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医养生知识

2019-10-12 │ 有哪些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有七养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有七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或养生之术。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特色

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养生内容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包括以下七方面: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中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如何养肾 中医养肾8大秘方


本文导读:中医如何养肾?养肾这个话题一直很受人们关注,养肾并不是非得花钱,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不花钱养肾的8大秘方。


肾健康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养好肾对身体保健有很大的意义,中医养肾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养肾。

中医如何养肾

1、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方法之一。

2、大便要通畅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还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等。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一种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3、吞唾液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您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您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口水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的作用。

4、浴足

一个人有没有活力、耐力都有赖于肾精的充足。每晚临睡前用40摄氏度的温水泡脚,能引血下行、温肾助阳,改善腰膝酸软、浑身乏力等症状。另外,浴足之后做做足底按摩,效果更佳。

5、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6、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7、深呼吸

肺主气,肾为气之根。深呼吸可通过肺肾的相互作用,对肾起到温煦的效果。

8、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养肾食疗方

1、羊肉汤

羊肉、枸杞、胡椒粉。调理方式:将羊肉洗净后切碎,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等肉煮熟时,加入枸杞继续将羊肉煮至烂熟,接着放入葱、姜、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保健功效:补肾壮阳、养血益精。适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肾虚阳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老年体虚等病症患者。

2、双耳汤


材料:黑木耳、银耳、冰糖调理方式:先将木耳和银耳以温水泡发,清洗干净后一起放到蒸碗里,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放到蒸笼中蒸熟即可保健功效:补肾、滋阴润肺。

适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喘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等病症患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如何养肾的相关知识,养肾并不是非要吃名贵滋补品,上面的这些养肾方法不花钱、养肾效果好,何乐不为呢。

中医说胃病 三分治七分养


李佃贵,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现任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在治疗脾胃病、肝胆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疗法。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要想治好困扰我们的老胃病,就要在养生上多下工夫。一提起养生之道,年过六旬、身体强健的李佃贵教授就讲到了自己的专长上。

在他看来,很多人的胃病都是自己的不以为然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健脾胃。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此外,春天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的功能又与人的精神情志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不快及时宣泄,以免伤及肝脏。

中医冬季养肾的方法有哪些


肾脏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护好肾脏,避免寒气的侵入,冬季正是养生的好季节,我们不光是要喝一些滋补的汤羹来调养肾脏,还要注意好如何在这个冬季养好我们的肾脏才是王道,那么中医冬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

肾脏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冬季,应该重点养肾护肾,中医认为,冬季是“冬藏”时节,只有养好肾脏了,才能更好的“养藏”,呵护肾脏才能减少人体冬季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才能细致的呵护肾脏。呵护生命之本。

冬季养肾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腑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藏”。此时,身体要顺应“冬藏”的季节特性而改变,肾脏要为了维持冬季热能支出而准备足够的能量,为来年“春生”积蓄力量,以提高肌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肾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以影响其他肝脏器官的生理机能。

寒冷的冬季肾脏最关键的,还是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养生,比如生活中应该注意冬季不要熬夜,不要在寒冷的晚上出门,出门前要穿多好衣服带好口罩,避免从口腔中吸入寒气,传播到肾脏引起肾虚的问题。

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


养肾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都会进行的事情,这是通过养肾,人们的肾功能好了,也会提高人们的性能力,这样就能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还有肾能帮助人们他排出身体内的毒素,肾好,就能更好的排除毒素,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身体的素质,而且还能促进人们皮肤的健康。道家在医学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养肾有着很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吗?

功法一:呼吸心法

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做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向起站立。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

功法二:吃芝麻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这是一位“老神仙”亲口传的。老神仙其实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仙风道骨。他在深山里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道家养生是从养肾开始的。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选出了籽粒饱满的纯黑芝麻后,还要对它进行特制,服用也很讲究。芝麻的制法和服法有两种。

功法三:引火归源法

点按涌泉即点按足心。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脚洗净,盘膝坐于床上,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点足心,每次点下去的时候要隐隐的疼。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穴位,摩擦此穴,可以补肾益精,通调气血,肾气充足,则体健寿延。最重要的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肾精存到银行里。换句话说就是固肾。

功法四:心肾相交法

此法不仅强补肾精,通治一切耳病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

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

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去,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的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就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那在按摩完了以后,猛的将手指拔出来就可以了。

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看着上面的介绍我们相信大家对于怎么样养肾已经有了认识,想要自己的肾变得好,不仅需要从饮食、运动。起居方面多方面的进行,还需要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了。

春季养肝 中医养肝护肝小妙招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的肝脏主精血,如果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那么健康也就离我们很远了,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对于春季养肝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中医是如何养肝护肝的?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上面养肝护肝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并不拘泥于常规,对于想要养肝护肝的朋友我们可以试试的以下介绍的方法的。中医的方法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而且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医养肝护肝小妙招

春游小睡 “找乐”也能养神

“春天养肝重要的是‘养神’。”中医专家指出,精神的安定充实,可以提高人体抗病延年的正气,能够大限度地调动人体自我调节与抗病防病的能力。

春天养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踏春赏花、游山玩水、郊游散步等,既可以使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得到适度运动,促进气血畅通,也可以使得精神通达,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春天日光渐盛,对于特别爱犯困的“特困一族”来说,“春困”是老大难问题,此时不妨午后小睡,既解乏也养神,但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以免因天气乍暖还寒,起床后着凉生病。

此外,慢性乙肝病人在春季要加强定期监测。“回南天”出现时,要注意防湿气,可适当减少户外运动。在生活上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甜减酸 别忘补养脾胃

中医专家指出,“春天食补尤要重健脾。这是因为春天肝气旺,容易克制脾脏,所以需要补养脾胃以防肝本过旺。”他说,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传统中医也多持此观点,甜品爱好者此时不妨大快朵颐,多吃些甜食,少吃酸性食物,忌油腻生冷和大辛大热之品。

饮食不妨多吃一些具有升发和梳理肝气的食物和药物,比如春笋、香椿、韭菜、香葱、香菜、豆芽、豆豉、豆腐、大麦、小麦、大枣、胡萝卜、菠菜、荠菜、芹菜、枸杞、马蹄菊花、太子参、黄芪等。

中成药可以选择香砂六君子丸或补中益气丸。食物和药物都适宜选择甘平或甘温的,以健脾和胃、补益阳气,保证机体对营养的吸收。

中医专家建议,乙肝病人春季饮食不妨适当增加祛湿的食物,如淮山、土茯苓、木棉花等。

春意勃发 房事不可放纵

春天到来后,大地生机盎然,人们普遍感觉心情愉快,夫妻生活也开始活跃、增多,这也是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特点。

调整睡姿

侧身睡是很多人通常采取的睡姿,在仰卧时很容易转为侧卧。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养肝气。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不仅仅是睡姿,睡眠的质量我们也要保证好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养精血,如果我们不能拥有很好的睡眠,就会让我们出现疲乏、气色差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好睡眠养生的。

均衡营养

春季养肝,营养师的饮食第一建议就是“均衡”,每天各类食物都要摄取,且量不宜大。各种颜色的蔬果各有优点,比如绿色、红色、黄色蔬果,含有叶黄素;花椰菜、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用餐时可多选择、多替换。老人要平时多吃点疏肝养肝的食物,比如韭菜、佛手、木瓜、贝类、木耳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