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加减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加减藿香正气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加减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加减藿香正气散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藿香4.5克 白芷 川芎 紫苏叶 半夏 苍术各3克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厚朴(姜制)各2.4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非时伤寒,头疼憎寒壮热,痞闷呕吐,时行疫疠,山岚瘴疟,不服水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藿香、厚朴、陈皮、甘草、半夏、白术、茯苓、苏叶、干姜。

【功能主治】中寒呕吐,胸腹满闷,或鼻塞头痛,发热憎寒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上文主要介绍了加减藿香正气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ys630.coM延伸阅读

加味藿香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加味藿香正气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加味藿香正气散的药效有哪些吧。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丁香半钱,缩砂半钱,良姜半钱,南木香半钱。

【功能主治】饮食中忧怒伤脾,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藿香叶2两,紫苏叶1两6钱,粉甘葛2两,漂茅术2两,山查肉1两6钱,云茯苓2两,嫩桂尖6钱4分,广陈皮2两,大腹皮2两(洗浸),宣木瓜2两,建神曲1两6钱,白芍1两,陈香薷1两6钱,煨枳壳2两,芽桔梗2两,法半夏1两6钱(姜汁制),大麦芽1两6(炒),炒扁豆2两,粉甘草8钱,建泽泻2两(淡盐水炒),猪苓块2两。

【制法】上为细末,外用生姜捣汁1盏,和白水为丸,或将腹皮、生姜2两,煎水搓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热杂感,吐泻胸满腹胀,头痛或口渴,霍乱转筋,小便赤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小儿量减。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苏叶1钱,陈皮1钱,茅术(炒)1钱,葛根(煨)1钱,蝉退1钱,藿香梗钱半,厚朴(炒)钱半,半夏曲(炒)钱半,牛蒡子(炒,研)3钱,赤苓3钱,焦神曲2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烂喉痧,形寒发热,面若装朱,痧不出肌,上吐下泻,腹痛如绞,甚至发厥口噤,目闭神昏,乃内挟宿滞痧秽,外感戾毒暴寒,折伏表里为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吐泻之后,津液大伤,必然发渴,切勿与蔗梨一切寒凉之物。

【摘录】《卫生鸿宝》卷四

看了上文对于加味藿香正气散的介绍,我们对于加味藿香正气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藿香正气散


说到藿香正气散这种药物,相信很多人并不会觉得陌生。藿香正气散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必备的一种药物了,因为它由十多味中药组合而成,有解表中和等良好作用,尤其对于呕吐,腹泻等症状疗效显著,是夏季防止疾病的常用居家药物之一。那么到底藿香正气散的临床运用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藿香正气散早在宋代的时候已经配制成药方使用了,可见藿香正气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方。主要的用料包括了藿香,白芷等十味中药制作而成,对于夏季的感冒或者肠胃类的疾病疗效显著。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藿香正气散这种药物。

藿香正气散

香正气散是宋代官方确定的成方,主要由藿香、苏叶、白芷等十多味中药组成,有解表和中、理气化湿功效。虽多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及四时感冒,但对夏季暑湿感冒效果尤为显著。夏季湿气较盛,湿伤于头目,则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藿香正气散以芳香化湿药为主,为夏季防病治病常用的药物。

处方

【组成】: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等。。

【正文】

用法:作丸剂、散剂及煎剂均可。功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行气解表。

方解: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能解表;辅以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三药合用,其解表化湿之功,相得益彰;佐以厚朴、大腹皮去湿消滞,半夏、陈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桔梗宣肺利膈;湿滞之成,由于脾不健运,脾运则湿可化,又佐以茯苓、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健脾,以助运化。各药合用,使风寒得解而寒热除,气机通畅则胸膈舒,脾胃调和则吐泻止。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湿滞的四时感冒的常用方,尤其是夏日暑湿外感而见肠胃不和更宜采用,以恶寒发热、头痛、脘腹闷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为辩证要点。现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兼内湿者。

(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

(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看完了上面关于藿香正气散这种药物的详细介绍,相信各位朋友对于这类的药物已经大致有所认识和了解了。藿香正气散是一种疗效极佳的药物,对于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和症状都有很好的功效和作用。但是它毕竟是药物,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服用,在服用前提前咨询医生才是最关键的。

藿香正气散的功效


导读: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中医方剂名。那么藿香正气散由哪些药物组成,又有哪些功效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藿香正气散吧。

【方剂名】藿香正气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0g),藿香去土三两(90g),甘草炙二两半(75g)。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外寒内湿均能除。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姜、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所致。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头痛;湿食伤中,脾弱不运,气机不畅,则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湿浊内阻,升降失常,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为内伤湿滞之征;脉浮或濡缓,为外寒内湿之征。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方中藿香用量独重,其性味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又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降逆止呕,为君药。配以紫苏、白芷,解表化湿,以助君药外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助藿香解表化湿,共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厚朴、大腹皮、桔梗行气化湿,畅中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姜枣煎服,能调和脾胃。诸药合用,能使风寒外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诸症自愈。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解表和中,芳香化湿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呕吐泄泻,舌苔白厚而腻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夏秋季节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性胃肠炎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加减化裁】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兼气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禁忌】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2、方论选录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以上就是藿香正气散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加减藿香正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藿香正气丸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藿香10斤,大厚朴(老姜汁8碗拌炒)8斤,荆芥穗6斤,茅苍术(米泔水浸,切片,炒)8斤,香薷6斤,槟榔(先切薄片)6斤,羌活5斤,青防风6斤,建神曲(杵碎,炒)8斤,独活5斤,香白芷5斤,枳壳(炒)6斤,陈皮6斤,泽泻(盐水炒)6斤,猪苓8斤,滑石(捣粉,水飞)12斤,宣木瓜(炒)6斤,甘草5斤,苏梗8斤,法半夏8斤,葛根6斤,香附(炒)8斤,白术(切片,东壁土拌炒)8斤,青皮(炒)4斤,蔓荆子8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用橘皮3斤煎汤泛丸,每丸(带湿称)重3钱。

【功能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一切不正之气,及疫疬时行,沿门传染,并饮食大过,脾胃受伤者。

【用法用量】春月感冒,淡姜汤送下;夏秋感冒风寒,橘红汤送下;霍乱吐泻,淡盐汤送下;疟疾1-2日1作,姜、枣汤送下;红痢,红扁豆花汤送下;白痢,赤砂糖汤送下;胸腹切痛,砂仁汤送下;头痛鼻塞,畏风无汗,桂枝6分煎汤送下;咳嗽初起,疾多气逆,用生姜汤送下;畏寒肢冷,骨节酸痛,葱白汤送下。

【摘录】《易简方便》卷一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加减藿香正气丸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加减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正气散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加减正气散的相关知识。

【处方】藿香叶、半夏(研细,用姜汁搜和,炙黄色)、厚朴(去皮,姜炙)、陈皮(去白)、甘草(炙)、白茯苓、草果子仁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伤风,不论表里。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食前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卫生家宝》

【处方】藿香、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砂仁、香附、半夏(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藿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灯心1团,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三

最后提醒下加减正气散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藿香正气散中药方剂


藿香正气散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但是藿香正气水大家肯定知道,那种独到的气味真是让人终生难忘,藿香正气散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藿香正气散的用法?藿香正气散的功效?

方剂名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姜、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所致。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头痛;湿食伤中,脾弱不运,气机不畅,则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湿浊内阻,升降失常,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为内伤湿滞之征;脉浮或濡缓,为外寒内湿之征。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方中藿香用量独重,其性味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又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降逆止呕,为君药。配以紫苏、白芷,解表化湿,以助君药外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助藿香解表化湿,共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厚朴、大腹皮、桔梗行气化湿,畅中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姜枣煎服,能调和脾胃。诸药合用,能使风寒外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诸症自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解表和中,芳香化湿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呕吐泄泻,舌苔白厚而腻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夏秋季节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性胃肠炎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方歌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外寒内湿均能除。

结语:藿香正气散的用处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治疗肚子疼方面有奇效,这点和藿香正气水很相似,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一加减正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一加减正气散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一加减正气散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藿香根6克 厚朴6克 杏仁6克 茯苓皮6克 广陈皮3克 神曲5克 麦芽5克 绵茵陈6克 大腹皮3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

【用法用量】加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一加减正气散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