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吃的

2019-10-13 │ 养生的吃的 老人的养生的句子

疟疾的症状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疟疾的症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到疟疾这种疾病,可能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的,大部分人应噶就只是听说过这种疾病的名字而已。疟疾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因为人体受到带有疟原虫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导致的,而且这种疟疾疾病的治疗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此了解到疟疾的相关症状,对于疟疾的治疗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疟疾在我们的人体中其实并不常见,当然患有疟疾的是大有人在的,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不常见的,所以一般人是不会轻易感染上疟疾的,因此一般人对于疟疾的症状也是没有什么了解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就来仔细说说关于疟疾的相关症状。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关于疟疾的症状是有很多的,一般是需要区分开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以及出汗期来具体说明的,而相关时期的具体症状在上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所以大家要是出现以上的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治才行,这样才会保护好自己身体的安全的。

yS630.Com相关推荐

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说到疟疾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疟疾在国内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疟疾。这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恶性疟疾时死亡率极高,以周期性规律发作为主要症状。

1.疟疾概念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2.症状

(1)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2)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3)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5)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h,三日疟为72h,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3.疟疾中医治疗

正疟症状

【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现在社会中疟疾并不是特别普遍,在以前的时候,相信人们对疟疾都是特别了解的。疟疾一旦传染开,速度特别快,而且特别容易就会传染上。下面让小编详细给大家介绍疟疾的传播途径。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治疟疾的药


疟疾很多人们都不太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甚至是在生活中都是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严格上来说疟疾就是腹泻,不过要比腹泻更加严重一些,患者多半就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或者是很多传染性疾病才会导致,那么患者就需要去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这样就可以对于症状达到缓解效果。

1.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3.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

(1)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

(2)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3)维持水电平衡;

4.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5.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

(3)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4)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治疗疟疾的牛膝酒


疟疾这种病症是相当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有严重的危害。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疟疾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疟疾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普济方》。

【配方】

牛膝茎叶。

【制法】

用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引渍一宿。

【主治】

疟疾。

【用法】

分三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止。

疟疾的病因

传染源

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血液中原虫密度越高,配子体的密度也会越高,传播的机率也越大。

疟疾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

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

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疟疾的药酒疗法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试试以上的配方哦!

预防疟疾的主要药物


疟疾这种疾病多半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并且大部分的患者都是集中在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之中,所以说在发生的时候通常病情症状都是比较明显的,会直接出现高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消除高热的情况,观察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紧接着服用一些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2)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3)维持水电平衡;

4.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5.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

(3)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3)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针灸治疗疟疾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体质虚弱,疟邪乘虚而入。张景岳说:疟疾本由外感,惟禀赋怯弱,劳倦过度者尤易感邪。
【辨证治疗】
主证:寒热往来,先寒后热,汗出而息,发作有时。发病之初,呵欠乏力,毛孔粟起,旋即寒战鼓颔,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饮,口苦而干,胸胁痞满,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如疟久不愈,则胁下结块而成疟母。
治法:取督脉、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在发作前二小时针之为宜。发作时寒多热少的,针灸并用;热重寒轻的只针不灸。
处方: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穴: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谵语者,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方义: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配陶道,退邪热,调阴阳,为治疟要穴;液门、足临泣和解少阳经气;后溪通督脉,为小肠经输穴,功可宣发太阳与督脉阳气,祛邪外出;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厥阴、少阳相表里,故间使可调气机,引邪外出,为治疟之要穴,诸穴合用,能通阳祛邪,表里双解,调和营卫,使疟疾止而病痊愈;曲池配大椎以增退热之效;章门为脏会,可调脏气;痞根为治痞块奇穴。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脾。
方法:在发作前1-2h针刺,强刺激,留针1h,连续针3天。
2、穴位敷药
(1)取大椎穴,要发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个捣烂,外敷3-4h。
(2)取内关穴,用烟丝两份,生姜1份,共捣烂,取如硬币大小一块敷穴位上。
(3)取内关,用鲜毛莨或野薄荷或独头蒜适量,捣烂、在发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3-4h。
【附注】
针灸治疗疟疾,以间日疟效果较好。

疟疾是什么


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一定要先对疾病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最佳之选,那疟疾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而且这样疾病在治疗的时候,都是需要很好的方式。

很多人对疟疾是什么并不是很了解,在对这样疾病治疗前,一定要对它进行很好认识,使得知道如何治疗最佳,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的损害,可以放心选择。

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症状: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通过以上介绍,对疟疾是什么也是有着很好认识,这样的疾病在治疗上,也是要一段时间,而且这样疾病严重的话,治疗的时候,都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式,否则会造成人体其他问题,对这点患者和家属是一定要注意的。

秋季慎防疟疾


疟疾其实也是平时生活当中人们所说的冷热病,而且在秋季的时候这种疾病出现率比较频繁,因此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重视疟疾疾病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秋季的时候,我们需要注重的一些疟疾预防问题,从而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健康。

其实在秋季的时候天气变化也非常的频繁,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保健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所以希望大家通过这些介绍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疟疾的各种症状

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疟疾的防治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中药预防在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鸦胆子、青蒿等均有很好的预防疟疾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sc115.com/wenku/转载请保留

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想要更好的预防这种疾病,那么就一定要先了解它的症状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原因,只要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那么才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去预防,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降低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

疟疾会死人吗


疟疾,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它在过去古代的时候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不是一种很好治的疾病,在那个时候,得了疟疾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经常看古装片的我们,听见疟疾这一疾病还是很害怕的,觉得它是一种可以决定生死的疾病,特别是小孩子很容易得。

疟疾,这种可怕的疾病,很多人都会闻风丧胆,在这个科学为主流的社会中,医学的飞速发展是我们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科学治好了很多过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那么,疟疾,放在当代会死人吗?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由于被寄生的肝细胞周围没有明显炎症反应,推测红外期不引起宿主临床症状。从疟疾症状发作与疟原虫红内期成熟时间一致情况看,认为系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噬血红蛋白产生代谢产物及疟色素,当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随同裂殖子一起进入血流,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及其他有关症状。

不同种的原虫裂体增殖时间不一致,因而临床发作周期也不一致,一般间日疟和卵形疟为隔日一次,三日疟隔两天一次,恶性疟由于原虫发育不整齐,遂使发作不规律,且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易致内脏损害。如凶险发作可致脑组织充血、水肿;大脑白质内散在出血点、充血;软脑膜显着充血水肿,重者沟回变浅。显微镜下毛细血管充血,内含大量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及不含虫而聚集的红细胞。还可见环形出血灶、Durcl肉芽肿、局灶性脱鞘和退行性病变。其它器官如:骨髓、肾、胃肠、肺、心、肾上腺等亦有不同程度的吞噬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有含疟原虫的红细胞和疟色素,毛细血管内有含疟原虫的红细胞,甚者微血管阻塞,内皮脱落、变性坏死等。

以上是经过医学研究,得出的疟疾的致病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了对该疾病的了解,只要我们及时治疗,透过以上的致病原因来加以治疗,对症下药,疟疾是可以治愈的,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得了疟疾是不会死人的。

治疗疟疾的青蒿酒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这种病症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呢?治疗疟疾的药酒方又有哪些?疟疾的检查和诊断的方法是什么?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来源】

《本草纲目》。

【配方】

嫩鲜青蒿适量,米适量。

【制法】

将上药捣汁煎过,和曲同酿,酒成即可。

【主治】

疟疾寒热。

【用法】

病发前饮用。

疟疾的检查

1.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

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

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现已应用的有间接免疫荧光、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率可达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疟疾的诊断

1.流行病学

有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曾接受过输血的发热患者都应被怀疑。

2.临床表现

典型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可初步诊断。不规律发热,而伴脾、肝肿大及贫血,应想到疟疾的可能。凶险型多发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等。流行区婴幼儿突然高热、寒战、昏迷,也应考虑本病。

3.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血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需要时应多次重复查找。并一定要做厚血片寻找。如临床高度怀疑而血片多次阴性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查找疟原虫。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对于药酒治疗疟疾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相关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病症的手段,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治疗疟疾的愈疟药酒


疟疾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能够治疗疟疾的药酒治疗配方以及这个疟疾的临床表现,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疟疾的相关知识吧!

疟疾是感受疟邪,瘴毒及风寒暑湿邪气,伏于少阳,以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作有一定时间,每次发作症状相同等为表现特征的疾病。历代有按阴阳对本病分类者,有按脏腑对本病分类者,有以经络分类者,有以病邪分类者,方法不一,各有所长。

使用药酒治疗本病,早在《肘后备急方》中即有记载,历代亦有不少发明。其中所有药物,以青蒿、常山等为多,如常山酒、青蒿酒、治寒热诸疟方、黄连酒方等。

治寒疟常配附子,如鳖甲酒方;疗久疟、老疟、劳疟常配鳖甲等,如鳖甲酒、秦艽酒、老疟久不断方、近效疗久难瘥疟常山酒等。

【配方】

水100升,酒曲2500克。

【制法】

取曲500克,压细末,放入水内发酵,再煎煮之,等水剩70升,待冷,再入曲2000克,放一宿,上起白沫,再加热煮数沸,待冷,自然发酵,3日酒成,即可服用。

【主治】

各种疟疾。

【用法】

频频温饮之。

疟疾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

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

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疟疾的药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疟疾的一种手段。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治疗疟疾的白术老姜茶


疟疾这种疾病会对身体造成诸多损害,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护身体健康,对于疟疾就要重视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于疟疾这种病症都没有很好的因对措施,别着急,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便是一款能够辅助治疗疟疾的茶饮,以及疟疾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白术老姜茶

原料

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

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

温胃止疟。

用途

四日两头疟。

关于疟疾的知识

一、疟疾的传染源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二、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人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人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

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

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人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人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

另外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贻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

三、疟疾的临床表现

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日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四、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

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治疗恶性疟使用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疗效较好。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

3.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

结语:现在大家对于疟疾想必都有着详细的了解了,也知道在生活中要如何去预防疟疾这种疾病,当然了,预防并不是万能的,大家同样有可能会患上这一病症,当患病时千万不要忧郁赶紧就医才是正确的选择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