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

2019-10-12 │ 艾灸养生 老人艾灸养生

艾灸肚脐出水痒怎么办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艾灸肚脐出水痒怎么办”,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艾灸肚脐出水痒怎么办

1、艾灸的朋友基本上都有出水痒,不用慌张,出水痒是艾灸中很正常的现象,是我们体内排毒的过程,可以坚持继续艾灸。出水痒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如果水痒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如果水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艾灸的地方发痒,是该部位是有风邪的表现,其实艾灸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可以帮助您去风去寒去湿,提高正气!

2、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不用担心。那排出来的痰,不用怕,你可以灸肚脐眼,灸关元,或脐上脐下的其他穴都行,一样可以排痰,排完了就好了,我以前流了十几年臭臭的东西,灸了一个月就好了,你会发现你肚子变小了,变软了。

3、这是正常的现象,局部发热引起的出汗,艾灸适合于体虚,怕冷等患者,不适合出血,发热的阴虚火旺的患者。

艾灸肚脐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脐注意事项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艾灸肚脐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2、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艾灸肚脐把肚脐烫伤怎么办


艾灸肚脐把肚脐烫伤怎么办

1、艾灸的时候如果起泡了,最常见的把饭就是先在起泡的部位用酒精严格消毒,然后在用针在泡的表面刺穿几个小孔,将里面的水挤压出来,之后在再在起泡的部位悬灸五分钟左右,之后在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泡泡自己就会好了。其实气泡是一种排毒的现象,不必太过惊慌。

2、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3、出现灸花后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处理:如果是很小的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再涂抹烫伤膏即可,或者用艾灰涂抹上去也可以。但是起泡的部位避免碰水,防止感染。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烫伤皮肉,浪费时间。另外患者可能因为局部痛觉降低而被烫伤,如果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疱,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要注意防止感染,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2、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和体位舒适,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灸治的效果。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使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谨慎,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并注意检 查艾条有未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的体表部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注意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洁净。

5、如果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施灸,注意施灸距离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这样,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施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9、注意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甚至晕倒。出现晕灸后, 要立即停灸,并令患者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

2、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3、调整亚健康

艾灸在现代主要是调理亚健康,现代人的很多亚健康问题,如腰酸腰痛、失眠健忘、颈肩痛、女性宫寒月经不调等都可以用艾灸得到轻松缓解。这是一种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调理方法,温热的艾通过穴位的渗透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为身体补充阳气气和能量,排除邪气。

艾灸肚脐不出水怎么回事


艾灸肚脐不出水怎么回事

灸感是在做艾灸时客人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这些灸感出现时是多样化的,有时象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象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根据这灸感的不同变化,可以总结为在施灸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三种不同效果。

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

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所以灸感的出现与否,标志着施灸效果的好坏,而灸感的出现主要与被施灸者的正气强弱有关,又与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施灸的环境有关。

1、艾灸出水表示身体寒湿过重,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说明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艾灸患处出汗,出水,应该是在排寒湿。艾灸后,和艾灸器件出汗,应该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患处有出汗应该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湿,在这里找通路。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现象。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胜邪,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的食物或药物。

2、艾灸不出水,可能表示体内没有湿毒,或者艾灸时间短,病邪还没有找到通路,长时间艾灸就可以了。

几种常见的艾灸排病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大量实践表明大多数患者在艾灸后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全身乏力加重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天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嗝,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毫升痰涎。病体痊愈后,灸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

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怎么办


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怎么办

1、太热就容易出汗,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天气很热,再加上我们艾灸,这样就更热了,所以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应该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如果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自我感觉很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现象。如果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自我感觉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胜邪,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的食物或药物。

3、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应该是在排寒湿。

4、艾灸后,和艾灸器件出水汽,应该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肚脐肚脐边有水汽应该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湿,在这里找通路。

5、人虚会出汗,我们会看到,阴虚的病人会出汗,但是很多人不仅仅是阴虚同时伴有阳虚的症状。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上热下寒的,这样的病人具有阴阳俱虚的症候。

6、还有,如果自身患有结核病,甲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也会有自汗,盗汗症状。

艾灸肚脐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脐的方法

1、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古代历来禁止在此处扎针。有的小孩子爱抠肚脐眼,一定不要让他们抠,这块特别容易感染。我们可以经常艾灸神阙,对于身体虚寒,肠胃功能弱的人来说,效果非常好,还有,神阙穴离石门比较远,如果想要孩子的话,别在关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阙就行了。

2、艾灸神阙穴有几种方法。可以平躺着,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过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还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块姜,扎几个窟窿眼,上面用艾条的细末捻成黄豆大的一团,点着就行。隔姜灸是温里通气的,有人肚子里特别胀,大便老下不来,这样的人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属于虚寒无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4、也可以把葱、盐炒热了,分别包在两个布袋里,交替温热神阙。盐有温里的作用,葱能通窍,这两个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会儿就会放屁,便意也来了。

5、古人经常说要强壮我们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脐眼附近,有人说丹田是肚脐眼下三寸,有人说肚脐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脐眼里边,丹田在深层。咱们也别管丹田在哪儿,反正您灸肚脐眼附近就能强壮先天之本。

艾灸肚脐被烫伤怎么办


艾灸肚脐被烫伤怎么办

1、做艾灸时,尤其是直接灸,有时会在灸过的地方会出现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现。古代中医常应用疤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用艾绒做成米粒大小的锭上尖下圆,直接在皮肤上烧,快烧没时熄灭,为一炷,反复灸多炷,病痛全无。有“灸疮若起,去病如抓”的说法。还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等说的都是疤痕灸。

2、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古代的疤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现代艾灸多用的是温灸和悬灸,和原来的疤痕灸不同,灸花是温灸和悬灸是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的邪气外排反映。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量脓液。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太惊慌,灸花和烫伤是不同的。

3、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当然,我们在做艾灸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免灸花的出现,毕竟在现代来说,忙碌的生活中出现灸花会带来一些不便,而且也有损美观。

4、艾灸的时候如果起泡了,最常见的把饭就是先在起泡的部位用酒精严格消毒,然后在用针在泡的表面刺穿几个小孔,将里面的水挤压出来,之后在再在起泡的部位悬灸五分钟左右,之后在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泡泡自己就会好了。其实气泡是一种排毒的现象,不必太过惊慌。

5、患者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要立即去除贴敷药物与敷料,并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局部皮肤红肿、有水疱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及出现皮肤破溃、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等现象,应立即到专业的烧伤医院进行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不要搔抓,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进一步刺激皮肤。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合理选择灸量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灸量的控制。如果是直接艾灸应该选择小炷或中炷;间接灸则用中炷或大炷。另外还可以根据年龄、体质强弱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灸量。

合理选择体位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正确、合理的体位。一般以舒适、自然,全身能够放松的体位为宜。如果是体弱年老的人三伏天进行艾灸要避免选择瘢痕灸以及天灸,来避免因为疼痛晕厥。

合理选择时间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应该控制在3~5分钟,一般说来,如果是四肢、胸部施灸时间要短一些,腹背部时间可以稍长一些;老人、小孩、妇女艾灸时间稍微短一些,青壮年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

合理艾灸顺序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一般的顺序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在经脉选择上是先灸阳经再阴经等等。要注意顺序不可随意颠倒,以免引发意外。

艾灸注意保暖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暖,尽管三伏天天气很炎热,但是艾灸的时候仍然要避免着凉,特别是要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避免穿堂风吹。

灸后正确调理

三伏天进行艾灸之后一定要正确进行调理,比如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爽。特别是在艾灸之后如果是出现了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烫伤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要及时继续消炎处理。

防止晕灸晕灸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还要注意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艾灸肚脐出水是为什么


艾灸肚脐出水是为什么

1、那排出来的湿气,不用怕,你可以灸肚脐眼,灸关元,或脐上脐下的其他穴都行,一样可以排痰,排完了就好了,我以前流了十几年臭臭的东西,灸了一个月就好了,你会发现你肚子变小了,变软了。

2、艾灸肚脐出水,说明是好现象的!说明体内湿气比较大,然后排湿气的表现喔!!继续加油坚持艾灸吧!

艾灸肚脐的方法

1、灸肚脐专用器具,其设计独特肚脐炉灸专门针对肚脐做艾灸。每次灸20~35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2、艾炷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3、随身灸,使用随身灸,利用配套布带将随身灸器固定于脐部位置,调节风门,以控制施灸温度,以能接受温度为宜,每次灸20~35分钟(随身灸配套的一支艾条一般可使用30-4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4、陈年艾条直接灸。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艾灸肚脐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艾灸肚脐后的排病反应

1、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艾灸所擅长的是扶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

2、灸时出水汽,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自己不知不觉起的(不小心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手拿艾条悬灸下,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除,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泡处不要见水。

3、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4、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一般灸段时间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艾灸肚脐后肚脐痒是怎么回事


艾灸肚脐后肚脐痒是怎么回事

1、艾灸肚脐后肚脐痒的原因

艾灸肚脐后肚脐痒是排毒反应,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2、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一般灸段时间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2、艾灸肚脐的排毒反应

2.1、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休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不要晚上艾灸太晚。

2.2、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2.3灸后便秘,此是腹部灸的有点过了,可以适当减少时间和火力,另外注意多喝水,可以加上天枢、大肠腧来调理。

2.4、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3、艾灸肚脐后的反应

艾灸肚脐的时候可以治疗腹泻,腹痛,同时还有壮阳的效果,但对于便秘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如果太高的话很容易引起皮肤受到损伤,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出现水泡的现象。艾灸本身属于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治病的方式,属于一种自然疗法。适当采取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对人体有很多好处,能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泻热,防病保健的效果。

艾灸肚脐的方法

1、灸肚脐专用器具,其设计独特肚脐炉灸专门针对肚脐做艾灸。每次灸20~35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2、艾炷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3、随身灸,使用随身灸,利用配套布带将随身灸器固定于脐部位置,调节风门,以控制施灸温度,以能接受温度为宜,每次灸20~35分钟(随身灸配套的一支艾条一般可使用30-4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4、陈年艾条直接灸。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艾灸肚脐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3、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温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脐部有损伤或发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5、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

6、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7、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8、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