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日常食疗养生

2019-10-15 │ 女性日常食疗养生 日常养生常识食疗

日常食疗法简介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日常食疗法简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关系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食物疗法与药膳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扩展阅读

耳针疗法简介


在耳壳上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叫耳针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针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

一、操作方法

1.左手固定耳壳,右手用1厘米或2厘米毫针经皮肤消毒后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以刺穿软骨而不穿透对面皮肤为原则,切勿穿透耳壳。针刺时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如无感觉应起针重新刺入;有痛感后,再行捻针数秒钟。此时一般患者可感觉耳部发热,少数患者面部有麻木传导感。

2.有感觉后留针15~20分钟,亦可留针数小时,必要时耳穴埋针。

3.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起针后应在针眼处涂以2%的碘酒,以预防局部感染。

4.除埋针外,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二、适应证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

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

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

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

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

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

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

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

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

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

三、禁忌证

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

健脾食疗法


二、健脾的穴位按摩三、健脾的注意事项

健脾食疗法

1、健脾食疗法

白菜炖豆腐:白菜切段,豆腐切块。豆腐下水焯一下,捞出沥干。白菜下水焯一下,捞出沥干。锅中热油,放入姜蒜葱,炒香。金沙胡萝卜:炒锅倒油,倒放蛋黄碎,小火翻炒。蛋黄在锅中会出现大量泡泡。加入胡萝卜条翻均匀,让每条胡萝卜都粘上蛋黄碎,可以加少量盐和生抽调整味道。

田园排骨汤:锅中烧开适量水,下入洗净的排骨,调入一勺汤料酒,再次煮开。捞出用温水清洗干净。玉米切小断,胡萝卜却滚刀块。砂锅里加入足量水,放入排骨、姜片、葱段。莲子猪肚汤:猪肚切条,冷水放一汤匙花椒,半块拍碎的姜,和猪肚一起中小火煮开,猪肚条,莲子,葱姜,足量水一起加入汤锅,大火烧开。荸荠南瓜小米粥:把糯米和小米洗净放入电饭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按下煮粥健,把荸荠和南瓜去皮切块。煮至米快熟的时候,加入荸荠、南瓜,加盖继续煮。

2、脾有哪些疾病

2.1、脾肿大,捕获、贮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能使循环血中红、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均减少。多种疾病能引起脾肿大,为准确寻找病因,应当考虑从血液肿瘤到慢性感染的种种疾病。当肿大的脾脏捕获大量异常血细胞时,这些细胞填塞脾脏,影响脾脏的功能。这就开始了一个恶性循环:脾脏捕获的细胞越多,脾脏就越增大;脾脏越增大,它捕获的细胞就越多。

2.2、脾破裂,脾破裂是发生于车祸、运动意外、打架引起的腹外伤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3、脾的功能

3.1、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3.2、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3.3、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健脾的穴位按摩

1、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2、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3、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有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

4、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

5、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关元气海穴都位于肚脐下方按摩都可以大补元阳。

健脾的注意事项

1、禁忌生、冷:要养脾就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也不能喝太多的饮料,特别是冰饮料,以免引致脾虚。

2、禁忌多吃甜食:许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其实,过甜易伤脾。因此,要想补脾养脾,甜要有个度。

3、禁忌吃太多:吃太撑了,除了易长胖外,还容易伤到脾胃。饭要七八分饱,细嚼慢咽。

4、禁忌久居潮湿之地: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癌症食疗法


癌症食疗法

1、西红柿花生大枣粥。

大枣和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能增强人体的抗癌作用。西红柿中的“蕃茄素”也具有抗癌作用。取花生米、大枣各 30 — 50 克 ,先煮之,熟时再加入洗净的粳米 100 克 煮成粥,食用前拌入洗净切碎的适量西红柿,每日 1 — 2 次。该粥适用于虚弱的癌症患者,如消化系统 (食道、胃、肠、肝、胰、胆) 癌症手术后的病人。

2、海带肉冻。

海带内含有海藻多糖,有较强的抗肿瘤功用,其中“磺酰基”可杀灭癌细胞。将海带泡软洗净切丝,带皮猪肉等量,洗后切小块,放锅内加适量水,再加桂皮、大茴香等调味品,用文火煨成烂泥状,加盐,盛入方盘内,晾冷成冻,吃时切成条佐饭食之。该品适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如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等) 病人食用。

3、菱粉粥。

先用粳米100克 煮粥,待煮至米熟后,调入菱粉40克 ,红番茄少许,同煮为粥。据报道菱角有抗癌作用,适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病人食用。

4、蒜苗肉包子。

蒜苗内含有微量元素硒,在体内有抑制致癌物的作用:可限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甚至消除。将蒜苗和肉按 4:1之比例制成馅,加适当调味品,做包子蒸熟食用。适用于一切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并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5、南瓜。

南瓜具有抗血糖的作用,可通过减少血糖,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扩散。患者可多吃田芋,田芋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6、新鲜的芦笋汁。

可把新鲜的芦笋榨成汁煮熟,早晚服用,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但要注意是新鲜的芦笋且不应把芦笋当作主食。

抗癌水果

1、梨。

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由于梨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梨还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服食。

2、山楂。

能活血化瘀、化滞消积、开胃消食,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由于山楂能活血化淤、善消肉积,又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适宜多种癌瘤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对消化道和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兼有食欲不振时更为适宜。

3、猕猴桃。

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是橘子的4-12倍,是苹果的30倍、葡萄的60倍。通过近年的研究证实,猕猴桃中含有一种具有阻断人体内治癌的“亚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质,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4、杏。

适宜多种癌症患者食用。据研究,杏是维生素B17含量最丰富的果品,而维生素B17是极为有效的抗癌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

5、葡萄。

尤其是葡萄皮中含有的花青素和白藜芦醇都是天然抗氧化剂,也有抑癌功效,可抑制癌细胞恶变、破坏白血病细胞的复制能力。

6、苹果。

据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以使肠道内胆固醇含量减少,粪便量增多,减少直肠癌的发生。同时,苹果中因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能破坏治癌污染物——放射性气体,从而减少癌症的形成。

抗癌中草药

1、灵芝。

灵芝,甘、平。益精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滋养强壮,补虚抗癌。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别名]瑞草、菌灵芝。子实体含灵芝三萜、灵芝多糖、蛋白质、有机锗、微量元素硒、灵芝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治白血病的作用。

2、红豆衫。

红豆衫又称紫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枝、叶、皮、根可提取昂贵抗癌药物——紫杉醇。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3、白花蛇草。

甘淡凉 ,入胃大肠小肠三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对U14有抑制作用,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白血球的吞嚼作用。适应症各种常见癌瘤及消化道癌瘤。用量 30~60g。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草的带根全草。别名蛇舌癀、目目生珠草、细叶柳子、二叶萎葎。

4、白英。

(蜀羊泉) 苦微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对S180,WK256有抑制作用,对人体肺癌有抑制作用。适应症肝癌,胃癌,肺癌,膀胱癌及子宫颈癌等。用量15~30g 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咳嗽食疗法


咳嗽这样的疾病属于肺部疾病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导致这样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身体上的外部的邪气造成的。此外,咳嗽食疗法的发生,会造成痰饮和浊气内生以及气阴两虚,危害很大的,建议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环节。

咳嗽这样的疾病在发生之后,其实患者的肺部疾患之内,属于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发生的症状,咳嗽发病毒原因比较多,这样的疾病发生主要为外部的邪气引发的。此外,痰饮还有浊气内生或者是气阴两虚,也是很有可能引起咳嗽的。

中医临床上对咳嗽的类型常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咳嗽等;内伤咳嗽又分痰热、痰湿、气虚、阴虚咳嗽等类型。小儿咳嗽在治疗上比较棘手,但如果配合适当的药膳食疗,则可以促进咳嗽早日痊愈。

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梨子汁: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一起入锅,水煎约10分钟,再加入菊花10克,再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咳嗽食疗法比较讲究,在我们生活上可以采取一些对人们有好处的饮食办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刺激。否则的话,在我们治疗咳嗽的时候,盲目的使用药物,还会引来刺激的。建议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点细节才好。

中医简介


对于中医学术的认识,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中药,针灸、推拿等。的确,中医的领域很广,中医的历史也很悠久。需要我们多多研究才能理出头绪,下面小编和大家说说中医简介,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的发展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引起了传统中医界的重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时医学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一些人对传统中医一概加以鄙视,认为不科学,极力主张取缔;一些人拒绝接受新事物,认为西方医学全部不适合中国人;有一些受过西方思想的人,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迫切探索发展中国医学之路,试图把西医学术加以汇通。当然根据当时历史背景和医家们本身条件限制,其汇通中西医的活动,未能取得明显的成就。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结语:中医的文化源远流长,及时在如今的时代,还有很多遇到疑难杂症,都会寻求中医的帮助。的确,中医注重内在的调理与调养,没事想要强身健体,也可以开些方子补补身体。希望大家对于上述小便介绍的中医简介多多研究,多多了解中医。

祛湿气食疗法


湿热不少市民都困扰着,有时候常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导致自己周身不舒服,干什么事情都没劲,有病就需要及早解决,否则长期病痛存于体内容易发展到不可收拾。

怎样辨别出身体是否湿热呢?

从新陈代谢来看,如果每天排出的大便水不容易冲走则是湿热症状之一;

从外在上来看,脸上青春痘起伏不平,头部或者脸上常油腻腻的,也是属于湿热症状。

才心理上来看,如果长期感觉压抑, 一点小事就易动怒发火的,这也是病状其中一种。

这一切都说明,你是湿热体质,调养就应该从健康的食疗法入手,清热理湿。在调养的期间,切勿碰辛辣食物或者酒类,甜品类,高热量食物。

食疗法菜谱推荐:

1.薏仁赤豆祛湿粥

食材:薏仁米50克、红小豆30克

适宜人群:湿热体质、皮肤病、皮肤暗淡等

制作方法: ①将薏仁米和红豆洗干净之后,温水浸泡2-3个小时 ②锅中放入水,烧开后将薏仁米和红小豆放入其中,小火慢炖40分钟即可。

功效:薏米健脾除湿,解热消肿,红豆也是相同作用,两者结合将除湿效果做到更好,有效缓解皮肤病等,MM们经常喝能够减少皱纹资深,让脸红润剔透。

2.海带冬瓜消肿汤

食材:带皮冬瓜200克、海带50克

适宜人群:小便不利、肾功能不好、高血压及水肿患者

制作方法: ①冬瓜洗净切片、海带泡发后切片 ②把海带放入锅中小火慢炖20分钟后,加入冬瓜及虾皮、胡椒粉等,再炖15分钟即可。

功效:冬瓜能够帮助体内的钠盐排出,消热除湿,对于高血压患者和肾病患者都有一定效果,此汤能够帮助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湿疹、水肿等皮肤疾病。

3.木瓜鸡丁防湿邪

食材:鸡脯肉100克、木瓜半个、豌豆30克、鸡蛋

适宜人群:患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老寒腿等

制作方法: ①将木瓜洗净去皮切丁、鸡脯肉洗净切丁 ②用少量淀粉和蛋清将鸡脯肉裹上后入锅翻炒 ③炒至快熟时,将木瓜丁、豌豆入锅再翻炒3~5分钟即可。

功效:木瓜活血舒筋,治疗风湿痹痛很有一手,豌豆则有杀菌消炎之效,两者结合能够保护关节,预防水湿。

夏季“上火”食疗法


有些老年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疼痛等“上火”症状。夏季“上火”以食疗祛之,常可收到独特的疗效。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猪肝1副,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肝火: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肾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猪腰子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