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人们的身体也会有信号征兆的。而人体内很多疾病都是到了中年的时候会更加明显,因此在45-55岁这个年龄段要尤为注意才行,那么45-55岁的时候身体出现问题是不是预示不会长寿呢?

45-55岁,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之一,这个时间段,身体更容易衰老,操心的事也越来越多,为儿女、为父母、为工作身体长期透支,是很多疾病的爆发期,稍不注意身体,很容易倒下。

45-55岁,你的身体可能正面临以下危:

1、骨质疏松,钙质流失:人到中年,骨质流失加快,钙含量降低,使骨的脆性增加和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2、生理功能减退:年龄越大,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就会减弱,各个器官的功能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体力也下降了,很多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3、关节老化:中年过度劳累,同时伴随体重的不断增加,对关节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加重了关节的老化,重者甚至出现肿痛。

4、记忆力变差:人到中年,记忆力会逐渐下降,经常会忘记东西放在哪儿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使记忆力降低。

45-55岁,想安全渡过生命危险期,需坚持这3件事:

1、饮食习惯要健康:人在中年时期,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同时多食用一些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食物,抵抗疾病入侵。因为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在一些疾病的恢复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延长寿命。

2、重视体检:体检的意义在于早发现早治疗疾病,有条件的可每年做一次体检,身体较健康的也可每两年做一次。

3、适宜的运动:不要以为年纪大了,就不需要像年轻时一样多运动了,中年人坚持适当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更加协调,骨密度会继续增加,提高心肺功能,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

精选阅读

腰骶部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办


一次意外,导致我腰骶部出现问题了,我感觉像世界要塌陷下来了,整个人心情就好了,人哪,只要在出问题的时候,才会审视自己的问题,才会关注自己问题所在,我呢?就是这个样子,你知道我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告诉你挺好了!

腰骶部椎体移行(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在人群中较为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35%。LSTV的异常和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对这类患者通常容易出现手术节段的错误定位,从而导致不良后果。Castellvi等人在临床上将LSTV划分为4个类型(图1),理论上认为Castellvi分型3或4型的患者手术治疗时无需进行融合处理,而对另两类患者,若在移行节段进行手术则需要融合。目前尚无很好的方法在术前确定LSTV的运动节段。今日来自美国纽约特种医院的临床医生就术前影像学方法检测LSTV运动节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相关结论发表在近期的BJJ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92例(42例男,50例女性,平均年龄57岁)在MRI上表现为LSTV的患者进入研究,其中46例Castellvi分型II型,46例Castellvi分型III-IV型;同时纳入94例正常病例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采集的数据包括:脊柱最尾端3个椎体节段的椎体中点垂直线角度(vertical mid-vertebral angle,VMVA,图2),椎体前缘垂直线角度(vertical anterior vertebral angle,VAVA,图3),及其成角差异(diff-VMVA,diff-VAVA),并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

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最尾两个节段的Diff-VMVA(25度±8度)显著大于实验组(II型2a+b:16度±9度;III型3a+b:-9度±10度;IV型:-5度±7度,p0.001),表1,图4。Diff-VMVA10度在MRI上诊断LSTV合并骨桥的敏感性为100%,而特异性为89%;而在侧位X片上其敏感性和特性性分别为94%和74%。若将Diff-VMVA的阈值提升至28度,则敏感性可提高至100%,但特异性下降为76%(图5)。

研究者认为将Diff-VMVA≦10度作为一个临界阈值,可以在术前MRI或X片上较为准确的确定LSTV的固定节段,从而进一步确定运动节段。

这些资料,我真的是看的好痛苦,不是他难懂,而事实是相反的,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他,他是我经过自己切身的领悟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珍惜,我把这些经验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我们的健康问题,不然你就会像我一样,后悔莫及。

宝宝踮脚走路,宝妈担心宝宝是不是发育问题?


宝宝会走路时,细心的宝妈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宝宝偶尔会踮起脚尖走路,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的问题,今天就让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宝宝 4~5 个月时,当妈妈以下面的手法扶抱,宝宝的髋部和下肢还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就会借用脚尖的力量踮脚,这是本阶段正常的姿势。

宝宝刚学习走路时,也会经常踮脚。因为还没掌握正确的姿势,踮脚可以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不摔倒。但是站立时,脚面是可以放平的。

宝宝踮脚走路,宝妈担心宝宝是不是发育问题?

宝宝 2 岁之前有时踮脚有时放平脚走路,一般都没什么问题,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出现了下面几种情况,建议去看看医生:

1. 2 岁之后仍然经常性垫脚走路;

2. 从开始会走路时就一直踮着脚,站着时也是踮脚站。

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二、关注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宝宝踮脚走路,宝妈担心宝宝是不是发育问题?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1.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45-55岁身体出现问题是不是预示不会长寿?》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平衡养生是不是传销”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