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汤煲汤

2019-10-15 │ 养生汤煲汤 养生汤煲汤食谱

黄芩汤组成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芩汤组成”,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黄芩汤就由黄芩加上其它中药材组合而成的,黄芩汤有很多种,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黄芩汤可以清热去火,对失眠、高血压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可以用于孕妇安胎。但是黄芩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不要在不了解自己体质的时候轻易喝黄芩汤,防止对身体有伤害。

黄芩汤组成

【处方】黄芩6克、芍药6克、甘草6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1、安胎。黄芩有止血及凉血的作用,通常与竹茹和白术等药材混合使用,用来达到孕妇保胎的疗效。

2、清火去热。黄芩性凉,常用于胸闷、燥热、痢疾、黄疸、口渴及食欲不良等病症。当然在应用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上时,需要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所用的药材也是根据病症而定。

3、温热病的治疗。温热病的几大特点为变化快、病情急且容易转变为其他疾病。温热病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黄芩对温热病患者的热势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4、降脂降压。黄芩中含有的总黄酮,对高血压及高血脂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脑血流量的情况也能进行改善。

5、缓解失眠。黄芩能够提高人体记忆力,对神经元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中枢神经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让失眠远离我们。

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

虽然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如此之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黄芩汤。那么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空腹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胃酸进行冲洗,对胃液分泌的抑制加强,从而影响肠胃消化功能;溃疡病人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同时黄芩汤对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有阻碍作用,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儿童不宜喝黄芩汤,黄芩汤对铁的吸收有所影响,所以儿童喝黄芩汤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ys630.coM延伸阅读

沙参麦冬汤组成


沙参麦冬汤属于比较有名的一剂处方,它的主要原料有麦冬,玉竹和北沙参,对于肺胃燥伤,津液亏损,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对于久咳不止,干咳少痰,以及舌红少苔,都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的作用,如果小儿出现迁延性肺炎,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剂来治疗,小儿出现口疮治疗的效果也很好。

方剂一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方剂二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加减】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歌诀】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适用舌苔】秋燥季节的白沙干苔。

【价格】各地价格不同,但差不了许多,大约四五元左右。

【各家论述】

《中医方剂学》: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桑叶,轻宣燥热,合而成方,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

【临床应用】

1.小儿迁延性肺炎: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25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4例,死亡1例。

2.小儿口疮: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小儿口疮34例,结果34例全部治愈,一般服药3-5剂,溃疡面愈合。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2、补中益气汤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3、补中益气汤的加减化裁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补中益气的食物特点

补中益气的食物很多,根据脏腑的气虚证临床特点,通常分为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方面的食物。所以即便是气虚证人群,在具体食物选择上也要慎重。除结合食物及药膳的特点外,还必须充分患者具体的气虚证的类型,进而更好的发挥气虚证食疗的积极作用。

在菜肴搭配方面,补中益气的菜谱通常有鱼头豆腐汤、猪肝炒菠菜、土豆炖牛肉、鸡肉炖栗子、鸭肉烧山药、瘦肉炒大蒜、百合鸡蛋糖水。另外,在各种菜肴也通常会根据情况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进而更好的发挥食疗在补中益气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

补中益气吃什么好

1、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2、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3、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4、高粱

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5、糯米

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6、小麦

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

7、大麦

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8、甘薯

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9、黄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10、蚕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11、豆浆

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12、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13、莲子

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14、荞麦

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15、芝麻油

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橘皮竹茹汤的组成


导读:橘皮竹茹汤的组成?橘皮竹茹汤,中医方剂名。那么橘皮竹茹汤由哪些中药材组成?橘皮竹茹汤的组成,下面一起来看看。

橘皮竹茹汤的组成

橘皮竹茹汤,为理气剂,由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组成。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效。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膈肌痉挛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

方剂名

橘皮竹茹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

橘皮、竹茹各15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齐,胃虚有热失和将,久病之后更相宜。

方解

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临床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虚有热呕逆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使用注意

呕逆因实热或虚寒而致者,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2、方论选录吴昆《医方考》卷3:大病后,呃逆不已,脉来虚大者,此方主之。呃逆者,由下达上,气逆作声之名也。大病后则中气皆虚,余邪乘虚入里,邪正相搏,气必上腾,故令呃逆。脉来虚大,虚者正气弱,大者邪热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以上就是橘皮竹茹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四逆汤方剂组成


四逆汤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四逆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四逆汤。

分类

温理剂-回阳救逆。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功效

回阳救逆。

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阳虚寒厥证。《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寒邪深入少阴,致使肾中阳气衰微,形成肾寒不能温脾,而为脾肾阳虚,或由肾阳虚而导致心阳不足,形成心肾两虚。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故厥逆吐利诸证乃作。此阳衰阴盛,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故方用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亦辛热之品,归肺脾与心经,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是以为臣。干姜与附子,两者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配伍炙甘草为佐使,性温具补,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药味虽少,配伍精当,功专效宏,能救人于顷刻之间,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四逆汤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对于四逆汤这种药材是有特定的分布区域的一般不太常见,以上介绍的四逆汤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希望文章介绍的方药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白头翁汤组成


白头翁汤是一种中医的方剂名,在平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中医大家都知道,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有些中医的传统的药方,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而且还可以养生,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像白头翁汤就是一种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的好方剂,下面介绍白头翁汤的组成。

白头翁汤组成有哪些?

【方剂名】

白头翁汤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黄柏三两(12g)、黄连三两(6g)、秦皮三两(12g)。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方解】

本方证是因湿热疫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疫毒壅滞大肠,损伤血络,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专人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和血分热毒,乃治热毒血痢之要药,为君药。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而止痢,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为臣药。秦皮苦寒而涩,既清热解毒,又兼以涩肠止痢,为佐药。四味清热解毒止痢药合用,功专力宏,为治热毒血痢之良方。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热毒深陷血分下痢的常用方。临床以腹痛下痢,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加减化裁】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素体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橘皮竹茹汤方剂组成


橘皮竹茹汤名称还蛮熟悉的,但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橘皮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橘皮竹茹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橘皮竹茹汤。

分类

理气剂-降气。

组成

橘皮二升(12g) 竹茹二升(12g)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大枣三十枚(5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方解

呃逆之证皆由胃气上逆而致,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系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和胃,益气清热。方中用橘皮辛苦性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两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

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素体胃虚,故用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行中有补,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胃,助人参补益脾胃,奠安中土,以治胃虚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本方特点是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剂功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我们听名字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根本猜不透,其实大家是因为不能够经常的接触到所以就会觉得很是陌生,其实葛根黄芩黄连汤还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使用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葛根黄芩黄连汤有哪些的功效与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内容大家感兴趣。

【名称】葛根黄芩黄连汤。

【分类】和解剂-表里双解。

组成

葛根半斤(15g) 甘草二两炙(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

解表清里。

方解

外感表证初起,邪在太阳,理应解表。但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以致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故称协热下利。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睥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下利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病属虚寒者,不宜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葛根黄芩黄连汤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甘草黄芩汤的功效


甘草黄芪是二种很常见的中成药,经中医研究合成,对于很多疾病可起到相当的功效,甘草黄芪汤并不是单纯的黄芪熬的汤药,这其中我们配上了干草,不是专业人士或许大家并不是很清楚这种药的由来,这一种药有什么作用?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甘草黄芪汤中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呢。

类别:清热类

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下利。

配方:黄芩27克,白芍、甘草各16克,加大枣12枚。水煎。

方解:黄芩可以清热,此方是由于太阳、少阳二经脉病邪导致,故用其泻火;甘草、大枣,甘柔用以和太阴经。白芍酸涩,可以收敛。

主治:阳邪入里导致的痢疾。

哎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黄芩汤∶药方(二)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组成】黄芩12克。

【用法】哎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黄芩汤∶药方(三)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 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水煎,食后频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上消渴证。

黄芩汤∶药方(四)

【来源】《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组成】黄芩 桂心各9克 茯苓12克 前胡24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五味,切。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间食生姜粥。以小便畅利为愈。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黄芩汤∶药方(五)

【组成】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叶4分。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主治】小儿肿满。小儿痫愈后血气尚虚,而热在皮肤,与气相搏,通身头面皆肿。

【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合。

黄芩汤∶药方(六)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3分,升麻3分,射干3分,木通(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犀角(镑)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方剂主治】喉痹,胸满,噎塞不通。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甘草黄芪汤本身的药物价值是很广泛的,尤其是可治疗腹泻,腹痛,对冬天出现的伤寒,感冒有着很好的功效,黄芪和甘草中可促进身体热量蒸发,促进寒气排泄,长期服用并不会伤害到身体,而且对身体的效果也是很好很不错的。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为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对治疗腹泻很有作用,是家庭常备的治疗药品,有清热止泻的功效。那么具体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他有什么营养价值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吧!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临床应用显示:1.痢疾: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其中发病1日内者23例(占57.5%)。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者26例(其中福氏18例,施氏5例,宋内氏3例);阴性者14例。采用本方水煎剂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27.76小时;腹痛消失平均4.57日,里急后重消失平均3.47日,食欲恢复正常平均2.5日,便次恢复正常平均2.83日,粪检转阴平均4日,大便培养转阴平均3日,阴转率69.3%。总有效率达72.5%。2.小儿夏季腹泻:使用葛根芩连汤和五苓散合方(葛根6g、川连3g、黄芩6g、甘草2g、茯苓6g、桂枝2g、白术6g、泽泻6g、猪苓6g)治疗小儿夏季腹泻60例。结果痊愈4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3.小儿麻痹症:按温病小儿中风例,采取清热解毒,熄风通络等法,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生石膏、银花、白芍、全蝎、蜈蚣)随症加减,治疗小儿麻痹症129例。结果:患肢呈深度完全麻痹,失去自主运动功能的重型患者52例中痊愈17例,好转35例;尚能自主活动,但不能走路,不能站立的中型患者67例,痊愈33例,好转34例;能自主活动,能站立行走,但肢体软弱无力的轻型患者10例全部治愈。一般中型及轻型病例,多在1个月左右痊愈,最快的1例仅1周而愈。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如何?葛根黄芩黄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是长时间腹泻的话就不适用了。在服药期间,患者应该多喝糖盐水,以防脱水,另外要坚持饮食清淡,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注意休息,不熬夜。祝您早日康复!

黄芩牡丹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黄芩牡丹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黄芩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处方】黄芩 牡丹 桃仁 瞿麦 芎藭各6克 芍药 枳实 射干 海藻 大黄各9克 虻虫3克 水蛭3克 蛴螬10枚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经未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别名】黄芩散

【处方】黄芩2两,牡丹2两,桃仁2两,瞿麦2两,芎䓖2两,芍药3两,枳实3两,射干3两,海藻3两,大黄3两,虻虫70枚,水蛭50枚,蛴螬10枚。

【功能主治】妇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黄芩散(《圣惠》卷七十二)。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女子月经素未通,或郁热内戕,而至血结不行。故用黄芩、丹皮以化热,枳实、大黄以导滞,芎、芍、桃仁以和营,射干、瞿麦、海藻以降逆,虻、蛭,蛴螬以破血也。

【摘录】《千金》卷四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黄芩牡丹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黄芩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黄芩半夏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半夏 枳壳 黄芩(酒炒)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处方】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包热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水2盏,加姜3片,枣1枚,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黄芩半夏汤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


导读: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小柴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又有什么功效作用?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小柴胡汤吧。

小柴胡汤由什么药组成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

【方剂名】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寒热用之良。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人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3、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加减化裁】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禁忌】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以上就是小柴胡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