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运动后的排病反应

2019-10-13 │ 中医养生运动后的排病反应 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百病来于积,身体有5种垃圾,看中医教你如何一招排净!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在养生常识方面行稳致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百病来于积,身体有5种垃圾,看中医教你如何一招排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跟跟这个积有关,若体内的垃圾过多,不及时清除的话,就会生病了,这时就需要把这些垃圾及时清除,这样身体就不会生病哦,接下来就看看如何清除体内垃圾吧!

气积--伤肝

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意思是说,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健康。在李晓君看来,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气积.中医有怒为肝之志之说,容易发怒、脾气暴躁、长期情志不遂还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造成肝郁不疏。日常生活中,唉声叹气、情绪失常、烦躁、焦虑、抑郁等都是气积的警告信号。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气上亢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容易使人晕厥、发病。

百病来于积,身体有5种垃圾,看中医教你如何一招排净!

对策:运动是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打太极、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气功效。此外,有阴精亏虚或实火旺盛体质的人,建议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养阴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荠等。

血积--伤血管

血积,是指瘀血凝结成积。人体内的血液不断流动循环,灌注全身脏腑器官,当营养成分过多,血管内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便会大量积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时,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减慢,血瘀就离你很近了。李晓君表示,高油、高脂饮食,抽烟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祸首。血瘀的人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点或片状瘀斑、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暗红甚至有紫黑血块等。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终结果就是血栓。

对策:日常饮食上应多吃有活血通脉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葱、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饮或寒凉的食物。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个药膳方--三七粉。将一小勺(大约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畅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赵艳提醒,血瘀体质的人心血管机能一般较弱,锻炼不宜过猛,可选择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锦等。

水积--伤肾

水不但能滋养脏腑、经脉、肌肤、毛发等组织器官;还是津液、血液、胆汁的重要原料。人体对水的吸收、转换、运输和排泄,统称水液代谢。然而,一旦这种节奏被打乱,人体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将随之改变,一些地方出现供水不足,另一些地方则出现水液过盛而产生潴留,这种潴留即是水积,中医称之为水肿.赵艳认为,肾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脏失灵,就会发生水肿。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肿、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对策: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鲤鱼等,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此外,配合按摩掐合谷、点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温阳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肝脏、心脏、甲状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水肿。如果出现严重、长期水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食积--伤脾胃

食积,即积食。现代生活中,孩子零食不离手;大人每餐必有肉,碰到应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于肠胃功能减退,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胀等积食现象。赵艳表示,食积指饮食无节制,导致食积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运转而引起的一种脾胃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除了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不适,积食的人常出现口臭、手脚心发热、皮肤发黄、精神萎靡或睡不踏实,睡觉时身子不停翻动、磨牙等症状。

百病来于积,身体有5种垃圾,看中医教你如何一招排净!

对策:发现积食后,首先应迅速减少饮食量,比如平时每顿饭吃一个馒头,此时可减为每餐吃半个。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顺气、健胃、补脾的功效。另外,积食是标,真正的问题往往是脾虚,脾虚的人往往更容易积食。因此,平常可适当补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小米、红枣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着凉等。此外,一些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对积食效果也不错,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操作。具体方法:1.清大肠:从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推到指端;2.清胃经:用拇指从另一侧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以上两个动作每次重复50~100次,每天一次即可。

痰积--生大病

中医将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种。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是贮于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见;而无形的痰,则是指机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而形成的一种黏稠的、有害的液体,肉眼无法看见。相比之下,无形之痰更可怕。长期劳累、体虚、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赵艳表示,这种液体长期积累、潜伏在人体内,可产生多种病变,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中风,甚至肿瘤等,这些都是由停于脏腑、经络的无形之痰引起的,因此中医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对策:首先要远离潮湿的环境里。老年人身体虚弱,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湿也会引起湿邪内侵。其次,推荐祛痰良方二陈汤,取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温服,每天一次。或直接服用中成药二陈丸,具有同样的效果。另外,平时还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藻、枇杷、红小豆等。

小编推荐

怎样白发变黑发中医教你一招“吃”掉白发


很多人对美女的定义里都包括一头飘逸长发为基准,其实呢,头发不仅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健康的象征。中医学中说,光泽柔顺的头发的人身体素质都比较好。但是有些人却过早地满头华发了。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头发的光泽度与我们身体的甲状腺作用有关,进行补碘的话可以增强甲状腺的分泌功能,这样有利于头发的健美。平时可以多吃些像海带、紫菜、牡蛎这样的食品,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碘,特别是菠菜,它富含铜、铁、碘,算得上是黑发佳品。也有研究说,多数黑色的食物,包括深色食物(红、黄、紫),都含有植物体与阳光作用而形成的色素,对头发色泽保健很有好处。另外,还需要补充各类维生素,以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教你一招“吃”掉白发

1,将黑豆淘洗干净并经反复蒸、晒后,贮于瓷瓶内,每日食2次,每次食6克,嚼后淡盐水送下。同时,每天再吃鸡蛋1个,大核桃仁2个,坚持服用,必有疗效。

2,取12个大核桃,剥去它的外壳及肉上衣膜,然后切碎备用,再取枸杞子、何首乌各60克,小豆或黑大豆240克。

3,先将枸杞子与何首乌加适量水同煎,至汁浓后滤去渣,然后将炒香切碎的核桃肉和黑豆一起投入汁中,再同煎至核桃肉稀烂、汁液全部被黑豆吸收为度。最后取出晾干或低温烘干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6-9克,早晚空腹或饥饿时随时服用。

4,将鲜桑椹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然后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后,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为粘稠时,加蜂蜜300克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

5,取核桃仁1000克,放冷水中浸泡3天,取出后去掉皮尖,然后将适量白糖放入锅中,待溶化后倒入桃仁中搅匀,冷后即可食用。每日吃2次。每次10克。

6,取黑芝麻、鲜桑椹各250克,然后捣烂,加进少量蜂蜜,调匀,放在瓶子里。每次取一汤匙,配以白开水送服,只需要每天三次即可。

7,糯米泔水发酵搓洗法,将淘糯米滤下的泔水,沥取基底层存放3日,待其发酵变酸后,用其擦搓头发,后清洗净,每日1次。经久使用,能促使白发变黑,而且有润发、使头发乌黑发亮的功效。

8,大豆煎,用米醋、大豆,以米醋煮豆至烂,去豆煮稠,涂发,能乌须黑发,使白发变黑。

9,黑豆250克,白果30粒,研碎炒熟,黑芝麻100克,何首乌150克炒熟,四味混合后放入瓶中,每天早饭后服用30克。

百病寒为先,驱寒有妙招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侵入肌肤,出现表征的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出现里正的,称为“中寒”。

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几乎占到了99%。寒属阴邪,寒则气收。人感受寒邪发病后,可导致肌肤收缩、汗孔不开、筋脉拘急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人主诉身上不出汗,很难受,到处去寻找治疗出汗的方法。寒又具有凝结、停滞的特性。人体的气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

因此寒一旦邪侵入机体,可就导致气血运行迟滞,严重者则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症状,如头痛、骨节痛、腰痛等。黄帝内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寒性质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邪直中脾胃,开始可出现呕吐清水,腹泻,腹痛,得温则轻,遇寒更重的脾胃实寒症,继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阳气虚弱的症状。各类寒症表现不一致,一般都有怕冷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身凉,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迟,紧,眩。


寒气的危害性

寒进入人体后导致气滞,气滞又造成血瘀,使血流减慢就会产生很多疾病,温度是决定我们健康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着凉受风,防止寒邪侵入机体。在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吹风扇要适度,千万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脚、洗头,更不要过食冷物,使脏腑失和,造成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

我们要重点讲一下寒凉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有些人不论春夏秋冬,雪糕、冰淇淋、冷饮、扎啤不断。从中医养生角度讲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食冷物。

一定不要喝冰饮料和凉茶以及隔夜茶,俗话说隔夜茶伤脾胃。如有胃寒的人就不要喝绿茶,如龙井茶等。应喝如普洱茶,红茶等暖茶,以免引起胃胀,胃酸等。少吃偏冷性水果,如草莓、香蕉、梨;葡萄;西瓜;猕猴桃等。过食冷物就会造成胃寒、腹寒,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我们知道了脏腑在人体生命中枢起的作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加以重视,过食冷物和偏寒性水果等,会使脏腑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胃痛、打咯、胃胀、大便不畅(便秘、泄泻)、大便粘涩、脾气暴躁、烦闷,看什么都不顺眼,抑郁症。各种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性冷淡,性机能障碍,口干舌燥,总想喝凉的,口腔经常出现溃疡等。腰痛、背部酸痛、倦怠乏力、手脚冰凉、神衰、记忆力减退等。

一、食疗驱寒

1.红糖姜茶

生姜的祛寒效果是数一数二的,中医认为,姜能升发脾胃之气,善于清除经络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

用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但要记住“上床萝卜下床姜”,尽量上午喝。

2. 羊肉炖萝卜

羊肉性温,能增加人体热量,驱赶寒气,抵御严寒,还可以修复胃黏膜,帮助调理脾胃。萝卜能消食化痰,能够帮助肺病患者化痰疾,还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二、推揉腹部

小腹是最容易积聚寒气的身体部位。想要祛寒,可以从小腹入手,保持小腹温暖,寒气自然会消除。

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先逆时针方向揉36圈,后顺时针方向揉36圈。早中晚各一次,注意饭后2小时内别做。

三、花椒水泡脚

坚持用热水泡脚也是很好的祛寒方法。同时,还可以用花椒水泡脚,让花椒的辛辣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肌张力,由内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不仅祛寒,还能消除疲劳。

四、玫瑰花瓣浴

玫瑰花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瘀之效。家有浴缸的小伙伴,泡澡时不妨在浴缸里放些玫瑰花瓣,每周2~3次即可。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寒,还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

五、艾灸三穴位

艾草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功效,适当的艾灸对于祛寒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如果想要祛除体寒,可以适当灸疗足三里、神阙穴、命门穴等穴位。取穴后手持灸条在距离穴位皮肤2厘米左右处环旋熏灸,温热为度,每天灸10~15分钟,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1.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艾灸或是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暖和起来。

2.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正中,为元神出入之所,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艾灸神阙穴,可以温煦肾阳、暖腰膝。

3.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坐直腰,以两手中指按住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便是命门穴的位置。艾灸命门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等症状。

寒气进到身体里为什么就排不出来呢?因为大自然是的空气是个大气压,而我们人体只是一个小气压,寒气进入到体内靠我们自身的小气压是很难和大自然抗衡的,也就很难将寒气排出来的,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才行。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靓丽的容貌,一定要严防寒邪的侵入,一但气滞血瘀,酿成病就必须调理,所谓调理,就是将人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疏通淤塞,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人体就像是一部汽车要经常调试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不要等到形成疾病了再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在瘀,瘀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五脏六腑好比江河湖海,一但瘀塞就会泛滥成灾,及时疏通了,水流通畅了,病就解决了。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我们认为,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我们整理了一下,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感冒:中西医皆可

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发性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面瘫:首选中医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在临床上疗效更确切,一般来说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脾胃病:首选中医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过敏性疾病:首选中医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皮肤病、青春痘:首选中医

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脚气:中西医皆可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妇科病、感染类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不孕不育:根据病因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原发性痛经:中医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月经失调:中医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亚健康:首选中医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者,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复杂慢性病:中医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中医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糖尿病真有遗传倾向吗?实用5招教你如何预防


家庭有糖尿病史的朋友,很多人认为这个有遗传性,这个说法真的存在吗?家人是如何预防糖尿病这一特点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既会遗传又会「传染」?

是的。

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对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名子女做过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

这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发病是有遗传风险的。

糖尿病真有遗传倾向吗?实用5招教你如何预防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

这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共享」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

也就是说,糖尿病确实可以「传染」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糖尿病是怎么「传染」的?

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性」,是说它可以通过病毒、细菌等将疾病传播开来。而糖尿病的「传染性」,大多和夫妻、家人之间相似的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有科学家推断:「共享」的生活环境为 2 型糖尿病的发生,贡献了大约 30% 的「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糖尿病呢?

不健康的饮食:比如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

缺乏运动:比如开车多、步行少,长时间坐着。

其他因素:比如睡眠质量差、心情低落、经济条件等。

这些生活习惯说起来都不太起眼,也许很多人听了也不以为然,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糖尿病有机可趁,「传染」了一个又一个。

就算一个人属于得某种病的高风险人群,如果在生活中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见招拆招,糖尿病也只能远远望着你,无法靠近。

预防方法也不难,比如:

1. 健康饮食

多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水果、蔬菜,尽量避免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及各种包装、加工食品。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真有遗传倾向吗?实用5招教你如何预防

可以选择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至于运动强度,个人的感觉大概是: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还可以同时搭配每周 2 次的抗阻运动,比如靠墙蹲、负重行走等。

3. 控制体重和腰围

胖,真的会让我们更容易得病。

努力保持 BMI 在 18.5~23.9 之间。

避免腹型肥胖。女性把腰围控制在 85 厘米以下,男性控制在 90 厘米以下。

4. 定期体检

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主要检查空腹静脉血糖水平,以及其他医生建议的检查。越早发现、越早医治,就越可能改善之后的生活质量。

5. 情绪稳定,不要有压力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该吃的时候就吃,该睡的时候就睡,没有什么比自己开心更重要。

如此说来,糖尿病能不能「传染」,主要就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胃胀气打嗝用它来解决,一招让你缓解尴尬不适


当胃部不适时,不只是反酸,有时还会有打嗝的现象,如果遇到公事时,真是尴尬无比,那么有没有快速解决此事的方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支招,一起来看看。

胃胀气打嗝怎么办?

胃胀气老打嗝:药物消食

胃部胀气打嗝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搭配一些多酶片、维生素、吗叮啉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禁止食用一些辛辣食物和油腻的食物,饮食和作息一定要有规律。如若病症严重,可进行胃镜检查;保持精神情绪上的开朗。睡眠的充足可促使胃部混乱进行好转。在饮食方面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也可服用葵花胃康灵,能够缓解胃部酸、胀、痛等不适症状。酸曲美布丁、保和丸、金双歧胶囊进行治疗,同时多喝开水也可进行积极的治愈。

胃胀气打嗝用它来解决,一招让你缓解尴尬不适

胃胀气老打嗝:民间偏方

打嗝的时候更加需要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的情绪引起的不良刺激。或者是先深吸一口气之后,再憋住气体。尽量憋的时间长一些,然后继续呼出;反复的进行。出其不意的小惊喜也可以中直打嗝。如若打嗝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或是打嗝连续性,张大你的嘴巴,然后用鼻子吸气。含一口水,含到10~20秒之后,咽下去;也能快速的止住打嗝。还有民间经常使用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嘴巴里积累一些唾沫,然后用力地咽下去,在这个时间段里,打嗝的气体就会被你压下去了。

胃胀气老打嗝:食疗方法

喝一点食醋、吃山楂、嚼生姜片均可以止住打嗝。憋住一口气喝七口水之后就能立马好起来。另外的一个有效止住打嗝的方法就是喝一小勺醋,也能立马停止打嗝,需要食量的喝醋,主要原因就是,打嗝就是因为胃胀气。同时也可以洗净双手后使用食指、中指并拢伸进嘴巴里,把舌头压住,压上数分钟后之后,打嗝就会立马止住。

胃痛胃胀

胃部发生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如胃痛或者是胃胀气,胃痛胃胀气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却对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与折磨,使患者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治疗之前要查明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那么胃疼胃胀气是怎么回事呢?

导致胃疼胃胀气发生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出现胃疼胃胀气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而导致的,当饮食不节的时候对于脾胃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虚的运化功能发生了减退的现象,患者在进食之后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的消化,从而使肚子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腑气不通则出现了胃疼以及胃胀气的症状,如果经常胃疼的话,患者最好不要吃太甜以及太酸的食物,甜食容易导致胃酸,使胃粘膜受到伤害,而酸的食物少吃的话没关系,如果吃多的话会导致胃酸引起胃炎胃疼胃胀气。

出现胃疼胃胀气的现象还有可能是由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或者是胃溃疡等疾病造成的,经常引起的原因是由于吃了太多的甜食或者是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又或者是在饮食方面没有良好的习惯,饮食不规律或者是暴饮暴食等,这些都会造成胃疼胃胀气症状的发生。

胃胀气打嗝用它来解决,一招让你缓解尴尬不适

胃胀气吃什么

1、萝卜

长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有清热消痰作用。青萝卜最佳,红萝卜次之。最好生吃,对胃有病的人可将其做成萝卜汤喝。不过注意胡萝卜和水萝卜不要一起吃。

2、青菜

能通利肠胃,无论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皆宜。青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能刺激胃肠的蠕动,通利二便,帮助消化,消除腹部胀满不适。

3、山楂

可顺气止痛、化食消积,适于气裹食造成的胸腹胀满疼痛,对于生气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也有疗效。

4、鲫鱼

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小儿百病灸点——身柱穴


中医认为,身柱灸是小儿保健灸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本,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穴为何如此神奇呢?原来,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的功效。

《养生一言草》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针灸说约》:“身柱可治头、项、颈、背、肩疼痛,癫痫,暴怒以及小儿惊风”。常为宝宝艾灸身柱穴,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哮喘,还有助于提高消化系统功能,防治消化不良,吐奶、泄泻等。此外艾灸身柱穴还能健全神经系统功能,对儿童急慢惊风、癫痫、小儿麻痹症、脑发育不良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取穴方法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首先定大椎穴,低头时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就是大椎穴,一般平肩。再往下数3个椎体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见图)。

艾灸方法

艾灸点燃后对准身柱穴,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以局部潮红为度。家长可将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两侧,感知温度以随时调整艾条的高度。

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开始时隔日灸1次,灸治1个月后,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即可。

一般可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开始施灸,但也要根据儿童体质决定。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而体质强健的,可晚灸、少灸。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百病来于积,身体有5种垃圾,看中医教你如何一招排净!》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中医养生运动后的排病反应”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