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养生呢

2019-10-13 │ 什么是养生呢 养生的概念

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说到疟疾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疟疾在国内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疟疾。这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恶性疟疾时死亡率极高,以周期性规律发作为主要症状。

1.疟疾概念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2.症状

(1)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2)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3)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5)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h,三日疟为72h,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3.疟疾中医治疗

正疟症状

【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m.YS630.cOm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Ys630.com相关知识

疟疾的症状


说到疟疾这种疾病,可能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的,大部分人应噶就只是听说过这种疾病的名字而已。疟疾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因为人体受到带有疟原虫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导致的,而且这种疟疾疾病的治疗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此了解到疟疾的相关症状,对于疟疾的治疗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疟疾在我们的人体中其实并不常见,当然患有疟疾的是大有人在的,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不常见的,所以一般人是不会轻易感染上疟疾的,因此一般人对于疟疾的症状也是没有什么了解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就来仔细说说关于疟疾的相关症状。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关于疟疾的症状是有很多的,一般是需要区分开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以及出汗期来具体说明的,而相关时期的具体症状在上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所以大家要是出现以上的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治才行,这样才会保护好自己身体的安全的。

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现在社会中疟疾并不是特别普遍,在以前的时候,相信人们对疟疾都是特别了解的。疟疾一旦传染开,速度特别快,而且特别容易就会传染上。下面让小编详细给大家介绍疟疾的传播途径。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疟疾是什么病


你听过说疟疾吗?疟疾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每年夏天,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都被诊断为疟疾。如果您不曾了解过疟疾是什么病,一定不会知道疟疾是一种传染病。所以,专家在此提醒大家平时要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那么,现在就去具体了解下疟疾是什么病。

专家提醒,夏天是疟疾的高发期,所以建议大家不妨一起来学习了解疟疾是什么病,然后提前做好预防疟疾的措施,这样就可以远离疟疾的困扰,维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多见于夏秋季节。

疟疾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病人大多数发冷发抖,继而出现高热、面色潮红、头痛、口渴、全身酸痛。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很快降至正常。如此症状可反复周期性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一次,三日疟隔二天发一次;恶性疟发作不规则。严重者可有剧烈头痛、精神错乱、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预防

疟疾的预防,指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系疟区居民或短期进入疟区的个有,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由此了解到,疟疾是夏天一种让人很容易发作的传染病,其重在预防。其中,疟疾主要分为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四个时期,这发病过程都会导致人体感觉很不适,所以提醒大家在夏天要及早发觉疟疾的症状表现,做好预防工作。

疟疾症状是什么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传染病,在非洲等地区非常常见,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疟疾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主要分为四种人体疟疾典型,不同时期,疟疾的症状表现也有一些区别。

1.前驱期:

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2.发冷期或寒战期:

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3.发热期:

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出汗期: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5.间歇期

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h,三日疟为72h,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6.潜隐期和复发:

间日疟和卵形疟还有潜隐期和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复燃,没有复发,初发与复发以及前后两次复发间隔的时间,分别称为第1和第2潜隐期,未经足量高效血内裂殖体杀灭药治疗后所见的类似情况,统称复燃

针灸治疗疟疾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体质虚弱,疟邪乘虚而入。张景岳说:疟疾本由外感,惟禀赋怯弱,劳倦过度者尤易感邪。
【辨证治疗】
主证:寒热往来,先寒后热,汗出而息,发作有时。发病之初,呵欠乏力,毛孔粟起,旋即寒战鼓颔,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饮,口苦而干,胸胁痞满,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如疟久不愈,则胁下结块而成疟母。
治法:取督脉、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在发作前二小时针之为宜。发作时寒多热少的,针灸并用;热重寒轻的只针不灸。
处方: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穴: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谵语者,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方义: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配陶道,退邪热,调阴阳,为治疟要穴;液门、足临泣和解少阳经气;后溪通督脉,为小肠经输穴,功可宣发太阳与督脉阳气,祛邪外出;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厥阴、少阳相表里,故间使可调气机,引邪外出,为治疟之要穴,诸穴合用,能通阳祛邪,表里双解,调和营卫,使疟疾止而病痊愈;曲池配大椎以增退热之效;章门为脏会,可调脏气;痞根为治痞块奇穴。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脾。
方法:在发作前1-2h针刺,强刺激,留针1h,连续针3天。
2、穴位敷药
(1)取大椎穴,要发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个捣烂,外敷3-4h。
(2)取内关穴,用烟丝两份,生姜1份,共捣烂,取如硬币大小一块敷穴位上。
(3)取内关,用鲜毛莨或野薄荷或独头蒜适量,捣烂、在发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3-4h。
【附注】
针灸治疗疟疾,以间日疟效果较好。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