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养生知识

2019-10-12 │ 中医拔罐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刮痧拔罐

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中医拔罐,历来已久。拔罐不仅治愈了众多人,同时也攻克了我国少数疑难杂症的治病之法。那么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 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导读:中医解说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哪些?中医拔罐,历来已久。拔罐不仅治愈了众多人,同时也攻克了我国少数疑难杂症的治病之法。那么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温馨提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ys630.COm精选阅读

关于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拔罐法的作用机理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防治哮喘病特定的穴位主要是大椎。大椎是人体阳气汇注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持续15分钟,拔去火罐,有些病人局部会出现紫红色、青灰色、淡兰色的斑印,过3~5天就可恢复正常。拔罐结束后,通过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帮助病人疏理经络,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我们推荐哮喘患者接受拔火罐每周1~2次,坚持6~12个月,或于下一个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治疗。即使在发作期,也可用拔火罐配合药物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拔罐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一、定义

拔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拔罐疗法是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二、作用机理

1.机械刺激,温热刺激

拔罐疗法对皮肤可产生一种良性的机械刺激和温热刺激。机械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人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红细胞受到破坏,大量的血红蛋白释出,从而起到一种良性的刺激作用;温热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废物、毒素的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由于罐内负压、吸吮、熨刮、牵拉、挤压皮肤和浅肌肉层的良性刺激,包括局部暂时瘀血所形成的自血疗法,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在调节循环系统的同时,也有效地调动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所造成的低热不退等,有较好的疗效。有人对拔罐前后的患处局部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拔罐前见到炎性坏死及炎性渗出物内细菌集落和角化上皮,而拔罐后见到皮肤上皮增生,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2.调整阴阳,祛邪扶正

拔罐疗法具有调整阴阳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来实现的。例如,拔关元穴可以温阳祛寒;拔大椎穴可以清泄阳热。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高血压等病可取大椎、肝俞穴,用三棱

针刺血后加拔火罐;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取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可见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拔罐疗法得以纠正,从而恢复机体阴阳新的平衡状态。

拔罐疗法具有祛邪扶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拔出体内的各种邪气,邪祛则正安。祛邪扶正的作用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拔罐方法以及经络腧穴的配伍应用来实现。如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可在疼痛部位(阿是穴)进行刺络拔罐,拔出病邪,则气血得以正常濡润而病自愈;荨麻疹的病人多因营血虚弱,卫外失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袭肌肤而引起,治疗时可在病变局部进行刺血拔罐,以祛除风邪,配合曲池、血海可调营扶正,邪气祛除,营卫调和,则病自愈。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刺血拔罐法祛邪作用最佳,而针罐及熨罐法的温阳扶正作用最佳。

3.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就会发生各种病变。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负压吸引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

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导读: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那么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嘛?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 :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 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导读:中医拔罐的拔罐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那么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嘛?

(4)贴棉法: 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 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

温馨提示: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拔罐 中医拔罐要注意哪些


本文导读:拔罐是中医的一种疾病保健方法,那么中医拔罐要注意哪些呢?拔罐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医拔罐的注意。


拔罐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到一种祛病方式,它不但可以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数百种内外疾病,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深受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欢迎,全国各地的拔罐店也比比皆是。但我们在享受拔罐给我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健康隐患。

拔罐五大注意事项必知:

1.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时,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拔罐时间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5.保暖

拔罐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中医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导读:中医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你知道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拔罐可以治疗疾病,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有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等功效。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拔火罐常用的九个穴位,也是主要治病的穴位哦。

中医拔罐常用的九大穴位:

一、合谷穴。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二、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内关穴。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四、三阴交穴。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五、大椎穴。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六、百会穴。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八、神阙穴。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九、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中医养生,选择拔罐,上述九大穴位大家要所了解,这样,在拔罐时才能有的放矢。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安全地拔火罐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如何安全地拔火罐?

1.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

由于拔罐时所产生的负压较大,如果瓶口不光滑,很容易在起罐时扎伤皮肤,在皮肤上留下创面。因此,玻璃罐使用之前一定要用手摸摸瓶口是否光滑,看罐身是否有裂口,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换掉。

另外,有的人较瘦,皮肤组织不够丰富,拔罐前可以在皮肤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或石蜡油、菜油,这样更容易操作,也不会漏气。

2. 酒精棉球别碰罐口

拔罐前,要先将罐中的空气排出后才能形成负压使用。有的人用投火法,即用棉球或纸蘸上酒精后投进去,但这比较容易起火。吴凤杰技师建议,在家可用闪火法,用棉球蘸些酒精或白酒,把棉球点燃,用镊子或钳子夹着放入罐中,三五秒后立即拿出来,这样玻璃罐中氧气迅速消耗,形成真空,就可以直接拔罐了。

如果燃烧时间太长,空气会重新进去,没有负压产生,就拔不起罐;若时间短了,空气没有消耗尽,同样拔不起罐。

总的来说,闪火法风险较小,但要注意,酒精不能滴来滴去,玻璃罐用之前一定要检查,不能沾上酒精。此外,一定不要把燃着火的棉球放在瓶口,否则瓶口温度高,放在皮肤上就可能烫伤。

3. 留罐别超过20分钟

拔罐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15~20分钟即可,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皮肤特别娇嫩,则不宜超过15分钟。吴凤杰技师提醒,曾经有个病人拔罐五分钟就起泡了,可见每个人时间都不太相同,可以通过玻璃罐随时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拔掉。

而在使用多罐时,排列一般不宜太近,否则易因牵拉产生疼痛,同时罐子互相排挤,也不易拔牢。

4、起罐时别硬扯

由于罐吸附在皮肤上,起罐时如果生拉硬拽,会感觉非常疼,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

需要提醒的是,处于饥饿状态、大出血、大汗、长期腹泻、过度疲劳的人,一定不能拔罐,否则很容易晕罐,出现休克症状,一定要休息后,症状缓解了才可以拔罐。此外,在家还可以使用真空罐,效果跟玻璃罐差不多,也更易操作、更安全。

中医养生拔罐作用有哪些


近几年很多人开始用中医疗法来治疗疾病,因为中医疗法的副作用比较小,而且作用也比较明显,可以帮助很多人缓解疾病,还能达到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抵抗力,中医疗法有很多类型,主要有拔罐针灸等,现在医院的中医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希望通过中医疗法来治疗疾病,那么,中医养生拔罐作用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拔罐和针灸一样都是传统中医常用的养生疗法之一,专家说,拔罐疗法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排毒养颜、促进血液的循环、还能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缓解人们的疲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专家指出,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为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正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因此市场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足疗店也都有拔罐服务,但其服务人员都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美容师。

   拔罐是一项专业的中医理疗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备中医行医执照的医生进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随意进行拔罐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如烫伤、损伤皮肤、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据了解,很多医院都曾接诊过不少类似病例,轻者烫出水疱,严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烧伤。

   根据以上中医养生拔罐作用有哪些的分析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在家里用抽气式拔罐来治疗疾病,但是在家里自己拔罐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拔罐,体质比较虚的人是不适合拔罐的,有拔罐的时候也要注意部位,如果皮肤有所破损,也是不能拔罐的,拔罐养生的做法是可靠的。

中医拔罐减肥穴位有哪些


夏天很多女性朋友为了穿上漂亮的衣服,就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减肥,很多女性朋友甚至不惜采用节食的方法进行减肥,节食对我们自身的肠胃刺激性非常大,可以采用中药拔罐儿减肥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很好的效果,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医拔罐减肥穴位吧。

一般拔罐减肥穴位都几种在背部、腹部、以及下肢,具体如下:

背部拔罐减肥穴位有脾俞穴,功效是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功效是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十到十五分钟,每周两到三次。

腹部拔罐减肥穴位有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它的主要功效是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是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是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以上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二十分钟,每周两到三次。

下肢拔罐减肥穴位有血海穴,功效是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的功效有通经活络、补中益气。以上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十五分钟,每周两到三次。

除了把握好拔罐减肥穴位之外,要记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暴饮暴食,还有切记在睡觉前三小时不要吃、喝任何东西,要知道这是遏制反弹的重中之重,还有晚餐禁吃高淀粉类、甜品类、油炸类、高盐、辣的,吃以清淡为主,从饮食上也严格控制才能彻彻底底的减肥。

大家都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中医拔罐减肥穴位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很好的减肥效果,中医拔罐儿减肥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很好的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一个效果,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调理各部分器官的功能,效果非常不错。

中医是如何利用拔罐疗法治病的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