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630.coM延伸阅读
冬季寒冷,要注意暖身御寒,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女性,冬天是保健养生的最重要的季节。我们平时可以自己按摩身体的穴位来达到保暖养生的效果。这些穴位在哪里呢?女性冬季按摩保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穴位和方法。小编收集了一些中医专家给出的一些适合女性冬季自我按摩保健样的一些穴位,希望大家经常按摩按摩这些穴位,防治疾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怕冷、精神不振试试大敦穴
在冬天这个季节,人体最大的感受就是寒冷,尤其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中医穴位中的大敦穴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冷感。对很多人来说,冬季是一年当中工作效率最低的,因为很多人很容易犯困。自古以来,大敦穴就被人们认为是镇静及恢复神智的重要穴位。所以无论是冬季怕冷的女性朋友,还是容易犯困、精神不振的女白领都不妨尝试一下这个穴位的功效。
在脚大拇趾趾甲靠第二趾一侧2毫米处为大敦穴。按摩大敦穴一般采用指压法: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呼气,冬季起床容易赖床的女性朋友不妨在暖暖的被窝里重复按上几次。
缓解痛经健脾渗湿试试地机穴
在寒冷的冬季,不少怕冷的女性更纠结每个月的那几天,因为在冬天痛经好像会痛得更加厉害。陶雪芬特别提醒广大女性读者朋友,秋末冬初是痛经患者症状最严重的时节,除了做好保暖工作之外,如果症状不是非常明显,不妨试试按摩地机穴。
地机穴有健脾渗湿、调理月经的功效,它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脾胃方面的病,还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病。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气行则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大家可用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按压1分钟,每天进行1~2次。
消除双下巴试试大迎穴
到了冬季,很多女孩子喜欢吃火锅等,甚至夜宵的量和频率也会加大,但是,冬季也是容易长脂肪的时候,虽然身体基本被厚厚的冬装包围,即使发福也不容易被看出来,但是露在外面的双下巴却多少让爱美的女士有些尴尬。如何消除双下巴呢?试试按摩大迎穴吧。大迎穴在面部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方、下巴骨的凹处,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伸直,将无名指置于嘴角处,食指所感觉到的动脉搏动处便是。
按摩方法是,双手拇指指腹按于大迎穴,其他手指支持于面部,呼气时用拇指指腹点按大迎穴5秒,吸气时松离,重复按摩3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面部放射为好。按摩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预防脸部松弛,还可辅助治疗牙痛、口腔疼痛。
最简单的保健按摩的方法就是按摩穴位,不仅能够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情况,还能够让皮肤变得更加紧致,缓解身体的疲劳的情况。在中医说来,人的身体上有好多的穴位,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这样就可以对自己做养生的按摩,对身体非常好的。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 过10分钟。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人体有很多的穴位,按摩很好的,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对身体非常好的。经常按摩还能够改善内脏,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这是一种养生的很好的做法。经常按摩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的能力,对于各种肾脏、器官有很好的保健疗效。
随着现在大家工作程度的不断增加,很多上班族都想通过按摩的方式,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因此现在大街小巷里面,大大小小的按摩店就应运而生了,其实科学的按摩不光能缓解疲劳,
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那么养生保健按摩的技巧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按摩手法才是最科学的呢?下面我为大家来讲述一下。
保健按摩通过在人体各部位施术而达到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对没有明显症状者,通过施术运用不同的手法达到扩张皮肤的毛细血管,加大单位面积供血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张力。增强肌纤维弹性,清除肌肉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修复筋、肌肉组织的损伤。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通过施术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饮食,增加肺活量,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反射及兴奋,镇静、止痛,间接地影响内脏器官功能,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起到防病健身和巩固疗效的目的。
保健按摩传统上以按摩经络穴位、神经血管部位,另外还可以用手法直接刺激肌肉、筋膜、皮肤、关节等部位,通过刺激穴位,经络疏通,气血和畅,阴阳平衡,调整集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医治疾病,增强体质的作用。按摩还有活血化瘀,祛寒止痛,滑利关节,强身壮骨等作用,现代医学实验证明,神经体液的感应变化是按摩作用的体内基础。
人体受到按摩刺激后,局部组织内微循环系统开放,血液丰富,营养增加,利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再生修复。由于神经体液的感应,还可使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物状态发生改变,可使局部表面皮肤温度升高,清除表皮衰老细胞,改善皮肤呼吸状态,增加弹性、韧性和光洁度。比如:揉、按、摩法主要作用于肌肉组织,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加速祛除肌肉疼痛,缓解痉挛,清除疲劳和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的作用,可使受损的肌肉组织有明显的恢复。
以上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在生活中非常疗效非常好的一些按摩方式,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方法,来进行日常养生保健,我还要强调一下,要想提高按摩的效果,就一定要弄清楚一些穴位所对应的内部器官,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找到精确精确的穴位,为我们的养生保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导读: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都是需要注意的,但是,与此同时,不妨做个推拿,来缓解身体的不适。那么,推拿手法有哪些,推拿按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本文会告诉你,一起来看下。
【推拿疗法】
①浴面分抹法: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②揉攒竹穴:用双手拇指端部分别按揉双侧攒竹穴约100次,用力要均匀。此法可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③抹桥弓:头偏向一侧,用双手四指指腹分别在对侧耳后隆起处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囗处,双手交替进行,反复多次。此法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保健按摩指南 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是以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根据治疗需要,按压的力量有强有弱,按压的面积有大有小,按压的时间有长有短。按压类手法能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其中按法、揉法、点法、压法、掐法、踩蹻法刺激量较强;押法、掩法、扪法、抄法、拨法刺激量较弱。
1、按法:术者将手指或掌面置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属按法,也称为抑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压,称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较为常用;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称为掌按法,作用面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强度则弱于指按法。按法常可与其他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揉法结合,称为按揉法。
2、压法:术者用手掌心或掌根进行按压。按压时也可在体表上缓慢滑动。掌压接触面较大,压力大而柔和,多施用于肩背、腰部,有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
3、揉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或双掌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用掌根揉的,称为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肌部揉的,称为鱼际揉法;用手指揉的,称为指揉法。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鱼际揉法施用于头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4、点法:术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点法接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
5、掐法:术者用指甲掐按体表的穴位,亦称爪法、切法。掐法接触面小,刺激比点法还强。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开窍醒脑作用,惊厥、昏迷常用此法。
6、拨法:术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适当用力作与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拨动。常用治筋脉挛急等症。
(二)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是通过腕部有节奏的摆动,使压力轻重交替地呈脉冲式持续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包括有一指禅推法、衮法、缠法、滚法等。
1、一指禅推法:术者将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置于体表,运用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每分钟摆动一般为120-160次。本法接触面小,深透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上。
2、衮法:将手部各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掌背近小指侧部贴于治疗部位上,然后有节奏地作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贴于治疗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来回滚动。每分钟摆动一般为120-160次。本法多用于颈项、腰背及四肢部。
3、缠法:动作与一指禅推法相同,但摆动速度较快,每分钟达200次左右,有较强的消散作用。
4、滚法:术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触治疗部位的指间关节来回滚动。本法适用于除颜面部外的各个部位。
(三)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以在肌肤表面摩擦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发热,有些手法是推动气血,有些手法则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肤。摩擦发热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适用于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动气血的手法有摩法、开法、合法、推法、运法、刮法等,适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肤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扫散法等,适用于四肢或头面等部。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人也都开始的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式,养生保健按摩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可以有效的延长我们自身的身体寿命,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很多种不必要疾病的危险,很多人对于养生保健按摩术有哪些特别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养生保健按摩术有哪些吧。
按摩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既不用花钱,也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可以起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作用。我们的肢与胸部和颈部相接,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上肢有很多穴位,其中有4大穴位是常用穴位,常按摩可疗疾、助长寿。
1、劳宫穴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作用: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2、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压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胀为度,左右各按1~2分钟。
作用: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3、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穴。
动作要领: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换按摩1~2分钟。
作用: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养生保健按摩术有哪些我们大家可以详细地去了解一下,学会一些养生保健按摩,为自己按摩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让他们也多学习一下养生保健按摩术,提高身体素质。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 过10分钟。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 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以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
中医按摩是一种中医养生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历史悠久,至今还被人们所青睐,但是穴位按摩也是有着一些讲究的,不能随意进行,那么应该怎么进行穴位按摩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3大穴位按摩的保健作用
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著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压,中医认为属手太阴肺经的拇指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改换拇指来按摩会让效果倍增。
太阳穴
位置: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阳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阳穴与面部神经大有关联,中医认为太阳穴能利于排水消肿,对由于体内循环不畅而引起的面部水肿和因过度疲劳带来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轻轻揉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同时辅以对额头和眼眶的按摩,随时随地进行。
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功效:它不仅可以让脸部血气循环畅通,更兼具紧实皮肤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两侧的腮部,因此俗话常说的“喜欢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脸美人”也并非全无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穴道,一边吐气一边压6秒钟,重复4~5组。
那么,穴位按摩应该注意什么呢?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穴位按摩保健养生的手法的相关文章了,看了以上文章之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应该怎么进行这种手法来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了,这样自己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按摩啦。
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能让我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但是就一定要多对身体进行保养,其中根据穴位对身体进行按摩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和掌握好穴位和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下中华养生保健按摩方法。
中华养生保健按摩方法
《中华养生保健》:按摩穴位自治耳鸣
下面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耳鸣自我按摩法。
1.梳头抹耳:双手十指由前发际向后梳头,梳到头后部时两掌心贴住耳廓后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抹耳廓至面颊为1次,连续梳抹108次。
2.掩耳鸣鼓:两掌搓热,用两掌心分别掩住左右耳,手指托住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使食指从中指上滑下,以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也叫鸣天鼓。共击108次。
3.掌心震耳:两手掌搓热,用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听到叭的一声,起到震耳的作用。共108次。
4.过顶提耳:先右臂弯曲过头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左耳耳尖向上提拉,拉108次。再换左手提拉右耳,也拉108次。此动作对肩周炎也有防治作用。
5.双手拉耳: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弯曲在前,共拉108次。然后两手的食指、中指叉开,中指在前,食指在后搓耳根,一上一下为1次,共搓108次。
6.用食指或大拇指轻柔按揉听会穴5分钟左右。
7.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转载]《中华养生保健》:按摩穴位自治耳鸣
8.将两手掌放于两颊,食指与中指张开成“丫”字形,分别放于耳前耳后,上下摩擦耳根1分钟。在耳前方有听宫穴、耳门穴、听会穴,耳下部有翳风穴,耳后有瘛脉穴、颅息穴,在耳尖上有角孙穴等穴位。做这种“丫”字形的耳部摩擦,可同时刺激到此七个穴位。
上面就是对中华养生保健按摩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对身体的按摩一定要掌握好手法和长期进行检查,我们平时也可以多给我们的家人进行按摩,着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变现,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本文导读:人体的很多穴位都有保健功效,按摩这些穴位可以防病强身,那么,常见的保健穴位有哪些呢?
人体的每个穴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医养生中,按摩穴位是常见的养生方法,日常多按摩保健穴位可以防病强身,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穴位按摩养生方法。
中医按摩养生
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白领按摩养生
1、按摩太阳穴
脑力工作压力大,头晕、头疼是常有的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阳穴。
怎么找?太阳穴位于双眼的眼角与其平行发际连线1/2处。
怎么按?午饭后揉一揉太阳穴,三五分钟即可,往往有不错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2、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怎么找?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怎么按?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3、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怎么找?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怎么按?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4、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怎么找?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怎么按?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5、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怎么找?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怎么按?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6、按按承山穴
久坐、腿部受凉,容易引发小腿疼痛、抽筋,此时可赶紧按按承山穴。男性按此穴能缓解登山、骑车后的腿部不适。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穴位按摩养生的方法、白领穴位按摩方法,多学些穴位按摩方法对我们没有坏处,还可以养生防病,一起学起来吧。
本文导读:按摩可以养生,这个我们都知道,但是到底按摩哪里才能养生长寿?按摩这些养生窝能祛斑长寿。
慈禧很懂得养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慈禧每次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都会按摩一些养生窝,比如腰窝、眼窝等,按摩这些养生窝可以起到保健长寿的功效。
降压安神窝:眼窝
眼窝指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轻闭双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别顺时针、逆时针缓缓地旋转按摩各10次,一天数次。
降糖调气血窝:耳后窝
耳后窝位于双侧耳垂后方的凹陷处。耳后窝深层分布有迷走神经,通过刺激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按摩耳后窝还可调气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用双手拇指缓缓用力按压耳后窝,慢慢吐气,持续5秒再松手,如此反复按压10~15分钟,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半小时各按摩1次。
泻火通便窝:腰窝
腰窝位于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双手置于背后所接触部位即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窝处,稍停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连续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
止咳利咽窝:颈窝
颈窝位于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刺激颈窝可使肌肉紧张度下降,有止咳平喘作用。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颈窝,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为宜。也可取1/4片伤湿止痛膏贴在颈窝,一般半小时后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咳嗽、咽干、咽痛等不适随之缓解。
按摩五官调理五脏
一搅舌头缓心气,用舌尖在口腔中做圆周搅舌运动,缓和心气。
二按眼角疏肝气,分别轻按小、大眼角,疏肝导气。
三拉耳朵平肾气,压揉耳廓,可使肾气平和。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养生窝及保健按摩方法,大家日常就可以多按摩按摩这些养生窝。
腰部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1、揉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前脐中(神阙穴)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重复操作36次。意守命门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温肾阳、利腰脊等作用。
2、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作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3、揉腰阳关穴:腰阳关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反复作36次。意守腰阳关穴。督脉为阳经,本穴为阳气通过之关。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4、揉腰眼穴: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5、腰部活动:两手相互摩擦至热,用两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两则肾俞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连作36次。意想腰部尽量放松。每天活动腰臀部,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强健腰肌等作用。
6、捶腰阳关穴: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
7、拿委中穴: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时拿揉(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对称施力拿、揉)两下肢委中穴,约1分钟。《针灸大成》中说: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8、捶腰骶:两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节奏地叩击腰部脊柱两侧到骶部,左右皆叩击36次。意守腰骶部,并意想腰骶部放松。每天叩击腰骶,具有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等作用。
9、擦腰:搓手令热,以两手掌面紧贴腰部脊柱两旁,直线往返摩擦腰部两侧,一上一下为1遍,连作108-180遍。意想腰部的热感越来越强而达整个腰部。每天摩擦腰部,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壮腰益肾等作用。腰部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不懈,必见成效。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