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有哪些

2019-10-15 │ 中医养生保健有哪些 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

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养生是很重要的事情,最近很多人都喜欢进行养生,目前中医方法养生是很不错的方法,很多人都觉得用中药保健,效果来的会更加快一些的,但是很多人对中医养生方面的知识还不是特别的明白,那么中医养生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小知识呢,下面就针对中医养生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一下。

醒后慢起

早晨醒来之后,一定不要猛起,而是要缓缓坐起,猛然起床会使血往上冲,造成血压突然变动,引起头晕等症状。可以闭着眼做一些伸拉四肢的动作,会非常有助于清醒。比如:将左右膝盖分别曲起使劲掰向身体另一侧,用双手把一个膝盖抱在胸口维持10秒,仰面躺着,双手尽量向后伸直,以鼻吸气,以口呼气,身体维持5秒不动。

喝一杯温开水

经过一夜的睡眠,没有一滴水的摄入,人很容易脱水,而一杯温开水是有益的补充,这对于肠胃也起到了清理作用,还能清清口,帮助你从睡眠状态中清醒过来。

早上排便

在中医认为,人体的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时辰的养生,早晨是人体大肠经活动旺盛是时候,此时排便最适合时宜,这个好习惯一经养成,你会终身受益。如果还没这个习惯于也不要着急,要努力去培养,比如多吃高纤维食品,如白菜、白薯等粗粮,并且在早上起来后不管有没有都去下侧所,久而久之,习惯会成为自然的。

希望通过上面的中医养生帮助到更多的朋友,大家都知道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利用中医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各种疾病,所以中医养生是每个人都很关注的事情,通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大家也知道生活中应该怎么样去进行养生了,希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能够有好处。

相关阅读

秋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有哪些


秋天时身体受到气候的影响会有变化,容易干燥、皮肤也会变差,因此多数人会这个季节里养生,养生是很大的范围,可以是食物养生,也可以是中医养生等,养生的方式是复杂的,患者要使用中医养生则要分析掌握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才能更好的对身体进行保健,那么秋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有哪些呢?其中医保健知识为:

1、秋季养生要注意养神。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秋季养生要关注起居调养。

秋季养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3、秋季养生要配合运动护养。

秋季养生,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秋季养生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4、饮食摄养也是秋季养生之一。

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5、最后,秋季养生要注意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秋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秋天宜对身体进行补充调养,患者可多吃对身体有益的补汤,汤里可以添加很多中药,如果患者不喜欢中药方式的养生,则可以使用针灸、按摩等中医养生,养生方式不同对身体的益处也有变化,但是只要正确的掌握其方法就对身体好,养生则能达到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穴位知识


很多朋友都非常的信赖中医养生,中医养生里面很重要的还是穴位养生方法,那么对于穴位按摩养生应该怎么样做呢,到底人体内按摩哪些部位的穴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养生保健呢,其实穴位按摩养生保健作用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于很多养生的人群来说,需要掌握一下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穴位知识。

关元穴

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振动和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古人把关元叫做“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臧福科教授说,关元穴可以调节体内激素的平衡。

并且,这种调节是双相的,即让亢进的机能减退,让减退的机能增强。因此,按摩、艾灸关元普遍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如肾虚、宫寒不孕、痛经、糖尿病等。健康人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揉关元穴,对身体极有好处。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合谷穴,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增强,具体而言是使血中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战斗力增加3倍。免疫力提高了,人就会少生病了,合谷穴就在手上,所以说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按按这个穴位。

内关穴

西医称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中医则认为“心主神明”,心是脏腑中的君主,可见心的地位多么重要。心强大了,人体自然强壮。

通过以上的几种穴位知识的介绍,大家对于中医养生保健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了,其实穴位按摩知识是很重要的,而且多通过穴位进行按摩养生呢,是目前养生人群中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关注中医养生,也需要多关注一下穴位养生保健,多学习一些关于穴位方面的知识。

春季养生保健小知识介绍


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好开心啊.这次的冬天我过的特别的开心,我的手没有冻,我一冬天也没有生病.而且我的皮肤也被保养的很好.这一切都是源于我去旅游的时候,跟别人聊天认识到的.那么春季有哪些养生保健的小知识.

一是春季应该多旅游。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里,身体被厚厚的棉衣捂了两三个月,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极需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枝条吐绿,芳草茵翠,鲜花斗艳,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简直令人陶醉,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最喜踏青春游。二是春季宜多散步。春暖花开之际,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一天紧张繁忙工作之后,到街头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劳,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均匀乃至加深,利用血液循环,增加胃肠消化功能。众多寿星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时间散步,尤其更重视春季散步,因为春季气候宜人,万物生发,更有助于健康。

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过度劳累。三是晨起提倡宜伸懒腰。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祖国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头脑清楚,同时,激发了肝脏功能,符合春季应该养肝之道。

再者,在吃的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春天刚来的时候,天气比较的干燥.所以,平常的时候一定要补充好自己的水分.我建议您多吃一些带叶子的蔬菜,尽量不要吃油腻的,辣的,刺激的东西.每天傍晚的时候吃一些水果.平常的时候也可以喝一些枸杞子泡的水.这样你绝对不会感觉春天很干燥.

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是通过将针具按照最适合的角度慢慢刺入患者身体里面的穴位之中,然后运动捻转一提插等方法来刺激患者的某一特定部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和气血等目的,以起到调理身体以及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接着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针灸中最为常用的几个穴位。

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

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

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 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每次时间维持在两到三分钟,力度只要感觉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如果处于一些紧急情况,例如胃痛急性发作了,但是所穿的裤子却是很紧,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以症状减轻为度。

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

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

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

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

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阳痿、早泄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

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

肠胃疾病

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可以各种肠胃疾病,例如胃溃疡,针灸调理可以增加胃部粘膜下血液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有助胃溃疡愈合。中医针灸对急性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腹泻、胃下垂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的好。还有用针灸刺激支沟穴和照海穴两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便秘症状。

眼科疾病

针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治疗眼科疾病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的耳压法,也就是把菜籽埋于耳朵内部的相关穴位之下,使得这些穴位可以长久接受凉性刺激,以起到治疗调理作用。

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

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针灸治这些病挺好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常会因此感到神经疼痛,常常靠吃止痛药缓解疼痛,但长此以往,容易对身体造成别的危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针灸加上放血、拔罐等方式进行,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以很快减轻疼痛,1到2周就能有效果。

面瘫

面瘫也是针灸科里疗效较好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针刺,电针外加红外线灯照射以减轻患者炎症,有时还结合表情肌康复训练。针灸治面瘫主要起温通经络,荣养筋脉的效果,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一般治疗3到4周便能痊愈。比起其他治疗方法,针灸疼痛少,疗效快,而且还没有毒副作用。

慢性便秘

消化系统疾病也比较适合针灸治疗。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吃药就会呕吐腹泻,针灸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吃药就能治疗肠胃疾病。慢性便秘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针灸能通过对腹部穴位的刺激,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夏淑文医生补充,针灸加上食疗,比如喝点蜂蜜吃点香蕉,效果会更好。

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是否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来多享受一下这个精彩的世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如何做到一个日常科学的养生保健就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根据大家的要求,我今天就给大家就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做一个全面的解释,希望大家在听了过后能和我做一个交流互动。

养生保健的双重效用

运用养生保健不仅可以医治疾病,还可以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通过按摩增大人体肺活量,锻炼心肌的储备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的排出,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自我养生保健还可以说是一种健身运动,通过神经反馈,可使大脑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躯干部和上肢肌肉群增大了运动量,从而改善了气血循环而达到健身。按摩时针对某些慢性病以及受术者的不同职业、不同体质,采用相应的手法,不仅有助于治疗,还可以达到促进健美的作用。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证明,经常按摩头部可增强头皮血液循环,代谢增强,保持头发色泽黑亮,增强头皮的抵抗力以及促使发育丰满,增强身体的曲线美,同时还可消除乳腺小叶增生对女子的困扰。坚持做面部按摩,可使面部肌肉富有弹性,皮肤分泌通畅润泽,面色红润,皱纹减少等。

养生保健的施术要求

首先在进行按摩时要心平气和,思想注意力集中,意念随手而动,要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度到,要能够直达病所。手法要求有连贯性,力度适中,科学的施术顺序是:手术者俯卧位,先按背部,下肢后侧,然后仰卧位按摩上肢,胸腹,下肢前侧,最后是头面部位。人体十四经脉有八条经脉通过头面部,但头面部也是人体比较敏感的部位之一。背部督脉是诸阳之会,起于会阴穿脊髓而入脑中和诸阳经联系。按摩背部可益肾壮骨,生髓益脑,健脾益气生血,濡养筋骨,疏肝理气,养心摄血,调节脊髓大脑和神经中枢。具有平阴阳,行气血,和五脏,养筋壮骨之功。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另外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反射区,可达到相反的效果。比如膀胱括约肌,用手法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而膀胱括约肌后所、逼尿肌收缩。又如:点按中脘、足三里等穴可使胃肠蠕动加快,起到开胃醒脾,增强消化功能并可止痛。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来,日常按摩穴位可以对我们的养生保健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我希望大家平时多在网上学习一些穴位按摩的一些方法,有条件的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一些穴位按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我们人体器官的新陈代谢,尽快的排除淤积在我们体内的毒素,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

春季养生必备保健小知识


本文导读: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养生需要讲究方法,错误的方式反而不利人体的健康。下面一起了解下春季养生的保健小知识,避免误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养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说到养生,人们就会说心态平和,但春季养生却不同。刘敏说, 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才要讲求平和。

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相反,那些滋阴的、寒凉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银耳等。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冷饮等,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春捂不宜过汗

大家都知道 春捂秋冻 ,但不是随便 捂捂 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刘敏说,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过早穿单鞋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雾天不宜锻炼

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