眼光来对待此事,不过今天小编要和你说说,即使咱打不通任督二脉,也有方法能让你延年益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穴位按摩法能帮人长寿呢?

常捏脊 打不通任督二脉也益寿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主角一旦打通了任督二脉便可增进武功、脱胎换骨。任督二脉是否可以打通暂且不说,但是具有养生保健功效是毋庸置疑的.据史料记载,人体的任督二脉确是两条涉及强身健体的经脉,但若想将此二脉打通,必须打通任督二脉之间的断脉,才能使气血畅通无阻、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据考证,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成功地打通了任督二脉,那就是印度的静树大师。而在中国武林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人成功地打通过任督二脉。

相传,静树大师生于与中国北宋同时期的印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在30岁时投身于印度所罗门王教习武。静树大师一生跨越了中国的宋、元、明三个朝代!晚年曾只身一人登上珠峰。据静树大师的后代讲述,静树大师连续在珠峰上生活了百余年,每年只下山一次,每次下山只喝点水,即返回山上。如此这般,直至他最后一次上山,至今生死未卜。假设静树大师在最后上山那一年离开了人世,那么他前后共活了三百多岁。在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许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位奇人。中国的武林师祖,明朝的金世义与静树大师是同一时代的人,两人是朋友,互相崇拜,互相敬仰,但是金世义并没有机缘打通任督二脉。直到今天,很多东、西方的探险家、科学家攀登珠穆朗玛峰,表面上说是为了挑战人体极限,搞科研实验,其实,这其中有许多人是为了寻找群峰之中的静树大师或是他的骨骇,企图掌握打通任督二脉的秘密

据医学文献记载,打通人体任督二脉的阻碍叫做断脉!这条断脉位于人体的前胸剑突下,内至与此相对的后背胸椎内。此断脉的脉管内是一腔死血,脉管粗约1-1.5毫米,长约60-70毫米。断脉内的死血在人体处于胚胎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每个人都存在这一腔死血(牛、马、驴、猪、狗、羊也同样存在这一腔死血)。断脉内的死血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至55-60岁,这腔死血便不再增加了。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即是指抽出或逼出这一腔死血,使任督二脉之间的断脉贯通。那样的话,即可百病不生、长生不死。道理虽如此简单,但实施起来却难如登天。

据古代文献记载,没有任何一种方药是可以作用到断脉的,即使是运用内功其功力也循环不到断脉。因此,这条断脉是很难打开的,必须是在机缘巧合下,才有可能将其打通。而静树大师是如何打开任督二脉的,乃是千古之谜。虽然在我国正史记载中,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成功案例,但是据野史记载,通过某些手段将此断脉打通的人却不在少数,如扁鹊(97岁)、孙思邈(143岁)。那么,史料中所载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针刺

采用针刺的方法来打通任督二脉的风险极大。据史料记载,在与心相对的后背脊椎间,有一个极其细小的孔穴,用7寸长的针准确地刺入,即可触及断脉的尾端。但这样做,每天仅能从断脉中向外抽取一滴死血,否则人会即刻毙命。抽取死血时的疼痛如撕心裂肺般,需要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断脉中的死血抽净。而位于前胸剑突下的鸠尾穴,只有穴,没有位。就是说每个人鸠尾穴的位置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剑突短,有的人剑突长),所以不能在此处进针抽取死血,而且此处离心脏尖端太近,针刺容易致命,所以只能在后背脊椎间的孔穴处抽取死血。

在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为了寻找任督二脉间的这条断脉,曾进行了上千例的活体试验,但最终并没能找到这条断脉的确切位置。这是因为,这条断脉只要人体遭遇手术的创伤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只要人体的先天原气被破,这条断脉就会永远消失!

2、内功

导引任脉和督脉分别位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中医经络学认为,任脉主外,通大脑,主全身神经网络;督脉主内、主能量,通五脏六腑。任督二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的穴位,故古代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合称为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二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手足六阳经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时,就会流溢于任督二脉;相反,若任督二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即任督通则百脉皆通,百脉若通,则人体全身的经络即会自动运转,人亦身轻如燕,行多少里路也不会觉得劳累;且不再需要用口鼻来呼吸,而是用全身的毛细孔来呼吸;人体内的任何毒素,均会自动从汗毛孔排出体外;任何虚亏的脏腑均会被自动填补恢复。

从道家导引养生保健的观点来看,所谓通任督即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普通人的寿命极限为一百二十岁,但只要以导引的方式锻炼内功,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就可以挑战寿命的极限。督脉起于会阴穴,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的百会穴,再由身前的任脉而下入丹田,此循环称为周天。而所谓逆的方向,即是指与上述经脉循行的途径相反的方向。经书上说:顺成人,逆成仙,只要锻炼得法,女子以练任脉为主,盈其血,男子以练督脉为主,盈其气;并从调心、入静着手,行功者即可斡旋元气、河车倒转,而使身形固养,寿与天齐。

道家的导引养生保健内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谷精微)结合凝练成精,称为初关;此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的境界,可得道体。其中初关为九月关、中关为十月关、上关为九年关,可见修练内功之不易。至于借外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性,经典文献中虽然记载了关于内功深厚的道士布气之说(即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但除了武侠小说以外,正史中未曾见到以外气打通任督二脉之记载。

穴位按摩助小孩长高 揉腹捏脊搓脊柱


人体发育长高的关键时间是青春期,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长不高,其实想让孩子增高,除了加强营养和注意锻炼外,家长们还可以给孩子按摩几个关键穴位。通过穴位按摩,经络推拿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简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 脊

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 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

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

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捏指疗法 让你的手指也健身


导读: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而开发出来的捏指疗法,是刺激来自指尖的经络疗法,据报道,这种捏指疗法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下面就为你一一介绍。

捏指疗疾法

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它的特征是疗效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副作用。但是,发热或手指受伤时暂停操作。

8节手指健身操

民间医学从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手指对于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指操能起到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的神奇功能。每个人的10个手指都对应着身体的某个部分,并起到调节和梳理的作用。下面是8节手指健身操:

一、挤压中指

方法:左手自然伸平,右手大拇指顺手掌方向放在左手中指上,其他手指与大拇指轻轻挤压左手中指。过一会儿用同样的方法换到右手上。

作用:具有提神、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等功能,让人很快平静下来,有助于呼吸和增强视力。

二、轻攥中指

方法:左手伸平,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中指一侧,右手其他手指轻轻攥住左手中指,过一会儿同样方法换到右手中指上。

作用:积蓄力量,帮助呼吸通畅,增强视力与听力,消除脚痛,使人摆脱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三、轻挤无名指

方法:右手大拇指从手掌方向放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上,其他手指放在左手背上,一起轻轻挤压,片刻后再到右手上重复此动作。

作用:安神,减轻疲劳,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呼吸,增强心脏功能。

四、挤压手心

方法: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右手其他手指从手心方向挤压,过一会儿用同样方法换到另一只手上。

作用:消除疲劳,减轻精神压力。

五、顶大拇指

方法:右手大拇指内侧和中指指甲盖顶住左手大拇指,轻轻按压,随后换到左手上。

作用:积蓄力量,激活身体各部组织,消除疲劳,不再贪恋甜食,有助于减肥,改善脸色。

六、上挺手指

方法:左手无名指指甲顶住左手大拇指指肚,其他手指用力向上挺,过一会儿同样方法换到右手上。

作用:调整呼吸节奏,增强听力,进一步改善脸色和保护皮肤,增强自信心,摆脱忧伤情绪。此方法在跑步、行走、散步、登山和做操时使用十分有益。

七、按压指肚

方法:两手中指指肚合拢,其他手指交叉放在指根处,轻轻按压。

作用:有助于消化,清除体内油脂,帮助呼吸,减轻疲劳,去除头痛、背痛和脚痛。

八、手指上伸

方法:左手和右手的中指指甲盖并拢,其他手指用力向上伸。

作用:有助于呼吸,减轻脊椎压力,安定情绪。

手指长短暴露你的个性

灵巧的双手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曼宁将于3月6日出版新作《手指书》。他在书中写道,手指长度,特别是食指和无名指比例可预测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性取向、易患疾病。

剑脊


剑脊指金钱白花蛇背部的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因高耸成剑脊状而得称。

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 江西、福建等地。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 节蛇、白节蛇、手巾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 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

释名:又叫蕲蛇。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它喜欢咬人的脚。贵州人一旦脚被蕲蛇咬了,马上将此脚锯掉,接上木脚。此蛇有烂瓜气味,必须用韧带将它驱逐。以防它伤人。

采集加工: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六、七月浸一夜,十一、十二月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性味:[1]味甘,咸,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

肉: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瘙痒及疥癣。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自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瘀癣恶疮之要药。

眼睛:主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用竹沥调少许灌入。

附方

驱风膏治风瘫疠,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二钱半,研末。放入好酒二升,蜜四两,用瓦器熬成膏。每天服一盏,用温汤送服一日三次。

折脊


证名腰脊疼痛似折之证。出《灵枢邪气脏府病形》。督脉属肾贯脊,肾虚则督脉懈弛,腰脊疼痛如折。治宜温补肾督,理气活血等法。参见脊痛条。

很多人都会有腰疼的毛病,你知道腰疼怎么办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种治疗腰疼的方法,你想不想学习一下,那就马上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腰疼的治疗方法:

1、按摩穴位

腰疼的时候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缓解治疗,可以按摩环跳穴,该穴位位于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的中点,也可以按摩委中穴,在大腿后面中央、腘窝中央偏外处,还可以按摩小腿肚中央的承山穴,内踝后方的太溪穴。每天可以按摩着五个穴位3次,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一直按摩至有酸胀、麻的感觉为止。

2、抖腿

先站好,用健侧腿维持重量,患侧腿则放松下来,将手掌放在大腿后面按住,然后将腿部肌肉左右地抖动,大约抖动1到2分钟。每天都可以这样抖动多几遍,能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

3、公鸡治腰痛

把刚啼叫的公鸡宰杀,取鸡肉加油翻炒,然后加500克的米醋,就这样焖至剩下半杯醋才起锅,之后再加入适量的红糖。一只公鸡一天分成3次服下,连续服用6天。注意此方法不适合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服用。

4、逆行

缓解治疗腰痛可以采用逆行的方法,找个平整的地方倒退走,走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膝盖弯曲,腰部放松,两手握拳,用四指手指包住拇指,走的时候手臂自然摆动。每次逆行大约100到200步,每天走2到3次。

5、捏跟腱

先跪在床上,然后用自己两手的拇指还有食指中节部位在脚后跟上方跟腱部位进行拿捏,捏的时候可以稍微用力些,常常这样捏能缓解腰疼症状。

6、爬行

爬行法也可以缓解治疗腰痛,可以在床上或者是在地面上,向前方、后方、转圈爬行运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做一次,连续做几天能缓解腰痛,可以有效治疗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症。

7、热水瓶塞法

此方法需要借助他人帮助,首先先把患者的腰部用手按压住,当寻找到腰痛的点时,另外的瘦则取下热水瓶塞,然后垫2层纱布,接触在有痛感的点上,大约2到3秒钟再拿开。采用此法水壶中的水温度应在90摄氏度左右,注意小心不要被烫伤,每次连续换用3到5次,一天一次,连续进行一星期。

8、牵拉

先俯卧趴在床上,将两手抓在床头上,然后请另外的一个人帮忙抓住患者的脚,稍微往后方牵拉,连续拉10次左右,坚持数天,能有效缓解腰痛。

腰疼的5种原因

腰疼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引起腰疼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常见的腰疼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腰疼原因之一:

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以及由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腰疼原因之二:

由于脊椎病变引起。如类风湿性脊椎炎、骨质增生症、结核性脊椎炎、脊椎外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

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引起。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经根炎、脊髓肿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

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肿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腰疼原因之五: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这种腰疼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可见,引起腰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腰疼,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医院确诊,避免某些严重疾病的发展。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